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漢最後一個君子——荀彧

大漢最後一個君子——荀彧

大漢最後一個君子——荀彧



|經典回顧|

大漢最後一個君子——荀彧



所謂「百家罷後無奇士」,歷史發展到東漢末期,士人的風骨和豪氣已經和春秋戰國時期那些真正的士人大不相同。所謂的「魏晉風度」表現出的是一種消極的散漫,這和以前那種「士貴而王者不貴」所體現出的剛強的瀟洒截然不同。魏晉時期的風度是無奈的小資風度,而先秦的士,身上才真正具有君子的擔當。


所以我們看到在漢末三國時期,真正能被稱為「君子」的士是不多的,更多的是一些養家糊口的受雇者。這些人靠小聰明出賣智力,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精神追求,典型的例子是賈詡。賈詡雖然有一定能力,甚至是算無遺策,但是他是不具備君子應有的品行的。君子最重要的堅持是「有所不為」,而賈詡恰恰是一個無所不為的人。當然賈詡還算知道羞恥,比他更糟糕的還有許攸、法正、楊儀等人,這些人恐怕就不知恥了。

然而即使是在這樣一個糟糕的時代,還是有逆流而上的君子。劉虞算一個,荀彧是另一個。

大漢最後一個君子——荀彧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如今這種浮躁功利的時代,君子是沒有辦法被理解的。劉虞和荀彧的評價都不高,真正獲得認同的是賈詡,以及更多比賈詡還要不堪的鑽營小人,因為他們成功了,而劉虞和荀彧都失敗了。這個時代是只在乎結果的時代,人們熱衷於談生意而不是談感情,所以不下蛋的鳳凰就不如雞。而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比漢末還要糟糕,當時的大多數人雖然失去了荀彧的堅持,但是至少還對他保有道德的認同感,所以荀彧的評價很高,而賈詡不高。而如今連同情都沒有了,所以評價才倒過來,這是價值觀扭曲的時代。


即使是在古代,能夠真正讀懂荀彧的人也幾乎沒有,唯一的例外是蘇軾。許多人頭腦都很簡單,認為一個人不是幫助曹魏,就是心向漢室,這些人對儒家的精神和文化沒有基本的了解。假如荀彧幫助曹操是為了興復漢室,那麼他勸諫曹操迎奉天子就不會用「高祖為義帝發喪」作為比喻。既然荀彧對曹操的政治期望是能夠像漢高祖一樣平定天下,那麼他對已經名存實亡的漢王朝還能有什麼期待呢?

作為漢末這個時代頂尖的賢才和智士,荀彧的洞察力和眼光是毋庸置疑的:董卓以亂終,許攸背叛,顏良文丑一戰可擒,這些事情無不如其所策。這樣的奇才難道看不出漢朝不能夠再復興的道理嗎?早在建安五年,魯肅就已經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才勸孫權建號帝王。魯肅的特點是志大而粗疏,與鄧禹相似,荀彧謙遜謹慎,王佐之風,才能更在魯肅之上,絕不可能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輔佐曹操。可是現在有些人,就是喜歡以自己平庸的才識對荀彧妄加揣測,所以對荀彧「幼稚、天真」的抹黑也就這樣產生了。

大漢最後一個君子——荀彧



蘇軾說:「漢末大亂,豪傑並起。荀文若,聖人之徒也,以為非曹操莫與定海內,故起而佐之。所以與操謀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豈教操反者哉?以仁義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將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謀九錫,則文若死之,故吾嘗以文若為聖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張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對於這個評價許多人沒有讀懂,事實上在蘇軾看來,荀彧的目標絕不是匡扶漢室,而是「救天下」,救天下是泛愛,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所謂的「恕」,而匡扶漢室只是對「忠」的狹義堅持,是孔子所謂的「忠」。子曰:其恕乎!可見二者相比,救天下的格調要高很多,這也就是荀彧的理想和堅持。而曹操沒有等到天下平定就急於獲取權力,為家族利益著想,而不是先考慮救民水火,這導致他喪失了平定天下的機會。於公,曹操不能安天下而濟萬民;於私,曹操不能堅持謙退的美德。荀彧因此而反對曹操稱魏公,是堅持了古代士人「致君堯舜」的政治追求,可謂君子所為。

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的兩點原因,在荀彧給董昭的回復中說得十分清楚。荀彧說:「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匡朝寧國」強調的是曹操作為一代人傑的責任,這個責任沒有完成,而急於追求私利,這不符合君子「忠貞退讓」的品德,因此這件事於公於私都不是君子所為。君子幫助君主成就大業,應該讓他具有堯舜這樣完美的品德,因此一定要站出來反對,這樣做才能稱之為「愛人以德」,而這正是董昭等小人所沒有做到的。荀彧能夠堅守賢臣的美德,而董昭為私利而出賣君子的貞節,象形之下,豈不齷齪?


荀彧的看法極有遠見。事實上,曹操稱魏公後,內部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強烈,而外部的抵抗越來越囂張。曹操常常擔心內部有變故而無法長期在外征戰,這導致建安二十年他沒能抓住機會平定益州,而使劉備做大,吞併漢川,夏侯敗亡,東三郡相繼投降,豫州盜賊與關羽遙相呼應,魏國一度風雨飄搖。這些都是曹操在政治上的失策導致了軍事上的不利。


所以我們看到,稱魏公絕不是簡單的要不要代漢的問題,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政治選擇,關係到內部是否穩定,以及全天下的人心向背。荀彧早在建安九年就勸曹操先定河北,然後修復舊京,使天下人人自安,這樣南方的民心就會歸順,荊州和江東就不難平定。正是因為曹操在政治上幼稚,忽視人心而濫用武力,忽略軟實力而靠硬實力蠻幹,這才導致孫劉聯軍以曹操「實為漢賊」作為口實而頑抗到底。

大漢最後一個君子——荀彧


曹操稱魏公與項羽殺義帝類似,經此事件,曹操和項羽都走上了日薄西山的道路。眾叛親離,內部不穩。所不同的是劉備手下沒有張良、陳平那樣的人才去平定天下,這才使曹魏政權免於崩潰,此所謂」有亡楚之失而免於亡楚之禍「。荀彧早年以高祖比喻曹操,高祖並非沒有稱帝之心,但能以天下為重,剋制淫慾,察納雅言,為義帝發喪,天下歸心,這正是文王之道,不至不取,也是荀彧希望曹操做到的。但是曹操不及高帝遠甚,內多欲而假行仁義,晚年更是無法剋制自己,這導致霸業中衰,壯心不克。


小人的追求在於結果,君子的追求在於實現結果的過程,而這正是君子的遠見,過程不符合「禮」,結果就不會長久順遂。孔子云:「必也正名乎」,正是此意。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正是荀彧的堅持。荀彧堅持用王道來平定天下,這正合乎兵法所云「不戰屈人」之義,而曹公不察,以孫吳之才,驅疲憊之兵,強行征伐,變生於內,而困頓於外,勞而無功,終不得志,可哀也已。


可惜現今眾人,已難理解君子對過程的追求,和對手段合法性的堅持,已難理解獨立於成敗和物質的精神嚮往。這導致古之君子,雖死難安於九泉,今之烈士,不能見容於俗世。荀彧死,天下無君子矣。興思及此,能無慨嘆,聊以自況,不知所云。


小編為本文配了一首由說三國網友月蓮懿所創作和演唱的作品《令君憶》,順便也來說說這首歌的故事:

大漢最後一個君子——荀彧



《令君憶》——歌聲傳遞的荀令君故事


在2014年的深秋時節曾在網上悄然出現了一首寫三國謀士荀彧的歌曲,名為《令君憶》,作曲作詞並演唱的不是什麼資深音樂人,而是一位藝名為「月蓮懿」的網友,也就是我們公眾號內的三國迷:荀香風凌夏小姐。


事實上,荀香風凌夏之所以起這麼一個微信名,也是為了紀念君子留香的荀彧。至於她創作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就另有一番情節說法:


《令君憶》這首曲子,顧名思義為對一個人的回憶,這人就是荀令君——中國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美男子荀彧(荀文若)。他的一生詮釋出了謙謙君子風範,卻結局凄婉。因此,在創作之初,作曲者就決定構思一首凄美憂傷小調的中國古風曲子。


歌詞中的「我」,既然能對「你」指代的荀令君進行回憶,自然也是指代三國歷史時期與荀令君同時代的一位人物了,他就是司馬懿。(沒想到吧?)


這位三國時期的宏才大略者在功成名就之後,對昔日過往的回憶之中還透露了些許憂傷,他對荀彧的評價極高,稱之為百年來第一人。


為此,作曲者就不禁有所聯想,想到司馬宣王屹立於至高無上的權力殿堂的時候,一定在暗想,可惜自己少年時期最為敬愛的荀文若兄長已經不在人世,他那樣的王佐之才也不能為終成君王的我所用了,榮華易求,君子難尋……


於是,《令君憶》就在這樣的回憶與想像之中,一氣呵成。


全曲的歌詞,絕大部分都是跨越時代性質的,並沒有完全拘泥於荀彧生活的三國時期,歌頌了廣義的人性品德風範,為的是訴說他的節氣與風采常存,值得被後世紀念。


到全曲的最後尾聲部分,用幻想加回憶的效果,做了空靈的聲效,描寫了荀文若的再度歸來。


這樣一來,歌曲就算有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也算是彌補了歷史上的荀文若結局的些許遺憾。因而這首歌曲就由作曲者歸類在了一個命名為「情圓三國」的歡樂結局的三國系列作品中。


荀香風凌夏(月蓮懿)目前為百度音樂以豆瓣音樂的簽約原創人,感興趣的朋友們可訪問她的音樂主頁:http://y.baidu.com/aeolian1324百度音樂人 或:https://site.douban.com/aeolian豆瓣音樂小站


附上《令君憶》歌詞一覽


《令君憶》


——記三國王佐之才荀彧


詞曲:月蓮懿


江山如畫舊影泛黃紙


散落之處往昔無尋拾


萬重捲雲但見水流去


幾度望天感懷些許事


流水歸海憂愁終難退


月落西樓夢中仍留悔


怎嘆自古藍顏多遺恨


落幕還有情不止


放眼看,千里江山,英雄何處覓


恍然間,依稀當年知己


豪情在,奈何朱顏改, 暗自獨傷懷


怎收斂,過往一地塵埃


虎狼之師,為你所用


你是超脫於這世的風


千秋萬代,江山一統


唯不忘在心中 那硃砂痣


年少輕狂意氣風發日


功成名就卻憶昔年時


熱血滿腔灌溉寂寞冷


化作一行清淚一番迷執


忠貞之志,不棄之誓


你的信念永固永不死


若你心痛,我已感知


那就創建一片新世 與你相容


悠思思,愛恨遲,千古興亡多少事


放眼看,不盡長河水不止


正壯士,大鵬展翅,風起十萬里


更吹落,殘夜微雨如絲


花漸去,淡泊生死,誰宿命如斯


傳遠事,悵然難再見君子


天命難違,問心無愧


只是不願愧對心血一片


寧為玉碎,你的無悔


激勵我在這亂世 堅持向前


你的傷悲,我已領會


就讓整個江山為你 賠罪


替代曹魏 九重之殿


只想獨自唱起獻給 你的詩篇


豪情再,縱然朱顏改,與君共傷懷


醉明月,終有暗香歸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殺手古德:吃飯
殺手古德:殺氣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最強女色狼
《三國志》系列發展史(2):三國志V-VIII

TAG:說三國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漢賢后衛子夫的第一個孩子是誰
大漢王朝最後一個江湖大佬,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取他項上人頭
一個遺棄幾百年的一群大漢子民,至今他們學漢字講漢話
九一八後東北第一個大漢奸是誰?
一個遺棄幾百年的一群大漢子民,至今他們學漢字講漢話!
漢景帝的一夜風流,竟誕生了一偉大帝王,拯救了整個大漢王朝
大漢最後的皇帝——禪位後封為山陽公,子孫東渡日本後成為豪族!
漢景帝的一夜風流,竟降生了一偉大君王,挽救了整個大漢王朝
最新亮點:兩個小朋友打架,竟然打來了大漢王朝最大的一場危機
漢景帝睡錯妃子,一夜風流後竟挽救了整個大漢王朝
當初這個大漢子第一個砸薩達姆雕像,如今後悔哭的像個嬰兒
兩個小朋友打架,竟然打來了大漢王朝最大的一場危機
張良兒子的一句話,不僅坑爹,還坑了整個大漢王朝
這個女人不一般,漢武大帝時期真正的幕後操手,一手打造大漢盛世
魯迅三兄弟,一個民族魂,一個大漢奸,一個副國級
大漢最後的皇帝——禪位之後被封為山陽公,子孫東渡日本後成為豪族!
史上著名四大妻管嚴皇帝,第一個創造大漢江山,第三個有戀母情結
《大漢天子》她倆角色無人超越 淡出娛樂圈後一個似少女一個媽
奪位弒父,逼後母為妻,欺壓大漢幾十年,建立比漢朝還強大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