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古琴選材多樣,故音質、音色、自然有較大的差別,例如發音有:清亮、渾厚、松透、古樸、蒼老、宏大、清潤、凝重、甜美、靈透、幽奇等等,豐富多彩,一琴一音,音色各異,可滿足各人愛好,這確是中國古琴一大特色!


宋代《夢溪筆談》說:「以琴言之,雖皆清實,其間有聲重者,有聲輕者,材中自有五音」,足見材質與音色有密切關係。好琴還要逢知音,不然的話,縱然它值千金,也等於廢物。因此,養琴之法,一要常彈,二要善待,三是修繕,四要涵養。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要常彈


古人說:士不可一日無琴、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琴是你的良朋知己,怎麼能久別呢?如果長久不彈,讓它落滿塵灰,成了蟲蟻的巢穴,多麼可惜!所以必須懸掛在書齋里,縱然做不到形影不離,也要經常彈奏。傳世的老琴為何音色美?因為琴越彈音越好。而新琴因為木材汁液沒完全褪掉,漆灰沒幹透,加之琴弦新的原因,發音多半疲、木,不夠清亮。如果你的琴選材好,確實是按古法斫制,彈上幾年後,木汁褪盡、漆灰干透,沒有火氣,音色就會清亮松透,圓潤細膩,斷紋也會慢慢形成。有人說「你愛一個人,不僅是愛她(他)的年輕漂亮,也要愛(她)他白髮蒼蒼、飽經風霜。況且琴老了才更美!


王徽之(字子猷)酷愛竹子,說:「怎麼能一天沒有這位先生!」(見《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周乘(字子居)曾經說「我只要幾個月不見黃憲(字叔度),淺俗、計較得失的念頭就又滋長起來」(見《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禮記》:「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琴也是如此,三天不彈,俗氣漸生。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要善待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東南西北,氣有寒溫燥濕,無論南北,凡竹、木所造的東西沒有不會開裂或者發霉的。總的來說要避免風吹日晒和控制濕度。

如果是在北方,風乾物燥,尤其是春、秋、冬三個季節。北方的暖氣、風對琴的危害很大,一定要避風、遠離暖氣,勤用濕布拖地或者使用加濕器,保持濕度在40以上。另外還可以多養花草、魚,一則可以增加濕度,二則讓環境幽雅。如遇到長期不彈的情況則最好將琴放進琴囊後立放。


如果是在南方,比北方好保護琴,但也要注意梅雨季節不要靠近濕牆。濕度過高琴音會暗啞,只要等天晴就沒問題。


琴不彈時必須懸掛,可用十厘米長水泥釘,牆外留5厘米,纏點黑膠布。或者裝在琴箱或者琴囊里,靠牆豎立,否則將因為木材變形,塌腰駝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基本上不能修好。如果岳山與承露間、龍齦與琴體出現細小裂縫,是因為軟硬兩種木材張弛(膨脹係數)不同,不礙彈奏一般不用修理,濕度恢復它會慢慢消失。當然,如果裂縫超過兩毫米,必須修理。如果琴面出現橫向細微裂痕,不必驚慌,若不出現沙音就不必管它。


你若善待琴,它也會善待你。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要修繕


琴的成長、流傳,如同人從幼童到壯年,再到老去。人的壽命至多百年,而琴的壽命卻可達幾千年。百年之後,人不在了,琴正當壯年,如果有幸遇到知音珍惜它,即可傳世千年。如果遇到不肖子孫,要麼當朽木拋棄,要麼當柴燒了,要麼賣給不珍惜的人,琴就死了。曾聽說道士養仙鶴,千年才會換羽毛,先是白的,後是黃的。道士羽化(去世),仙鶴會悲傷地鳴叫。琴人不在了,琴會怎麼樣呢?歷代留下的琴,都是經過修繕的,有的是開裂,就用膠粘合;有的是漆灰剝落導致出現沙音,就用生漆髹補,因此老琴大多間雜朱、黃、褐色漆,斑斑駁駁,美不可言。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要涵養


琴是聖人所創。古人論琴,沒有不首先重視人品、學問、修養的。人品不端正、肚裡沒墨水的人,怎麼能與他談論琴道?人彈琴而修身養性,琴也要靠人養它。人有清濁,琴也就有清濁。這是因為音樂由人心產生,心靈如何,琴也會感應到。不懂音律,不算會彈琴;只懂音律,就是「樂蟲」。因此,彈琴的人必須多讀書,經、史、子、集都要涉獵,最好還懂書法、繪畫、詩詞等,更要多與山水親近。


一個人品學養都好的人,彈出的琴音必定「不同凡響」,因為有「書卷氣」。古人說「琴者,情也」,感情不豐富,琴聲里必定沒有感情,那麼,白白弄些噪音有什麼益處呢?琴道,博大精深,潔凈微妙,人一輩子也難以探究到盡頭啊!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先生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繪畫、音樂、書法、詩文、斫琴、裝置、行為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北京師大、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古琴,不但要會彈也要會養



《虛鈴》 尺八吹奏:郭關道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12屆深圳文化博覽會展覽盛邀您觀展!
周昉 《簪花仕女圖》
閑話尺八
張伯駒與潘素:相知相守,佳人如期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世上無難事,只要會彈反:推薦幾款以彈反為核心的動作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