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本可輕易滅董卓,卻錯失良機,成千古遺憾

此人本可輕易滅董卓,卻錯失良機,成千古遺憾

(加盟作者海無顏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公元189年,董卓專權,激起關東諸侯強烈反彈。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在洛陽一帶與董卓擺開戰場,卻被殺得落花流水,轟轟烈烈的討董之戰虎頭蛇尾、草草收場。


關東聯軍不是董卓的對手嗎?顯然不是。董卓進入洛陽時,兵力不過三千。殺死何進、丁原,控制京城兵力後,也不過一、二萬人。關東諸侯總兵力高達十餘萬。而且從戰場態勢上看,聯軍對董卓形成包圍之勢。在這種條件下打敗董卓可能性非常大。但結果這場仗聯軍慘敗。為什麼會失敗呢?內部不團結是主要原因。有的想打,有的想坐收漁人之利,有的純粹是跑來好玩湊熱鬧的。這仗自然沒法打。最終敗軍敗了。


此人本可輕易滅董卓,卻錯失良機,成千古遺憾



其實,即便聯軍不能取勝,卻還有一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消滅董卓,讓搖搖欲墜的漢末帝國得到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


這個人,是西北名將皇甫嵩。

皇甫嵩成名已久,黃巾叛亂時他已是左中郎將,是鎮壓叛亂的首功之臣,皇甫嵩也因此被晉封為車騎將軍,領冀州牧。靈帝中平五年,西北地區爆發叛亂,又是皇甫嵩臨危受命,以左將軍之銜派兵平叛。而此時,董卓官拜前將軍,隸屬皇甫嵩節制。無論是政治地位還是軍事實力,皇甫嵩都要高出一籌。



此人本可輕易滅董卓,卻錯失良機,成千古遺憾



討董之戰爆發時,董卓最擔心的並非關東諸侯。在他的眼中,這些諸侯不堪一擊。唯有皇甫嵩才是心腹大患。為什麼呢?因為早在中平六年朝廷就下詔解除了董卓的兵權,並將其人馬都轉歸皇甫嵩指揮。當董卓帶著三千人馬進入洛陽時,皇甫嵩所率的四萬大軍正駐紮在扶風地區,扼守由洛陽進入董卓西北老巢的咽喉。此時,只要皇甫嵩一聲令下,手下數萬精銳撲向洛陽,消滅董卓完全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就在討董之戰爆發時,京兆尹蓋勛就曾聯絡皇甫嵩一起東征。皇甫嵩手下的謀士梁衍也提醒皇甫嵩說:


此人本可輕易滅董卓,卻錯失良機,成千古遺憾



如今漢室微弱,董卓當道。將軍手握重兵,完全可以號令海內,討伐董卓這個逆賊。如此,袁紹在東,將軍在西,董卓變成了瓮中之鱉,只能束手就擒。


從這番話中也可以看出,加入皇甫嵩討伐董卓,不僅在政治上握有制高點,在軍事上也占絕對優勢。消滅董卓不僅順理成章,也是輕而易舉。



此人本可輕易滅董卓,卻錯失良機,成千古遺憾


此時的皇甫嵩卻做出了一個足以改變漢末帝國命運的確定,也成為千百年來研究者們爭論不已的謎題。他拒絕了蓋勛、梁衍的建議,將兵權交給了董卓,自己單人匹馬來到京城,擔任了區區城門校尉一職。自此,董卓的後顧之憂完全消除了。


皇甫嵩為什麼會這樣做的?有人認為這是皇甫嵩愚忠,被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招數嚇怕了。也有人說,儘管皇甫嵩與董卓不和,但在與漢末朝廷的態度上不謀而合。總之,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已成千古之謎。不過,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皇甫嵩的做法卻徹底葬送了漢末帝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漲知識:水滸里那些誇張的人物和細節
該成語源自出師表,是諸葛亮自謙之詞,但未必屬實
此人被劉備親自提拔,話語氣吞山河,卻遭自己人害死
該成語老幼皆知,沒這句話,劉備家族香火難續
此人本可輕易滅董卓,卻裹足不前,成千古遺憾

TAG:燦爛海灘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本可輕易滅董卓,卻裹足不前,成千古遺憾
此人本可以改變歷史,一舉擊殺董卓,但他為何一再錯失良機
悲哉!此人本可成為千古一帝,造化弄人,乃成暴君代名詞!
我們本可佔領日本,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
此人本可擊潰曹操,可惜錯失兩要地,局勢逆轉
隋煬帝為什麼成了亡國之君?他也本可成為千古明君的,可惜了
孕婦突然昏倒,足月胎兒沒了,可能成植物人;這一切本可避免……
漢武帝的太子不好當,他本可成一代明君,卻落得含冤殞命
公孫瓚與此人一文一武,本可相得益彰,卻成生死仇敵
漢字簡化過程中的遺憾,有些本可避免,令人惋惜!
魏延一記,本可以成大業,無奈諸葛亮不給機會,實屬可惜
此梟雄本可流芳百世,卻因一念之差而身敗名裂,至今都為人不齒
不作就不會死,本可大紅大紫的男星,卻因為「太作」錯失良機
這位皇帝,本可成為千古明君,卻惹得宮女刺殺他,為什麼?
他本可成為大唐中興之主,卻因一陋習被兒子殺掉,李世民也犯這錯
大S的這部劇原本可成為經典之作,卻毀在了黃曉明手中,可惜!
豬八戒暗殺孫悟空的任務本可輕鬆完成?為什麼最終沒有得到實施?真相讓人深思
他本可以成為革命都督,可因為燒傷了臉而錯過了武昌起義
有一人本可以改變溥儀退位的歷史,裕隆皇后哭窮拒絕此人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