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文/桓大司馬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在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族主義而非單一民族的民族主義建構的國家,大談民族血統論本來就是一種歪門邪道。

但既然有人非要拿血統說事,說隋唐是鮮卑人的後裔,從而把煌煌大唐說成鮮卑王朝,然後跟狼圖騰之類的謬論扯到一起,認為胡人才能給中國帶來黃金時代,對華夏文明進行歪曲,對漢族進行種族主義歧視,那就有非常必要加以釐清了。

從代人集團到關隴集團

現在說隋唐是鮮卑王朝的人,無非是以為隋唐皇室原本是鮮卑人,以為楊堅原本姓普六茹李淵原本姓大野,後來奪了天下,為了統治漢人,冒認的弘農楊氏、隴西李氏。

但這是不看史書、人云亦云的天大的謬論。

要弄清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首先要弄清隋唐皇室的淵源。隋唐皇室源出於關隴集團,而關隴集團形成於北朝的北周,北周又是北魏分裂的產物。

5世紀初期,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王朝終結了十六國時代,統一北中國,但拓跋鮮卑的野蠻做派使其難以有效統治中原。

幾十年後,魏孝文帝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洛陽,以行政命令強制鮮卑人漢化,卓有成效,可以說是帶領部分鮮卑人跑步進入了文明時代。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心慕漢化的魏孝文帝

但是拓跋鮮卑具有深厚的北族傳統,漢化不是一代人就可以完成的。鮮卑人的保守力量集中在故都平城一帶,即所謂代北地區,他們也被稱為代人

留在代北的並不止鮮卑人,因為各種原因居住在當地的高車人、漢人、西域人等各族人,都受到鮮卑習俗的影響。

加上魏宣武帝以後政治腐敗,選官時故意排擠代人,終於引發了動搖北魏根本的六鎮大起義

六鎮,即河套、陰山一帶的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等六個軍鎮。

北魏初期,魏道武帝拓跋珪為了防禦柔然的襲擾,在平城以北設置六鎮。為了邊境安寧,北魏一直在六鎮配置精兵強將。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北魏六鎮示意圖

現在六鎮軍將飽受排擠,沒有出路,於是一齊率領鎮兵造反,最終與北魏派來鎮壓的契胡酋長爾朱榮合流。爾朱榮憑藉強大的實力控制了北魏朝廷,北魏至此名存實亡。

經過一系列宮廷鬥爭,北魏局勢再亂,出身懷朔鎮的高歡率領六鎮大部脫離爾朱氏,並且最終消滅了爾朱氏,佔據關東,擁立魏孝武帝,把持北魏朝政。出身武川鎮的宇文泰率領六鎮一部,佔據關中,隱然成割據之勢。

魏孝武帝不滿高歡專權,而且特別不滿高歡禁止自己跟堂妹通姦,於是逃到關中宇文泰處。宇文泰得到大義名分,非常高興,把魏孝武帝跟他堂妹一起弄死,另立新君,正式割據關中。

北魏王朝至此分裂為東魏、西魏

但是,北魏王朝的主要軍事實力集中在鮮卑人手中,東魏高歡得到六鎮的大部分兵力,又收編了北魏的中央軍和爾朱氏的殘部,而西魏宇文泰手上只有武川鎮的部分兵力,實力遠遜於高歡。

所以東西魏對峙初期,高歡動不動帶十萬、二十萬大軍打過來,宇文泰頂了天也只能發動三四萬人抵抗。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東魏、西魏對峙

雖然宇文泰天縱英才,高歡軍政腐敗,幾次大戰西魏勝多負少,但跟東魏拼消耗依然拼不起。

所以宇文泰要想想辦法,來保證政權的生存,而指導方針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組成關隴集團

賜鮮卑姓的真相

宇文泰想了一系列辦法,比如任用蘇綽、頒布《六條詔書》、推行府兵制、拉攏漢人豪族等等等等,跟本文關係不大的部分就不多談了。

跟隋唐皇室血統關係較大的是這兩項措施:賜鮮卑姓、改籍貫

這兩項措施是為了加強西魏政權內部的凝聚力。

西魏政權建立之初,宇文泰只不過是關中諸將暫時推舉出來的主事者,權威根本無法與東魏的高歡相比,所以西魏的集權程度也不高,由八柱國共管軍政。

所謂八柱國,就是封的八個柱國大將軍,裡面除了宇文泰是總司令,西魏宗室元欣是吉祥物毫無實權之外,其餘六人都是實力強大的武將,各統一軍。每一軍設兩個大將軍,是為十二大將軍,每個大將軍麾下設兩個開府儀同三司,是為二十四儀同

宇文泰主要給這些人賜鮮卑姓,並且命令他們的士兵不論胡漢,都跟他們一個姓氏,為的是讓將士之間形成一種錯覺:我們原來是出自一個部落的,我們原本是一家人,從而更加團結。

雖然這完全是掩耳盜鈴,但是鮮卑人對部落生活有感情,確實有效果。

後來楊堅篡了宇文氏的位,對宇文氏皇族大開殺戒,一殺好幾千,基本斬盡殺絕,為什麼隋朝還會有宇文述這樣的高官?因為這宇文述根本就不是宇文家的,他家祖上原是北魏涼州牧奴,姓破野頭,是投了宇文泰後,才跟主子姓的宇文,所以才能逃過楊堅的魔爪,還混到高官。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西魏丞相、北周始祖宇文泰

回到正題,唐高祖李淵的爺爺李虎,是八柱國之一;隋文帝楊堅的老爹楊忠,是十二大將軍之一。所以他們當然也被賜了鮮卑姓。

這鮮卑姓是怎麼個賜法呢?是不是這些人本來是鮮卑人,在魏孝文帝時代改了漢姓,現在又改回原來的鮮卑姓呢?

壓根不是,那些真·鮮卑人改回原來的鮮卑姓就好了,這賜姓是針對漢人的,而且是一頓亂賜。這個問題陳寅恪先生研究甚備,我來轉述一下。

拓跋鮮卑的遠祖拓跋毛(生活在西漢前期),據說曾經「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宇文泰就是把這三十六國、九十九姓,總計135個姓氏,按功勞大小賜給手下。

功勞大的賜三十六國的姓,功勞小的賜九十九姓的姓,而且還讓他們捏造族譜,讓他們的部下無論胡漢,也跟著姓這個姓。

問題是這早期的三十六國、九十九姓,在北魏建立時已經滅絕了一大半,何況魏末呢?所以這些鮮卑姓,跟被賜的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比如八柱國之一的李虎功勞很大,宇文泰就從三十六國姓里挑了一個靠前的大野賜給他,而這大野家可能已經連灰孫子都沒有了;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楊忠功勞比較大,就從九十九姓里挑一個普六茹賜給他,而這普六茹家也可能早已滅得乾乾淨淨了。

所以把李虎、楊堅叫成大野虎、普六茹堅什麼的,當時人固然有這麼叫的,我們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說著玩玩就好,當真了就不對了。

而且這種賜姓亂得很,李虎、閻慶分別姓李、姓閻,都賜姓大野;李弼(李密曾祖父)、李穆跟李虎一樣姓李,卻分別賜姓徒何、拓跋;隋朝名相高熲(jiǒng)、北齊降將李屯分別姓高、姓李,因為是獨孤信的部下,就跟著主將改姓,分別改叫獨孤熲、獨孤屯。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隋朝名相高熲

所以這些被賜姓或改姓的漢人,跟他們的鮮卑姓在血緣上可以說一毛線的關係都沒有,純是宇文泰行政命令的結果。

所以咱們怎麼能因為漢人高熲被命令改姓過跟他一毛線關係都沒有的獨孤,就說他是鮮卑人呢?李虎、楊忠也是一個道理。

隋唐皇室的真正血統

那這李虎、楊忠是不是漢人呢?當然是。

他們居住在代北地區,長期跟代人混在一起,確實沾染了不少鮮卑的習俗,這個之後再談。但是我們現在是在說血統而不是說文化取向,那麼這兩個人確實是妥妥的漢人,陳寅恪先生對他們的出處考證甚詳,我用自己的話轉述一下。

首先,宇文泰賜鮮卑姓只針對漢人(鮮卑人直接恢復魏孝文帝漢化以前的姓氏即可,不須賜姓)。此外,還有其他證據,指向他們的具體出處。

其中楊忠爺爺的爺爺楊元壽就做了武川鎮的司馬,定居在代北了,沒太多花頭,且略過不談。

李虎的爺爺李熙,老爹李天賜,按《冊府元龜》的說法,是十六國中西涼國主涼武昭王李暠(gǎo)的子孫,從李熙開始在武川鎮當兵。

但據《唐會要》記載,李熙、李天賜的陵墓建初陵、啟運陵都在趙州昭慶縣(今河北隆堯),而不在六鎮地區,唐朝晚期的《元和郡縣圖志》也坐實了此說。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隆堯唐祖陵

而且唐代光業寺碑里提到這兩人的陵墓時,說是「維王桑梓」,桑梓就是故鄉,顯然李虎的爺爺和老爹來自趙州(北朝時叫趙郡)。

在趙郡,又姓李,基本可以判斷李虎祖上出於北魏最顯赫的漢人士族,五姓七家之一的趙郡李氏。只是他們家肯定是比較疏遠的旁支,所以沒怎麼沾上趙郡李的光,只好去六鎮當了軍將。

至於楊忠自稱弘農楊氏,李虎自稱隴西李氏,那是宇文泰命令他們改的籍貫。

因為宇文泰相比於高歡,勢孤力弱,而且部屬來源複雜,容易產生矛盾,所以宇文泰索性讓他們都改成關中的籍貫,這樣大家看上去就是一家人了。這跟賜鮮卑姓一樣,也是掩耳盜鈴,但當時的社會風氣十分重視鄉土關係,所以也是有效果的。

既然要改,那當然要找個祖上闊過的改,所以楊忠就選中了漢代的關中名族弘農楊氏,李虎就選中了北魏的關中名族隴西李氏。

到這裡,隋唐皇室的父系是漢人,這一點沒問題了。那麼我們再來考察母系。

楊忠的老婆、楊堅的老媽呂苦桃,是齊地的漢人,史有明載。那麼楊堅父母都是漢人,血統是100%的漢人無疑問了。李虎的老婆、李淵的奶奶出自隴西大族安定梁氏,也是漢人。

所以隋唐皇室發家的第一代,夫妻雙方都是漢人。

至於第二代娶了所謂鮮卑人,這個說法不準確。隋文帝楊堅和李淵的老爹李昞(bǐng)都娶了獨孤信的女兒,而獨孤氏從血統上來說是匈奴人而不是鮮卑人。狼圖騰愛好者就是要牽強附會,也要把隋唐說成匈奴王朝,而不是鮮卑王朝嘛。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獨孤信的煤精印

當然我知道獨孤氏跟鮮卑雜居久了,文化上與鮮卑無異,但我們現在不是只談血統嘛,不然到隋唐時代獨孤氏在文化上還漢化了跟漢人無異呢,那更不能拿鮮卑說事了。

好,隋唐皇室血統上可以說是摻雜了胡人血統,但東亞帝系的民族屬性,古代還是以父係為主,匈奴單于跟漢朝公主生的孩子並不會被算成漢人,那隋唐皇室跟匈奴女子生的孩子自然也不應被算成胡人。

我們再來看第三代及以後,到盛唐成年的君主為止,只選那些子嗣當了皇帝的后妃:

隋煬帝蕭皇后,南梁宗室,漢人。

唐高祖竇皇后,族屬不明,有說鮮卑紇豆陵氏的,有說漢族河西竇氏的。

唐太宗長孫皇后,鮮卑人。

唐高宗武皇后,就是武則天,漢人。

唐中宗韋皇后,京兆韋氏,漢人。

唐睿宗竇德妃(唐玄宗之母),同高祖竇皇后,族屬不明。

唐玄宗楊貴嬪(唐肅宗之母),弘農楊氏,即便出於楊堅家冒充,也是漢人。

唐肅宗吳皇后,漢人。

唐代宗沈皇后,吳興沈氏,漢人。

總體上來看,隋唐的母系還是漢人居多。從長遠來看,楊、李兩家血統上祖祖輩輩是漢人,後世子孫也都是漢人,縱然中間有幾代娶了匈奴人、鮮卑人,也只能說有一定的胡人混血,說成胡人王朝、鮮卑王朝那就太搞笑了。

然後,重點來了。

我反對血統論

我反對血統論

我反對血統論

重要的話說三遍。

血統論可以休矣

上面我不厭其煩的說明隋唐王朝是漢人血統,只是為了說明事實,實際上我堅定的反對民族血統論。

因為華夏傳統重視的是文化認同而非血統認同,蠻夷行華夏之禮則以華夏視之,所以才能在上古三代,結合東夷西羌苗蠻等血統、種族不盡相同的諸多民族的文化傳統,融匯而成卓越特出之華夏文明。

故而匈奴人金日磾醉心華夏文化,即可為華夏王朝的顧命大臣;漢人中行說入匈奴,教單于毀棄漢法,則與蠻夷無異。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漢人蠻夷中行說

如果從文化這個角度來看,那麼隋唐王朝確實如狼圖騰愛好者所說,頗受鮮卑文化的影響。

但魏晉南北朝是華夏文明繼春秋戰國之後的第二次文化大融合,這次融合的範圍遠比第一次廣泛。春秋戰國時代主要是華夏大地自生各文化的融合,而這一次,包括波斯、印度、粟特、西域、蠻俚、百濮、北族、東南亞以及中原各地未曾發掘的民間文化,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被融入以華夏傳統文化為主幹的新生文化之中。

在隋唐王朝,確實你能看到鮮卑風俗的影響,你也能看到波斯拜火教的影響,你還能看到印度佛教的影響,但你看到得最多的還是漢文化的影響。鮮卑文化不過是諸種支系文化中的一種而已,怎麼能因此就說隋唐是鮮卑王朝呢?

而隋唐時代也正因為這樣的開放性,華夏文化才能充滿自信,燦爛輝煌。可以說,文明早期確立文化認同優先的理念,才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秘密,才是華夏文明獨有的演化路徑。

隋唐皇室沒什麼鮮卑血統,重要的話說三遍!|文史宴

多元繁榮之大唐

至於血統認同,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居於很次要的地位。

好了,隋唐王朝血統上既不是鮮卑人,文化上也不是鮮卑人,狼圖騰愛好者們怎麼能說隋唐是鮮卑王朝呢?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看圖說話,三分鐘弄懂五胡十六國(一)——五胡的祖宗|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1):冥冥中羅馬與漢朝一同衰落|文史宴
梁山上最講規矩的人|文史宴
當世古文寫得最好的人有誰?肯定有他!|文史宴
現代人的古文可以寫得有多好?|文史宴

TAG:文史宴 |

您可能感興趣

楊貴妃也不光靠臉吃飯!要想嫁入皇室,血統和家族要比漂亮重要
神奇的六張唐朝皇帝畫像, 揭示著唐朝不是純漢人血統統治
陳寅恪大師論李唐皇室的血統問題
乾隆真的是漢人血統嗎?
血統最高貴的皇子 他當不上皇帝感到遺憾
血統懸疑:一代明君李世民是不是鮮卑人?
【聚焦】七夕情人節,你還沒想好送女友什麼禮?盤點那些讓全世界無數女士為之瘋狂、血統高貴的德國泰迪熊
兵馬俑為何都是單眼皮?漢人血統原因,還是其他,哪個最靠譜?
從唐高祖到唐玄宗,每個皇帝都有風流事?原來這與他們血統有關
歷史上皇帝最多的十個姓氏,說不定你擁有皇家血統
她是我國史上唯一有非洲血統的后妃,從宮女一路做到了太皇太后!
為什麼有皇族血統的柴進不當梁山老大,讓宋江當了
韓國史書爆笑:大明君臣說話像花和尚 擔憂:朱棣有一半高麗血統
乾隆流著一半漢族血統,身世竟然是雍正和漢族宮女的私生子!
莫文蔚有四國血統會五種語言最重要的她一家子都是厲害人物
兵馬俑為何都是單眼皮?難道是純正漢人血統的原因
朝鮮人的確是漢族血統,不容置疑
高貴的皇族血統:見證不一樣的歐洲瓷器
中國古代的十個姓氏竟然有皇室血統,看看有你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