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首先,要科普一下,長城並不是秦始皇修建的,長城的歷史,要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根據此前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著名的長城,雖然整個長城有名的關卡大大小小有數十座以上,但是最有名的,當屬十三關了,現在來說說,都有哪十三關:

TOP、1 山海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明長城東端的一座關隘,在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依燕山,傍渤海,形勢險要,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洪武十四年(1381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

隋開皇三年(583年),築渝關關城。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命漢王楊諒將兵伐高麗,出臨渝關。正值漲水季節,後勤運輸不力而還。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起義,李密謂楊玄感曰:天子出征,遠在遼外。據臨渝之險,扼其咽喉,可不戰擒也。大業十年(614年),隋煬帝複議伐高麗,至臨渝宮。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麗,自臨渝還。開元二十年(732年),契丹首領可突干叛亂,幽州道副總管郭英傑屯於渝關外,為可突干所敗。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叛亂,平盧軍節度使劉正臣來歸,不久遣先鋒使董秦襲渝關,入北平。天復三年(903年),契丹阿保機遣其將阿缽寇渝關,劉守光戍平州,誘執之。

五代後梁乾化年間,渝關為契丹所取,薛居正指出:「渝關三面皆海,北連陸。自渝關北至進牛口,舊置八防禦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輕入。及晉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為節度使,德威恃勇,不修邊備,遂失渝關之險。契丹芻牧於營、平二州間,大為邊患。」後唐清泰末年,趙德鈞鎮守盧龍,石敬瑭在太原叛亂,並求援於契丹,耶律德光許之,其母述律後曰:「若盧龍軍北向渝關,亟須引還,太原不可救也。」宋宣和末年,渝關為女真所得。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此地,以古渝關非控扼之要,於古渝關東六十里移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TOP、2 黃崖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黃崖關,津門十景之一,景名「薊北雄關」。位於薊縣最北端30公里處的東山上,北齊時建,明代重修。

黃崖關城建築特色鮮明,構成了完整的防禦工事體系 。包括城牆和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樓 。南城門樓上鐫「黃崖口關」,北城門樓上書「黃崖正關」 ,城牆上建有「北極閣」,也叫「玄武廟」 。關城內的街道就是著名的「八卦街」,也叫「八卦迷魂陣」,用丁頭錯位死巷、活巷組合而成,易進而難出。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關城之外建有圓狀空心敵樓,為著名的鳳凰樓。從此向南則是橫跨泃河的黃崖水關;向西是以長城邊牆、和王峁頂峰燧為主要內容的長城高山遊覽區;向東則是太平寨長城遊覽區,這裡有引人注目的方形敵樓,名為「寡婦樓」,山巔之上還築有一個黑色的圓形石樓,為北齊天保年間所建的北齊敦台。

薊縣古長城始建於北齊天保年間,明代又進行了大規模增修。特別是民族英雄戚繼光任薊州總兵期間,為薊鎮長城的增修做出了貢獻,戚繼光修築長城的事迹一直為人們所傳頌。

TOP、3 居庸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陘」之八。

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為險要。居庸關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在扼控此口。《呂氏春秋》、《淮南子》皆曰: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也。《地記》:太行八陘,其第八陘為軍都。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東漢初年,更始帝使者入上谷,耿況迎之於居庸關。建武十五年(39年),以匈奴犯塞,遷代郡、上谷郡民於居庸關以東。元初五年(118年),鮮卑犯塞,屢寇上谷。建光初年(121年),復寇居庸關。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劉虞遣掾田疇奉章詣長安,疇以道路阻絕,願以私行,乃自選家客二十騎,上西關(居庸關),出塞傍北山,直趨朔方,循間道至長安致命。既而劉虞討其部將公孫瓚,為所敗,北奔居庸。瓚追攻之,城陷。

爾後,居庸關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謂是出場率最高的一處了。

直到清朝以後,由於居庸關沒有任何需要防備的敵人了,居庸關才漸漸從歷史的長河中退出。

TOP、4 紫荊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紫荊關漢時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又有蒲陰徑、子庄關之稱,屬太行八陘之第七陘,宋、金時名金坡關,後因山上多紫荊樹易名紫荊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漢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北京)後,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曆、崇禎年間,都曾改築、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禦體系。《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都是華北平原的重要門戶之一,數兵家必爭之地。有古人描述為證:「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距於中,群險疵於外,規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後,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荊關進逼北京。

TOP、5 倒馬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倒馬關位於河北唐縣西北60公里的倒馬關鄉倒馬關村。倒馬關最初戰國時置,稱鴻之塞,漢代稱常山關,北魏叫鐵關,亦名鴻山關,明代以後通稱倒馬關。現存倒馬關城始建於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後於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維修。整座關城依地勢而建,唐河水由西、北、東三面環繞關城而流,平面呈東西長方形,分為上下兩城。

倒馬關置關較早,《戰國策》稱其為鴻上關,漢稱常山關。但目前可見到的關於修建倒馬關城的記載,都是明朝的。倒馬關分上城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後改名上城口;下城即今倒馬關城。現倒馬關鄉政府院內,保存著一塊已從中折斷的漢白玉石碑,為《倒馬關建城碑》。碑文記載了1465年修建倒馬關的情況。由此可知,倒馬關城始建於1452年,後又於146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建。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倒馬關城,周長約2.5公里,城牆底寬6米,頂寬4米,高約10米,牆為黃土夯築外砌磚石。關城東、西、北設有3個城門。關城建築設計獨特,它依峭壁,傍深澗,一半在溝谷,一半在山上,整座關城依地勢而建,唐河水由西、北、東三面環繞關城而流。山、水、關城在這裡相得益彰,互為險阻。

明朝馬中錫《倒馬關詩並序》中說:「關有兩山對峙,其路極險,相傳楊六郎到此馬踣,故名。」後人為紀念楊延昭(六郎)鎮守三關的功績,於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馬關城西3公里的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碑通體高1.8米,寬60厘米,為漢白玉雕鑿而成,碑額抹角及兩邊雕雲紋花邊圖案。碑文為:「宋將楊六郎拒守之處。」楊延昭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時為保州(今河北保定)緣邊都巡檢使,後因與遼兵作戰有功升為保州防禦使。楊延昭在邊防鎮守20餘年,遼兵甚為畏懼,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學士到倒馬關憑弔六郎碑,稱頌吟懷楊六郎威鎮邊關的不朽業績。

TOP、6 平型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平型關在雁門關之東,今山西省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交界的平型嶺下,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歷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時為內長城重要關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築嶺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萬曆九年都曾增修,這就是後來的關城。

這裡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役而聞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銳的板垣師團主力在平型關遭到了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的八路軍的全力攻擊,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TOP、7 偏頭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偏頭關,位於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瀕黃河,因東仰西伏,故名偏頭。現存關城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順、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慶年間均有修建。

五代十國時期北漢末代皇帝劉鈞於天會元年(957年)置偏頭砦;北宋時這裡成為與西夏交兵的國防前線,因駐紮重兵,地位一度非常高;遼置寧邊州;金時仍用該稱呼;元代時候州、縣俱廢,改偏頭砦為偏頭關,明洪武年間始築今天的關城,明成化年間設偏頭關守御千戶所,嘉靖年間上升為路城,萬曆年間又大規模建設此城,稱為「九塞屏藩」;清雍正年間改偏關為縣,屬寧武府,又名通邊關;1940年解放。偏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外三關。此三關鼎峙晉北,互為犄角,是北疆之門戶,京師之屏障。

TOP、8 雁門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中華第一關是雁門關,懵圈了)。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漢武帝繼位後,面對匈奴不斷猖狂的南犯,著手反擊。元光五年(前130),漢武帝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先後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從此以後,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愛國將領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裡大顯身手,為國立功。

在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楊業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後,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為「楊無敵」。

雍熙三年(986),在雁門附近的戰鬥中,楊業陷入重困,最後士卒全部覆沒,在朔州的陳家谷他自己身負重傷為遼兵所執,寧死不屈,終至絕食為國。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黨為了團結抗日,派周恩來、彭德懷和彭雪楓同志,前來雁門山的太和嶺口與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會晤。

1937年10月18日,在閻錫山棄關南撤以後,八路軍一二零師七一六團挺進雁門關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擊了日軍汽車運輸隊,一舉摧毀敵人汽車四百餘輛,贏得了震驚中外的大捷。

TOP、9 娘子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娘子關為戰國時期中山國所建長城的關口之一,唐朝設立承天軍戍守處,唐大曆年間(767—779)修建「承天軍城」。宋代建「承天寨」。娘子關之名最早見於金朝的元好問的《游承天懸泉》詩句中「娘子關頭更奇崛」之句。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明代為「承天鎮」。由於明朝時期因邊患頻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專設守備把守,今為當時原貌。清代增建「固關營」,分設把總駐守。因關城處於萬里長城內邊的「內三關長城」南端,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

TOP、10 殺虎口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明王朝派兵出長城作戰,也多由殺虎口關出入。

位於山西與內蒙的交界處,雁北外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是晉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的邊緣地區,也是從內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轉下太行山所必經的地段,明時稱殺胡口。明朝時蒙古貴族南侵長城,多次以此口為突破點。

明王朝派兵出長城作戰,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這麼一個殺氣騰騰的名字。清朝統治者對蒙古貴族採取懷柔政策,將「胡」字改為「虎」字。由此殺虎口之名沿用至今。走西口就發生在此地。

TOP、11 嘉峪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瓮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TOP、12 陽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時期,陽關在古代水源充足,渥窪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裡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達的火燒溝文化。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抵抗匈奴對邊疆的騷擾,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

陽關建於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裡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裡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裡驗證出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不朽詩篇。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

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藉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乾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洪峰過後,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隋唐時期廢棄後,慢慢荒蕪,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於大漠戈壁之上。

TOP、13 玉門關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玉門關的設立,始自西漢武帝時,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秦漢以來,好戰的匈奴對漢民族威脅很大。漢初,匈奴東敗東胡,西逐大月氏,佔據河西,並以河西為基地,屢犯漢境。漢王朝開始曾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希圖換取暫時的安寧。

漢武帝時,放棄了和親政策,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反擊。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擊了匈奴右部。同年,漢分河西為武威、酒泉兩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設張掖、敦煌兩郡,同時建玉門關和陽關。從此,玉門關和陽關就成為西漢王朝設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關隘。

守護中華民族千年的長城,除「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外還有那些?

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

更多內容,請關注黑白歷史(微信公眾ID:heibails)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時期的八大美女格格,感覺肅親王的第14個女兒是真美女啊!
玉皇大帝真的如《西遊記》中那般軟弱?那隻不過是劇情需要而已
一人滅一國的超級牛人,竟然害死千古一帝,導致仕途受阻名聲不顯

TAG:黑白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西湖之所以名動天下,與這三位民族英雄有關
中國上下五千年,誰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最大?
除了漢族,中國還有一個延續至今五千年的民族
周朝影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這七句話,撐起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脊樑
中國的這個村莊,村民都姓鄭,只因底下埋著一位民族英雄
中國的兩個民族鬥爭近千年?至今尚有一族存有一國!
中國的一個村子,村民世代守護著一座墳墓,底下埋著一位民族英雄
這民族在我國僅有兩萬人,美女如雲,隔海相望的國家竟有四千倍!
中東有個民族自稱中國人,還用十二生肖,與蒙古有關
中華民族2千多年來的西域守護者
中華除漢族之外,還有個民族也傳承五千多年,還建立了政權
這就是華夏千年的民族精神 川軍就是中國抗日的驕傲
崖山之戰十萬人投海,除了民族氣節還有一個人的原因
你知道除了漢族以外,世界上人口前三的民族是哪個嗎?
五胡亂華的五個胡人民族,下場有多慘?
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保留著五千年前的傳統
俄國有個僅幾千人的小民族,當年卻在中華大地上如惡魔般存在
中國歷史上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