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民國期間多次被抵押變賣,險遭日本強奪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民國期間多次被抵押變賣,險遭日本強奪

「毛公鼎」相傳於清道光末年,由陝西岐山周原出土。全鼎器形雄渾,鑄造精良,通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腹圍145厘米,凈重34705克。其鼎口呈仰天勢,半球狀深腹,垂地三足皆作獸蹄,口沿豎立一對壯碩的鼎耳;整個造型規正洗鍊,周身紋飾素樸典雅,洋溢著一種清朗敦厚、而不張的莊嚴氣象。文物界公認此物系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7-781)時的一件重器,所以名之曰「毛公鼎」。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民國期間多次被抵押變賣,險遭日本強奪

這篇銘文總計497字(一說為499字),是迄出土的青銅器中銘文篇什最長者。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民國期間多次被抵押變賣,險遭日本強奪

考古學家郭沫若等,給了「毛公鼎」這篇銘文極高評價,認為它「皇皇鉅制,辭意恢弘,抵得一篇《尚書》」,史料價值無可替代。至於那些銘文在書藝術上的峻偉風骨,早在民國之前,就被學者們目為「金文書之典範」 而備加推崇,以致有「 學書不學『 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之謂。被譽為晚清「海內三寶」即毛公鼎、大孟鼎、大克鼎。

許多外國人包括日本人也曾經想染指這件青銅重器,但在愛國人士的機智周旋下,最終沒有流失到國外。為什麼一件普通的青銅器能夠引起這麼多人的注意?為什麼有人不惜散盡家財而力圖保全它?為什麼這件價值連城的國寶承載著近代中國太多的滄桑和挫折?

1851年,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正在村西自家田地里勞作,一钁頭下去刨到一金屬硬物上,低沉的金屬聲讓他感到十分蹊蹺,於是刨開周圍的泥土看個究竟。這一下,在地下埋藏了兩千我年的毛公鼎又重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不過,當時的董春生並不曉得它的價值,只是覺得這么一大大的帶三條腿的銅傢伙肯定能賣幾個,可以打幾壺燒酒解解乏。於是,就把它弄到了自家院子里。董春生髮寶貝的消息立刻傳了開去。

很快,就有古董商找到了董春生,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古董商以紋銀300兩的價格購得寶鼎。後來這個寶物又被一個貪官,岐山,通過卑劣的手段奪去。

歧山知事得到毛公鼎後,興奮異常,升官發財的機會來了。他仔細端詳著眼前的大傢伙,都說這是寶貝,可自己怎麼就一點門道也看不出來呢?晚清時期,官場上賣官鬻爵之風十分盛行,眼前的這位岐山知事,估計也是通過捐助銀兩換來的官職。雖然於毛公鼎一竅不通,但卻深知這是手上的一棵搖樹。於是,他暗中找到省城古董商蘇億年、蘇萬年兄弟,用一馬車銀元出售了這隻大鼎,然後用這堆銀元給自己捐了個大官。

清咸豐二年(1852年)毛公鼎由金石學家陳介祺以重金購得,悄然運回原籍山東濰縣,秘不示人;陳氏病故次年,為清兩江總督端方所有,端之族裔復又質押於天津俄國道勝銀行。入民國,有美、日商賈垂涎,欲出巨款向道勝密購。

消息被時任北京政府交通總長的葉恭綽知悉,葉迅速籌資3萬元,將鼎從道勝銀行贖獲,仍存津門。「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葉氏在離津轉赴香港途中,將「毛公鼎」移匿於上海寓所,交託其妾潘某保管。未久,潘為家產的處分鬧起訴訟糾紛,事態危及「毛公鼎」。

台北故宮鎮館之寶,民國期間多次被抵押變賣,險遭日本強奪

來葉氏在上海的一個姨太太,因財產問題鬧糾紛,竟把毛公鼎茂於懿園的消息捅給了日本人,鬧得日寇三番五次前來搜查,日人聞報,驚喜不已,立刻派兵把葉宅包圍個嚴嚴實實。

幸虧葉公超早就將「毛公鼎」妥善掩蔽起來。日本憲兵在葉宅的里里外外掘地破壁,折騰了大半天,除了搜得若干字畫和兩支手槍,連「毛公鼎」的影子也沒撿著,氣急敗壞之際,便以「間諜罪」把葉公超拘捕至憲兵隊,關進陰森恐怖的大牢。隨即,又不分晝夜,對葉公超先後7次提審,2次鞭刑、水刑,逼其說出藏鼎的地方。殊不知,一介文弱書生葉公超,在凶寇的酷刑面前卻是條硬漢子。

後來,視情勢漸緩,葉公超密囑家人仿造了一個膺品繳上去,以"敵聽;又由其大哥葉子剛出面,重金具結保釋。當他形容憔慘地走出日本憲兵隊的牢房時,已然被整整關押了1個月零19天。

翌年夏秋之交,藉著南下返港的機會,葉公超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毛公鼎」取出,暗道運出大陸,終於使這件珍稀國寶一度脫離了虎狼之區。

葉家一個龐大的家族,全仰仗他一人養活,實力已大不如前。他抗戰之前就已退出政界隱居不仕了,十餘年下來全家人坐吃山空,還要撫養好幾個侄子在外國留學,逐漸覺力不能支,只好靠變賣文物度日。到實在無奈之時,毛公鼎也保不往了。其時抗戰勝利在即,日軍已節節敗退,抗戰勝利的大勢已定。上海商人陳詠仁表示願買此鼎,並約抗戰勝利後捐獻國家。於是,寶鼎又轉至陳氏手中

抗戰勝利後,幾經周折的「毛公鼎」於1946年收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兩年後移去台灣,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當年,葉恭綽在給西南聯大任教的侄子葉公超寫時說:「美國人和日本人兩次出高價購買毛公鼎,我都沒有答應。現在我把毛公鼎託付給你,不得變賣,不得典質,更不能讓它出國。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表現出了一位愛國人士的崇高氣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代文保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一華人神探每小時酬勞1萬,看臉2分鐘就能識別男人是否出軌
京城最後一位修筆匠,守藝70年修四十萬支鋼筆,只有1%人知道
百年前一貧困縣聚集富商政要,貢獻雲南一半稅收,房價高過北上廣
百歲老裁縫80年來只用手工做旗袍,國家元首夫人都成他的死忠粉

TAG:百代文保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寶劍流入市場,日本人想買,中國老闆搶先購得,現成鎮館之寶
中國一把千年古劍,流傳香港街頭,日本人慾高價買回,中國老總搶先一步,後成鎮館之寶
它流落民間,被拿來買官,遺忘於庫房,最後成了台灣故宮鎮館之寶
溥儀逃離北京時,帶了一件寶貝,上交國家後,成了故宮的鎮館之寶
中國一把古劍流香港街頭,日本欲高價買回,後成中國老總鎮館之寶
溥儀被趕出皇宮時,只拿了一樣東西,上交國家後成鎮館之寶
此墓多次被盜,墓中價值過億寶貝被盜墓者忽視,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溥儀隨身隱藏一件國寶,逃過日本蘇聯掠奪,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中國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的國寶至今流落海外!
台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樣樣舉世無雙,珍貴程度遠超北京故宮藏品
此墓多次被盜,墓中一價值過億寶貝被盜墓者忽視,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國博鎮館之寶國民黨想帶去台灣未成,郭沫若起個錯名
溥儀離開皇宮時,帶一貼身寶物,上交國家之後成為鎮館之寶
溥儀被趕出皇宮時,唯一不願離身的寶物,上交國家後成了鎮館之寶
溥儀被趕出皇宮時,唯一不願離身的寶物,最後上交國家成鎮館之寶
國家博物館一鎮館之寶,被農民當廢銅爛鐵賣了,差點扔進煉銅爐里
農民撿到一個「鐵片」,上交國家,現在是博物館鎮館之寶
溥儀被趕出皇宮時,帶一貼身寶物,上交國家後成為鎮館之寶
農民撿到一個「鐵片」,高價也不賣,上交後,變為博物館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