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舒適的大腦植入體誕生了,可安全監測單個神經元活動

舒適的大腦植入體誕生了,可安全監測單個神經元活動


舒適的大腦植入體誕生了,可安全監測單個神經元活動



近日,《Science Advances》報道了一項新型腦植入電極,能夠有效監測人類患者單個神經元細胞的活性。研究者稱,該項早期概念驗證性腦植入體總有一天會幫助改善幾十年來陳舊的癲癇(epilepsy)治療技術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 2013年的預測,大約290萬人患有活動性癲癇(active epilepsy)——一種突然發作的腦部疾病,通常伴有物理性創傷如中風或腫瘤。約翰霍普金斯醫學健康資料庫(Johns Hopkins Medicine Health Library)表示,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癲癇患者會發展為難治性癲癇(refectory epilepsy),而這是一種用藥物不能治療的疾病。這種情況下,醫生只能嘗試切除大腦中對應癲癇發作的部分,然而如何確定目標區域非常具有挑戰性。


以往,醫生通過監測患者腦部的疑似病灶部分,選擇出手術目標區域。通常,該過程需要將不舒服的剛性電極網格植入大腦擦長達一到兩周。


紐約大學朗戈醫學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 Langone Medical Center)神經科學家Gy?rgy Buzsáki表示:「這非常昂貴。」


在2015年發表於《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中,Gy?rgy Buzsáki團隊研發了理論上更舒適並且更準確的電極:一個舒適的、不會引起炎症的電極網格,並且,該電極能夠監測單個神經元的活動,而不是像現有技術一樣只能監測一組神經元的群體活動。但是,從那時到現在,研究者只是在動物模型如小鼠體內測試過這種電極網格

然而,動物和人類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雖然在兩個物種的大腦中,「電就是電」,但是安全性和可靠性卻有不同的含義。Buzsáki稱:「無論在別的任何物種模型上有多麼確定,我們仍然需要在人類患者身上進行測試。」


以前,研究人員要麼通過將電極置於頭皮上來觀察腦電波信號,要麼將電極網格覆蓋在大腦皮質表面上來觀察腦皮質信號,以此來監測人類的大腦活動。這些方法在非侵入性方面各有優勢,但缺點是覆蓋面積太大。要想獲得更精確的覆蓋,通常需要能夠穿過腦組織的侵入性電極網格。


Buzsáki團隊最新發明了一種生物相容的、舒適的大腦植入體,能夠以更高的解析度監測單個神經元活動。相比於直接檢測單個神經元活動,間接從神經元群體活動中分離出單個神經元活動不具備良好的空間解析度。


Buzsáki團隊將該植入電極稱為「NeuroGrid」。NeuroGrid由4微米厚的聚對二甲苯(parylene)基底以及其上的120個導電聚合物PEDOT/PSS電極構成整體能覆蓋到420平方毫米的大腦新皮質層面積。其中,聚對二甲苯是獲得FDA批准的材料。這種電極具有類似賽璐玢(玻璃紙)包裝紙的性質,能夠粘在濕的表面上,如大腦。


研究者通過接受大腦手術的人類患者測試了該電極網格的性質,外科醫生暫時地將電極網格插入大腦表面,研究則記錄所發生的響應。

NeuroGrid中每10個電極對應一條單獨的接線,連接到腦外作為放大器的單個硅晶元上。該晶元壓縮植入電極記錄的信號並發送到計算機進行解壓縮和分析。測試結果表明,NeuroGrid你能夠成功地檢測到單個神經元的活動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 Langone Medical Cente)神經工程師Dion Khodagholy說:「這種高度局部化的測試性能主要取決於聚對二甲苯網格與大腦皮質層的良好接觸、導電聚合物電極如何良好地跟蹤神經元電信號以及硅基微加工過程。」


Buzsáki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識別任何病理活動會變得更加容易。」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神經科學家Mikhail Lebedev雖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是他進行了跟蹤大腦活動以控制假肢的研究。Lebedev認為科技可以「允許我們更準確地定位癲癇病灶」,此外,還可以用於控制神經假肢或電刺激的感覺反饋。


未來,還可以改進電源和放大器部分,使其 「完全可植入」頭骨內。 此外,還可以嘗試提高電源效率和信號放大比,因為用的電極越多,所需的導線就越多,這將導致更多的雜訊,可能會削弱信號。

同樣進行神經元活動監測研究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神經工程師Nitish Thakor警告說:「目前這還不能立即用於臨床實踐。」


Buzsáki稱,下一步研究將減小NeuroGrid的尺寸和導線數量,如此一來,研究者就能使用多個小型電極網格更精準的定位手術區域,同時保證患者的舒適度。此外,研究者稱希望最終能夠實現在數天甚至數周內監測人類大腦的電活動。


「這將為臨床研究打下基礎,」Thakor說,「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除了修圖,Adobe還能「修"你的話
新型智慧細菌膠囊將面市 每顆含約1000億個細菌
將DNA技術融入洗髮水 最賺錢科學家羅伯特又創業
科學家研製出能檢測HIV的優盤 準確率達95%
科學家咯吱了一群大鼠,就為解釋人為什麼會痒痒

TAG:DeepTech深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可以吸收你身體能量的液態電池誕生了
幾年後你電腦感染的病毒,可能誕生於生物實驗室
計算機軟體的誕生之路
眼睛的進化促進了陸生脊椎動物的誕生?
讓男生主動要戴的智能保險套終於誕生了,改變歷史啊
科幻電影里才有的試管雞肉誕生了,為了環保你願意嘗試么?
小戶型簡直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源之一,因為小戶型,這些奇妙的設計誕生了!
直擊避孕套的誕生始末,每一隻避孕套都經過嚴格檢測,安全是一切
高壓下,「不可能存在的新化合物」誕生
孕婦哪些運動可以讓寶寶健康誕生!最全的孕婦運動攻略!
自佛教聖地誕生而來的蜂蜜,品質優良,入口清甜!
全球首款全自動自行車鎖誕生,騎行一族最值得入
千分之一體積的新型量子存儲器誕生,有望使量子存儲投入實用
你所不了解的日本動漫大師的工作環境,原來我們喜歡的動漫角色都是從這裡誕生的
穩定的新鹼基生命體正式誕生
地球上首個用電腦創造的生命已經誕生,震驚世人!
《擇天記》熱播帶動了多少經濟收入,小鮮肉大IP劇是怎樣誕生的
安卓手機新誕生的優化技能,流暢度飆升數倍
誕生在非洲的掠食動物直立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