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然指數揭示當前全球科研合作現狀

自然指數揭示當前全球科研合作現狀

自然指數揭示當前全球科研合作現狀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2016自然指數-科研合作」顯示,國際合作在高水準的科研活動中正變得無所不在,美國和中國已構成全球科研合作中最主要的雙邊關係。增刊還揭示了科研合作者中存在著顯著的空間群集現象。

自2012到2015年,涉及多國合作的論文數量持續增加,約佔自然指數在2015年所追蹤的論文總數的43%。其中,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物理學這三個學科的國際合作論文都超過了各自領域論文總量的50%,化學領域的合作論文也達到了31%。 這些趨勢表明國際合作在高水準科研活動中的重要性和貢獻度在不斷增加。


2015年,中國和美國在所有雙邊合作國中的合作分值(collaboration score)最高。2012至2015年期間,涉及中美雙方機構的科研合作數量增加了80%以上,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合作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部分原因是許多居住在美國的中國裔科研人員與中國國內的同行,基於族群紐帶而增強了彼此的合作。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美國出生在海外的持有理科或工科博士學位者,約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中國機構一直積极參与國際科研合作。2015年,中國科學院在全球100家平均合作分值最高的機構中位列第四。另有23家中國機構也位居100強之列。中國科學院在化學和物理學領域的國際合作也有突出的表現。在全球最主要的100組雙邊合作中,有11組中國機構位列其中,如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與北京大學、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北京大學。


「隨著具備國際視野和經驗的優秀科研人員的日益增多,中國也在擴展與許多國家科研合作的規模與深度。當前,國際科研合作的勢頭依然在增強,因為要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許多重大挑戰都需要國際協作。可以預見中國將繼續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自然科研大中華區總監安諾傑(Arnout Jacobs)說。

自然指數還顯示,有相當多的高水準科研是由同一個城市的科研機構合作完成的。在全球100個最緊密的機構間雙邊合作關係中,有將近二分之一是這種情況。例如,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及同在北京的兩家中國科學院研究所之間保持著密切合作。科研人員之間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以及社交圈和組織機構上的相似度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


此次增刊所依據的是來自自然指數網站natureindex.com的數據,涵蓋了自然指數所追蹤的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間所發表的論文。


關於自然指數


自然指數於2014年11月首次發布,納入指數的68種自然科學期刊由在職科學家所組成的兩個獨立小組選出,並結合一個大規模的調查所收到的2800多個回復來最終確定入選期刊。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估計,這68種期刊約佔自然科學期刊總引用量的30%。


根據知識共享協議,自然指數最近十二個月的滾動數據窗在指數網站natureindex.com上公開發布,方便使用者分析科研產出情況,以及150國家的8000家機構之間的科研合作情況。通過該網站,用戶還可按照大的學科分類瀏覽科研機構最近12個月的論文產出情況。各機構的國際和國內科研合作情況也有顯示。網站還提供回溯到2012年的機構和國家的年度排名。一經免費註冊,用戶就可繪製出機構和國家科研產出上的縱向發展趨勢,並導出原始數據做進一步的分析。

自然指數採用四種論文產出的計數方法:


?論文計數(article count/AC) - 不論一篇文章有一個還是多個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或機構都獲得1個AC分值。


?分數式計量(fractional count/FC)- FC考慮了每位論文作者的相對貢獻。一篇文章的FC總分值為1,假定每位作者有相同的貢獻,分值在所有作者中進行平均分配。例如,一篇論文有十個作者,則每位作者的FC得分為0.1。


?加權分數式計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 即為FC增加權重,以調整佔比過多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論文。這兩個學科有四種期刊入選自然指數,所發表的論文量約佔該領域國際期刊論文發表量的50%,大致相當於其它學科的五倍。因此,儘管其數據編製方法與其他學科相同,但在這四種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權重為其他論文的1/5。


?合作分值(Collaboration scores)- 兩家機構或者兩個國家之間的合作形成雙邊合作分值,這是由兩家機構參與合作的所有作者的FC分值相加而得。單個機構的合作情況由平均合作分值來衡量,也就是該機構所有雙邊合作FC值的平均數。例如,機構A與B、C兩個機構都有合作,其合作分值就是A+B和A+C的FC分值的平均數。

轉載請先聯繫newmedia@huanqiukexue.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中外20家實驗室發表文章,聲稱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薛定諤的包裹,打開才知道坍縮成什麼樣
人類「進化」在倒退?
你的鼻子長啥樣?這幾個基因來控制

TAG:環球科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自然指數顯示中國逾50%的高質量科研涉及國際合作
英國《自然》雜誌出特輯分析中國科研現狀和發展軌跡
《自然》總編輯:改變科研評估規則,現在是時候了
全球最不務正業的科研機構,終於做起了微商
無限極科研平台已布局全球!
《自然》根據論文被第三方專利引用情況推出全球科研機構新排名:香港科大位列中國第一
改變科研評估規則,現在是時候了
美上將希望科研部門開發隱身加油機 被指科幻遐想
國南極科研論文發表量躍居全球前十
科研團隊成員揭秘「天使粒子」發現的背後
科研評價的問題在於把無必然因果聯繫的指標與其質量掛鉤 精選
千年後預言再次被應驗:科研人士揭地球生命體是偶然
指導本科生科研有感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解碼」抗生素殘留新法
科研人員實現綜合性能最優的測風激光雷達
我國國際科研合作論文數量升至世界第三
國際前沿科研:癌症的情緒根源—體內負面情緒可致癌!
全國學前教育科研工作聯盟成立
同濟團隊實現科研成果與產業化的「無縫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