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11月15日,莫斯科新歌劇院歌劇《伊戈爾王》在上海大劇院登台,為期35天的第十八屆上海國際藝術節落幕。來自64個國家和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的13000名藝術工作者相約申城,各類藝術活動惠及400多萬人次。


今年的藝術節名家集聚,佳作薈萃,舞台演出共計獻演49台劇目101場,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超過九成,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國家話劇院《北京法源寺》等16部劇目出票率達到100%。


為了表彰中外藝術家對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支持與貢獻,本屆藝術節把「特別貢獻」榮譽稱號授予了指揮大師夏爾·迪圖瓦和舞蹈家譚元元。

在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突出「文化興市、藝術建城」理念背景下,上海國際藝術節成功助力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


主題演出:緊扣時代做策劃


除了在滬上各大劇場輪番上演的49台劇目,今年,藝術節還緊扣時代主題,策划了多個主題演出系列。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本屆藝術節在各板塊的內容中多層次、立體化地呈現了「一帶一路」內容策劃。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一帶一路 《阿曼尼沙罕傳奇》

展演板塊突出「融合」主題,集合了來自俄羅斯、匈牙利、捷克、以色列、卡達、埃及等沿線國家的10多部作品,展現了「一帶一路」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


主旨論壇則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藝術節合作發展網路的建設為基礎,務實討論「一帶一路」文藝資源的開發、交流與合作。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指出:「『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面向21世紀給世界和平發展事業一個充滿情懷、充滿智慧的貢獻。伴隨著『一帶一路』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的合作發展,文化藝術的交流是即將到來的美好前景。」


在「藝術天空」「扶青計劃」「文化周」等板塊,藝術節也著力呈現了「一帶一路」國家的人文風貌:「藝術天空」的演出中,埃及國家民俗藝術舞蹈團載歌載舞走進閔行、青浦、崇明、奉賢等區,為社區居民帶來了埃及當地的風情節目;「扶青計劃」邀約劇目中,來自新疆的維吾爾語音樂劇《阿曼尼莎罕傳奇》,讓上海觀眾領略了維吾爾族的音樂風情;匈牙利文化周與福建文化周上,海陸兩條絲路在上海巧妙交會,全面展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國家與「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文化魅力。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主題演出《飛奪瀘定橋》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主題演出《長征:不朽的豐碑》

為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藝術節特別推出了一系列「長征」主題作品。大型話劇交響詩《長征:不朽的豐碑》將音樂、戲劇、詩歌等藝術門類融合在舞台上;北方崑曲劇院《飛奪瀘定橋》則將交響樂、合唱融入崑曲,崑曲唱腔、武戲身段與交響樂、混聲合唱相互映襯,淋漓盡致地展現革命英雄史詩的浪漫主義色彩。


「藝術天空」也唱響了長征主旋律。上海民族樂團《長征路上民歌行》音樂會以紅軍長征的軌跡為線索展開,運用現代作曲手法改編了《十送紅軍》《紅軍不怕遠征難》等歌曲;上海歌劇院《長征組歌》在風雨交加的天氣登台,台下觀眾依舊熱情不減。


戲曲演出:傳統與創新同在


中華戲曲博大精深,數百年來積累了數百個劇種。近年,戲曲迎來全新的發展期,藝術節也為戲曲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平台。


今年,藝術節邀請了12台戲曲節目,幾乎涵蓋了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餘個劇種,匯聚了中國戲曲界最一流的表演藝術大家。而整個戲曲板塊既有重在傳統的「600分鐘600年」,也有各個劇種的新編作品,更有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這樣走在時代前列的創新之作。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主題演出 《600分鐘600年》


其中,「600分鐘600年——中國戲曲經典名家盛薈」的演出反響尤其熱烈。三場總時長600分鐘的「馬拉松」式演出,集聚了當今戲曲界最高表演水平的14位名家,他們來自9個劇種,以20折來自天南地北的經典戲曲折子戲,薈萃為一部活化的中國戲曲「濃縮大觀」。在全國範圍也是幾十年難遇的盛事。而演出也吸引了觀眾的熱烈捧場,儘管每天的演出都「超時」上演,但觀眾連續三天追劇的熱情始終不減。


而極致傳統的演出之外,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極具創新意義的《寇流蘭與杜麗娘》也成為今年藝術節上最受矚目的演出之一。演出不僅吸引滬上文藝界人士爭相觀看,甚至連劉嘉玲等明星也趕來看戲。在今年莎士比亞、湯顯祖逝世400周年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里,一貫以藝術改革創新著稱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讓湯莎在越劇舞台上「合璧」。在劇中,茅威濤一人挑戰了寇流蘭和柳夢梅兩個反差巨大的男性角色,其爐火純青的表演和精湛的人物塑造能力讓觀眾驚嘆不已。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雙蝶扇》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于成龍》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正考父》


此外,今年藝術節戲曲舞台還匯聚了一大批戲曲名家領銜的新編戲曲作品,包括京劇《正考父》、豫劇《玄奘》、晉劇《于成龍》、黃梅戲《大清名相》以及崑劇《飛奪瀘定橋》等,這些作品都以時代審美對戲曲創作進行了新的思考,加之戲曲大家表演藝術的魅力,幾乎都是當代戲曲舞台的精品佳作。而「福建文化周」今年更是給藝術節的舞台帶來了平時極為難得一見的閩劇、南音和泉州提線木偶。


扶青計劃:打造青年人才的蓄水池


今年藝術節50台參演劇目,有半數為原創新作,在推廣上海原創上,藝術節也花了大力氣。


值得一提的是開幕大戲,藝術節首次以民族音樂會《海上生民樂》揭幕,用中國音樂的母語,講述中國故事,與世界對話。


上海民族樂團起用黃磊、孔志軒、韓聞赫等上海本土青年作曲家原創了《別姬》《蜂飛》《鳳舞》等一批新曲,跨界和融合的創作手法讓人耳目一新,民樂團團長羅小慈強調,「無論形式怎麼變,民族音樂都要守住『根』和『魂』,這樣的創新才有厚度。」


今年,藝術節保持了委約兩部原創作品的製作力度:視覺藝術家馬良的木偶裝置戲劇《爸爸的時光機》,運用裝置、影像等當代藝術手段講述了一段真摯的父子之情,觸及了許多觀眾的淚點;當代崑曲《我,哈姆雷特》標新立異,由崑曲王子張軍一人串演生、旦、凈、丑4個行當,達成了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對話、崑曲王子與莎劇王子互動的奇妙碰撞。


「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是藝術節最重要的原創板塊,也被年輕的藝術工作者稱為「理想的搖籃」。實施5年來,「扶青計劃」誕生了50部原創舞台藝術作品,委約了59位活躍在各個領域的青年藝術家,他們中的很多人或已成為國內舞台冉冉升起的新星。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扶青計劃 《德彪西遇上杜麗娘》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扶青計劃 《西遊》


2016年,「扶青計劃」繼續發力。經過三輪評選和工作坊,藝術節從海內外近百項報名候選作品中,選出10部進行委約:青年鋼琴家顧劼亭的音樂劇場《當德彪西遇上杜麗娘》,用鋼琴、崑曲、影像將舞台劃分成若干區域,展開東西文化的穿梭對話;青年編舞家古佳妮在舞蹈《插銷》中融入武術,詮釋了當代社會的人際關係;創作過多首網路「神曲」的金承志,攜手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推出了最新合唱套曲《落霞集》……


譚盾說,「沒有年輕人的藝術是會衰老的。」藝術節表示將不忘初心,繼續打造「扶青計劃」這個青年人才的「蓄水池」。


藝術天空:觀眾越來越年輕了


作為藝術節文化惠民的重要板塊,「藝術天空」從形式到內容不斷升級,吸引更多市民走進藝術節、參與藝術節。


今年,「藝術天空」覆蓋全市16個區24個室外和室內場地,舉辦41台86場公益演出,吸引了數十萬市民到場參與。其中,有近六成演出來自藝術節的主板劇目,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卡達愛樂樂團、義大利零重力舞蹈團、莫斯科新歌劇院等名家名團,相繼在藝術天空登台。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藝術天空,觀眾冒雨看卡達愛樂樂團演出。


10月23日,「藝術天空」還特別策划了「12小時特別活動」。15支演出團隊接連在上海音樂廳、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獻演12台演出,逾萬市民在此看演出、逛集市、體驗VR、玩Cosplay。活動現場有白髮蒼蒼的老人、青年情侶,更多的是三口之家。當天,藝術節還聯合看看新聞Knews等,對活動進行了8小時不間斷視頻直播,極大擴大了活動的受眾面。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藝術院團多是在劇院演出完,再到「藝術天空」戶外公演,今年,「藝術天空」在演出順序上做了調整:義大利零重力舞蹈團《神曲》、雲南紅河州歌舞團《諾瑪阿美》、迪圖瓦與英國皇家愛樂樂團音樂會等,都是在戶外演完,再轉戰劇院公演。這樣做並沒有影響劇院票房,相反,很多觀眾看戶外表演,產生了買票去劇院享受更佳視聽效果的慾望。


藝術節中心副總裁李明觀察說,經過三年的培育,「藝術天空」的觀眾越來越懂得如何去欣賞藝術了,觀眾年齡層也越來越年輕,「一家三口來看演出的多了,小朋友多了,年輕觀眾多了,老年人的比例在下降。」


國外名家名團對「藝術天空」也越來越支持,「第一年,我們臨時決定做藝術天空,整體演出質量和水平比較普通,到了第三年,很多大師都願意和我們合作,指揮家迪圖瓦、莫斯科新歌劇院首席指揮詹萊·瑟姆-凱尼格,聽說了藝術天空的活動,都表現出很大的熱情。」


藝術教育:建立藝術導師庫


今年,「藝術教育」共舉辦63項103場進入學校、社區、商圈的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與市劇協、舞協等專業協會合作,「藝術教育」聘請了20餘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評論家、編創人員擔任「藝術導師」,參與藝術教育活動的策劃、執行。導師們穿行於城市的各個角落開講、示範、導賞,極大提升了藝術教育互動、普及的專業性,建立了專家學者與普通觀眾之間的傳播紐帶。


藝術節開幕前,藝術節便特邀四位業內人士——王勇、吳潔、沈偉民、谷好好,向觀眾推薦本屆藝術節在音樂、舞蹈、戲劇、戲曲方面的看點。


「藝術教育」還聚焦中小學戲劇教育,策划了不少面向青少年兒童的教育活動。


比如,「向大師致敬」上海市中小學戲劇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戲劇教育普及的低齡化,激發青少年走近和熱愛戲劇藝術的原動力,京劇名家魏海敏、滬劇名家華雯等,都成了學校戲劇藝術教育「育苗園」中的導師。


再比如,「舞向未來」藝術教育實驗公開課,邀請全美舞蹈協會教師凱·蓋納指導孩子們學跳「猴子舞」。這些別開生面的藝術教育課,不在乎參與者有沒有藝術基礎,正如一位舞蹈老師所說:「在這裡跳舞,沒有對與錯,只有跳與不跳的區別。」


往年,「藝術教育」的「校園行」多是在上海各大高校進行,今年則調轉船頭,向中小學傾斜。本市27所中小學成為首批「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教育合作學校」,藝術節則按照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細分內容、優化表演方法,為未來的觀眾度身設計「早教」課程表。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藝術教育 米什瑪什劇團為盲童表演《羅密歐與朱麗葉》


10月27日,丹麥米什瑪什劇團便為上海市盲童學校的孩子,帶來了一場特別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孩子們大多數完全失明,這場表演更像一次大膽的「試驗」:嚴重弱視的小朋友可以藉助手機、iPad,把十幾米外的舞台「拉」到跟前,通過屏幕看演出;上外學生志願者穿插著坐在孩子們中間,為他們做講解。因為解說很難再現舞台上的肢體動作,演出結束後,劇團還把孩子們請上舞台,做出高難度動作,讓他們直接觸摸和體會。


交易會:節目含金量顯著提高


藝術節交易會平台的品牌效應,近年來得到持續發酵。今年,共有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420餘家機構參加藝術節交易會,其中國外機構超過165家,推介演出45台。


據不完全統計,交易會達成超過387項涉境外項目與創投的合作意向。其中,國內節目「走出去」意向146項,境外節目「引進來」意向196項。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交易會 《浮士德》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交易會 《唐詩逸舞》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交易會《爸爸的時光機》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交易會《我,哈姆雷特》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優秀的原創新作已經成為「走出去」的市場主導。交易會期間,國際買家集中觀看了近20部中國原創作品,並對部分項目表示了極大的關注。


馬良的木偶裝置戲劇《爸爸的時光機》是藝術節的委約作品,該劇用巧奪天工的裝置技藝講了一個傳統的父子故事,在去年藝術節的推介會上就拿到過評選最高分,俘獲了一眾買家的心。今年的交易會,馬良與美國紐黑文創意藝術節、美國中西部演藝聯盟等簽署了演出和代理協議。


《我,哈姆雷特》同樣廣受好評。在這部當代崑曲中,崑曲王子張軍一人分飾數角,時而用崑曲吟唱時而用英語念白。英國南岸藝術中心創意總監瑞秋·哈里斯說,邀請此劇去英國演出,是他們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藝術論壇:為式微的經典藝術把脈


聚焦「一帶一路」、「親子」、「VR與舞台藝術」、「舞蹈」、「中華戲曲」等熱門話題,今年藝術節論壇廣邀各界代表,舉辦了7個論壇8場專業研討。


今年藝術節論壇結合實際展開探討。尤其是在大眾文化快速發展、經典藝術逐漸式微的背景下,業內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為經典藝術把脈,探討藝術發展的未來方向。

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以上海的文化氣質書寫中國故事



論壇 「國際芭蕾創作與編舞:現狀與未來」


編舞人才的缺乏和舞蹈創意的缺失,不僅成為中國芭蕾發展的瓶頸,同樣也是世界芭蕾藝術發展面臨的難題。10月26日,舞蹈論壇「國際芭蕾創作與編舞:現狀與未來」,針對創新、編舞這一薄弱環節,為當下中國芭蕾發展的瓶頸問題尋找藥方,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在論壇上提出標準化的舞蹈教育偷走了年輕人的個性、功利化的現實偷走了藝術家的冒險精神等觀點,發人深省。


在現代文化的「擠壓」下,中國戲曲發展存在青黃不接的斷層。11月3日,藝術節首度召開戲曲論壇「當代中國戲曲的核心競爭力」,邀來近20位業內人士,為戲曲藝術在當代的立足與發展建言獻策。


當天,觀眾代表元味在論壇現場拋出一串問題:戲麴院團真的需要觀眾嗎?自從戲麴生存資源的「供給側」從市場轉成體制內以後,專業院團真的在乎觀眾么?引發在場嘉賓思考。


上海劇協主席楊紹林則說,創作演出還是要和觀眾「談戀愛」,考慮清楚用什麼人、用什麼內容去追觀眾,通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戀愛,才能永遠保持戲曲事業興旺的觀眾基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英媒稱特朗普著手就任後儘快使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敘利亞:「失落文明」的古老故事
我幹嘛要看羅丹傳
一位動物園管理員用不同的動物來表示肚裡寶寶的每周成長
西鄉隆盛:明治政府的功臣如何成了叛臣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上海市民文化節「上海鄉土文化大展」日前啟動
上海國際攝影節暨上海第十三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 即將在滬舉行
回顧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歷史與瞬間
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跨媒體技術展開幕
上海國際電影節科普篇
BoY | 上海國際酒文化博物館
五糧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上海站
「廣萊塢」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
海派文化藝術節台北登場 上海交響樂團打頭陣
出現於美國媒體的侮華漫畫,歷史上海外華工血淚史
夢想綻放·文化樂土——上汽集團與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聯姻」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譽為「小上海」!
《戰神紀》劇組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紅毯
上海國際電影節科幻展映片單公布
上海國際車展上的驚艷之作
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 明星攜新片紅毯亮相
四位不同國度的藝術家以藝術形式呈現眼中的上海
上海豫園端午文化節開幕
紅色藝術之旅走進上海世界你好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