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郝純毅:我情願冒點險,為患者爭取多一點治癒的機會

郝純毅:我情願冒點險,為患者爭取多一點治癒的機會

「我看起來很書生氣,但做起手術來很aggressive」——北京腫瘤醫院大外科常務副主任郝純毅。



郝純毅:我情願冒點險,為患者爭取多一點治癒的機會


圖為郝純毅教授 攝影:叢名龍


25年腫瘤外科臨床一線工作的經驗,做過大大小小數不清手術的他,在一個又一個難題面前,似乎永遠保持著激情與鬥志。


九年前,郝純毅牽頭起草了全國乃至亞洲第一個大腸癌肝轉移多學科協作治療指南,並通過各種形式在國內外推廣和普及。10年來,大腸癌肝轉移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統一和規範。


九年後,郝純毅牽頭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軟組織和腹膜後腫瘤的多學科協作中心,立志於改變其缺乏規範化治療的現狀。

長期以來,由於軟組織腫瘤和腹膜後腫瘤發病率較低、病理類型繁雜、臨床表現各異等特點,該類腫瘤早期診斷及規範化治療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


為了攻破這個難題,身為中心主任委員的郝純毅目標很明確,「面向我們專業的醫生,普及這個領域最新的觀點,推廣我們規範化的手術方式,盡量使擴大手術切除成為大家的共識。同時,進行一些新的臨床研究,比如研發新藥物,展開多學科、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加強我們對於這種疾病本質的認識。」


對付腹膜後腫瘤,外科醫生要成為「千手觀音」


「多學科協作」已經被證實是現階段腫瘤治療的最佳模式之一。


作謂多學科協作,就是一種「聯邦式」的工作模式,以「圓桌會議」的形式共同討論,規划出最適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這樣可以實現各專業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使患者獲得腫瘤治療效果的最大化,爭取將因治療而引起的損傷最小化。

但郝純毅卻表示,腹膜後腫瘤需要多學科合作,但同時也要求腫瘤外科醫生成為具備多專業外科技能的多面手,「只有具備綜合技能的醫生,才能夠對腹膜後腫瘤手術從一開始的總設計到具體的實施,有一個統籌規劃,並制定一個最佳的手術流程,先做哪裡後做哪裡心裡才有數。」


腹膜後腫瘤,在發病早期,患者往往無特異性的表現,待出現癥狀之時,腫瘤往往已經極其巨大,壓迫到十二指腸、肝、脾、腎、胰腺等重要臟器或大血管。腹膜後腫瘤的外科手術要求擴大範圍切除,往往手術無固定術式。


「擴大範圍的切除就有可能由腹部往上延伸到胸部,牽涉到膈肌的切除、肺的切除,再往下有可能牽涉到盆腔、子宮、附件等的切除。往後面就有可能牽涉到腎、膀胱、輸尿管的部分切除。再往中間一點就可能牽涉到胰腺、腸,甚至主動脈、下腔靜脈這些大血管的切除。」郝純毅解釋說。


涉及到多個部位的切除時,如果每一個部位都需要該專業的醫生來操作,那麼一台腫瘤手術就有可能請來十幾個科室的醫生,這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所以,郝純毅將腹膜後腫瘤外科醫生比喻成「千手觀音」,泌尿科、胃腸科、肝膽外科、胰腺外科、血管外科包括婦科等的基礎技術都需要掌握。


郝純毅:我情願冒點險,為患者爭取多一點治癒的機會



郝純毅教授正在為患者診斷 攝影:叢名龍


腫瘤外科大夫,觀念遠比技術更重要

2005年到2006年期間,郝純毅在法國LouisPasteur大學醫學院附屬Hautepierre醫院肝膽外科擔任客座教授半年。手術觀念的更新,是郝純毅一個重要的收穫,包括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接受和應用等。


「很多腫瘤病人都有獲得根治性治療的機會。但往往由於醫生的觀念不到位,讓病人喪失了稍縱即逝的治療機會,很可惜。」郝純毅感嘆,一個醫生的觀念反映不了目前這個領域最新的進展,在給病人採取的治療方式上就不會特別適當。


比如腹膜後腫瘤,在這種疾病的治療過程當中,觀念遠遠要比技術更重要,郝純毅談到。


「如果醫生認為這個病單純把瘤子切除就行了,第一次手術沒有聯合臟室切除,雖然手術簡單,病人術後恢復也很順利。但是有個問題,非常容易複發。一旦複發了以後,即使再做很大的努力,不複發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根據歐洲的數據結果,大範圍手術切除的複發率在20%以下,但局部的手術切除,它的複發率超過80%,甚至於更高。


所以,腹膜後腫瘤第一次治療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疾病治療的總體效果。


來北大腫瘤接受治療的腹膜後腫瘤患者,大約90%以上都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手術,在別的醫院做了手術,複發之後轉診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64歲的江大爺,就是這種情況。此前已經在別的醫院局部切除過腫瘤,但腫瘤又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迅速擴張,長得比以前還大。


巨大的腫瘤讓江大爺的身體變得很虛弱。腫瘤反覆的生長,對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是我最後的希望」,記者見到他時,江大爺正躺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病房裡忐忑不安等待著第二次手術。



郝純毅:我情願冒點險,為患者爭取多一點治癒的機會



患者在診室門外等候 攝影:叢名龍


我情願冒點險,為患者爭取多一點治癒的機會


腫瘤外科,往往手術越大,難度越高,風險就越高。這是很無奈的事情,也考驗著腫瘤外科醫生的心態。


他說,在學術允許的範圍內,我情願冒點險,為患者多爭取些治癒或是生存的機會。


一個30公分的肉瘤,侵蝕著張大爺的整個右側腹腔。雖然病人是第一次手術,但是因為腫瘤過大,手術存在很大的風險。


這樣的風險郝純毅願意冒,也有能力冒。


手術前,郝純毅非常耐心地跟病人和家屬解釋手術存在的風險,並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在病人眼裡,這樣的大專家能親力親為做這些事,實在令人感動。


最後,肉瘤被順利切除掉了,同樣被


最後,肉瘤被順利切除掉了,同樣被切除的還有張大爺的右腎、結腸、腎上腺。


但張大爺很樂觀、精神狀態也很好,不到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動,他說,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做任何抗腫瘤治療的時候都會有風險,但我們需要去權衡風險和獲益之間的關係。」郝純毅把做手術比喻成一場賭博,有時候賭注會很大,有可能只有大輸或者小贏,但不賭,就不可能有收穫。


積極、根治、適度,這就是郝純毅的腫瘤治療原則。


我願做一個手腦並用的外科大夫


郝純毅把腫瘤外科醫生分成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醫生要有手(要有技術),因為腫瘤外科醫生的本質是個手藝人。第二境界是有腦有手,腦子跟得上領域的最新進展。在此基礎上又有心胸、有擔當,就是第三種境界,屬於更高層次,可以說是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外科大夫的手和腦,腦要走在前面。技術不是問題,但是如果腦子不行,手再靈活也沒有用。所以說腫瘤外科醫生腦子比手更重要。」郝純毅說。


我希望自己的腦子能跟得上國際領域最新觀念的發展,手和腦能並用。這是郝純毅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踐行多年的真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淡水魚醫學雜誌 的精彩文章:

北大腫瘤齊長松:營養支持——抗癌治療的另一條腿

TAG:淡水魚醫學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盤點險被毀掉的大明星 那一年郭德剛還是個不會說相聲的大嬸
秦始皇陵里的防盜機關!項羽差點險被殺死?
騎士差點險勝勇士?G3勇士頂著裁判在打球,不然騎士將慘敗
曾獲斯科拉里欽點險加盟恆大,如今為錢背叛昔日恩師
爭奪「關中王」為何劉邦走南線:項羽部下的2點險惡用心
莎娃復仇戰勇救賽點險勝 鏖戰3小時迎中網開門紅
喝300杯咖啡?英高校實驗標錯小數點險要命
荷蘭賽法國一姐遭逆轉 5號種子救5賽點險勝進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