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 土改運動開始,一直持續到1952年。

1947年,黃店屯村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這年6月,共產黨打回來,村子「二次解放」了;第二是工作隊進村,發動大夥搞土改,「平分了土地」;第三則是,村裡的大戶——老周家的戶主周春富死了。


黃店屯村位於遼東半島中西部的復縣(今瓦房店市)。東北光復不久,八路軍接收了偽滿政權,1945年10月,復縣民主政府成立,黃店屯村也隨之「解放了」。可沒想到,一年之後,國民黨軍隊又打進來。又過了半年,遼東地區東北民主聯軍反攻勝利,黃店屯又迎來了「二次解放」。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二次解放」後,黃店屯最激烈的變化,就是土改工作組進村了。工作隊來的時候,是12月,村裡的老人們回憶,「工作隊的人當年大都是兵,還有幹部,有從瀋陽來的,有從膠東來的。」


也就是在這個月,隨著土改的進行,周家的戶主周春富,被當作「階級敵人」的典型,打死了。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家業

「老周家也是闖關東過來的。」83歲的黃店屯農民閻振明說。具體年月大概是在清初。


和東北其它地方一樣,復縣長期地廣人稀。清初召民墾荒,一些山東人來到這兒。雍正十二年(1734年),人丁才增至5278名。當時,八旗官兵「跑馬圈地」,戍邊官兵「按丁授田」,包括周春富的先輩在內的移民們,則自己動手墾荒。周家的先祖在這裡定居下來,開荒、種地、生孩子,一戶人就這樣繁衍生息下來。


周家到了周春富這一輩,並不算富裕,周春富「繼承了一些土地,但不多」。於是,這個勤儉、精明的農家子弟,開始一點點地攢錢、置地。他的勤儉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在黃店屯,年長些與周春富有過接觸的老人都知道,「周春富這人無論吃的還是穿的,都很寒磣,褲腰帶都不捨得買,是用破布條搓的。」周春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摳門。一個流傳甚廣的細節是,「周家吃剩的粉條用筷子撈出來,放到蓋子上晒乾了日後吃。」


周春富憑藉自己多年的努力,為周家積攢了一大份家業。1947年,也就是土改隊來到黃店屯的那一年,這份家業包括40天(約合240畝)土地,還有「四大坊」——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一個雜貨鋪。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階級


在土改隊到黃店屯來之前,周春富對「土改」這個詞兒已不陌生。此前一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決定放手發動與領導群眾運動,「從地主手裡獲得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東北黨政軍萬餘幹部下鄉,在各地黨委領導下組織了許多小型工作隊,半個多月的時間就迅速掀起了土地改革高潮。中共復縣縣委抽調上千名幹部,組成工作隊進村了。


在1947年的大環境下,村內的政治氛圍和工作組的工作方式決定了一切。在黃店屯,擁有20多口人,200多畝土地的周家最終被劃作了地主。人均十畝地,在地廣人稀的東北農村,算不得突出,但周家除了土地,還有幾個坊鋪,這在村裡是被認為「很有錢」的象徵,而「有錢」,則是劃分階級,平分財產的一個前提。周春富費盡心思積攢起的家業,最終成為了致命的包袱。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批鬥


革命作家周立波,在1948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故事內容即是1946年到1947年的東北農村土改,可以看作是黃店屯土改的一個背景說明。


在小說中,「土改工作隊」的蕭隊長率隊進駐元茂屯。他們調查研究,組織隊伍,發動群眾,在《白毛女》的歌聲中,通過「訴苦會」等多種形式,不斷強化農民對地主階級的仇恨,調動他們參加土地改革的積極性。於是,村民們逐漸意識到,村裡的富戶不僅有錢,不僅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東家,不僅是鄉親,而且是「我們的階級敵人」。


1947年12月的某天,黃店屯的男女老少都被通知去村小學。「周春富被拎過來,貧下中農代表們控訴完畢之後,上去圍攻,打啊踢啊。」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文革中,時任革委會主任的孔慶祥找到曾在周家當過長工的孔兆明,要他上台講講周春富的問題,對貧下中農進行再教育。他是當年周家4個長工里年齡最小的一個。


孔兆明上台開始講周春富如何剝削長工,講著講著不自主地說起,老周傢伙食不錯,「我們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餅子,苞米粥,還有豆腐,比現在還要好。」 幹部們一聽,急了,趕快拉他下來。


60多年過後,曾在周家打過短工的孔憲德說,「農忙的時候,就去幫忙,好吃好喝不說,你還得給我工錢,不給工錢誰給他干?一天的工錢還能買十斤米呢。你不好好待我,我就不給你干。」而孔憲德的哥哥孔憲丞在周家做過多年的長工,「一年掙8石糧食,養活全家。」老長工王義幀則說:「都說老頭狠,那是對兒女狠,對夥計還行。沒說過我什麼,我單薄,但會幹。老頭說,會使鋤,能扛糧就行。」


暴風驟雨很快席捲了周家,「數不清的腳踏進院子,翻箱倒櫃挖地刨坑,然後把篩糠樣的地主老財父子婆娘揪斗到街上戴高帽掛鐵牌,鞭棍啐罵一浪高過一浪。太姥爺的幾個孩子扶著破碎的窗欞驚恐萬狀。親朋們早就鳥獸散或作壁上觀或劈天跺地劃開界線。」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土改


面對土改逐漸「暴力化」,「左傾」的現象,毛澤東表示了隱憂。1947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毛澤東談到,「農村戶口中,地主富農只佔百分之八左右……中農、貧農、僱農合佔百分之九十。」他還提到,對殺人問題,不可不殺,不可多殺。只要不積極破壞戰爭,破壞土改的人,都可不殺,要從群眾的利益著想,把這些人當作勞動力保存下來。


1948年2月15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新解放區土地改革要點」中又一次強調:「反動分子必須鎮壓,但是必須嚴禁亂殺,殺人愈少愈好。死刑案件應由縣一級組織委員會審查批准。政治嫌疑案件的審判處理權,屬於區黨委一級的委員會。」從那以後,「暴力土改」日漸降溫,局勢慢慢緩和下來。


但周春富顯然沒有等到那一天,幾乎是土改剛剛開始不久,他就被「鎮壓」了。周春富具體是怎樣死的,由於沒有正常的法律審判程序,已經找不到檔案記載。村裡的一些老人們說,周春富就是開批鬥會時,被活活打死的。


而那個給高家放過豬的那個小孩,多年後回憶,「周春福(富)讓人民政府召開公審大會給槍斃了!那天我們家鄉人山人海地去看,尤其是老人們都非常高興。」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典型


周春富的死,在這樣的大風潮下,並算不得什麼特別突出的事件。但讓周春富「揚名」的則是另外一件事情。周春富死後兩年,那個曾在周家放過豬的小孩,參加了解放軍,在行軍打仗的途中,開始動筆根據自己的經歷撰寫長篇小說。  後來,「在總政文化部首長和解放軍文藝社領導、編輯的關懷、幫助下,在老作家荒草同志的具體指導下,我每天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反覆修改書稿。《解放軍文藝》把我改出的書稿全部連載了。」


這個小孩,就是著名的「文盲作家」、「戰士作家」高玉寶。1955年4月20日,中國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單行本的自傳體小說《高玉寶》。高玉寶講述了一個小孩子在一家周姓地主家備受剝削,最後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小說的第九章,叫做《半夜雞叫》。在這個故事裡,綽號「周扒皮」的地主,為了讓長工早起幹活,半夜鑽進雞籠學雞叫,最後反被長工們戲弄。《高玉寶》在國內外有二十幾種版本,僅漢文版印數就高達450多萬冊,並被改編為24種連環畫和12種文藝演唱形式及其戲曲書籍,其中尤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4年拍攝的同名木偶片影響深遠。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黃店屯村的孔慶祥回憶,「有一年我在到黑龍江的火車上,正好遇見高玉寶,我問,大舅,有半夜雞叫這回事嗎?他沒吭聲,說是這是文學創作的藝術性問題。然後又說,咱們這兒沒有,不代表全國其它地方就沒有。」


但真實與否已不重要,這個「周扒皮」的綽號,以及「半夜雞叫」的荒唐舉動,最終成為了中國千千萬萬地主的代名詞。



吃人的周剝皮原是厚道人



越南土改還要活埋地主


黃店屯93歲的老人高殿榮,至今還住在土改時分給她的周家三間老屋裡,她回憶起周春富時,只說了一句,「不是惡人,不霸道。」在傳統的鄉村道德語境內,「好」和「惡」是最基本的兩個標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觀天下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張大字報
周恩來請他出山 八大司令員對調 毛主席首先問他 誰地位如此高
罕見中將 三過雪山草地 三會師紅軍主力 他打過仨老虎
上將中他最早離世 然一隻手 一把刀 日軍色變 毛主席免他軍禮

TAG:華人觀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冤枉好人了?周扒皮原型勤勞致富,攢下良田,晚年卻成他索命符
我們愛吃的涼皮原來是這樣做的
大多數人不知道!陳皮原來是個寶貝 健脾利濕就靠它了
家裡吃的橘子皮原來有這樣的功效,真是長見識了!
人民的名義達康書記的雙眼皮原來是有故事的,網友:這才是好演員
冬瓜皮原來要這樣削才最營養!絕大多數人都做錯了!
嘴唇經常乾裂、起皮原來不是因為缺水,而是缺乏它引起的
西瓜皮原來也是一味葯
手脫皮怎麼回事,手脫皮原來是缺它們
冬季脫皮原因大不同 手汗多也易脫皮
柚子皮原來還可以這樣利用
既能成為招牌菜,也可作為可口特色小吃,薯條肉皮原來這麼美味!
瓜皮原來還是寶?用途竟有這麼多,真後悔全扔掉
西瓜皮原來還能這樣吃,看完感覺自己浪費好多
嘴唇長期乾裂脫皮原因是什麼 嘴唇起皮缺什麼維生素
霍思燕獨家傳授:嗯哼雙眼皮原來是這麼搓出來的?
餃子皮原來還可以這麼吃!竟然比餃子還美味
新生兒脫皮原因竟然是這樣!
中醫用一塊瓜皮就治好了孩子的病,你常扔掉的西瓜皮原來有這6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