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我國使用弓箭的歷史很長,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石箭頭出土。1963年,在山西朔縣的峙峪遺址發現的一批石鏃,年代最為久遠。經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該石箭頭距今28900多年。這說明我國至少在兩萬八千年就已經開始使用弓箭了。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峙峪遺址石鏃

我國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弓是浙江跨湖橋遺址出土的一把漆弓,弓殘長121厘米,弓身採用桑木邊材製作,表面塗有生漆。標本被送到北京大學等5個不同的權威機構分別進行碳14和熱釋光年代數據的科學測定,測得結果是距今8000年前。這不但刷新了我國出土最早的弓的記錄,還刷新了我國使用生漆的最早記錄。在此之前,發現最早的漆器是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的漆碗。而河姆渡和跨湖橋遺址間隔只有100多公里。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跨湖橋遺址漆弓

可能有人會好奇,石器時代的弓箭威力究竟如何呢?1966年,在江蘇沛縣大墩子遺址第316號墓中,葬有一具中年男性的屍骨。其身長為1.64m,左手握有骨匕首,在左肱骨下置有石斧。在他的左股骨上有一枚折斷的骨鏃嵌入。由此可見當時的弓箭殺傷力已經相當大了,僅僅硬度並不高的骨鏃就可以穿透肌肉射進人骨。

1953年,湖南長沙月亮山41號墓出土了一把戰國時期漆弓,長157厘米。弓身用竹子製成,中間一段由4層竹片疊合而成,外纏膠質薄片,再用蠶絲繞緊,表面塗漆。其所用材料和結構與《考工記?弓人》記制弓需用的干、角、筋、膠、絲、漆六材吻合,且中部向內彎,說明工匠已懂得預應力的應用。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長沙月亮山漆弓

2003年,在兵書寶劍峽懸棺內發現了一把2000多年前的巴人漆弓,無論工藝還是弓型和長沙出土漆弓都極為相似。這應該是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弓型。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現代復原的戰國漆弓的形制

在吐魯番洋海、蘇貝希、勝金店墓地也均出土大量距今2800年前的弓箭。這些弓箭有別於戰國時期的直拉弓,均為反曲弓,而且是木胎貼角片製作而成的角弓,具有斯基泰弓風格。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吐魯番洋海墓地出土的弓箭

可見,反曲弓是從西域傳入中原。到了漢代,中國就普遍的都是反曲弓的形制了。由於漢代本土地區大體氣候濕潤,弓實物出土較少。在西域之外的其他地方,幾乎沒有出土過漢代角弓的實物,馬王堆三號墓也只曾出土過單體直拉木弓與箭矢。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尼雅出土了大量角弓,均為漢代時期,都是長梢弓。尼雅在漢代屬於精絕國故地。可以說,至少精絕國的弓型是這個樣子。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但是與新疆、甘肅出土的實物不同的是,在漢代的壁畫石刻里所描繪的弓均為小稍弓的形制。我們可以推論,漢代中原地區,應該更加流行使用小稍弓,而非西域出土的長梢弓。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包括馬王堆出土的漆畫也都是小梢弓的形制: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唐代分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種。長弓步兵用,角弓騎兵用,稍弓、格弓皇朝禁衛軍用。目前唯一出土的唐代時期的角弓,是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一把角弓,現存於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軍博所藏的這把高昌弓具有明顯的中亞角弓風格,應該也不是唐代中原普遍使用的弓型。唐代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中有描繪弓的樣子。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宋代《武經總要》中也有記載弓,同樣也是四種,分別是:黃樺弓,黑漆弓,白樺弓和麻背弓。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武經總要》插圖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宋代《大駕鹵簿圖》所繪持弓甲士

到了元代,蒙古人主要使用的是具有中亞突厥系風格的「螃蟹弓」。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元太祖騎射圖

到了明代,茅元儀的《武備志》中記載了六種弓。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但是在明代的繪畫中,所看到的均為小稍弓,比如《出警入蹕圖》中所繪小稍弓。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以及現代翻印的明代繪本《水滸傳》的插圖。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可見小稍弓應該是明代主流裝備的弓型。小稍弓的效能更高,箭射出的初速更快,射程也更遠。

到了清代,就是我們常見的長稍清弓。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文物會說話:詳解中國古代弓箭的變遷史

清弓的特點是,弓體巨大,弓梢長而反向彎曲,弓梢根部有明顯弦墊,長弓梢增大了弓臂的負擔,使得減速變慢,但是槓桿作用更明顯,拉弓更輕鬆,可以做更大的磅數使用重箭來彌補。清弓使用的箭為流線型的中間粗,兩頭略細的掏擋子箭,相對較長較重,配合重清弓使用,短距離內威力更大,

但是射程和效能都遠低於小稍弓。

清末以後,火器取代了弓箭走上了歷史舞台,弓箭徹底退出了軍事武器的序列。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長按左邊字母複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千里奔襲,唐帝國滅亡東突厥的「騎兵閃擊戰」
推翻清王朝的真正幕後功臣竟不是同盟會?
胡椒瓶手槍,它竟是19世紀美國西部牛仔的首選?
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承者:無馬鐙時代的夥伴騎兵
黃巾之亂背後的道教陰謀和疾病暗影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弓箭進化史 | 中國古代真實的弓箭是什麼樣子的?
人類古代歷史上材料力學最偉大的發明:亞述弓箭
你真的會開弓搭箭嗎?簡述中國傳統弓箭練習要素
冷兵器時代的弓箭有多大威力?圖解中國古代之八大名弓
文藏關鍵詞|弓箭
文藏關鍵詞——弓箭
別說沒傳承!漢族傳統弓箭你真的了解么?
韓國世界冠軍直播中竟稱弓箭是他們發明的,而郭德綱這回答太解氣
現代人拉不開古代的弓?古代弓箭手具有恐怖的力量
蒙藏牛角弓傳承人:希望向世界展現中國的弓箭文化
中國傳統弓箭勝過現代弓箭,事實真的如此嗎?
古老、致命、迷人的最古老藝術:人類弓箭技術的考古發現
韓國奧運冠軍再曝雷語「弓箭起源於韓國」,郭德綱的回答堪稱一絕
韓奧運冠軍射出「弓箭源於韓國」論,郭德綱給她用相聲普及歷史吧
中國傳統弓箭勝過現代弓箭?真的是這樣嗎?
「驚弓之鳥」的故事只是無稽之談,古代弓箭真有這麼嬌貴?
我的世界中國版弓箭小技巧 弓箭你所不知道的彩蛋
為什麼說花榮是水滸傳裡面人物最精於弓箭的?
影視劇中的弓箭手都是一副「小身板」,古代中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