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李世民身為皇帝,竟然會落馬?沒錯,他不僅落馬了,還接受了組織對他的審問,當然,落馬之事並不發生在陽間,而是在陰曹地府,更準確的說,發生在一些文人的腦海里。那麼李世民犯了什麼罪,要接受組織調查呢?

隨便想想都能猜到,肯定是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事情。早在唐朝,民間就已經有相關段子了,比如在張鷟的《朝野僉載》中,就有《唐太宗入冥》。

貞觀年間,唐太宗身體特好,有一次,太史令李淳風拜見皇帝時,突然默默流淚。李世民很驚訝,怎麼回事啊,李淳風回答道:「陛下您晚上就要駕崩了!」一般人聽到噩耗,肯定嚇得要死,李世民卻非常淡定:「人生有命,亦何憂也」。於是留宿李淳風,當晚,冥冥之中,似乎有人說話:「陛下暫合來,還即去也。」聽到有人叫他去一下,李世民很疑惑,就問對方身份,對方說;「臣是生人判冥事」,我雖是個活人,但也在地府兼職當判官,因為李淳風提醒過,李世民就去了,判官問什麼事呢?原來是「六月四日事」,看來這天發生的事情連判官都很感興趣,問完,李世民就還陽了。醒來後,想找到昨天見到的判官,給人家在陽間封個官職。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影視劇中的相關情節)

大致就是這麼個故事,看完後過癮嗎?一點都不過癮吧,最最最關鍵的地方一筆帶過了,李世民到底是怎麼回答判官的呀?六月四日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沒說,估計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寫。這樣的故事看起來無厘頭,但它的出現也不是無緣無故的,至少說明老百姓對政治秘聞有很強的好奇心,有這個需求,急切想要知道深宮內幕,但當局並不願意「順應民意」,他們不願意說出真相。具體操作時,或者乾脆不讓講,或者講個假的給你,上層越是想掩蓋,老百姓好奇心越強,類似的段子越多。

詳細的地府一日游

上個世紀初,敦煌藏經洞發現殘卷,其中也有寫唐太宗入冥之事,許多字跡已經殘缺,但情節比《朝野僉載》更為詳細。故事是這樣說的: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閻王)

貞觀年間,唐太宗的陽壽餘額已經不足,又被冤魂告發,因此來到地府接受審問。進入冥界後,見了閻羅王,竟不施拜禮,殿上有人問:「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何不拜舞!」李世民傲嬌地說,以前他在長安城當皇帝,都是人家拜他,現在叫他拜別人,爺不習慣,更何況閻羅王是鬼,我李世民是大唐天子,憑什麼要拜你?閻羅王被罵,顏面盡失,恥於群臣,李世民趾高氣揚,霸氣外露。

隨後唐太宗被一個叫崔子玉的人領到了判官公署門外,小崔跟前面故事裡的人一樣,在陽間和陰間都有身份,他在陽間是唐太宗的臣子,擔任輔陽縣尉,一個很不起眼的芝麻官;但他在陰間擔任判官,審訊犯人,唐太宗反倒得看他的眼色了。站到門口後,李世民掏出了李淳風的請託信,希望小崔能夠通融通融,放他一馬,小崔起初不願意看,李世民催促,小崔才看,讀完以後,說這事很難辦呀,「得則得,在事實校難」。此時李世民完全喪失了剛來時的威風與氣派,他非常渴望回到陽間,尤其是想到年幼的太子,恐難守住江山社稷。「皇帝此時論著太子,涕淚交流」。

見皇帝如此惆悵,小崔忙言事情並非沒有轉機,可以好好商量,李世民一聽有門,趕緊跟著崔子玉,走到屏牆之內。突然,李世民聽到第六曹司內有兩人哭泣,便問緣由,崔子玉回答說,不是別人,正是「建成、元吉二太子」。李世民聽後,一開始還故作開心:「朕不因卿追來到此,憑何得見兄弟?」要不是你把我帶到這裡,我還見不到我的兩位兄弟呢!

可是崔子玉的一番話立即使唐太宗緊張起來了,「二太子在來多時, 頻通款狀, 苦請追取陛下( 對直) 稱訴冤屈, 詞狀頗切, 所以追到陛下對直」。李建成、李元吉來地府已經很久了,他們多次告狀,請求把你帶到陰間對質,講訴冤情,言辭懇切,正因為此,我們才把陛下您帶到這裡來。如果你不去和他們對質的話,沒準還有救;如果去了的話,真的就沒活路了。李世民知道後,什麼反應呢?「帝聞此語, 更不敢( 看去), 遂匆匆上廳而坐。」可把他給急的。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鬼門關)

崔子玉見機會來了,決定和李世民做筆交易,他可以幫李世民改生死簿,但李世民必須給他些好處,在陽間,小崔不過是個縣尉,平時哪有機會見當今天子,現在唐太宗有求於他,還不趁機多撈一筆。於是給李世民加了十年陽壽,但告訴李世民的時候,只說5年,為什麼呢?如果說10年,那只能收一次好處;要是說5年,二五一十,就可以收兩次好處了。

李世民得知小崔給自己續命五年,當即許諾:「朕若到長安城,天上應有進貢物,悉賜與卿」,話音剛落,小崔又想了,給今上續命五年,今上就賜我錢物,如果再續五年呢?肯定給我官做呀,然後說:「臣與李乾風更與陛下□五年,計十年再歸長安城。」孰料李世民不解風情,掉進錢眼裡了,當聽說自己又多了五年陽壽,只是許諾:「有進貢錢物,悉總賜卿」。

小崔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良久不語,李世民又問,什麼時候放我回陽間呀?崔子玉說,必須留案底,但李世民不願意留,小崔說不留也可以,但要回答一個問題,如果答的出來,就放回去,要是答不出來,嘿嘿嘿嘿,在這裡好好享受生活吧。「皇帝聞已,忙怕極甚」,李世民怕得要死,囑咐小崔問的容易點,好讓他過關,崔子玉便發問了:

「問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七年為甚殺兄弟於前殿,囚慈父於後宮?仰答!」

這裡的「武德七年」應該是寫錯了,當為「武德九年」,此問題明顯戳中了李世民的痛處,「皇帝把得問頭尋讀,悶悶不已,如杵中心」,忙對小崔說:「此問頭交朕爭答不得」,見李世民焦急萬分,目的已經達到。小崔隨即開條件:可以代答,但你必須給我陞官。李世民窩窩囊囊,同意了,封小崔為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採訪使,官至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仍賜輔陽縣庫錢二萬貫。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地府)

從縣尉到刺史,小崔陞官的速度堪比火箭,他是這樣代答的:「大聖滅族[安國]」,殺李建成是學周公,大義滅親,為天下蒼生。到此為止,雙方交易基本達成,崔子玉奉勸唐太宗,還陽後多抄《大雲經》。周旋了這麼久,唐太宗也餓了,開始討飯:「朕稍似飢餒,如何得飯?」,小崔說:「陛下若飢,臣當取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是殘卷,後面的文字不知所蹤。

這篇文章為什麼沒被和諧?

跟前一篇比,這則故事明顯是黑唐太宗的,《朝野僉載》中的李世民認為死生有命,無需太過計較,相當豁達。敦煌殘卷里的,把唐太宗寫得貪生怕死,不光用李淳風的書信求饒,還送錢送官,腐敗至極,不得不說,這樣的事在天朝,還真不少,名義上寫的是地府的事,實際上在隱射官府,連李世民都要托關係,走後門,老百姓該送多少條中華、多少瓶茅台就可想而知了。

崔子玉在談及李世民的罪狀時,不光有「殺兄弟於前殿」,還有「囚慈父於後宮」,後者在正史中尚且諱莫如深,作者竟然能夠知道,真是不容易,說明民間有類似的流言。另外還有一件事值得注意,文中稱「建成、元吉二太子,」李元吉沒有當過太子都被稱為太子,還說他們倆告狀,李世民嚇得不敢對質,可見作者更支持李建成,為隱太子鳴不平,對李世民的統治多有不滿。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替敦煌殘卷《唐太宗入冥記》的作者擔心了,唐太宗不過駕崩幾十年,你就吃了豹子膽,敢編故事黑當朝太宗,還把事情傳到民間,讓販夫走卒都知道了,就不怕被和諧嗎?別說,人家還真不怕,據卞孝萱等專家研究,《唐太宗入冥記》產生於武則天掌權初期,李姓諸王人人自危,連自身都難保,哪有能力維護先帝的聲譽。這種故事流傳出來,是為了打壓唐太宗的影響力,降低人們對李唐王朝的支持度,相比於李淵和李治,李世民在民間的影響力當是最高的。這個時候把他的醜事捅出來,老百姓恍然大悟,原來太宗皇帝沒有宣傳中的那麼好,謝天謝地,總算知道真相了,當謊言被揭穿,人們因此產生強烈的厭惡感,無形之中削弱了李唐政權的統治基礎。

《西遊記》中的地府見聞

神龍政變後,雖然李唐復興,但唐太宗入冥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從未間斷,比如《西遊記》中就有李世民入地府的相關內容,向他索命的人不僅僅只有李建成、李元吉:

太宗遂與崔判官並二童子舉步前進。忽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那青衣將幢幡搖動,引太宗徑入城中,順街而走。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建成、元吉就來揪打索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地府場景)

前又到枉死城,只聽哄哄人嚷,分明說「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太宗聽叫,心驚膽戰。見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儘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

李世民的糾結:該怎麼評價大哥?

後世對殺兄逼父的事情依依不饒,並非唐太宗所願,為避免罵名,他也做過相關部署。李世民登基後,安葬李建成一事被提上日程表,古人強調蓋棺定論,但大哥的身份特殊,死因特殊,該給他一個什麼樣的謚號呢?

一千三百年多年悄悄走過,沉寂多載的李建成的墓誌(《大唐故息隱王墓誌》)終於重見天日,在短短的墓誌中,有一個字明顯被修改過,那就是「息隱王」的「隱」字,之前是什麼字呢?據《唐會要》記載,當時「有司奏謚息王為戾,上令改謚議,杜淹奏改為靈,又不許,乃謚曰隱」,墓誌上有塗改的痕迹,說明唐太宗此前至少同意兩個謚號中的一個,後來又覺得不妥,遂改為「隱」。這三個謚號是什麼意思呢?根據謚法,應該是這樣:

息:謀慮不成

戾:不悔前過

靈:不勤成名 不遵上命

隱:違拂不成 不顯屍國 懷情不盡

如果李建成被謚為「戾」,那就是戾太子,戾太子,戾太子,怎麼聽得這麼耳熟?沒錯,衛子夫的兒子不正是戾太子嗎?劉據在巫蠱之禍中遇害,漢武帝追封他為戾太子,是個惡謚,用在李建成身上的話,就很有成王敗寇的味道了,容易讓人想起劉據,但劉據舉兵是迫不得已,「惶恐無他意」,真相浮出水面後,漢武帝自己都懊悔不已,「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台於湖。天下聞而悲之。」李建成的事迹跟劉據有很大差別,更關鍵的是,把他說成十惡不赦的壞人,讓魏徵、王珪怎麼想呢?讓散落在民間的東宮餘黨怎麼想呢?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剛登基,維穩壓力大。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地府情景)

李世民不同意「戾」這個謚號,杜淹又建議改為「靈」,不勤成名曰靈,言下之意是:李建成之所以有太子的地位,並非他有多大的功勞,付出了多少努力,完全是因為有嫡長子的身份,說白了,李建成就是個名不副實的無能之輩。相比於「戾」,「靈」雖然也是惡謚,但罪惡的程度輕了不少,可李世民仍然沒有同意,他決定改為隱字,在這裡,「隱」就更接近於好壞之間了,大澤鄉起義的領導人陳勝,他的謚號就是「隱」,漢朝建立後,劉邦追封陳勝為隱王,並安排三十戶為其守墓,「隱」的大意就是事業未成,沒有取得成就便早早死去,頗有憐惜之意。用這樣的謚號,魏徵等人可以安心替李世民賣命了。

李淵與李建成的身後命運

等到貞觀十七年,國史順利修成,此時玄武門之變的陰霾早已散去,李世民的皇位業已坐穩,如何說之前定謚號,唐太宗有妥協的動機,那麼在十幾年以後,就沒有必要再這樣了,是時候把李建成定性為「管蔡」,予以否定,並把李世民打扮成周公,進行宣傳。國史的字裡行間,對太子、齊王之死並無隱瞞,所謂:「削去浮詞,直書其事」,直截了當的說是李世民和尉遲敬德親手殺了他們。但是對控制李淵一事,則介紹的遮遮掩掩,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去逼宮,書上用的是「宿衛」;六月四日當天至少三個戰場,控制李淵戰場、臨湖殿戰場、玄武門戰場,書中只提後兩個,還有,立足於史料,進行合理的推測,會發現伏兵之地極有可能不在玄武門,而是在臨湖殿,但史書一般都說是玄武門。

同為李世民的政敵,為什麼新當局在編撰歷史時,對二人的描寫方式不一致呢?一個是毫不避諱,一個是有所隱瞞。主要的原因,還是李淵、李建成身份的差異。李建成是太子,沒當上皇帝,你可以說他是「管、蔡」那樣的邪惡之徒,除掉他們是大義滅親之舉,既然是周公做過的正面事迹,當然可以直接寫出,傳之後世。但李淵就不同了,他是李世民的父皇,如果在史書中毫不避諱地用「逼宮」這樣的字眼,自然對李世民的形象不利,後人會指責其不孝;更為關鍵的是:李淵還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如果把他也說成李建成那樣的「反革命」,實際上否定了這個政權的合法性,人們就會說了:原來大唐是個大壞蛋建立的,龍椅上那個人並非什麼真龍天子,李世民作為第二代皇帝,繼承的是李淵的江山,你父皇是壞蛋,那你這個接班人又能好到哪裡去呢,你這個政權就是個邪惡的政權。

因此,儘管李淵是失敗的一方,但為了政權的合法性考慮,李世民無法徹底否定李淵,父皇駕崩後,依然要把他的牌位放在太廟中供奉,並追封其為高祖,接受後世子孫的跪拜。在史書中,則要弱化李淵的作用,讓人們以為他的江山都是躺來的,政變當天控制父皇的事,需竭力淡化,不要讓外人浮想聯翩。在這樣的背景下,伏兵臨湖殿自然要寫成伏兵玄武門,因為高祖「方泛舟海池」,若註明在臨湖殿伏兵,讀者必會生疑,「海池」與臨湖殿距離接近,李世民為何能在那裡伏兵,莫非李淵早已被控制?若是說玄武門,則不容易想到控制李淵一事。事實證明,編者的目達到了,隨便翻開一本相關書籍,幾乎都是寫「玄武門之變」。更有甚者說太子死在玄武門之外,這就完全無視了「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的記載。都走到臨湖殿了,怎麼還死在宮外呢?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地府)

那麼武德九年,六四政變當天究竟死了多少人呢?翻看史書,發現找不到相關數據。這就對了,殺太子、逼宮這麼敏感的事情,就算真有數據統計,也不會明明白白告訴你的。在國史中,非但不公布死傷人數,還刻意把秦府參與人員往少了說,據《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總共有十人伏兵玄武門,區區十人就能政變成功,簡直開掛,打遊戲都沒這麼厲害。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讓後世少留意傷亡人數,總共就十個人,死傷會有多少呀?一想,肯定不多吧,既然死者不多,這場由李世民發動的宮廷政變就顯得沒有多少血腥味了。

後人對於玄武門之變,究竟孰是孰非爭論不一,其實也沒什麼好爭的,這是一場宮廷中的權力鬥爭,談不上什麼正義不正義。政變結束後,李世民質問魏徵:「汝何為離間我兄弟!」旁人聽後,都替魏徵捏把汗,估計老魏死慘了,但魏徵舉止自若,回答道:「先太子早從征言,必無今日之禍。」可見魏徵勸李建成採用非常手段,建成不肯,魏徵為此感到惋惜,在長安城中,東宮齊府占絕對優勢,他們若想發動政變,並非難事,再結合李淵、李建成政變前調離秦府將領的行為,可以推知,他們是想用正常手段廢掉李世民的權力,雙方的差別很簡單,一個是陰謀,一個是陽謀,最終陰謀成功了,但不光彩,違背倫理道德。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為了政權的合法性、穩定性,在編撰史書時,進行些必要的掩蓋與修改,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世界上並非只有官修歷史,貞觀十六年,李世民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朕有不善,卿亦記之邪?」我有做得不好,你也記錄下來嗎?對曰:「臣職當載筆,不敢不記。」這是我的職責,不敢不記。見狀,站在一旁的吃瓜群眾劉洎評論道:「借使遂良不記,天下亦皆記之。」確實,儘管唐朝官方對殺兄逼父的事情予以美化、淡化,但老百姓並不買賬,在肯定唐太宗功績的同時,也會編出入地府的橋段,對他進行一定的政治譴責。

歷史有兩部:一部是官方的,騙人的歷史,做教科書用的,給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歷史,可以看出國家大事的真正的原因,是一部可恥的歷史。

——巴爾扎克《幻滅》

參考文獻:

《史記》《漢書》《資治通鑒》《新唐書》《舊唐書》《唐會要》《朝野僉載》《唐太宗入冥記》

卞孝萱:《唐太宗入冥記》與「玄武門之變」

陳毓羆:《唐太宗入冥記》校補

郭在貽:《唐太宗入冥記》補校

王連龍:跋唐隱太子李建成及妃鄭觀音墓誌

李世民「落馬」後,做了哪些地下交易?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讀者群號 535858375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話糙理不糙,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我就是喜歡給皇帝戴綠帽子
換種方式講西漢60 | 學術之爭
翻新怪談——七仙女
對「性侵」一詞的新認識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落馬前夜更新微博,退休正廳想到了什麼?
世界最強男誕生!世界第一馬庫斯被斬落馬下,被打的下巴纏上繃帶
【思想者】甘肅官場震蕩,他為何突落馬?
皇帝落馬,此人卻一條鞭子,從半空中狠勁地抽下來!結果被封了候
前兩年落馬的老虎中還有誰沒「過堂」?
逆天了!圍棋冠軍再次被挑落馬下,我們離被阿爾法狗控制還有多遠?
花錢撈人、上吊自殺、移居國外,落馬官員被查後,家屬去哪了?
史上第一個因貪腐而落馬的丞相是誰?
只半副對聯,就讓他落馬了。
王母的蟠桃會難道是「鴻門宴」?為何這麼多神仙落馬
小時候是勵志哥,後位居高官,卻因貪腐落馬,知道他是誰嗎?
項俊波落馬的背後,不得不說的香港四季酒店:隱藏了中國一半的秘密
仕途到頭貪官斂財補償自己,為什麼落馬多臨近退休?
又一現役將軍落馬 半月前「消失」在換將大會上
金晨錄製《花樣的旅途》落馬撞傷頭部 一直堅持幾天後才就醫
地面埋伏還是空中截擊?是什麼擊落馬航客機?
此事關乎朝局,連千古聖君都不敢隨意處之,等閑皇帝更是斬落馬下
這四隻落馬「大老虎」,書法了得!
孫政才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