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試爆影像是如何拍攝下來的?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試爆影像是如何拍攝下來的?

原子彈與氫彈研製成功對新中國意義重大,正是老一輩電影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難才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如今楊先生重拾記憶為我們還原當年拍攝「兩彈」的經過,為人們再現那段燃情歲月。


舊機器中找到一台高速攝影機


拍攝「兩彈」試爆雖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但如今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當初接受任務時,氣氛非常神秘,去什麼地方?拍什麼東西?一概沒說。領導只強調,儘快做好各項準備,隨時待命。我們軍人也習慣了這種受命的方式,把它看得很平淡。隨著時間的推移,領導也透露一星半點消息。開始說是拍大爆炸,只能在遠處拍,要多帶幾個長焦鏡頭,機器也要多準備幾台。這次帶隊的領導是攝影行家,他知道拍核爆炸會碰到很多難題,這樣才向我們交了底。當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們特別高興,那種自豪難以言表。立了軍令狀後,大家滿懷激情地投入了拍攝的準備工作。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試爆影像是如何拍攝下來的?



為拍攝「兩彈」試爆影像而全副武裝的攝影師


身為八一廠的拍攝人員,部隊所有的新武器、新裝備都見過、拍過,而原子彈還是一片盲區。任務在身,壓力很大。我們決心以核專家為榜樣,克服困難,趟過盲區,將專家們造出的原子彈的爆炸實況拍好。

有專家說,原子彈爆炸瞬間的閃光,有上千個太陽的亮度。為控制曝光問題,我們自製了一套深淺不同的阻光鏡,並作了一系列試驗,掌握了膠片曝光的難題。有傳言說:美國拍第一次核試驗,動用上百台機器。我們自己家底薄,但薄自有薄的辦法。首先立足自力更生,著眼於現有設備,又從已退役的陳舊機器中挑選了數台,最叫人高興的是找到了一台高速攝影機,過去因膠片拉力不夠,長期無人使用。這次我們經改裝、整修,並用現有的膠片反覆試驗,其頻率達到了每秒200格左右,這正合乎了我們的要求。經過拼湊,投入這次拍攝的機器有十多台。


緊張有序的準備結束了,器材膠片等裝上了軍用專列。隨後人員也踏上了征途。進入核試驗場,我們被安排在720兵站。這裡是核試驗指揮機關的駐地,總參副總參謀長張愛萍同志也在這裡,他是這次核試驗的總指揮。當他知道我們是八一廠派來的後,就到我們的帳篷,噓寒問暖,讓人感到特別親切。首先談到安全,要服從指揮,零時拍攝人員的位置要經上級批准,不能蠻幹。張總是個攝影愛好者,談的內容很在行,也很有見地,讓我們很受教益和鼓舞。


用遙控方式拍爆炸


拍爆炸不能靠近,只能用遙控方式拍,這方法是事先將攝影機安裝在選定的位置上,拍攝指令由主控站統一下達。


在爆心附近的兩個工號里,我們共安裝了四台機器,高速攝影機也在其中。根據導演的要求,將四台機器作了分工,鏡頭焦距、光圈、頻率作了統一的調整。每台頻率都有提高,高速機提高到每秒200格左右,這是有風險的。膠片的感光度、鏡頭用的阻光鏡和頻率都是互相影響和制約的,不許有半點差錯。

試驗時間臨近了,全軍各科研單位在場區設置了各自的項目,其中有飛機、大炮、艦艇、坦克、車輛。這個「露天展覽會」是落實周總理「一次試驗全面收穫」的指示而安排的。場面壯觀,臨戰氣氛濃厚。


清場的最後時刻,我們跟隨基地司令員張蘊鈺等領導來到鐵塔下的控制室做最後的檢查,室內不準外人進去。當首長從室內出來後,一扇厚實的大門徐徐關上,紅底黃字的「響」字標語覆蓋了整個門臉,這個場面極為醒目。「響」字標語,在整個場區是首次見到。事後得知是毛主席在一份請示報告中的批語,批語說:「原子彈是嚇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嚇人的,就早響。」這個「響」將預示國力軍威的飛躍發展,意義極其深遠。


爆炸的當天,攝影人員的位置、任務作了分工,我的位置在720主控站外面,這兒離爆心7.2公里,主要拍蘑菇煙雲,柴森、鄭治國的位置更靠前些,他們拍攝炮彈取樣和坦克、步兵小分隊穿越爆心等活動,這三處是經過多次申請才獲準的。耳朵里傳來了「5…4…3…2…1…啟爆」,我提前兩秒打開了機器,白光過後,露在外面的皮膚有很強的灼熱感,幾秒鐘後,才聽到驚雷般的巨響。取景框中的火球在不斷地變幻,翻滾升騰的火球逐漸形成了蘑菇煙雲,景象極為壯觀。我跟著圖像的變化,用變焦鏡頭不斷改變景別。當煙雲升到一定高度,我機器中的膠片也拍完了。


最快速度將膠片帶回北京


拍完爆炸後,一是要在第一時間進入沾染區,搶拍破壞的現場景象,如燃燒的帳篷房屋,掀翻的飛機、大炮、火車頭等,回收前不拍下,事後無法補救;二是要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將安裝在機器里的膠片轉移到安全區。這些工作事先有預案,個人任務非常明確,均圓滿完成。

在數十公里外白雲崗觀察站站滿了專家和首長。此時,張愛萍總指揮用專線電話向周總理報告,當總理聽完報告後,反覆詢問是不是核裂變爆炸的響聲,張總指揮作了肯定的回答:是核裂變的響,我們看到了火球和蘑菇煙雲。現場測到多種數據,也證實是核裂變的響。從這可以看到這一響牽動著上至總理下至億萬群眾的心,他們都急切地想聽到這報春的驚雷,這催人奮進的號角。


緊張的拍攝告一段落,我受命帶著所拍攝的膠片,搭乘張愛萍總指揮回京彙報的專機直飛北京。廠政委張景華親自到機場,用車將人和膠片直接拉到洗印車間。那裡的準備早已就緒,張政委通宵在現場坐鎮,我緊盯著葯槽中循環滾動的膠片。啊!我看到成影的蘑菇煙雲了!大家也懷著興奮的心情,聚過來觀看。


總理到八一廠看樣片


第一次核試驗是在周總理直接領導和指揮下進行的。周總理非常關心拍攝的影片,多次催著要看片子。

1964年10月下旬的一天,周總理在有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八一廠看樣片。當總理看到火球翻滾、蘑菇煙雲升騰的鏡頭時,非常高興,連聲說「拍得好!拍得好!」並指示要很好保管、使用這些資料,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辦這件事。


1964年11月2日,在送審的對外宣傳照片時,周總理親自選了4張核試驗的照片,並批示:「底片交八一廠各洗大、中、小相片三套準備發表。11月15日,核試驗的電影也要搞出來。」周總理還非常重視保密問題,他提出見報的煙雲照片要不要露「根」?因為不露「根」底,就不容易判斷拍攝點和煙雲的距離,也就難以推斷煙雲的高度等相關的參數。影片初稿編出來後,周總理派專家到八一廠對鏡頭畫面逐一審核,解說詞也是總理審定的。


新聞片公演後,又一次引起強烈的反響。觀眾齊聲歡呼:我們有自己的核武器了!美蘇核壟斷破滅了!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了!


首次核試驗圓滿成功後,僅隔了半年多的時間,又相繼進行了飛機空投和火箭運載的原子彈試驗。這兩種方式,給我們拍攝增加了難度,在沒有測量儀器的條件下,我們只能利用演練的機會,將靶標刻記在三腳架上,以這種簡單的方法完成了拍攝任務。


這兩次核試驗的成功,說明我國核武器小型化已有飛躍的進步,標誌著我國有了用於實戰的核武器。隨後,解放軍一支新的兵種——第二炮兵誕生了。


完成拍攝氫彈的任務


多次核試驗的成功,預示著我國第一顆氫彈快響了。我們也在進行著各種準備,迎接它的到來。實踐證明我們拍攝核爆炸的宏觀場面已有成功的經驗,而拍攝微觀鏡頭,就是反映核武器殺傷威力的衝擊波、光輻射,還有待突破。說白了就是機器和膠片的防護問題。攝影膠片最怕射線照射,我們的措施是用小塊鉛磚,壘在機器周圍,特別是向爆心的一面。鏡頭前加了鉛玻璃,外層再壘上厚厚的沙袋,很像地堡,也像土地廟。


小型攝影機的來源,是丁翰通、唐澤民同志從廢舊退役的大堆機器中挑出來的,這些雜牌貨都是戰爭年代繳獲的戰利品,經過他們精心整修,都派上了用場。


拍氫彈仍以安裝在工號中的機器為主,數量也有所增加。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分段、接力的拍法,明確了每台機器的任務。拍火球依靠高速攝影機,只有它才能滿足視覺的要求。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試爆影像是如何拍攝下來的?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這次拍攝獲豐收,安裝的攝影機,都拍到各具特色的畫面,特別是高速機器所拍鏡頭,專家、領導看後讚不絕口,因為那些鏡頭是肉眼看不到的。火球、蘑菇煙雲與原子彈比,更是大顯風采,受到好評。地堡、土地廟裡機器所拍鏡頭更受歡迎,讓我們真實地看到衝擊波摧毀飛機、艦船、大炮、坦克的過程,看到了光輻射過後帳篷燃燒、房屋夷為平地的實況。還有一組畫面,證明地形、地物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如土坎上下、涵洞里外動物的對比,暴露在外的都受到嚴重傷害,而土坎下、涵洞里的動物都安然無恙。另外光輻射對物體的顏色的效應對比,說明深淺程度不同,受到的破壞情況也大不相同,特別是白色物體有明顯的防護作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與製造 的精彩文章:

被稱為「元首的電鋸」的MG-42通用機槍介紹
科普下穩像火控坦克的校炮和射擊過程
炮彈重達1噸 美國406毫米艦炮內部詳解
二戰中最成功的火炮系統:德軍88毫米高炮
美國反坦克導彈數量驚人 射程達2250米

TAG:科技與製造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試爆影像是如何拍攝下來的?
解密:「兩彈」試爆影像是如何拍攝下來的
這位水下攝影師的影像,一張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一組爆笑圖片 鏡子里的影像出賣了他們
原子彈轟炸日本前的珍貴影像
哪一張影像是地球,哪一張是火星,好像沒什麼分別?
觸目驚心的影像,炮彈將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從地球上抹去
雙重曝光,就是讓影像重疊在一張照片上,令畫面看起來更豐富!
爆笑動態圖: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的珍貴影像
NASA忘剪掉的真實影像,竟拍到這樣一幕!
一組百年前的老照片,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影像!
酒滴在顯微鏡下的結晶影像,把這些喝下肚不醉也難啊
父母為剛出生的龍鳳胎拍下照片,卻是這個男嬰在世間最後的影像
文字雙重曝光,讓影像重疊在一張照片上,令畫面看起來更豐富!
攝影像鏡頭下的歐洲風光,美好生活從這裡開始
瑪麗蓮-夢露的照片拍賣 讓你一睹難得一見的女星影像
夢的影像,說到底只是一輪黑白無常
這十部電影像冰一般安靜,如海一般深沉
四方框框|人類史上第一次的水底核爆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