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唐兩朝接連瘋狂征伐高句麗之謎:高句麗為何如此遭恨?

隋唐兩朝接連瘋狂征伐高句麗之謎:高句麗為何如此遭恨?

隋唐兩朝接連瘋狂征伐高句麗之謎:高句麗為何如此遭恨?

我國不同朝代都有異族侵略之患,只不過程度大小不同,那麼在他們強大之前是否有必要把它掐死在萌芽狀態呢我相信這樣一個原則,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沒有絕對的公理和正義,永恆不變的只是國家利益。

但並不是所有政治家都能理解並遵循這一原則,甚至包括中國近現代的一些精英領袖們,在處理國與國關係時猶如孩童般的天真,哥們般的義氣,愚夫般的魯莽。

這一點,他們還不如我們的先祖,強盛隋唐時代的偉大君王,具備高強的洞察力和不懈的鬥志。

1 、稍懂中國史的人都知道,在公元七世紀以前,中國東北的遼河以東和朝鮮北部,存在著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王國―高句麗。這個神密王國,隋唐之前一直佔據著中國邊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之後,中國中央政權幾個英名垂史的皇帝象著了迷一樣發瘋似地進攻這個王國,歷經四代,終於將這個王國最後消滅。征高句麗之戰,歷來被史家們咒罵為「不恤民力,勞師遠征」,甚至被罵為「封建軍事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是隋唐封建貴族對弱小國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認為這是「毫無必要的征討」。

果真如此嗎?

隋唐兩朝接連瘋狂征伐高句麗之謎:高句麗為何如此遭恨?

翻開隋唐史,征高句麗之戰佔據著整個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開始,中國就將征討高句麗做為國家的一項長遠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執行,儘管多次面臨失敗,儘管可能導致國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們始終沒有放棄一個戰略目標:消滅高句麗。

公元589年,隋文帝在滅陳統一全國後,就將征高句麗做為一項戰略任務提了出來,他在給高句麗的詔書中說:「王謂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公元598年,高句麗王率騎兵萬餘進擾遼西,隋文帝即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漢王楊諒率陸路隋軍出山海關,時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軍中疫病流行,雖勉強進至遼水,已無力戰鬥;水路隋軍由周羅喉率領,自東萊出海,直趨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於是水陸兩路被迫退還,死者十之八九。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更是念念不忘高句麗之患,一直在尋找借口討伐高句麗。公元611年,隋煬帝以高麗不遵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麗,命天下兵卒,不論遠近,都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國應徵的士卒全部到達涿郡。全軍共計113.38萬人,號稱200萬,統由煬帝親自指揮。各軍首尾相接,鼓角相聞,旌旗相連長達千里,聲勢浩大,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三月,隋軍進至遼水西岸展開。高句麗兵依遼水據守,數日後隋軍浮橋接成,依次渡河,殲滅東岸的高句麗軍萬餘人,乘勝進圍遼東城,遼東城久攻不下。六月,隋煬帝親至遼東城督諸軍攻城,同時命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等九軍共 30.5萬人,越過高句麗諸城,向鴨綠水挺進,與水軍配合攻打平壤。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採取誘敵深入的計策,邊打邊退,引誘隋軍,致隋軍疲於奔命,宇文述見將士疲憊已極,且軍中糧盡,平壤城又堅固難拔,遂被迫還師。高句麗軍乘其後撤,從四面抄擊隋軍。宇文述等且戰且退,至薩水被高句麗軍半渡擊之,諸軍皆潰,退至遼東城時僅餘2700人。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水軍經海道入大同江,在距平壤60里處擊敗高句麗軍,乘勝以精甲4萬攻城,遇伏大敗,還者不過數千人。煬帝第一次征高句麗以慘敗告終,上百萬人的生命葬送在遼河以東,高句麗得勝後,將數萬中國士兵的屍體築成「京觀」,用恐怖的手段來威嚇中國人。

公元613、614年,隋煬帝又發動二次攻高句麗之戰。皆以失敗告終。

隋唐兩朝接連瘋狂征伐高句麗之謎:高句麗為何如此遭恨?

唐朝的天下是由太宗世民打下來的,作為一代明君,深知隋亡的原因。太宗繼位後,接受隋滅的教訓,行事處處小心謹慎,終生未犯大錯,天下出現少有的治平景象。可唯獨在征高句麗一事上,英明的唐太宗卻和暴君楊廣如出一轍。貞觀十九年,太宗以高句麗欺新羅為由,詔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太子詹事、左衛率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六軍從洛陽出發,御駕親征高句麗。唐軍渡遼水,在初勝後,卻在安市城碰到頑強阻擊。由於守軍殊死抵抗,使唐軍至九月仍未攻克。時近深秋,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唐太宗被迫班師,數萬將士殞命沙場。

唐太宗並不因此次失敗放棄征服高句麗的目標,他多次訓命邊關進擾高麗。太宗晚年,他命四川等地伐木造船,以備征高句麗之用,結果造成山民暴亂,唐朝動用了數萬大軍,費了幾個月才將起義鎮壓下去。英明的唐太宗差點走了煬帝楊廣的老路。

唐高宗李治繼位後,更是將最後消滅高句麗提上了日程。高宗雖然沒有太宗的雄才大略,卻是逢上歷史的最好機遇。公元666年,高句麗內亂,泉蓋蘇文死後,世子男生代為莫離支(相當於丞相),但為二弟男建所逼,降於唐。唐高宗藉此機會,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公元668年春夏,各路唐軍推進至鴨綠柵,高句麗各城守軍或逃或降。唐軍進至平壤城下,九月十二日,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亡國。

隋唐兩朝接連瘋狂征伐高句麗之謎:高句麗為何如此遭恨?

高句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隋唐君主不倦征伐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裡?遺憾的是,大多數史書對於征伐的原因都是從表面上一帶而過的,無非就是「不順天命」、「不臣之禮」等等表面的冠冕之詞,沒有涉及征伐的深層次原因。但是唐太宗的一席話令人深思,貞觀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謂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好一個「不遺後世憂也」!太宗這句話勘稱經典,道出了征伐高句麗最根本原因。

筆者認為,史書雖對征高句麗一事起因記載不詳,但觀察秋毫,主要原因在於六七世紀的高句麗,已發展成為東亞一個強大的地區性王國,對中華的復興構成了最直接最危險的威脅。六七世紀的高句麗對於隋唐,猶如前三世紀迦太基對於羅馬,十七世紀滿清對於明朝,十九世紀日本對於中國,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興盛,必除高句麗不可。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蘿常春 的精彩文章:

TAG:綠蘿常春 |

您可能感興趣

薛之謙李雨桐愈演愈烈,女方接連爆出車禍事件,薛之謙如何回應?
薛之謙李雨桐接連上新聞,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迪麗熱巴接連遭遇愛情殺,先是鹿晗,今天又是他!
清宮秘史:清朝康熙皇帝的后妃接連暴斃之謎!
薛之謙如今接連被曬出證據後,好友朱楨刪文意在何為?
清朝康熙皇帝的皇后與后妃接連暴斃之謎!
清十二帝:康熙的后妃接連暴斃之謎(圖)
清朝皇帝為何會接連絕後?是什麼原因?
昌珉崔始源接連退役,但是網友們呼聲最高的卻不是他們?
咸豐帝上台之後,接連打掉兩隻老虎,是除異己還是樹聲望?
揭秘宮廷秘史:清朝康熙皇帝的皇后與后妃接連暴斃之謎!
鹿晗迪麗熱巴戀情坐實,王祖藍接連揭秘,網友直呼感謝
陳力簡:希拉里 為何接連敗給又老又窮的桑德斯?
天鴿剛走帕卡又來!強勁颱風接連來襲,市民應當如何應對?
康熙帝多位后妃接連暴斃之謎
薛之謙首次露面顯憔悴,接連被黑是得罪了誰?
薛之謙父親否認李雨桐懷孕7個月被逼墮胎,醜聞風波接連不斷
梁山征方臘第三戰,梁山兩位好基友接連被殺,損兵折將宋江哭泣
《流星雨》《泡沫之夏》接連翻拍,賴雨濛張雪迎你們站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