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文:穿越君 讀史閱世(dushi828)旗下作家

古韻悠遠流坑村 存影皇城傳至今

身處狹巷撫留痕 一步踏越上千年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是一座傳承了上多年的古老村莊

座落在江西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

被譽為千古第一村 古韻悠遠

村落里的村民 建築 故事都是傳奇

對 今天穿越君帶你走進古老的流坑村

01

千古一村一姓傳

董姓家家出狀元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流坑村現有村民1209戶 5205名住戶

耕地3298畝 山地58000畝

幾乎都是董姓

追溯到董氏家族的根源

那要回到2020年前的西漢

有一位盡人皆知的大儒 董仲舒

西漢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其儒家思想學說維護了漢武帝的集權統治

為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興旺的董氏家族遍布全國各地

江西、浙江、山西、河南、廣東、江蘇、福建等省

都有董氏後裔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流坑董氏尊西漢大儒董仲舒為始祖,認唐代宰相董晉是他們的先祖。據族譜記載,董晉裔孫董清然在唐末戰亂時,由安徽遷入江西撫州的宜黃縣,他的曾孫董合再遷至流坑定居,成為流坑的開基祖。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大約公元1000年前

一個叫董合的後人

為了躲避戰亂 攜家帶口

從江西臨川一路遷徙而來

從此在此落腳定居繁衍生息

董合的第三代孫子

董文廣成為了這支家族裡的第一位舉人

接著第四代孫董淳第一個考中了進士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又過了20年

董家出現了一個驚人的奇蹟

五位董氏後人同時考中了進士

這就是享譽天下的「五桂齊芳」

村裡蓋起了五桂坊作為慶賀

宋代是流坑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興,成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時有"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和"歐(歐陽修)董(流坑董氏)名鄉"之美稱。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一文一武兩個狀元

是流坑董家的第七代和第八代

於是進村的路口多了兩棟狀元樓

此後進士舉人人才輩出 數不勝數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元代 遇戰亂 村子曾遭毀

明清時代 村中有識之士紹繼祖業

興教辦學 修譜建祠 並發展竹木貿易

使流坑村又一次繁榮興盛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從宋代到清初 村中書塾 學館 歷朝不斷

明萬曆時有26所 清道光時達28所

全村曾出文 武狀元各1人

進士34人 舉人78人

進入仕途者 上至參知政事 尚書

下至主薄 教諭 過百人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董燧是流坑董氏的第22代

官至刑部郎中 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理學

被吏部尚書譽為「理學名家」

年歲已高的董燧官場上受到排擠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便辭官歸鄉

也就是400多年前 那年董燧61歲

董燧回鄉後的20餘年中

對宗族和流坑村進行了大規模系統的整治建設

為流坑傳奇的建築和文化

作出了突出貢獻

02

京城尋師大手筆

城郭初見驚萬世

董燧的名字在村裡婦孺皆知

流坑村中巷裡掛著「理學名家」木匾的宅院

便是董燧的家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61歲的董燧 官場失意 暮年

回鄉後要實現他一個驚人的夢想

對整個村莊進行改造升級

決定打造一個在當時首屈一指的城村

村裡人都很支持

因為董氏家族多年來的仕途生涯

資金不成問題

不過如此大的工程肯定要有專業人士執導

方可有所成就

於是一位建築界的高人作指點

這個人就是他的好友聶豹

明代有名的廉吏 兵部尚書

曾經負責北京城規劃建設的設計師

流坑村有京城的影子就不足為奇了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依據流坑村的地理位置

村子三面環山

贛江的分支烏江沿東北方向環抱村子

董燧做了六大規劃

西建龍湖 村巷七橫一縱 港口建碼頭

望樓四面八方建 周圍植樟樹 再造生態下水道

為了旱澇保收

在村子的西南面了一個人工湖 龍湖

烏江和龍湖就像護城河一樣把流坑環抱其中

既不怕乾旱 也不怕洪澇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把整個村子改造成七條東西走向的橫巷

與一條南北向的豎巷相連

整個村子形成了「七橫一縱」的梳子形狀

便於澇時防洪

每條巷口都直接對著烏江的河岸

並且都建有一個碼頭

7個碼頭代表著城市的規模已相當大

碼頭可控制烏江水的進入量

調節村莊的溫濕度

更方便村民的生活與出行

各條巷子的巷口均建有防禦工事門望樓

門樓之間以牆垣相連

使全村成為一座城堡

儼然一座城池

戰時可抵禦外敵入侵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八條巷子的一側均有下水道

直到今天仍然是無論下多大的雨

村裡卻從不積水

這套一套科學的排污系統

也有當年京城規劃的影子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其中的奧秘令現代人汗顏

董燧用一種獨特的方式防止水道的淤塞

那就是放養烏龜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烏龜在暗溝裡爬行

有機械性排污清溝的作用

現在仍然能夠看到小烏龜在水道里爬行

坑村的村民們相信這些烏龜流

就是400年前董燧放養烏龜的後代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另外整體又是一個很好的污水處理系統

生活污水和雨水從暗溝排出以後

彙集到每條巷子里的明溝

明溝里的水再由東向西排入龍湖

在湖底沉積後 再排入烏江的下游

使的江水不被污染

有網友調侃:如此完美的流坑村留給世人多少啟迪,如今,我們用著先進的工具挖挖掘掘,又有幾人懂得其中的原理?橋三兩年塌了,樓一兩年倒了,安裝供水系統能刨炸天燃氣管道,安下水道能鑿漏供水,還十雨九堵!真是汗顏啊!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在生態環境建設上 董燧也做了完美的規劃

他在村子周邊特別是烏江兩岸

種植了大面積的樟樹 防止水土流失

據說 為了維護樟樹的成長

防止村民任意破壞樹木

他還導演了一出苦肉計

犧牲了自己的白馬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董燧讓他的僕人,把他心愛的白馬,偷偷的放進樟樹林里,然後又大張旗鼓的叫人把白馬抓回來,當著全村人的面殺了。告誡全村人要保護好樟樹林,人人有責,從此保護樹林作為一個嚴格規矩流傳了下來。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如今在流坑村北

還有這樣一片規模龐大的古樟樹林

實屬罕見

03

董氏祠堂氣磅礴

同心協力渡難關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董燧還規劃建設了董氏祠堂

也是整個規劃的大手筆之作

這座祠堂佔地約1萬平方米

比一個足球場還大

所用原材料 大多從紫禁城運來

是流坑歷史上最雄偉的宗祠

如此規模在江西的城市中也難得一見

不過已被燒毀大半

如今仍立著5根高達8米的花崗岩石石柱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祠堂的燒毀更是董氏家族的齊心協力的見證

據說 北洋軍閥孫傳芳手下營長邢玉堂

看上了一個董氏家族的女子 想納為妾

但是董氏家族的一些老者堅決反對此事

邢玉堂惱羞成怒 揚言要踏平流坑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於是1927年的一天

流坑村男女老少拿起原始的武器農具

對抗全副武裝的士兵

捍衛了他們家族的尊嚴

邢玉堂一把大火把祠堂化為灰燼

但是80多年來

董氏家族沒有再重修這個大宗祠

這裡面承載了他們團結一致的族風

有網友評說:在那動亂的年代,一個村子竟然為一個女人,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確實挺有骨氣,不愧為名門之後,家族的興旺是有道理的。

04

古宅悠遠儒意濃

千古文明傳後世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書院眾多 每一個建築都有獨特的故事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鳳凰廳是董家第40世孫董旺的祖宅

磚雕極富特色

喜鵲 鹿 蜂 猴 諧音就是爵祿封侯

暗含董旺一生的理想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流坑村很多人家門口

有一個鑿著方孔的大石頭

這個石頭叫做旗杆石

也叫功名石

至少有300多戶人家博取了功名

如今流坑村也只留當年輝煌時期的一小部分

很多建築已經不復存在

不過明清古建築也多達260多棟

穿越君再帶你領略一下她的風采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這個村莊一千年前建了個生態下水道,全村至今不淹水,生物還活著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名聲極差 弒父淫母 殺兄屠侄 荒淫無度的楊廣真的是那樣嗎
風塵三俠定千古,看紅拂女如何慧眼識李靖
誰說奪嫡最慘烈發生在清朝,那你一定是沒看懂元朝的歷史
失街亭:馬謖的致命缺點,諸葛亮的致命用人失誤
大器早成的傅抱石:向世界畫壇搖而擺將過去、如入無人之境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水壩水位降低百年前建築浮現水面,當地人幾近遺忘
三千年前建造的地下城,光看照片就已讓我超嚮往啊
離婚三年霸氣前妻怒噴前夫現任:我就要在你門前建房,和你做鄰居
一個80年代的建築巨匠,在清風洞前建了一座「習習山莊」
史上最強釘子戶,40年前建於巨石之間,想拆都無從下手?
重磅利好:節前建倉的最後好時機在這!這些牛股短期必將暴漲!
墨西哥毒梟生前建造幾百萬的別墅用來做墓地,最後陵墓變遊客景點
他們把一間一百年前建成的劇院改建成書店.感覺在這裡簡直可以看書看到老……
村前建造燒瓦窯,村民接連死於非命,風水先生道破其中玄機
30歲以前建功立業的九大牛人 個個都是如雷貫耳
馬思純說之前建了個群叫「我們都喜歡林更新」小新聽後憨笑 純純轉眼又說群早就解散了
晚上睡覺前建議不要做這7件事,尤其是第二件!
「遠古外星人」在7000年前建造了地球上第一個機場在中東!
山東省一個縣,人口不到40萬,1400年前建縣!
埃及目前發現唯一完整古墓,沒有機械設備4000年前建設的
毛主席最敬佩的帝王,生前建功立業,死後卻葬於泥灘之下
印度一酒吧老闆為應對禁酒令,門前建了一座迷宮
月球有可能是人造的,是外星人45億年前建造的地球觀測站
剛剛,石墨烯+特斯拉第一龍頭,主力37億提前建倉,7月全倉十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