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冷峻的慰藉-阿姜查的僧侶面對疾病和死亡

冷峻的慰藉-阿姜查的僧侶面對疾病和死亡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工作繁忙,一直沒有及時更新公眾號,今天登陸查看了下,聽眾數量不減反增,我在這裡對大家的厚愛表示由衷的感謝。今後我會添加更新更多的優質內容,以饗讀者。


在今天文章的開始,我首先要向大家宣布一個沉痛的消息,雖然這個消息來的遲了。很多朋友都有買過我的《徹底擺脫過勞症》一書,那麼大家一定還記得為我的書作序的德國羅伊特林根大學的凱茲教授。在上個月的18號,我收到辛德勒老師轉發我的一封信,信是由羅伊特林根大學顧問委員會發出的,內容大致是,凱茲教授於2016年9月17日,在奧地利旅遊期間,乘坐小型滑翔機時發生事故,凱茲教授在事故中不幸遇難。


羅伊特林根大學的信息學院和西安工程大學是友好院校,凱茲教授生前在羅伊特林根大學的信息學院任教,並且獲得了西安工程大學頒發的榮譽教授頭銜。西工大的網頁上有多篇關於凱茲教授在國內舉辦交流活動的報道,現摘錄如下:

Ketz教授系羅伊特林根大學信息學院博士,教授,曾在美國留學9年,在西安交通大學學習中文1年,這次講學是Ketz教授第十次到訪中國。Ketz教授的報告題目是未來互聯網的發展,講述了數據發送的準則,對FSM的結構、工作機理、應用等做了詳細講解,Ketz教授以幽默的言語、深厚的學術功底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對中國文化的領悟及獨到見解,也令同學們為之嘆服。最後,他還簡要介紹了德國的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增進了大家對德國的了解。在連續三場的報告會中,電信學院研究生積極發問,收穫甚豐。


近日,Helmut Ketz教授向管理學院07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同學們作了一場精彩的講座。Helmut Ketz教授來自我校友好院校德國洛特林根大學信息學院,在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馮冬燕教授的邀請下來到我校。Ketz教授首先以幻燈片的形式向同學們介紹了德國洛特林根大學的歷史、位置、師資、設備情況和德國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他談吐幽默風趣,整個講座輕鬆活潑。接著,Ketz教授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包括德國學生如何對待學習與戀愛,怎樣平衡兼職與學習的關係等,Ketz教授流利略帶調皮的回答,讓同學們對外國大學生有了新的認識。最後,Ketz教授分析了中國應屆畢業生在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下就業與考研的利與弊。


人生無常。除了凱茲教授的驟然離世讓我甚感震驚和悲痛外,對我個人在西方流行音樂欣賞的啟蒙方面有巨大影響的音樂巨匠,與邁克爾-傑克遜齊名的黑人流行巨星Prince,也於今年4月份被人發現死在明尼蘇達的家中,享年57歲。詩經里的一句話,恰當的描寫了我當下的心緒,「心之憂矣,曷維其已!」,意思是:「心憂傷啊心優傷,憂傷何時才停止」。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Ajahn Chah,1918-1992)對疾病和死亡的看法。阿姜查在著作《Everything arises, everything falls away》中的篇章中這麼寫道:

我們必死的事實,非常明顯的呈現無常,苦與無我三相,但這觀察並未探討到生病的狀態。清楚覺知死亡可導致無死,清楚覺知痛苦可以導致離苦,覺知世間的束縛則可以導致解脫。


我們有「波拉培」(Borapet,一種很苦的藥草)。我們將它煮來喝,那是我們當時僅有的,用來提神與當藥用。每個人都發燒,大家都喝波拉培。若有比丘病得很重,我就告訴他們:「別害怕,別擔心,若你們死了,我會親自將你們火葬。我會在這座寺里將你們火化,屍體無須轉到別處去。」我就是這麼處理它,這些話帶給他們心靈的力量。


請針對我們會死這主題正確的禪修,禪修並觀察它,直到我們能更深入思維為止。例如從此刻起,我們的存在將如何變化?要如何對待它?


佛陀教導,既已出生,我們就應找出一條從死亡解脫之道。佛陀不曾死亡!阿羅漢(那些已達解脫者)不會死!他們不會像人與動物一般死亡。當死亡來臨時,他們都會微笑,會很自在,因為他們不會死,這是人們無法了解的事,人們看不見它。佛陀不曾死亡,阿羅漢不會死,就只是地,水,火,風這四大元素瓦解而已,在這些事情當中沒有「人」。


一切眾生的生命都是不確定的。當我們了解這點的時候,就能對在這世間所做的事更加釋然,而不會把世事的起伏看得太嚴重,也不會有沮喪,失望或恐懼。反之,也不會對事情樂不可支,無論生或死,我們都已經以善行,為自己打造了安全的避風港。

現在,讓我們在孟庭葦演繹的梵音伴隨下,思索生和死的無常吧...



冷峻的慰藉-阿姜查的僧侶面對疾病和死亡







阿姜查介紹:

冷峻的慰藉-阿姜查的僧侶面對疾病和死亡



9歲出家,20歲正式受戒為比庫。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佛學課程考試後,開始托缽行腳,尋師訪道。 1948年,他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姜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啟發,改變了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回到家鄉吳汶省巴蓬森林,追隨者日多,於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


2002年,在泰國境內與世界各地,巴蓬寺的分院共計超過兩百座。1992年在泰國烏汶的巴蓬寺安詳的離開了人間。 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兩大特色:頭陀行與禪定體驗,兩者都是延續迦葉尊者重視苦行的精神而來。


他的教導方式簡明深遠,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來受教。其中包括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保羅·布里特(Paul Breiter)、阿瑪洛比庫(Ajahn Amaro)等。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旅之路 的精彩文章:

TAG:少旅之路 |
您可能感興趣

僧侶與哲學家的對白
法身寺僧侶與警方肢體衝突 多人受傷
楊洋、胡歌、謝霆鋒,你們的老公都愛穿僧侶鞋
慈悲為懷:棲霞寺僧侶挺身而出,古剎成為了難民的庇護所
印度神奇的寺廟文化,聖女並不神聖反而需要服侍僧侶
直擊印度「聖女」的不歸路,淪為寺院僧侶的玩物
僧侶與哲學家的對話
發現疑似雪人手指骨骼,尼泊爾僧侶當吉祥物
艾瑪 新出來的動漫耶 和僧侶有的一拼
泰國警方搜查最富佛寺欲逮捕涉腐住持 與僧侶發生衝突
直擊世界上最大的佛教社區,5萬的僧侶和尼姑,王菲常光臨此地!
死亡愛麗絲僧侶小紅帽cos,華麗高貴復古還有點小清新!
與屍體作伴?泰國僧侶的另類冥想.
這天在四下無人的森林中這位僧侶對我說:別怕,不會痛的
耐心與技術的融合,僧侶們用細沙完成的沙曼荼羅
火影忍者中除了武士和忍者外,僧侶的實力也不容低估!
泰國僧侶渾身肌肉堪比健身教練,網友呼籲僧侶加強鍛煉
最帥的80後僧侶,因長的帥而苦惱,曾拒絕成為土豪女婿
佛說眾生平等:泰國女性僧侶正在為獲得認可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