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明天》告訴明天
攝影/Mihaela Bodlovic
我們生存的地球,4%是美國人,96%是非美國人。作為96%中的一員,因工作的緣故,我名正言順地「遠程全程參與」美國這次史無前例的2016年總統大選。其中的跌宕起伏,想必所有對此耳聞目睹的人都會大呼過癮。浮光掠影地閱讀各種評論文章並參加各種會議之後,帶著迷惑和激動的心情,如約而至天橋劇場,觀看來自英國的戲劇《明天》。
透過愛丁堡前沿劇展打開的這扇窗,我欣賞過《喀布爾安魂曲》和《迷失》,這不僅讓我看到了世界的豐富,也看到了自己的豐富。
戲劇《明天》是一個讓人安靜的話題,很適合今晚的我。講述一個名叫喬治的青年男人瞬間衰老的故事。喬治去醫院看望即將分娩的妻子的時候,被一位老人拉扯,耽誤了去醫院的時間。然後到了醫院裡,喬治見到妻子但尚未看見孩子,忽然間,該劇就戲劇性地讓他在剎那間變得衰老。
那是怎樣的一種老呢?是一種皺紋不能再多、頭髮不能再少、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後面講述了喬治在養老院的生活,他頭腦不清,幾乎每天都會穿上外套,拿一束鮮花,要去看望他的妻子。這時護士就會告訴他時間推遲了,是明天,不是今天。於是他乖乖坐下,吃餅乾,發獃,看書。然後第二天繼續重複這個對話。直到有一天,他發瘋似的要離開這個養老院,他用湯匙挖地道,用假髮當武器,用護士服當偽裝,目的只為逃離這個地方。那個場景看得讓人膽戰心驚。你會禁不住想:他是被年老困住想要掙脫?還是被恐懼困住想要掙脫?還是被慾望困住想要掙脫?如果你住養老院,你怎麼生活?
養老院中還有另外幾位老年人,後來在互動環節發現他們實際上都是年輕的演員,但他們演的老人形象實在太逼真。我生活中有過很老的人,例如我的爺爺奶奶,我的姥爺,以及多年前我作為志願者在北京松堂臨終關懷醫院認識的老人。但是他們所有人,似乎都沒有舞台上演員演出來的這般,有一種額外的可愛的味道。
對了,就是像極了《瘋狂動物城》中那個慢悠悠的樹懶,請想像一下樹懶「閃電」抬頭、說話、蓋章的樣子,再想像一下他們吃飯喝水走路的樣子,就是演員們演出來的感覺。
衰老這個話題我思考得真不多,但是我對衰老後面的部分——死亡——思考得不算少。
大概在7歲以前的某個夜晚,我和我親愛的姐姐在一個被窩蹬腿睡覺,不知為何就說到了死亡這個話題,我和姐姐當晚達成的共識就是:我們的父母都會死亡,我們自己也會死亡。怎麼辦?我們害怕。當晚我嚇哭了,還不敢大聲,因為知道這會招來呵斥。
這個強烈的印象至今栩栩如生,像我這麼忘性極大的人,能把這個人生瞬間定格下來,30多年來一直伴我雕刻時光,一定有極其深刻的含義。我帶著這個問題走過求學的各個階段,中間發生了很多有趣難忘的故事。例如,和初中同學聊起生死話題,有人給了這麼一句堪稱經典的論斷:人生不過是陰間到陽間來度假的小鬼!
我還記得高中那個我曾經暗戀過的男孩,他在談論生死的時候說:害怕一件事情只會加速它的到來。鑒於他當時對我而言的特殊性,嚇得我立即強迫自己按下大腦思考的暫停鍵,原因你懂的。然而困惑還是不請自來,在多少個看似稀鬆平常的時刻和場合,它不慌不忙地走到我跟前,和我來個「問題面對面」,我無處可逃。
經歷各種奇葩考試,終於有機會上大學。我想報的第一專業是哲學,不過轉念一想老師們都說這玩意不好就業,我怕連累爹媽,就忍痛割愛了這個「貴族」專業,開始「曲線救國」選擇了心理學。還記得每每大學放假回家,就被村口看果園的二哥問同一個問題:心理學是啥,是不是算命的?我強忍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驕傲耐心給他講「心理學是有關人類知情意行的規律的學問」。
心理學很了不起,但是沒有解決生死問題。衰老的問題它有所涉及,但是理論更多,「實踐」很少,此次被《明天》帶進了這個語境,老了是什麼樣子?就是五米的路程,讓他們競賽,第一名的成績是一分三十秒。那滿臉的皺紋,似乎是被我家孩子狠狠揉過的紙團;那走路步伐的沉重拖沓,似乎是整個地球的引力都集中在了他們可憐的雙腳。動作就是各種顫抖,外加上樹懶般的緩慢,還有疾病的困擾,偶爾的歇斯底里。
攝影/Mihaela Bodlovic
衰老,有點可怕。
導演李國威說:不同年齡的觀眾,看這部戲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的確。對我而言,最強烈的感受來自兩組對比。
一個是劇中孩子和老人的對比。前者有好多時間可以利用,好多人生故事可以展開,未知的因素很多,充滿魅力魔力;後者走在人生邊上,整個人生的畫卷業已完成,靜默寂寥,毫無懸念地等待即將到來的永遠閉合,合起自己的人生畫卷,帶著它走向死亡。
問題是,孩子啊,你有那麼多時間,你打算怎麼過你的人生?老人啊,你已經走完了你的人生,請問你的人生故事精彩嗎?價值和意義何在?
另一個是老人和看護他們的護工之間的對比。護工之間的對話,有一部分無聊到可笑的程度。後來,伴隨老年人用手電筒照出的光射向台下觀眾,凸顯出他們在黑暗中找尋的感覺,此時護工在黑暗中的對話也變得不一般了。談起了各自的怕與愛,有人的夢想是做飛行員,有人害怕坐飛機,有人想像摩洛哥的沙灘……聽起來,和生活周圍的很多對話多麼相似啊。
問題是,工作中的人啊,你和我,真的有夢想嗎?如果有,你有勇氣去嘗試嗎?老人們啊,無論你的夢想如何,你一隻腳已踏入墳墓,回首過往,你是不是明白無憾呢?
誠如策展人水晶所言,「好的戲劇,某種程度上,就是人生的沙盤演練。」我們可以自然而然地將自己帶入情境中,然後在想像中展開一場人生的創意之旅。你看,入場前,我還為自己「遠程全程參加」了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而有點忙碌、活躍和激動。離場時,我已經完全不這麼認為了。
肖邦死後心臟運回祖國的故事告訴我們,心,要放在最珍貴的事情上。唯有如此,才能心安理得。如果找不到,就遵循前人的教導:饑渴慕義,切勿放棄。如果找到了,就安安穩穩放在那裡。唯如此,當衰老死亡擁抱我們時,我們才可以如歌德寫完他的《浮士德》後所說的:我已完成使命,現在可以靜候死亡。也如剛剛去世的加拿大著名音樂詩人萊昂納德·科恩在今年夏天所說的:總的來說,我做好死亡的準備了。
那樣的人生,才好。(文/劉元玲 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博士)
※「姐夫」捷傑耶夫的馬勒有俄國口音?
※白色的魚湯很營養?來做吃貨界的破謠大咖
※你了解什麼是妖怪文化嗎
※古人「無茶不交」 茶成待客必需品系趙匡胤推動
※魯迅是被讀者捧起來的-孫郁答讀者八問
TAG:北京青年報 |
※明天!就是明天!
※《也許明天》 帥哥翻唱
※七言| 明天見
※昨天今天明天
※今日手游:用文字寫下雨城中的故事《如果明天是晴天》
※明天就是明天啊……
※「晚安,明天見」
※《聽說》:陳喬恩陳曉的《獨孤皇后》明天要拍了
※七言|「晚安,明天見」
※今天,明天。
※《如果明天是晴天》:輕鬆的純文字遊戲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
※我們的今天和明天
※笑看昨天、今天、明天!
※王朔: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
※昨天,明天,今天(靜思)
※北京,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