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儘管有著先鋒另類的外殼,卻重章復奏著催人心醉的經典——孟京輝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再次講述了這個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維羅納城裡,蒙太古家的羅密歐和凱普萊特家的朱麗葉相愛了,隨之而來的,卻是家族紛爭、血親復仇、宣判驅逐與無處不在的死亡。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孟京輝版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家族之治的輓歌


一見鍾情的他和她,分別屬於兩個世代血仇的家族,根本沒有實現聯姻的機會。莎士比亞悲傷的詩句寫道:「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爭,鮮血把市民的白手污瀆,是命運註定這兩家仇敵,生下了一雙不幸的戀人。」羅密歐所屬的蒙太古家族和朱麗葉所屬的凱普萊特家族,究竟是為了什麼案件結下的世代血仇,可能已經搞不清楚了。但是這種世仇長久地在兩家人血脈里傳承,並鑄成註定的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來源於義大利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但據考證,故事中源遠流長的世仇或執著堅強的愛情都並非杜撰,而是在14世紀初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小城真實發生過。如今,那裡還有「朱麗葉之墓」。這個故事第一次以文本的形式出現是在1530年,當時已經具備了日後莎士比亞劇作中的情節,繼而在文人墨客之間傳誦,後經義大利人班德爾把它寫成小說後,這個故事得以在歐洲其他國家廣為流傳。1562年,英國詩人阿塞?布羅克根據這個傳說寫成長詩《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故事》。1567年,威廉?潘特又將它寫入翻譯故事集《快樂之宮》里。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和之前的版本相比,莎士比亞更加深化了兩個家族間的仇恨。家族間不可化解的仇恨,使得羅密歐與最初愛的羅瑟琳和後來鍾情的朱麗葉,都成為鏡中月、水中花。羅瑟琳是仇人家的親戚,朱麗葉是仇人家的女兒,私情與家恨糾纏不休。家族間的累世宿怨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有時僕人間無聊的爭執,都會升級為暴力流血事件。為復仇而復仇,為流血而流血,看似荒唐可笑,然而究其背後,我們可以感受到家族的強盛與衰亡。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莎士比亞

「家族」的概念在中世紀不是自然意義上的,而是政治和法律意義上的。只有領主才有望繁衍出自己的家族,以自己的姓氏來命名一塊領地。領主對外交往時使用自己的姓氏,並在前面加上「來自」一詞。德語中的「馮」、西班牙語中的「德」以及荷蘭語中的「范」,都是「來自」的意思,意味著這一家族對於某一領地的所有權或收稅權。如果領主治下增加了新的封地,例如某位姓「馮?斯圖加特」的領主又獲封斯特拉斯堡,那麼他的家族就可以再附上一個「馮?斯特拉斯堡」——據說,德國有一任財政部長,姓氏里共有11 個「馮」,足見其家族之顯赫。也正是因此,貴族們瘋狂地爭奪與捍衛著自己的領地,因為這不僅意味著稅收、地租和勞力,還意味著「正名」的尊嚴與統治的合法性。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然而,在小小的維羅納城裡,一山二虎地存在著兩大望族。他們實際控制著城市,並影響著名義上的城市擁有者維羅納親王的統治。假如在中世紀早期,蒙太古家和凱普萊特家說不定還會為「馮?維羅納」的名號拼個你死我活。但是到了莎士比亞的時代,民族國家正在興起,家族的概念已經開始衰落,家族之間的世仇只會引起無端的消耗。因此,維羅納親王能做的,就是不斷想辦法調停兩家的矛盾——當羅密歐殺死朱麗葉的表哥提伯爾特時,親王選擇放逐羅密歐——假如用現代法律來判斷,這無疑是不公平的,殺人理應償命,至少要判個無期徒刑。然而親王只是選擇將羅密歐「這個不安定因素」驅逐出去,勉強維持城市的和平與秩序。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假如我們將視野投向更廣大的世界,就能看到更為生動的時代更替圖景。一方面,家族的榮譽與傳統開始讓位於民族國家的法律與秩序,貴族成為官僚,決鬥被訴訟取代;另一方面,個人主義正在興起,家族受到作為個體的男女主人公的衝擊。儘管表面上,兩個家族的話語權都掌握在主人公的父母那裡,以至於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始終無法得到族長的認可和讚許,但是家族的統治無疑已經開始崩塌。羅密歐有膽量潛入仇家的舞會和後花園,朱麗葉更是無所顧忌地發出「羅密歐,為什麼你偏偏叫作羅密歐……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敵……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麼關係」的表白。不過,衝擊越強,捍衛越甚。最終造成兩人悲劇的,正是這看似正在消退入的家族權力——假如不是朱麗葉被父母逼婚,他們也不用鋌而走險,上演那出「假死」變成「真死」的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復仇是永恆的主題


復仇是人類最初的本能之一。這種行為不僅發生在個體之間,還可以上升到群體和國家的層面,甚至呈現為長久的部落戰爭。因為當時人們最重要的社會關係是家族血緣關係,對某一個人的人身傷害,就是對一個家族全體成員的侵害。最典型的表達出自於儒家的經典《禮記?曲禮》:「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另一部儒家的經典《春秋公羊傳》也說:「不復仇,非子也。」還提出了復仇的傳遞原則:「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在古希臘神話中,復仇也是反覆出現的主題。《伊利亞特》中,兩個部落之間的長久仇恨因海倫這個導火索而再次爆發,最終發展成十年的血戰。在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三部曲》中,宙斯對普羅米修斯進行的懲罰,實際也是一種復仇。索福克勒斯的《埃阿斯》《安提戈涅》《俄勒克特拉》,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特洛伊婦女》等戲劇中,也無不充斥著復仇情節。值得注意的是,復仇行為從沒有孤立地存在過。古代英雄往往通過復仇來維護城邦的利益以及自己的榮譽和尊嚴。用莎士比亞文學研究者葛寶華的話說:「復仇行為是人類發展初期對惡劣自然環境的反抗以及對人類自我的肯定。文學作品對復仇行為描述的同時,也涉及希臘城邦統治時期家庭、道德、法制、倫理以及戰爭等重大社會問題以及作者對哲學問題的看法,從中也體現出了古希臘的民主法制精神以及人文主義精神。」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進入中世紀之後,古希臘的人文精神一度被湮沒在蠻荒中,然而復仇仍然如火如荼地收割著人們的生命與希望。與古希臘的復仇悲劇不同,凡人開始成為復仇的主角。哈姆雷特和羅密歐都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人。同時,相對於古希臘悲劇中比較簡潔明晰的復仇情節來說,中世紀故事中的復仇主題越發和其他的主題糾纏交織。愛情、尊嚴和無辜者的生命,都是復仇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因而,哈姆雷特的復仇遲遲推延,並不讓人覺得意外。可以說,在莎士比亞這裡,復仇沒有了古代恢宏的戰爭場面,其正當性也引發了每個觀眾感同身受的思考。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主題也正是復仇。當兩人相愛後,羅密歐主動去向朱麗葉的表哥提伯爾特示好,想不到年輕氣盛的提伯爾特不由分說,主動挑釁,殺死了羅密歐的朋友茂丘西奧,羅密歐退讓再三,不得不出手反擊,殺死了提伯爾特。兩家的血仇又添上了新的一筆。不過,我們在這裡也發現了復仇原則的鬆動。羅密歐、提伯爾特和茂丘西奧都是維羅納城年輕強悍的武士,其中兩人殞命後,如果再處死羅密歐,不但會加劇無益的殺傷,還會消耗整個城市的戰鬥力。因此,親王的判決是「驅逐」,而非處死。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可以說,在那個時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復仇已經不再是主流。加害人可以拿所謂「血金」來抵償傷害,正如歐洲中世紀的法諺所云:「要麼接受長矛,要麼收買長矛。」在維羅納城,血親復仇已被法律嚴令禁止。因此,雖然羅密歐的父親辯護道:「殿下,羅密歐不應該償他的命;他是茂丘西奧的朋友,他的過失不過是執行了提伯爾特依法應處的死刑。」但是親王並沒有接受這一辯護:「我要給你們一個重重的懲罰,警誡你們的將來。我不要聽任何的請求辯護,哭泣和祈禱都不能使我徇情枉法,所以不用想什麼挽回的辦法……把這屍體抬去,不許違抗我的命令;對殺人的兇手不能講慈悲,否則就是鼓勵殺人了。」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無處不在的死亡


不過,被驅逐的羅密歐也並沒有多麼幸運。驅逐和死刑一樣,是一項重罪刑罰。維羅納親王說:「趕快把羅密歐驅逐出境吧;不然的話,我們什麼時候發現他,就在什麼時候把他處死。」根據《卡加洛林那法典》的規定,驅逐往往伴隨著肉刑。被宣布驅逐的囚犯通常要接受「割舌、斷指、割耳或杖刑」之後,再予以驅逐。雖然莎士比亞絕不願讓俊美的羅密歐受到肉刑,但歷史上犯有相似罪行的罪犯往往難逃噩運。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無論是否被處以肉刑,離開領主的保護,只身前往陌生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種殘酷的處罰。在中世紀附庸關係之下,唯有效忠領主者才有可能安全地生活。即使威風凜凜的騎士,若是離開了城堡、僕從和充足的補給,也無法獨自生存。他們的長矛和盔甲需要鐵匠經常維修,他們的戰馬需要專門的餵養和清潔,他們甚至要在僕從的幫助下才能騎上馬背。一旦他們離開領主的保護、軍隊的簇擁,任何仇家都可以輕鬆地將其圍剿捕殺。被放逐到曼尼亞的羅密歐也身處這種危險之中,他隨時可能被凱普萊特家派來的殺手殺害——而且,假如這一殺害發生在維羅納城外,凱普萊特家顯然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對於被城市驅逐的人來說,城市和法律的保護都已與他毫不相關。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因此,當羅密歐在曼尼亞購買毒藥時,儘管他知道根據曼尼亞的法律,購買和出售毒藥都是違法的,卻不用為此擔心——他是一個外來者,也是一個離開者,對於城市和法律來說,他已經不再存在。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世間不是你的朋友,這世間的法律也保護不到你……那麼你何必遵守法律呢?」於是他攜帶著毒藥,去往朱麗葉的墳墓前赴死。接下來的故事眾所周知:羅密歐服毒自盡,服藥假死的朱麗葉從睡夢中醒來,看到愛人的屍體,傷心欲絕,竟也以刀自刎。這幕場景,套用馮至悼梁遇春的句子再合適不過:「死和老年人,並沒有什麼密切的關聯:在冬天,我們不必區分晝夜。晝夜都是一般疏淡。反而是那些烏髮朱唇,常常潛伏著死的預感;你們像是一個燦爛的春,沉在夜裡,寧靜而黑暗。」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那是一個死亡無處不在的時代。服毒可以死,決鬥可以死,家族復仇可以死,錯手傷人也可以死。同樣前來悼念朱麗葉的帕里斯侯爵,正是錯死在羅密歐手中。《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一部歌詠愛情的名劇中,竟然處處是死亡的象徵。「刀劍」的意象貫穿始終,是引向死亡最簡便的方式。「葯」的意象也反覆出現:朱麗葉的母親安排人追殺羅密歐,就是打算採用投毒的方式;殺死羅密歐的真正兇手,並不是羅密歐在曼尼亞買到的毒藥,而是勞倫斯神父研製出的「假死葯」。朱麗葉飲下「假死葯」之後道:「我覺得彷彿有一陣寒戰刺激著我的血液,簡直要把生命的熱流凍結起來似的……也許瓶里是毒藥。」——恰如斯言,正是她的假死造成了最終的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1968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用莎氏戲劇研究者的話講,「一個在閉幕時主人公仍然活著的劇本就不能算是一出悲劇」。衝突時刻都會發生,刀劍隨時都會出鞘,毒藥隨時都會發作,年輕的生命隨時都有危險。死亡的意象已經超越入了故事本身,成為復仇的外在表現。復仇被戲劇營造的巧合與意外所圍繞,變得異常隱秘和詭異,命運通過死亡來證明自己強有力的存在——正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雖然誓死不渝,最終卻只能通過死亡得以被後人鐫刻銘記。


以上內容,來自


《入戲的規矩》

《羅密歐與朱麗葉》:愛情有時不值一提



《入戲的規矩》


作者:林海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閱讀 的精彩文章:

生在這世間,最重要的是自由
北京記憶:致美齋的鍋燒雞
夏夢:金庸先生的夢中情人
韓國人是因為愛國才不買日本車?非也
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銀行的理財產品如何理財

TAG:書問閱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永遠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愛上了一個不可能的人,就好比羅密歐與朱麗葉,虐心愛情
《羅密歐與朱麗葉》最值得看的版本原來是這一個
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這裡相識,相知,相戀-威尼斯,一個浪漫的城市
搞笑漫畫:朱麗葉與羅密歐晚上喝的什麼葯!
色情間諜之王,不在蘇聯不在美國,他們是東德的羅密歐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是什麼?
漲知識!多肉植物里的一對兒情侶,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考古發現他們竟然不是自殺的?
人們總是想要像羅密歐和朱麗葉那樣的浪漫,卻不知道……
拉密歐與粥麗葉雙雙殉情後,竟然
男神男神,我們就是末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咕咚朱麗葉與羅密歐線上馬拉松 愛才跑
我不知道誰是朱麗葉,但我自己是羅密歐
中國古代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情詭異得我脖子都扭了
命中注定的兩位新生兒,網友直呼羅密歐與朱麗葉轉世再相遇!
朴正民和文瑾瑩將出演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義大利白葡萄酒的代表作,來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
英國大IP:莎士比亞的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