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克龍旋風」會一直持續嗎?

「馬克龍旋風」會一直持續嗎?

當部長、搞改革、建政黨、閃電辭職再到參加總統大選,別人在政壇辛勤耕耘幾十年才敢做的事,馬克龍只用了兩年零三個月。11月16日上午在巴黎郊區的聖德尼省,這位年僅38歲的法國前經濟部長宣布角逐2017年總統大選。「我希望法國能抓住機遇、勇於冒險、敢於希望。」他的這句話,說的是法國,同樣是自己。


2014年8月底,他出任經濟部長,推出爭議頗多的勞工法改革,2015年中旬開始,支持率直線飆升,近來在總統候選人民調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距離2017年法國大選投票還有半年時間,如今選前工作進入白熱化階段,馬克龍非左非右,但又左右通吃,他的參選決定必然攪動各政治陣營的「一池春水」。各方密切關注他動向並相應調整自己競選策略的同時,不禁疑問:「馬克龍旋風」會一直刮下去么?

「馬克龍旋風」會一直持續嗎?


他無經驗、無政黨、競選綱領無多大新意,選舉面臨不少挑戰。回答這一問題,需要了解這股旋風從何而來。


反建制代表


他不屬於任何黨派,至今從未參加過任何民選,此次參選繞開左右翼兩個大黨,脫離了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選舉做起問鼎總統的既定體制和模式,在法國政治史上也是個異類。他和美國新晉總統特朗普縱有萬般不同,但無法否認,兩人都被看成是反建制派代表,身上都貼有「政治不明飛行物」(oveni politique)的標籤。

「馬克龍旋風」會一直持續嗎?



他在今年八月份離職演講上曾特彆強調親身體會到當前政治體制的弊端,「我們的政治體制總是在最後一分鐘達成妥協,解決方案並不完美」,「我們的政治體制從來不考慮現實到底是怎樣的情況」。


據《世界報》報道,如今調查顯示,30%的法國人表示對任何政黨都無好感。缺乏從政經驗本是他的致命弱點,但在傳統黨派政治越來越不得人心的大背景下,他希望化腐朽為神奇,將劣勢打造成自己的優勢。


拒超越左右意識形態

馬克龍不拘泥於左右意識形態,敢說敢講,打破不少禁忌,為充滿官話套話的法國政治輿論場帶來了不少新鮮勁。在左派政府任職時,他從未嚴格遵循統一口徑,時常和總統總理唱反調,雖遭到不少來自社會黨內部的非議,但卻引來媒體熱議,增加了曝光率。


他銀行家出身,繼承前總理羅卡爾務實左派的衣缽,堅信供給方政策(politique de l』offre)才能挽救法國經濟,是個不折不扣的社會自由主義(social-libéralisme)踐行者。但他不止一次澄清自己不是社會黨人、公開炮轟社會黨極具標杆意義的勞工政策——每周法定35小時工作制,並為僱主階層辯護,稱他們工作同樣艱難。這些被傳統左派認為「政治不正確」的言論,每次「語出驚人」,總都能擊中媒體的興奮點,成為熱點事件,同樣吸引右派選民目光。

「馬克龍旋風」會一直持續嗎?



但在社會議題上,馬克龍雖然表態不多,仍可看出其鮮明的左派底色。比如,為應對恐怖主義危機,奧朗德曾堅持推出取消雙重國籍恐怖分子法籍的強硬策略,馬克龍則旗幟鮮明表示反對,認為剝奪國籍除了加速社會分化之外,毫無實際反恐作用。

追求進步主義


講戰術,他是個攪局者,不循規蹈矩,老是挑釁既定秩序,但談策略,他或更希望做一名開拓者,認為世界在變,法國應該去適應和追趕,而不是孤芳自賞、一成不變。究其實質,他挑釁的終極目標或許是法蘭西固有理念,從而贏得一批追求進步主義人群的好感。


「我希望法國年輕人夢想成為億萬富翁。」馬克龍的這句話曾經在法國掀起軒然大波,被批粗俗,他解釋稱「年輕人應不惜一切獲得成功」。這一風波背後,講的不僅是法國民眾的金錢觀,同樣讓人思考法國當前體制是否刺激經濟散發活力,是否切實鼓勵年輕人追求成功。

「馬克龍旋風」會一直持續嗎?


怎麼形容馬克龍呢?「這好比優步對抗巴黎計程車」,對他頗為欣賞的經濟學家菲利普?阿若龍(Philippe Aghion)如此評價。


法國右派初選一輪投票五天前,他宣布參加初選,不少評論分析這個時間點公布意在削弱右翼陣營中溫和派候選人——於貝,但贏得總統大選不能僅靠政治算計和強勢宣傳,「馬克龍旋風」能否刮下去,或許還要看他的競選方案是否可信,能否激發整個國家向上的動力和潮流。我們拭目以待。(胡文燕)


編輯:來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時報內參 的精彩文章: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重建國家權威,保護公民安全
魔鬼交易員案:財政部擬要求興業銀行「退還」22億歐元減稅額
法國共和黨議員發起罷免總統程序

TAG:歐洲時報內參 |

您可能感興趣

贏得總統大位之後,為何「馬克龍旋風」再次席捲法國議會首輪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