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爸爸打媽媽,孩子怎麼辦

爸爸打媽媽,孩子怎麼辦

爸爸打媽媽,孩子怎麼辦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xingzhizaixian10進行付費預約。幫你疏導情緒,專業、高效、分步驟的解決情感問題,重建婚戀關係。


作者:文娜


主人公是一名遭遇來自父親體罰和目睹父母間家庭暴力的女童。成年之後,她為自己年少無心,與父親的共謀感到深深的自責。


其實,這並不是她的錯,她和母親一樣,都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怎麼可能忤逆「崇高權威」的父親呢?本文關注家暴對於目睹暴力的兒童的影響,並討論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

無心的「共謀」


家暴,直到多年之後,我從生於斯長於斯的封閉生活圈子裡跳脫出來之後,才覺得面對暴力並非我們無力,而是我們無知,遭受暴力確實不幸,但非是命。在這之前,我曾一度愚蠢地認為一個女人被自己的丈夫暴力只是我們活在世上的一種偶然遭遇罷了,在我的淺薄認知里,這種偶然的不幸就如同遭遇車禍,如同碰上災害。


我曾長期生活在家暴的陰影之中。兩歲的時候,父親失業,母親照常在政府上班,因為離家較遠,她平時住在單位分的一間小屋子裡。父親回村子裡和爺爺奶奶居住,從此他們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分居生活。我們一家六口人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地方,長期不能團聚。


考慮到我年紀尚小,隔一兩個月父親會騎四五個小時的自行車載我去和母親團聚。每次想到要見到母親,我都激動地睡不著覺。那種歡欣雀躍,今天回味起來,我仍然可以開心地笑出聲來。


這個童年時期最最期盼的事情卻也成為我長久以來最不願回憶的一部分經歷。每次往返見母親的路上,漫長的四五個小時都會成為我和父親「互通有無」的最好時機。父親會把他的「神秘任務」下達給我,而我也會在那個時候向他「彙報」我的「工作情況」。

父親的「神秘任務」就是要我監視母親的一舉一動,包括跟誰說過話,說了什麼,去了什麼地方,幹了什麼等等。稍微長大點後,母親的手機簡訊,通話記錄也成為重點突破領域之一。於是,每次見到母親,我像個跟屁蟲一樣黏在母親身後寸步不離。


現在回想,那個時候的我是快樂的吧,既可以滿足自己和母親在一起的私願,同時又能完成父親交給我的「公差」。我把我所有看到的聽到的都一一記下來,等到與父親獨處的時候再一五一十地說出來。最開始,他問一句,我答一句。最後,我對這項「工作」駕輕就熟,不用父親提問,就主動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一五一十地告訴父親,年少的我甚至為自己這種熟練和進步感到洋洋得意。


嫉妒和懷疑在我有意無意的告密中慢慢積攢,直至某一天,它突然爆發成了赤裸裸的家庭暴力。七歲的某個深夜,我親眼目睹了一場成年人的暴力。那個周末,一切都和往常一樣,我幸福地吃完飯,母親哄我睡著。


半夜,我被一陣爭吵聲驚醒,意識到是父母在吵架就閉著眼睛聽。父親一句一句地羞辱母親與哪個男性有染,母親受不了這樣的污名開始據理力爭,於是一切爭吵變成一陣猛烈的拳打腳踢。我嚇壞了,放聲大哭。


那一晚,我的哭聲、父親的呵斥和侮辱聲,母親的叫罵聲、身體的廝打聲、傢具的碎裂聲,我聽到和看到的一切景象成為我童年噩夢的開始。

從那一天開始,我覺得父親變得陌生,極像個暴徒。


從那一天開始,我開始試圖遠離他,但我仍然接受他交給我的「神秘任務」,因為我怕,我怕我也因為「不聽話」挨打。


直到現在,我與母親在父親的拳腳之下度過了十幾年時間。這艱難的十幾年時間裡,爭吵、辱罵、打砸,從未停歇,甚至最嚴重的時候會使用棍棒和刀具,我目睹了我可憐的母親一度抽搐痙攣到差點失去呼吸,我除了不停地哭和不停地呼喚好像別無他法,無力極了。


目睹和理解母親的不為人知的痛楚之外,更加讓我困擾的是,我不能理解:為何一個人能對自己的妻子這般痛下狠手?為何他在深夜痛下毒手,天亮之後又能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安心樣子?為何他能找到出逃的母親下跪求饒以後不久又拳腳相向……

這麼多年,母親在出逃和離婚皆未遂之後放棄了一切掙扎的機會和可能,她認命了,她不再抗爭,不再為自己爭辯,不再試圖逃脫尋求幫助,用自己的隱忍和沉默將這個家撐到我長大成人。


而我,這些年裡與父親「同謀」,出賣母親的「劣跡」成為一生無法原諒的錯。


我再也不敢希望父母相聚,我用最大的誠意在心裡默默許願,願他們不要相見。


暴力家庭成長的兒童


主人公是一名遭遇來自父親體罰和目睹父母間家庭暴力的兒童,成年之後,她為自己年少無心與父親的共謀感到深深的自責。然而,這並不是她的錯,她和母親一樣,都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怎麼可能忤逆「崇高權威」的父親呢?


當「至高無上」的父親對自己的行為毫無反思用拳頭解決一切「問題」時,一個認命的覺得難以走出暴力的母親誕生了,而主人公我則自覺地背起了十字架,認為母親遭遇暴力的經歷都是自己的錯。


在家庭暴力研究領域,研究發現遭受暴力對兒童的心身發展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家長越是對子女實施家庭暴力,子女越容易出現情緒性問題行為。另一方面,那些自身並未遭遇過暴力對待的孩子,目睹父母之間的衝突後,更可能出現神經症性的行為問題,而那些自身曾遭遇暴力對待的孩子,目睹父母之間的衝突後,則更可能出現違紀行為或者反社會性的行為。


總體而言,無論自身是否遭受過暴力對待,只要目睹父母之間的衝突,就有可能對兒童的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具體表現如下:


1、生理方面:頭痛、胃痛、容易疲倦、抵抗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挑食或嗜吃等飲食問題、發育遲緩,包括智力、語言或身體發展。


2、心理方面:自我價值感低、自卑、感到自責、罪惡感、羞恥、無助、對施暴者有敵意與恨意、伴隨精神疾病,如焦慮等。


3、情緒方面:壓抑、害怕、出現嚴重分離焦慮、恐慌、憤怒、哭泣。


4、行為方面:尿床、吸吮手指等退化行為、做惡夢、過度表現討好、用暴力解決事情或表達、破壞性行為、自我傷害、逃學逃家等。


5、其他:人際關係不佳、學業成就低或異常用功、過於早熟等。


暴力的代際傳遞


研究發現,成年男性嚴重軀體施暴行為與兒童期受虐有著密切關係,正如暴力代際傳遞理論指出的一樣:生長在暴力家庭中的人,通過習得的行為,可將暴力直接傳遞給下一代,由此形成一個暴力不斷再生的循環。


有過施暴經歷和傾向的人可能曾經在童年目睹過父母之間有暴力行為,或者曾經遭受其他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的暴力。然而一味強調代際傳遞,也會忽略每個個體有可能改變現狀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2013年,王曦影及其同事比較了十名施虐男性和十名性別平等男,他們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雖然他們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目睹家庭暴力和遭遇體罰的經歷,為什麼一些人重蹈覆轍,成為施暴男性,有些人則能撥雲見日,開啟新的道路?


他們發現,這些男性如何認知過去經歷的暴力對他們目前的行為有著一個直接導向性的作用,如果他們認為暴力是父母「愛子心切,不打不成才」,他們很可能成為與父親一樣霸道的丈夫和父親;如果他們認識到父親行為的危害,並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好男人,他則有可能成為性別平等男,走上不一樣的道路。


如何幫助目睹/遭遇暴力的兒童


首先,建立和諧的夫妻關係,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作為父母要有意為兒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發展空間,積極避免風險性因素的產生,如盡量避免當著孩子面爭吵,同時,父母要關注兒童發展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情緒變化等比較隱蔽的方面。


其次,學校應當在學生心理診斷和輔導上有所重視和努力。學校老師要對身邊異常反應和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進行主動了解和報告,學校應該詳細的學生檔案,並且保持動態更新,與家長建立合作性的密切聯繫。學校如發現兒童目睹或遭遇暴力,應依法向相關部門報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面對薪酬不平等,這才是唯一帶給女性更高薪酬回報率的方式
我媽人很好,就是恨我爸

TAG:潘幸知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排斥媽媽只要爸爸怎麼辦?
孩子被欺負,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爸爸當街暴打媽媽,三歲兒子:爸爸你不要再打媽媽了
爸爸和媽媽管孩子有什麼不同
孩子打架,爸爸媽媽應該什麼時候介入?
孩子偷爸爸的錢,怎麼辦?
爸爸媽媽,手機是你的孩子嗎?
熊爸爸帶孩子,媽媽哭笑不得:爸爸的親子方式媽媽們不懂
媽媽們的噩夢,讓爸爸帶孩子!看奶爸玩壞孩子!
孩子最討厭爸爸媽媽做什麼,你知道嗎?
爸爸管錯了,媽媽該怎麼辦?
商場里3歲孩子媽媽打完爸爸打!親媽打孩子也是虐待呀!
十張畫告訴你,孩子最討厭爸爸媽媽做什麼
爸爸總是打媽媽,我討厭他
9張圖告訴你,孩子最討厭爸爸媽媽做什麼
爸爸媽媽了解孩子為什麼需要朋友嗎?
當爸爸對孩子沒有耐心時,媽媽該怎麼辦?
孩子,請記得無論爸爸媽媽身在何處,爸爸媽媽都是愛你們的
我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