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巴蜀的「鬼道」如何變成了道教?

巴蜀的「鬼道」如何變成了道教?

巴蜀的「鬼道」如何變成了道教?



尋道

在漢晉的歷史文獻中,多稱張陵之道教為「鬼道」,稱其道徒名為「鬼卒」。


道教為何稱為「鬼道」?


《三國志張魯傳》曰:「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又置義米肉懸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華陽國志李特雄期壽勢志》曰:「李特字玄休,略陽臨渭人也。祖世本巴西宕渠賨民。種黨勁勇,俗好鬼巫。漢末,張魯居漢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所謂「鬼道」,亦即「鬼巫」,實即巴蜀地區的古代巫教,這說明張陵所創的正一盟威之道與巴蜀巫教關係甚密。


流行「鬼道」巫教的部落

自古以來,這一被稱為「鬼道」的巫教,在巴蜀地區即十分流行。據《山海經》所載,有眾多被稱為「鬼」族的部落,居住在崑崙地區,如女魃、后土、魅、有窮等,他們皆奉行巫教。


在鐘山有女子,「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後置於赤水之北。」這個部落曾助黃帝伐蚩尤而立大功,後被演化為中國民間信仰的旱神。


有祝融降處江水,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國語·魯語》說:「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為社。」后土居住在崑崙之北的「幽都」。幽都本為氐羌部落聚居的地方,至秦漢時神奇怪誕的傳說四起,幽都便成為令人恐怖的鬼域地府,后土也被稱之為鬼王。《楚辭·招魂》謂后土為幽冥世界的統治者,他有老虎的頭,額上有三隻眼,一對明晃堅利的角,逐趕著哀叫奔跑的鬼魂。


有被稱為「縱目人」的鬼國。所謂「縱目」,即在兩眉之間的額際上,尚有一縱立的眼目,也就是後世所說的三隻眼睛,這正是上古巴蜀鬼族最鮮明的民族標誌。又有「魅」、「有窮」等部落。


海內崑崙:令人神往之地

這些被稱為諸鬼的部落,皆居住在海內崑崙地區。據蒙文通、鄧少琴、呂子方、溫少峰等人的考證,《山海經》所言的「海內崑崙」即指四川西部的岷山地區。


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有壯麗的宮闕,精美的園圃,各種奇花異草、珍禽怪獸,更奇妙的有不死樹、不死葯,食之令人長生不死,死者亦可用藥救活。《呂氏春秋·本味篇》云:「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崑崙之井。」《淮南子·地形篇》云:「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旋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十洲記》亦云:「真官仙靈之所宗,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於此。天人濟濟,不可悉記。」


這裡還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大荒西經》云: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淮南子·覽冥篇》云:「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巴蜀文化(資料圖 圖源網路)


巴蜀的獨立王國:蜀國的建立

這些以諸鬼命名的上古部落,居住在崑崙(岷山)地區。從地理上看,岷山綿亘於四川、甘肅兩省邊境,為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岷江、嘉陵江,它座落在我國的西部高原,為上古鬼族即氐羌民族的發祥地。共工、后土、鬼國、魃、槐鬼、有窮鬼等部落聚居在岷山北部、東部地區;黃帝、少昊、祝融、炎帝、魅、氐人國等生活在岷山西部、南部的岷江流域。


隨著歷史的發展,鬼族由部落、聯盟,至殷商時成為西北地區的強大種族。這就是《易·即濟》九三所謂:「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的「鬼方」。《古本竹書紀年》曰:「武丁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的「鬼戎」。其中的一部分族人則沿岷江而下,進取川西平原,在西蜀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王國——蜀國。


至西周時,蜀侯稱王立國。《華陽國志·蜀志》曰:「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鳧。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即蜀族皆為「縱目」,為三眼鬼族之後裔。


蜀人崇尚赤色。《華陽國志·蜀志》曰:「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樂曰荊,人尚赤,帝稱王。」據王家佑先生言,成都紅石柱街舊有炎帝炳靈祠,有明建石坊,坊之有對聯曰:「帝德被全蜀,神妙通兩間」。其神炎帝即為縱目三眼。這種崇拜炎帝的習俗在巴蜀有著悠久的歷史,時至近代,樂山在五月初一祀火神,城區內外各廟輪流迎賽,「斗奇爭靡,務極其盛,以悅人耳目」。

由於他們有共同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化傳統,並集中地反映在古蜀的巫教文化中,而被史籍稱之為「鬼道」。《這種神巫主宰的鬼道在氐羌族中極為盛行,其主教巫師往往多為部落酋長,被人稱之為「鬼主」、「鬼王」、「鬼帥」。三國時期的雍闓就是一位名聲顯赫的鬼王。《三國志·張裔傳》說:「耆帥雍闓,恩信著於南土,使命周旋,遠通孫權,乃以裔為益州太守,徑往至郡。遂趑趄不賓,假鬼教曰:張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內實粗,不足殺。」這裡所說的「鬼教」,這是流行在巴蜀地區的氐羌巫教。


氐羌巫教「鬼道」的獨特之處


這種鬼道在巴蜀地區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即使是異族的征服者也必須對其表示相當的敬意。《華陽國志·南中志》曰:「其俗征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盟詛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羊、馬;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牽牛負酒、齎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諸葛亮為夷人作圖譜,正是希望藉助鬼道的力量,安撫巴蜀的氐羌族人。


與其它地區、其它民族相比較,巴蜀氐羌族人的鬼道有幾個鮮明的特點:(1)對縱目三眼神的崇拜,(2)對三官的崇拜,(3)追求長生不老的仙道傳統,(4)驅鬼降魔的原始巫術。


其一,對縱目三眼神的崇拜。在四川、甘南以及西藏地區,縱目三眼神受到民間廣泛的信仰。如唐宋以來巴蜀、甘南民間信仰中影響甚大的二郎神楊戩,實則即為文縣、武都白馬氐族的狩獵神。這種特殊的信仰,起源於氐羌民族的祖先崇拜,如蜀人的祖先人皇、蠶叢即為縱目。其後的川主大帝、青衣神(青羌神)、斗姆、馬王(彝族神)、炳靈等皆為三眼神。民國《邛崍縣誌》卷二說:「蜀中古廟多有藍面神像,面上磈礧如蠶,金色,頭上額中有縱目,當即沿蠶叢之象。」


據衛聚賢先生言:「縱目人現在西藏及不丹尚有。在光緒三十年左右,成都有人看見有二十幾個三隻眼人,從西藏到北京去朝貢,路過成都,被人圍觀。詳察正中額上的一隻眼,並非真的眼睛。而是系其於幼時以刀劃其額為一直孔,含以黑珠。長大了,珠含肉內,肉縫裂開,洽似縱立著一隻眼睛。」巴蜀氐羌鬼族的這種宗教信仰,後來被道教吸收,大量的三眼神被納入道教的神系中。如《清微玄降大法》中就有二十餘位三眼神,。


其二,對三官的崇拜。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在有關上古氐羌族的文獻中,可以尋覓到三官崇拜的發展痕迹。最早的地官似為后土。最早的水官即河伯,則為氐羌之祖伯夷。


三官大帝(資料圖 圖源網路)


三官崇拜本為氐羌民族的固有信仰,這在道書中也有所披露。《洞神八帝妙精經》說人皇(蜀族之祖)主領天、地、水三官。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所載三官皆為氐羌族人:「鬼官北斗君周武王,治一天宮;三官都禁郎齊桓公,姓姜名小白;水官司命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正因為這樣,甘肅、雲南等地的氐羌族人也都篤信三官。


這種對三官的崇拜,起源於氐羌族人對天地山川的自然崇拜。上古時代的氐羌族人主要生活在西北、西南地區,他們以游牧漁獵為生,山川河流對人們的影響很大。因此他們認為每座山、每條河都有其神在主管,必須對他們表示膜拜以求庇護。我們在《山海經》中可以看到,這種自然崇拜十分盛行。由自然崇拜發展為三官的崇拜,並在氐羌族人中廣泛流行。後來張陵、張修的道教,又把這種信仰吸收,成為早期道教的中心信仰。


其三,歷史悠久的仙道傳統。巴蜀地區的氐羌族有著十分悠久的仙道傳統,追求長生不老的理想在《山海經》中有充分的顯示,其鬼族居住的海內崑崙就是神仙聚會的仙境。


《老君變化無極經》曰:「爾乃過度見太平,太平真君復能明。整理文書應鵠鳴,二十四治會陽平。」《華陽國志》說,古蜀先王魚鳧、杜宇皆於此地「仙化」。今天的陽平觀舊址,原來就是古蜀王的祠堂。《彭縣誌》曰:「古蜀王祠,蓋即陽平觀,祠蜀王魚鳧也。」自祖天師立中央教區於此後,其妻孫夫人、其子張衡皆修道執教於此。


崑崙是氐羌族人的發祥地,故蜀人有魂歸崑崙之說。蜀人亡者魂歸崑崙,獲不死之葯,又可復生,這就叫作「化民蜀王鱉靈也是這樣的化民,「靈死,其屍溯流而上,至汶山,忽復生」。這種死而復生的觀念,後來演變為道教的屍解之說。《後漢書·王和平傳》李賢注云:「屍解者,言將登仙,假託為屍以解化也。」


除了化形,「登遐」亦可成仙。《墨子·節葬下》說:「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謂之登遐。」儀渠在今甘肅,亦氐羌之屬族。這種火葬的習俗是由於宗教上的信仰,他們相信人有靈魂,死後必須經過火的凈化,方能到達天國。《呂氏春秋·義賞篇》曰:「氐羌之民,其俘也,不憂其繫纍,而憂其不焚也。」可見對火葬儀式的舉行,在氐羌族人的觀念中非常重要。在《列仙傳》中的仙人嘯父、師門、赤松子、寧封子等,都是火化成仙的。氐羌民族的這些仙道傳統,被張陵道教繼承發展,其長生不老的觀念遂成為中國道教思想的核心。


其四,驅鬼降魔的原始巫術。在巴蜀氐羌民族中,驅鬼降魔的鬼道巫師有極大的勢力。他們為人們驅鬼去邪,治病卻疾,祈神求福……,支配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東漢時張陵在西蜀創道,其基礎就是氐羌民族的鬼道。《張陵學道的鶴鳴山,在今成都大邑縣境內,兩漢時屬益州蜀郡江原縣。這一帶多為氐羌民族居住,有什麼「道」可學呢?


據李膺《蜀記》記載,張陵在鶴鳴山學道,「避病瘧於丘社之中,得咒鬼之術書,為之,遂解使鬼法」。這裡所說的「丘社」,當即鶴鳴山中的一巫教團體,「咒鬼之術書」即是氐羌民族的巫經。張陵進入了這一團體,學習咒鬼治病的巫術。據載,張陵在山中精思煉志,感動太上下凡,授以印劍法簶,此太上即為太上老君的化身李弘。


《三天內解經》卷上曰:老君千變萬化,隨世顯現,「或姓李名弘,字九陽;或名聃,字伯陽」。「太上以漢順帝時,選擇中使,平正六天之治;分別真偽,顯明上三天之氣。以漢安元年壬午歲五月一日,老君於蜀郡渠亭山石室中,與道士張道陵,將詣崑崙大治新出太上。太上謂世人不畏真正,而畏邪鬼,因自號新出老君,即拜張為太玄都一平氣三天之師,付張正一明威之道,新出老君之制,罷廢六天三道時事,平正三天,洗除浮華,納朴還真,承受太上真經制科律。」正是在老君神授的名義下,張陵正一盟威之道應運而生。


天師張道陵受道太上老君 創建道教


唐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說:「昔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又付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要經、三業六道之訣,重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


天師張道陵(資料圖 圖源網路)


《雲笈七籤》卷二八曰:張道陵於臨邛縣渠亭山赤石城潛修靜思,「有千乘萬騎來下至赤石城前,金車羽蓋步從、龍虎鬼兵,不可稱數。有五人,一人自言吾是周時柱下史也,一人自言吾是新出老君也,一人云吾是太上高皇帝中黃真君也,一人言吾是漢師張良子房也,一人言吾是佐漢子淵天師外祖也。子骨法合道,當承老君忠臣之後,今授字鬼號,傳世子孫,為國師撫民無期。於是道陵方親受太上質敕,當步綱躡紀,統承三天,佐國扶命,養育群生,整理鬼氣,傳為國師,依其度數,開立二十四冶,十九靜廬,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誅邪偽,與天下萬神,分付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


李弘是重建太平盛世的太平真君,是老君的化身,是開劫度人的「新出老君」。這位降授正一道法的新出老君李弘,他世世為帝王師,臨危濟厄。這位新出老君,不僅是張角、李弘等教派的精神領袖,亦是張陵道教的天命所在。


漢晉時期的巴蜀道教,無論是三張的正一道,還是李弘的李家道,他們都是在太上老君神授天命的旗幟下,致力於開劫度人,建立一個以道教信仰為主體的太平王國。張陵得道創教,便繼承了上古以來盛行巴蜀地區的巫術。他說:「我受於太上老君,教以正一新出道法。謂之新者,物厭故舊盛新,新出名異實同。學正除邪,仍用舊文,承先經教,無所改造,亦教人學仙,皆用上古之法。」


張陵是如何改造巴蜀原始巫教的?


當時巴蜀地區人鬼雜混,巫妖橫行,殘害百姓,時西城房陵間,「有白虎神好飲人血,每歲其民殺人祭之,真人召其神戒之,遂滅。」梓州有大蛇害民,北平山有猛獸擾戶,張陵降而伏之。青城山為鬼魔盤踞的「鬼域」,有鬼城鬼市。


張陵親率弟子,掃蕩鬼域龍宮,降伏諸天鬼魔,「遂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會盟於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行幽暗」,「蕩滌區藪,奪鬼幽獄,復為二十四福庭,立二十四陰官,降二十八宿正氣,以通地中。每治立陰官一人,仙官一人,分掌世人罪福。有立功立行、修齋設醮、騰章拜表、謝過祈福、遷拔祖考者,則仙官錄其功行,奏名於上宮,增其福壽。如不孝不忠、欺詐狠戾、常行惡事、不能改過者,則陰官錄其罪,聞於地府,損其福壽,或絕其後。由是善惡報應,如影響焉。真人既行正一之化,攝三萬六千種外道惡魔,誅絕邪偽,於是百姓翕然,奉以為師君,子數萬家,立諸祭酒,分領民戶,有如官長。……蜀民畏罪遷善,盜賊不作,物無庇癘,皆天師之化也。」


李思聰《洞淵集》卷一曰:「天師稟命入西川行化,降二鬼帥王長、趙升二人於門下,指使奪二十四鬼獄,為福庭,分別晝夜,禁誓鬼神,使宇宙清寧,民保遐壽。」原來張陵的兩位親信弟子王長、趙升,本為鬼帥,而二十四治,亦為鬼獄。


《三天玉堂大法》二四亦說:「鬼神之說,蓋始以祖天師收六天鬼王、五部鬼帥,乃吹妖散毒之邪人,非陰魄之鬼也。今祖師以收其五部而歸正,故總攝瘟司也。但五部之鬼自受祖師誓約之後,歸心正道已久,故張元伯以忠信立雷府直符,趙公明以威直充玄壇大將,余皆為酆都丑獄之酋長,皆不復為妖也。」也就是說,原先盤踞在西蜀地區的眾鬼部落,紛紛皈依道教,成為張天師的部屬,其趙公明遂被封為玄壇大將,主持賜福添財,成為中國民間最為崇拜的財神。


財神像(資料圖 圖源網路)


巴蜀的巫鬼變為道教之仙官 天師道建立


張陵到處降妖驅魔,巴蜀鬼怪消跡,社會日益安定。這些神奇的傳說,曲折地反映了張陵吸納改造巴蜀原始巫教,創立中國道教的歷史過程。所謂「鬼」、「魔」、「龍」、「虎」,實際都是指古代巴蜀的少數民族,鬼王、鬼帥,即是氐羌民族的大巫師。如「龍族是古蜀族,鬼族(虎族)是巴人,兩族都是現實的人民。」


正是在巴蜀古代民族信仰的原始巫教的基礎上,張陵運用道家之學改造巴蜀的妖巫鬼道,於是巴蜀的巫鬼,躍升變化為道教之仙官,「鬼道」遂發展成為「天師道」。「張陵的天師道(或「正一盟威」)是黃老儒墨在巴蜀(四川)地區的土壤上開放的一枝奇花。是吸取了巴(蜀)族的原始巫術(鬼道)與地區傳統民俗而創成的。」「這是他學得了巴人鱉靈所建蜀開明氏王朝的宗教巫典。假借玄元老君屢授以經,就是改造創作造作道書。」


《三天內解經》記載說,張陵「以白馬血為盟,丹書鐵券為信,與天、地、水三官、太歲將軍,共約永用三天正法。」他自稱「鬼主」,說:「太上開化,不以吾輕賤小人,受吾真法,為百鬼主者,使開二十四治,以應二十四氣。置署職簶,以化邪俗之人;黃老赤簶,以修長生。」宋洪适《隸續》卷三《米巫祭酒張普題字》載:「熹平二年三月一日,天表鬼兵胡九,仙歷道成,玄施延命,道正一元,佈於伯氣,是召祭酒張普,盟生趙廣、王盛、黃長、楊奉等,詣受微經十二卷,祭酒約施天師道,法無極耳。」


所謂「鬼主」、「鬼兵」,即明確的說明了這一歷史事實。蒙文通先生說:「《晉書》又記:五斗叟郝索聚眾為亂。叟即西南民族之稱,知五斗米道原行於西南少數民族,符簶之事始於張道陵,符簶固非中國漢字也,故余疑其為西南民族之宗教而非漢族之宗教。」


張陵繼承改造了巴蜀氐羌民族的巫教,從此西南少數民族的巫師文化被納入道教,成為道教思想重要的組成部份。可以說,張陵正一盟威之道的直接淵源就是巴蜀氐羌民族的原始巫教——鬼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道 的精彩文章:

祝由術治病心法,一個道長多年的感悟心得
道醫九問,每一問都直指道醫本義
西遊記中五個震撼心靈的咒語,第二個咒語最有效果
揭秘魯班法修鍊大全,咒語、習咒,禁忌一個都不少
老子帛書版道德經原文面世,全文轉載,值得收藏研究

TAG:尋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據說這些是天道、阿修羅道及鬼道的文字
浮圖:鬼有幾種?詳解六道輪迴中的餓鬼道
今日轉誦《地藏菩薩心咒》為家人朋友消災解難,永不再墮鬼道、三惡道!
是什麼業力才墮落為鬼道?
鬼節說鬼:原來做這些「平常」的事,也會墮餓鬼道!
天啦,我居然真的看到了鬼!鬼道眾生到底是長什麼樣的?
在死神里你覺得最有詩意的鬼道吟唱的?
紫牛調查:「魔鬼道路」邊她家3年被撞6次,奇葩事故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女鬼收冥錢,道士竟說是幻覺,女鬼道出一言,竟震驚不已
火影曉組織代表十個夢想很厲害?看過死神的鬼道語嗎
李雲天教你圖片看眾生——鬼、幽靈、餓鬼道
說說現時代鬼道的新情形
勤修仙道可長生,莫修鬼道埋禍根
凈空老法師:你最愛的引你到餓鬼道,你最恨的引你到地獄道!
欺騙感情者!果報慘重,會入餓鬼道受苦!教你如何化解!
餓鬼道眾生碰到的食物會變成火炭
火影忍者,餓鬼道的設定徹底崩塌:鳴人怕被吸干查克拉不敢動手?
娛訊:偶遇楊洋,周杰倫寵女,鬼鬼道歉,金宇彬遭解約
男子把出軌的老婆暴揍一頓,離婚時要賠她十萬塊,什麼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