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靈山會上,拈花微笑

靈山會上,拈花微笑

靈山會上,拈花微笑



按播放鍵收聽

關於禪宗的起源,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典故,那就是「拈花微笑」。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記載,娑婆世界主大梵王方廣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華供佛,佛陀「受此蓮華,無說無言,但拈蓮華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大眾皆止默然。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佛拈華示眾佛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囑摩訶迦葉」。


在這段充滿詩意的記載中,標明了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教化風格,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修行方式。這是在經教之外開闢的一條修學捷徑,不同於教下「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的常規次第。在禪宗教育中,著名的「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看似匪夷所思,背後卻大有深意。其目的,就是引導學人在某個關鍵時刻直接體認覺性,體認心的本來面目。


當然,這個「向上一著」不是人人可以遇見的。作為學人,必須根性極利;作為老師,必須有高明的引導手段,準確把握火候,給予關鍵一擊。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果指的那個人自己也沒見到,能指到哪裡去呢?如果老師指對了,但學生根機不夠,夠不著,也是沒辦法的。因為這不是一條常規道路,不是可以由善知識牽著你,一步步慢慢走上來的。

更多分享·法寶結緣


微信·jiqunfash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群法師 的精彩文章: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個門檻有點高
禪觀人生,讓心靈世界多一分開闊
大殿通常供什麼佛像
現世樂的未完待續

TAG:濟群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