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史前衝突」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史前衝突」

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空軍出動2架F16型戰鬥機,以其領空被侵犯為由,擊落了1架正在敘利亞北部地區執行「反恐任務」的俄羅斯Su-24型戰鬥轟炸機。這一突發事件雖然在外交層面僅引發了俄羅斯的「譴責」、土耳其的「遺憾」、美國的「高度關注」,但俄羅斯與土耳其圍繞敘利亞北部及黑海、地中海東部地區的代理人戰爭和經濟摩擦卻悄然升級。


不過,與歷史上這兩個國家之間曾經的戰爭和博弈相比,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俄羅斯、土耳其及其他勢力圍繞黑海、巴爾幹、地中海區域的紛爭千百年來從未中斷過。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史前衝突」


一般意義上,史學家都將1676年春,奧斯曼帝國與沙皇俄國爭奪西烏克蘭視為俄土兩國兵戎相見的起點。但事實是,黑海北岸的斯拉夫人與塞爾柱人後裔,由地緣政治引發的宗教、民族衝突,遠比俄、土兩國的歷史漫長。


11世紀初,一度活躍於中亞地區的烏古斯部落聯盟陷入分裂。其分支之一的塞爾柱人向西遷徙,進入阿拉伯帝國境內,並在那裡皈依了伊斯蘭教,隨即捲入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戰爭。在遜尼派的阿拔斯王朝眼中,這些擅長騎射的塞爾柱人是一支足以改變戰局的重要力量。1055年,塞爾柱酋長圖格魯克受命率軍攻入巴格達,消滅了由什葉派建立的布韋希王朝。但自詡得計的哈里發們很快嘗到了太阿倒持的苦果。圖格魯克憑藉強大的武力,逼迫阿拔斯王朝冊封自己為蘇丹,並逐步竊取了阿拔斯王朝的實權,將哈里發架空為精神領袖。


與所有以武力為後盾、主導政局的軍閥一樣,身為蘇丹的塞爾柱酋長也將開疆擴土視為鞏固權威的最佳方式。圖格魯剋死後,其子阿爾普?阿爾斯蘭揮師西進,於1064年佔領拜占庭的亞美尼亞行省首府阿尼;又在1070年攻佔敘利亞的交通樞紐阿勒頗,打開了通往小亞細亞的大門。面對塞爾柱騎兵咄咄逼人的攻勢,拜占庭帝國皇帝羅曼努斯四世無法坐視不理。1071年,他親率10萬人的大軍向亞美尼亞開進。此時,阿爾普?阿爾斯蘭正在前往征服埃及的路上。

僅從兵力來看,拜占庭帝國擁有絕對優勢。阿爾斯蘭從埃及前線回援時,麾下據稱僅有4000名騎兵。雖然得到了庫爾德各部族的支持,但抵達戰場時,塞爾柱軍的總兵力亦不超過5萬人。然而,拜占庭帝國糾集的大軍成分複雜,由操著數種語言的僱傭兵和從各行省徵調來的地方部隊組成,不僅戰鬥力弱,忠誠度也無法保障。拜占庭軍中,唯有直接效忠於皇室的近衛重騎兵和瓦蘭吉衛隊可以仰仗。而屢立戰功的瓦蘭吉衛隊正是由來自基輔羅斯、擁有北歐血統的斯拉夫壯漢所組成。


從公元8世紀開始,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維京人就駕駛著著名的龍頭戰船頻繁出海,劫掠歐洲各地的沿海城鎮。其中一支維京人從波羅的海進入今俄羅斯境內,隨即被當地的斯拉夫部族同化。這些帶有濃郁北歐氣息的多民族聯盟自稱「瓦良格人」,他們一路南下直到黑海沿岸,並在那裡建立了基輔羅斯公國。基輔羅斯與富庶的拜占庭隔海相望,貿易往來和軍事摩擦自然在所難免。987年,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二世將自己的妹妹安娜嫁給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換取基輔羅斯皈依東正教、提供6000名精銳步兵拱衛君士坦丁堡,這就是瓦蘭吉衛隊的源起。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史前衝突」



抵達黑海之濱的維京分支被稱為「瓦良格人」

來自東歐的羅斯人長期生活在苦寒之地,常年的冰封、不時竄出叢林的猛獸、可怕的海侵和噴發的火山,共同構成了北歐神話中「諸神黃昏」般的末日記憶。冰霜巨人壓垮了彩虹之橋,魔狼芬里厄吞噬了「眾神之父」奧丁,巨大海蛇耶夢加德的血液淹死了雷神托爾,火焰巨人之王史爾特爾拋向天空的「勝利之劍」將整個神國化為了灰燼。誠如大文學家茅盾所說:「北歐神話是莊嚴而富有悲劇性的,這也是辛苦地和自然鬥爭而僅得生活的北歐人所想像的必然結果。因此,當溫暖的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黑海之濱向其敞開大門時,弗拉基米爾及其臣僚無不驚嘆於希臘、羅馬文明千年積攢的輝煌和繁華。」


拜占庭學者曾記錄了瓦良格人初入君士坦丁堡時那溢於言表的震驚:「以為來到了他們的瓦爾哈拉聖殿。」在維京人和早期羅斯人的文化中,一個戰士英勇戰死後,會有名為「瓦爾基麗」的美麗少女將其引入可以隨意吃喝玩樂的天堂——瓦爾哈拉聖殿,這是他們一生的終極追求。因此,進入君士坦丁堡的瓦良格人不僅不以為異族賣命為恥,反而忠心耿耿、誓死效忠。甚至有一些佼佼者,憑藉在拜占庭宮廷服役積累的財富和人脈,立國稱王。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被稱為「無情者」的哈拉爾?哈德拉德。這個挪威酋長之子,因為被丹麥人擊敗而渡海投靠基輔羅斯,後來效忠拜占庭帝國。他依靠戰功成為瓦蘭吉衛隊的首領。據稱,哈德拉德身高6英尺6英寸(2.01米),即便在向來人高馬大的北歐人眼裡也是個「巨人」,並且他用兵異常狡詐。此後,哈德拉德憑藉瓦蘭吉衛隊首領與人脈,最終成功回國,加冕為挪威國王,成為哈拉爾三世。


這些體大力強、擅使巨斧與闊劍、身穿重甲的瓦良格人,雖然一度補充了拜占庭帝國缺乏精銳步兵的短板,但在對抗塞爾柱這樣的游牧民族時,徒步衝鋒的他們也只能成為敵人馳射的靶子。


1071年8月19日,拜占庭帝國軍隊在曼齊克特之戰一敗塗地。皇帝羅曼努斯四世淪為塞爾柱人的階下囚。他被迫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重金贖身後才重獲自由。此戰後,嚴重失血的拜占庭帝國步入了由盛轉衰的下坡路。如果不是執掌西歐的羅馬教廷借口塞爾柱人攻佔耶路撒冷掀起了十字軍東征運動,塞爾柱人很可能在12世紀便攻佔君士坦丁堡,提前終結東羅馬帝國。


憑藉高漲的宗教熱情和強悍的軍事力量,十字軍東征一度遏制了塞爾柱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擴張。但隨著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一系列十字軍王國的建立,十字軍與西歐諸國之間的政治紐帶逐漸被撕裂,最終陷入了愈發團結的伊斯蘭世界的圍困中。最終,在庫爾德人薩拉丁的帶領下,伊斯蘭世界於1187年9月2日奪回了耶路撒冷。此後,薩拉丁又擊退了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法蘭西國王腓力組織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史前衝突」



鼎盛時期的塞爾柱帝國


十字軍東征時,強盛一時的塞爾柱帝國正陷入分裂和內戰。失去了敘利亞和耶路撒冷等地的統治權後,塞爾柱人主要聚居在小亞細亞東部地區。他們以羅姆蘇丹國的名義對抗十字軍的同時,繼續蠶食拜占庭帝國在黑海和東地中海沿岸的據點,逐漸取代拜占庭商人壟斷了東西方貿易通道,並在與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集團的交往中賺得盆滿缽滿。與此同時,在黑海對岸的俄羅斯大地,莫斯科、基輔等名城正被蒙古大軍圍攻。

1235年春,蒙古帝國的第二代可汗——窩闊台在和林召開忽里台大會,宣布再度發動西征。蒙古帝國的第一次西徵發生在1219年的鐵木真執政時期。當時,為了一舉擊垮壟斷東、西方貿易往來的花剌子模帝國,鐵木真調集十餘萬精銳大舉殺入中亞。蒙古人不僅成功佔領了花剌子模的腹地,更在回師途中順手掃蕩了操突厥語的東歐遊牧民族——欽察聯盟。通過與欽察聯盟交鋒,蒙古人了解到在伏爾加河流域還分布著以斯拉夫人為主的羅斯諸國。


此次,為了消除欽察聯盟對中亞商道的威脅,更為了掠奪財富、開疆擴土,蒙古帝國的戰爭機器再度被發動起來。商議西征時,窩闊台的王兄——察合台提議由各宗室的長子、長孫率軍出戰,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從征。因此,這次西征又被稱「長子西征」。察合台之所以這樣提議,一是因為各宗室的長子、長孫手中握有重兵,二是希望下一輩能通過這次西征積累戰鬥經驗和政治資本。鐵木真四個嫡子的兒子——朮赤的次子拔都,察合台的長子拜答兒,窩闊台汗的長子貴由,拖雷的長子蒙哥以及鐵木真的庶弟闊列堅參戰。他們以年長的拔都為西征軍總帥,統管諸王子弟;熟悉西線情況的老將速不台為遠征軍副總指揮。


輕鬆擊潰欽察人的抵抗後,蒙古大軍於1237年秋開始向羅斯諸國的腹地進軍。因為羅斯境內地勢低平,特別是冬季河川封凍後,騎兵可以自由馳騁,暢通無阻,所以後世聞名的俄羅斯「冬將軍」當時反而是蒙古鐵騎的盟友。再加上當時羅斯諸國的城堡、房屋多用木材搭建,自然抗不住蒙古大軍先進投石機和火藥武器的轟擊。到1238年春,拔都的大軍已佔領了包括莫斯科城在內的羅斯弗拉基米爾公國全境。據說,當時的莫斯科城「居民多如螞蟻和蝗蟲,城四周茂林密布,以致連一頭蛇都不能穿過」,但蒙古大軍到達後,先修築了足夠三四輛大車並排而行的道路,然後架起投石機,用五天時間就攻陷了莫斯科城。


滅亡弗拉基米爾公國後,蒙古大軍一度試圖向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公國進軍,但大軍行至距諾夫哥羅德城不到50公里的時候突然掉頭南下。據說,蒙古人是擔心春暖雪化,道路泥濘對作戰不利。諾夫哥羅德公國幸運躲過一劫,保存了羅斯諸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承,避免了整個東斯拉夫文明的衰亡。未來俄羅斯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莫斯科公國的隱忍和諾夫哥羅德公國的積累。


佔領了除諾夫哥羅德公國之外的北羅斯地區後,拔都的大軍開始南下圍攻羅斯諸國的政治中心——基輔。據說,未來的蒙古帝國統治者蒙哥曾站在城外的崖岸上遙望這座東斯拉夫人的城市。他見城內屋舍雪白,建築壯麗,30座教堂金塔摩空,一度不願毀壞這座美麗的古城,而是採取長期圍困和派使者入城諭降的手段。但隨著窩闊台病重的消息傳來,主張和平解決基輔的蒙哥東歸了。拔都隨即下令在1240年冬,利用第聶伯河封凍之際全力猛攻。守城軍民雖然前仆後繼展開激烈的巷戰,但還是全軍覆沒。


1241年夏秋,蒙古西征大軍各路兵馬駐紮在多瑙河畔休整、四處劫掠。冬天,多瑙河凍冰後,拔都兵分兩路渡過多瑙河向西掃蕩。此後,蒙古人攻取克蘭大城,四處縱掠,南下的別動隊則越過尤利安山脈進入義大利,前鋒離當時義大利最強大的城市威尼斯城不到50公里,哨騎已到達威尼斯城郊。主力蒙古部隊也到了離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十幾公里的地方,維也納也已關閉城門準備守城戰。但窩闊台駕崩的消息傳到前線,拔都於1242年宣布全線撤軍。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史前衝突」



蒙古鐵騎橫掃東歐


蒙古西征重創了斯拉夫文明和東歐的波蘭、匈牙利諸國,拜占庭帝國雖然沒有受到直接衝擊,但也因環黑海經濟圈的崩潰而遭遇重創。作為塞爾柱帝國的直系後裔,羅姆蘇丹國雖然沒有趁勢圍攻君士坦丁堡,卻也利用這一有利戰機,將自身勢力的觸角伸入克里米亞半島。但塞爾柱人沒有想到的是,剛剛結束了第二次西征的蒙古大軍隨即將矛頭對準了他們。1243年,羅姆蘇丹國以近8萬人的傾國之兵迎戰蒙古人於克塞山,但一敗塗地,從此淪為拔都所建立的金帳汗國的附庸。至此,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先祖共同生活在蒙古帝國的治下,相安無事了近一個多世紀。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19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史前衝突」



俄羅斯和土耳其為何紛爭不斷?戰列線戰術是如何確立的?英法百年戰爭的經典戰役阿金庫爾之戰是怎樣影響法國的?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圖拉真又是如何到達西亞海路貿易始發地的?楊六郎與楊家將傳奇故事背後的真實歷史是什麼樣子的?……《戰爭事典019》將為您一一解答。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大神是這樣玩蝴蝶刀的,嘆為觀止
戰壕清道夫,溫徹斯特M1897霰彈槍
現代各種輕武器的始祖:火門槍
二戰日本海軍的主力戰鬥機:零式艦載戰鬥機
英皇家海航獨門兵器英國索普威斯三翼機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俄羅斯的崛起史其實就是土耳其的衰敗史
俄羅斯向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出售軍事武器,都是敘利亞的前敵人
俄羅斯和土耳其軍事大對比,原來俄羅斯拉攏土耳其是因為不敢打!
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遭槍擊
加里波利戰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最後一搏
土耳其和庫爾德正處於戰爭邊緣:土耳其靠近俄羅斯警告美國
土耳其外長指控葛蘭為刺殺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兇手
土耳其在烏克蘭突然捅俄羅斯一刀,卻是演雙簧蒙美國北約?
土耳其歷史教材:中國漢朝以前的帝王都是土耳其人!
土耳其帝國塵封的歷史
俄羅斯中將陣亡這國狂襲敘利亞被挫,伊拉克土耳其力挺俄,美國證據曝光!
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在安卡拉遭槍擊
俄羅斯的崛起史其實就是土耳其的衰敗史 一艘印度航母養活了俄羅斯兩大軍工企業
敘利亞局勢突變,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三國全軍出擊,美國大勢已去!
發生在土耳其的刺殺,槍指俄羅斯、棒打敘利亞
土耳其準備與俄羅斯、伊朗進行「危險」的敘利亞任務
刺殺俄大使的土耳其版瓦爾特
俄羅斯表示,敘利亞戰爭將在土耳其的支持下儘快結束
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被刺,刺客說「為阿勒頗報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