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2006年6月3日,中國一架俗稱「平衡木」的空警200預警機在試飛中因為遭遇嚴重結冰而墜毀;全機5名機組人員、35名電子專家全部遇難無一生還。這是自建軍以來,解放軍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空難事故。

一:飛機為什麼會結冰?結冰有什麼影響?


在貼近地面的大氣對流層(低緯度地區高度可達18000米,中維度地區可達12000米),氣溫基本上按照每升高1000米6.5度的趨勢下降。因此在中高空的雲層中,也因此存在大量的溫度處於0度以下、但仍然是液態的過冷水滴。這些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過冷水,一旦被飛機撞上,立刻就會附著在飛機的表面凝固起來,形成飛機結冰的現象。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圖:機翼產生升力的原理


而飛機之所以能飛起來,並且維持平衡、完成各種動作(比如爬升、俯衝、轉彎);都是依靠氣流高速流過各種氣動面(比如機翼、尾翼),產生足夠的升力、並且根據需要調整它們的大小,協調配合才能完成。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圖:機翼結冰

而在結冰以後,機翼、平尾、垂尾這些關鍵部位的形狀全都變了,原有的氣動外形設計被大幅度破壞。造成的結果就是它的阻力遠比原來要高,產生的升力遠比原來要低,機翼失速遠比原來要早;而一些控制功能,比如方向舵的偏轉等等,甚至會完全失效。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圖:薩博340雙發螺旋槳飛機


特別是對於運八來說,螺旋槳本身同樣存在結冰的問題;結冰帶來的增重、破壞外形,會極大的損失飛機的動力。比如歐美在saab 340飛機的試飛測試中證明,僅僅是輕度和中度結冰,發動機效率就損失了20%。

而遭遇重度結冰以後,飛機就會遭遇這樣極為不利的局面:阻力急劇上增,升力急劇下降,動力急劇下降;而飛行員試圖拉大迎角獲得更高升力的時候,飛機就極易陷入毀滅性的、無法改出的失控,並以螺旋形的軌跡下墜。


二:飛機怎麼防止結冰帶來的墜毀?


要阻止飛機陷入這種滅頂之災,需要三個方面的設計製造保障。首先是飛機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有非常精確的針對性設計,知道這架飛機結冰起來是什麼樣子,哪裡結冰最快、最嚴重,在結冰以後會對飛機產生具體什麼樣的影響。這樣才能設計出最合理的防結冰、除冰方案。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圖:風洞測試中的測試結果


其次是飛機本身要有能夠精確偵測飛機結冰情況的技術手段。比如早年的波音747結冰感測器,就是採用磁致伸縮探測原理,在感測器的振管表面結冰以後,電路的諧振頻率會產生偏移,通過這個偏移量就能計算出結冰狀態。而在現在,微波感測器等更先進精確的探測技術已經大量驗證成功、乃至於投入使用。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圖:熱氣流加溫防、除冰


而在最後,飛機本身的防結冰、除冰能力必須足夠強;目前在中大型飛機上最成熟的依舊是從發動機中引出熱空氣加熱、採用電發熱來進行防冰和除冰。這些方法的實際水平好壞,取決于飛機的發動機功率、管路設計製造能力、發配電系統製造水平等等。


三:運八抗結冰能力為什麼差?


對於飛機結冰的研究,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歐美,特別是美國。比如硬體設施上,美國從1942年開始興建IRT結冰風洞;基礎理論上,40年代美國開始建立起針對結冰的數值計算理論,開始定量的分析過冷水滴在飛機上的運動軌跡、飛機積冰的熱力學模型;在實驗手段上,美國50年代率先發明了染色劑示蹤技術詳細分析結冰過程,80年代率先採用激光反射光譜方法。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圖:安-10客機,安-12運輸機就是用它拆除座椅、加裝尾艙門改出來的


而在飛機結冰領域,蘇聯飛機一直就做的非常差。特別是作為運八原型機的安-12,設計於上世紀50年代。當時蘇聯連冰風洞都沒有一座,不僅沒有詳細深入的試驗數據,也沒有高水平的設計分析理論;因此蘇聯雖然重視飛機的抗結冰設計,但是能力就那樣,造出來的大中型飛機——尤其是螺旋槳飛機,因為結冰而引發的空難墜毀比例遠遠高於歐美同時代水平。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圖:2013年之前中美冰風洞對比


而國內在抗結冰領域的發展起步更晚。直到殲10研製項目啟動時,國內才出於避免殲10因為空速管等關鍵感測器結冰導致墜毀的考慮;由某航空儀器製造企業,在考察俄羅斯冰風洞以後,於1999年建成了一個非常小的只能供飛機感測器使用的冰風洞;大小只有18x28厘米,最大風速僅200米/秒,最低溫度-35℃。


而在6·3空難之前,國內除了該儀器廠以外,只有中國氣動中心在2004年建成了一座30x20厘米、最大風速60米/秒,最低溫度025℃的小型冰風洞。換句話說,當時國內根本沒有能力改善運八的抗結冰設計缺陷。直到6.3空難以後,國內才真正推動了較大的結冰風洞的建設,並在2007年5月10日正式開工,於2013年成功交付使用。


四:全國產化的C919是避免6·3空難再現的最好藥方。



解放軍最慘重空難:預警機墜毀,35名專家全數犧牲



圖:C919是國內性能最好、設計、試驗最完善的特種飛機平台


在目前來說,國內抗結冰設計最好的機型是商飛的ARJ-21和C919,一方面是這兩種飛機採用的是西方最新設計標準,另一方面也是它們的抗結冰設計、試驗廣泛與西方合作——比如ARJ-21結冰設計歷時4年,並在加拿大(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結冰風洞,研究積累非常深厚)完成試驗。


在C919實現全國產化、能夠不受外來限制裝備軍隊的前提下,用它改裝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的特種平台,是徹底避免6·3空難再現的最好辦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發展二十年總師過世,太行成熟需數十年
日本四代機曝光:比鶻鷹大,接近殲20
打漁船還不夠,韓國開發反航母彈道導彈
攻擊余旭烈士女飛行員身份,可鄙可恥!
C919洋發點火成功,何時能上國發?

TAG:候知健 |

您可能感興趣

空軍最大空難10年祭:數十名專家與5位試飛員罹難
軍事專家:殲20有望明年年初服役,首批列裝數量或達兩位數
「三個20」成解放軍主力 專家稱殲20十年內不賣
空警500高清圖曝光,專家稱可以準確預警日軍戰機
美國反導多厲害?俄專家:洲際導彈發射後第150秒就會被擊落!
殲15艦載機停產,殲15B將量產?專家:完全有可能
解密11600年前巨石陣背後,重大發現令專家哭暈
美專家驚訝的拍大腿,原來這款戰機比殲20厲害百倍
俄專家:預警機仍是中俄航母的短板 打擊能力或僅有美航母的35%
最多一天彈射220架戰機:專家稱未來他將成為中國海軍最大威脅
中國30名技術專家宣誓 全力突破發動機難關
俄專家攻擊殲20根本不是五代機 稱俄軍T50能吊打中美
轟-20轟炸機或年底曝光:專家稱專為震懾美軍而生
2016全球軍力排名中國為何能第三?俄專家道破天機
專家預測我新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勝過美B-2轟炸機
轟-20即將服役?軍事專家一句話暴露重大內幕消息
史上最慘的一次導彈爆炸事故:司令員和上百名專家當場犧牲
專家預測:5年內全球性災或致7.5億人死亡
俄專家攻擊殲20「非五代機」 稱T50能吊打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