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二字知多少?
道士乃信奉道教教義並修習道術的教徒的通稱。《太霄琅書經》謂:「人行大道,號為道士。
「道士」之稱始於漢代。當時指稱的範圍較廣,除「五斗米道」、「太平道」教派的信徒之外,方士、術士及一些道家也可以稱為道士。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士之稱甚至與對佛教僧侶的稱謂相混。直到隋唐時期,道士及相應的稱謂如道人、羽士、羽客、羽人、黃冠等,才逐漸成為道教神職人員的專稱。隨著女性入道的增多,也有了女冠等稱謂。一般情況下,敬稱都為道長。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也稱為乾道,女道士則相應地稱為坤道。黃冠專指男道士時,女道士則稱為女冠。
元全真道興起後,道士分全真和正一兩大派。全真派道士為出家道士,不結婚,素食,住在道觀里。男為道士,女為道姑,皆蓄長發,攏發於頭頂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蓄鬍須。正一派道士可以結婚,吃葷。大部分為不出家的道士,也稱火居道士,少部分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宮觀里活動,也有一部分沒有宮觀,為散居道士。沒有宮觀的散居道士,一般情況是平時穿俗裝,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為男性,不蓄長發和鬍鬚,髮式同俗人相同。
道士相互之間,則稱道長、道友、道兄等,稱謂也是男女通用的。在道門中有些道士享有特殊的尊稱,譬如張道陵、寇謙之以及後世龍虎山天師道的歷代掌門人,都享有「天師」之稱。
道士中那些出類拔萃、德高望重、學識淵博者,又常常被教內教外尊稱為真人、先生、高士等等。這些尊稱,有些又是由朝廷封贈的。
在道門中,有時又按道士實際的修行水準而給予相應的尊號,如(唐六典·祠部)所記:「道士修行有三號,其一日法師,其二日威儀師,其三曰律師,其德高思精謂之鍊師。」《三洞修道儀》中將道士分為洞神部道士、高玄部道士、升玄部道士等九種,將女道士分為正一盟威女官、洞神女官、高玄女官等八種,也是對道士的等級劃分。
熟悉玄文經書和宗教儀範,舉行宗教儀式時,在法堂上居中高座,道法高深者,稱為高功。主持宮觀事務的道士,因擔任的職務而有相應的稱謂,如方丈、住持、高功、監院、執事以及所謂「三都五主十八頭」等。
而為了尋真問道而雲遊在外的道士,稱為遊方道士。《太霄琅書經》云:「人行大道,號曰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曰道士。」這就是說,道士之所以被稱名為「道士」,是因為他們的行住坐卧,舉念運心,即生活中的一切思想言行,惟道是修,惟德是務,惟行道業,亦即將信「道」、修「道」、行「道」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這一點至關重要,道士們的生活內容及其特點即是由此而決定的。
道士又稱道人。《老子想爾注》有「道人所以得仙壽者,不行屍行」,《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有「道人賢者奉敬教戒」等語;南宋道士白玉蟾也自稱「瓊山道人」。但在佛教初入中國時,道人也用來稱呼僧人。
《南齊書·顧歡傳》有「道士與道人戰儒墨,道人與道士獄是非」的記載,此道人即僧人。此外,還有稱道士為羽衣、羽客、羽人、羽士(羽,含飛升之意,指道士喜言飛升成仙)以及黃冠(以乾道戴黃冠,因為道士衣冠皆傳承人文始祖軒轅黃帝之衣冠,故名)等。女道士則稱女冠或坤道。
《三洞奉道科誡》分道士為六種境界:「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道士學識淵博、修養極高的被尊為先生、真人。此尊號除由道士推戴外,南朝及唐、宋、元諸代,多由帝王賜於生前,或謚於死後。(圖片來源:道教之音,武漢長春觀)
※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下元節 解厄日 恭賀下元五炁解厄水官聖誕
※只要心地善良就不需要修行了嗎?
※依道奉行——道教戒律與道德的關係
※棲雲真人盤山語錄
TAG:泰山碧霞祠 |
※「四川」二字的由來,你知道嗎?
※沒看見「翡翠」二字你敢買?少一個字,錢被坑完!
※八字中出現這二字,貴人多,事業興旺!你八字有嗎?
※跆拳道十二字精神,你真的懂嗎?
※梁啟超&徐志摩:要多少緣分,才能寫成「師徒」二字
※聽說一般長得不錯的人,名字第二字的第二個字母是 i?
※道教「神仙」二字的真實含義
※跆拳道十二字精神,含義你真的理解了嗎?
※聽說長得好看的人名字第二字的第二個字母是「i」
※解密:為何明朝違反慣例 皇帝多用二字之名?
※為何明朝違反慣例,皇帝多用二字之名?
※幼兒園加盟,多了「雙語」二字真的值錢嗎?
※五十歲大媽似二十歲少女,你和劉葉琳之間只差了健身二字!
※十二字真言,概括中國古代十二個朝代,你贊同嗎?
※當威猛霸氣的獅子遇到穿山甲之後,才知道「懵逼」二字是啥意思
※勇士四巨頭最該學他們!20年王朝靠的是這「二字秘訣」
※兩則預言讓順治帝又喜又憂,二十二字,說盡清朝國運
※杜江誤解「羞澀」二字 網友虧:你看到假兒子
※梁啟超&徐志摩:要多少緣分,才能寫成「師徒」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