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周末到好友家做客,發現她家大變樣,還沒等我們問,好友就開始得瑟:之前和她的美國老公在家裝方面老說不到一塊兒,有時她覺得挺好看的東西,買回來後老公總覺得哪兒沒對,要不嫌顏色不協調、要不說款式不搭調。前陣子她回國出差,老公打電話跟她說,把家裡不少東西都換掉了,重新布置了一番。


接到電話後她心裡蠻忐忑的,不知家裡成了什麼樣兒,可回來後卻是個大大的驚喜,房子布置得舒適典雅不說,還是她最喜歡的風格!有些東西只換了個顏色,感覺就完全不一樣。這下她總算服了,從她噼里啪啦欣喜側漏的分享中,我完全能感受到,好友對她老公的欣賞指數一下上漲了好幾十個百分點。


可以肯定地說,有良好的審美能力是絕對能給人生加分的。雖然沒有標準的加分演算法,但以前在外企公司上班時,可以明顯感覺到,某位同事分享的PPT簡潔美觀、工作桌面布置得整潔漂亮、或者衣著講究有品,都會增加他在辦公室的美譽度,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家對他工作能力的認可。

審美能力如此重要,該怎樣幫助孩子從小培養呢?記得某位大咖說過,這個時代,孩子最需要擁有兩項能力,一個是審美能力,一個是適應能力。審美能力跟專業背景關係不大,因為它通常無法被教授出來,而是靠耳濡目染浸泡出來的。就像好友的老公,他在IT行業,所有業餘愛好也跟美術裝飾沒什麼關係,但不知為何,對美就是很有感覺,選擇搭配出來的東西還真挺好看。不得不說,在審美能力的培養方面,歐美國家確實有著歷史傳統的優勢。


1.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很多年前第一次到義大利出差,從機場乘坐計程車一路到酒店,我就感覺掉進了一個建築美術館。儘管不那麼新凈,也不見得多麼現代化,但在轉角的每一處,總有讓人驚喜的美。無論是商場門口的設計,街頭咖啡館的招牌,還是牆上、甚至下水道井蓋上的塗鴉,即使在古老破舊、長滿了青苔的小路上,也因兩邊陽台上探出的青枝紅花,讓我的回憶充滿了美美的畫面感。


同事邀請我到她家吃飯,儘管意式晚餐的食物很家常並不複雜,但非常驚訝於他們對餐桌裝飾和餐具的講究。至今我仍然記得一個小細節,餐前同事六歲的女兒也在幫忙布置桌子,擺餐具時她覺得放在桌子中間的裝飾品似乎跟今天的盤子不太搭,於是使勁墊著腳把它取下來換掉。


後來我走訪了歐洲更多的地方,它們不盡相同,風情的法國,艷麗的捷克,典雅的希臘……但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很美,而且美得很自然,儼然生活的一部分。


不難理解為何很多高端的設計品牌和著名的設計師都來自歐洲,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真就相當於每時每刻都在上美術課。


2.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如果說歐洲是自帶了有濃厚歷史沉澱的古典美,那麼美國人民追求的則是更實用主義的美。矽谷一群穿著牛仔褲T恤的蘋果工程師,做出當今幾乎最美的電子產品(Sorry,這個說法很主觀,因為逃媽我實在是個徹頭徹尾的果粉),無論iPhone、iPad還是MacBook, 估計很多人跟我一樣,至今沒好好研究過跟同類產品相比它的性價比究竟如何,下單的衝動僅僅是來源於外形和系統的設計夠美。


這種實用主義的美滲透在老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為了小區的總體協調美觀,每家前後院的草不能長太長,樹不能長太歪,後院柵欄的塗漆有統一的色號……每年的最後兩個月,必定是全家總動員,里里外外裝飾房子,為感恩節和聖誕節做準備。


可以說,很多老美孩子從他睜開眼睛觀察這個世界開始,就無時無刻能感受到周圍所有人對美的追求;而從他懂事開始,也將參與其中,對美的感知和要求,就潛藏在他每一次和爸爸媽媽對裝飾物品的選擇、製作、擺放以及收納之中。

3.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歐美幼小教育有個共識,「Developing children』s aesthetic awareness starts with the teacher』s choices about how the classroom is set up」(培養孩子的美學意識是從老師對教室的布置開始的)。他們認為,孩子審美意識的發展,跟他們每天能看到什麼有直接關係。歐美幼小教師的培訓里都有「怎麼布置教室」這一項,教室牆上張貼的材料、顏色、大小、順序、張貼之間的間隙多寬多窄、教室里各種物品的選擇、擺放等等都有講究,不僅要整齊整潔,還要給孩子美的感受。

在這點上,我們這一代人真該吐下槽,照片我就不上了,大家腦補下我們當年的小學教室,是不是馬上覺得,現在我們每天能把家收拾成這樣已經相當不錯了。


然而非常現實的是,我們的孩子既沒有被歐洲那種瀰漫街頭的古典美包圍,也沒有為美國這種滲入教室的實用美環繞,我們自己更是曾把美術課當成可有可無的「副科」、是對美的感受似有似無的一代,那我們究竟拿什麼來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呢?


還是回到這個問題的根本,審美不是靠教的,而是得給孩子很多很多美的輸入,讓他去感知和領會


1、帶孩子走到戶外,領略自然之美


初春垂柳、盛夏荷塘、暮秋紅葉、隆冬白雪,四季,色彩,溫度,都能給孩子美的感受,孩子心中對美的感覺和熱愛,也許就來源於他看到大海、星空、火焰的那一瞬間。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2、帶孩子逛美術館,感受藝術之美


不用擔心孩子懂不懂還是家長自己懂不懂,藝術作品不是用來看懂的,而是用來感受的。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3、把美搬回家,讓孩子隨時隨地擁抱美


把家裡,尤其是孩子的房間布置得有美感,讓孩子每天一睜開眼就能感受到美,不過這對爸爸媽媽自己的審美能力也有要求。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方便經濟的方式能讓孩子從小隨時沉浸在美之中,那就是經常閱讀大師級的、插圖精美的繪本。它能給孩子帶來強烈的視覺愉悅感,每次翻閱就像置身在美術館一樣,給孩子帶來滿滿的美的體驗。



孩子的「審美」還真不是靠教,而是浸泡出來的



家長們在給孩子選擇繪本的時候,可以參考這些獎項的繪本,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凱迪克獎、凱特格林納威獎,還有專門為繪本插畫而設的國際頂尖插畫獎: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最佳插畫獎、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大獎。這些獎項下的繪本都是能給孩子們帶來世界藝術殿堂級的繪本。


美是個寬泛的概念,除了視覺美,還有聽覺美、語言文字的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各式各樣大量美的輸入;讓他知道,這些都是生活中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他自己,他的衣著服飾,他的言談舉止,也該是美的,也要去追求。


PS1:理工科的背景讓我喜歡計算,熱衷精確,但我漸漸發現,其實生活中很多的「模糊值」,比如一個人的教養、性格、對美的感知,它們沒有標準,也很難被衡量,但持續的、正向的輸入卻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


PS2:寫到美,我想起被稱為幼兒園之父,第一個提出「Kindergarten」這個概念的德國學者Friedrich Froebel曾寫過的一句話,「養一個完整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學會欣賞美和創造美」。所以,今天我們也分別給大家推薦:


1、一套獲得「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最佳插畫獎」的繪本,很美很美的繪本,我不僅想推薦給孩子,還想推薦給家長,因為「欣賞美「不只是孩子的專利,恰好也是在翻開這套繪本時,撲面而來的明媚和快樂引發了我對「美」這個話題的思考;


2、擁有90多年歷史的義大利GIOTTO畫筆,讓一款好畫筆帶孩子踏上「創造美「之旅。


(感興趣的同學可移步今天推送的二條和三條消息了解更多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詳情^_^)


這是逃媽和八歲兒子逃逃在美國打造的號,逃媽主寫侃育兒,逃逃主講學英語,關注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西兒童教育 的精彩文章:

我們真的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信嗎?也可能是「偽自信」
妥妥搞定「熊孩子」的操作指南,你值得擁有!
從學前班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領導力,魅力何在?
孩子鬧著不上幼兒園,「背後推手」竟然是家長!
關於預防孩子近視,我們可能都搞錯了

TAG:東西兒童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劉詩詩這麼穿就出門了,難道是沒衣服了還是我的審美觀跟不上潮流了
金毛表示,主人,你這樣的審美,也好意思給我打扮,是來坑狗的吧
曾經,它也是只很帥氣的金毛,只可惜跟了一個審美有問題的主人!
主人給貓咪買了一頂假髮,喵:我不知道你們人類怎麼想的,但是我的審美已經不存在了
是時裝還是作秀?這些用力過猛的審美真的看不懂!
鞏俐現身機場,骨子裡透出的性感美,卻也擋不住大媽一般的審美
你的穿衣,就是你的審美!
阿嬌再出雷人裝扮,再完美的臉蛋也敵不過審美缺陷,這次徹底跪了
可以讓孩子穿舊衣,但不能沒審美
皇帝這麼寵愛她,要不就是皇帝的審美有問題,要不就是胖也胖的特別美?
直男的審美,才是你不敢面對的大實話
孩子可以穿舊衣,但不能沒審美!
水滸傳的男人為何喜歡頭上帶花,是我審美問題?還是真的好看嗎?
這可能是我和你媽媽審美最接近的一次了|直言不諱
非洲普遍認為的最美髮型,看完這些下次去剪頭髮不要責怪理髮師了,審美還是可以的
是我們太時髦還是他們看不懂?直男審美到底什麼樣
聽說你的審美不咋滴,還聽說你的色感也很差,那就來吧!
沒有顏值健身也白搭,姑娘們的審美真的就這麼殘酷嗎?
看不慣乾隆皇帝的審美,看了他的這些玻璃器你會改觀還是繼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