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騰訊WE大會,我們一起感受「無境」
NON-EXIST DAILY
編者按:在2016年騰訊WE大會的簽到處,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個由多個三角稜鏡組合成的小萬花筒。當你湊近孔洞時,看到的不是五顏六色的塑料片組成的奇怪圖案,而是被打破重組的現實世界。
在我們的理解之外,這個世界或許還有另一番模樣,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和維度去發現。
「有些事現在看起來有點遙遠,但說不定幾十年後就會徹底改變生活呢,我覺得你得提前知道。」
在2016年騰訊WE大會開始前,我和鄰座搞房地產開發諮詢的小哥閑聊,當問起為什麼來參加時,他的回答竟與演講嘉賓之一、科幻作家何夕的看法幾乎完全一致。
有人說,科幻是屬於未來的文學。但科幻中提出的終極問題卻往往反映了現實中存在的焦慮和困惑。作為關注人類未來的科幻作家,何夕在《現實籠罩下的科學與幻想》主題發言中提出了科學探索可能帶來的一個困擾:我們還有那麼多社會問題沒有解決,為什麼要花巨資去做那些沒什麼實際作用的事?
科幻作家何夕(來源:騰訊)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騰訊WE大會邀請從事尖端科技研究的科學家、創新者,與科幻作家共同討論。科幻不是要預言世界,而是提供了諸多可能性,其中有烏托邦的美好,也有反烏托邦的噩夢,科技最終會導向哪一種未來,這是科學家和科幻作家所共同關心的。對看似遙遠空洞的終極問題的回答,將帶我們走出現實困境。人類始終在尋找的答案,或許就藏在我們尚未能理解的「無境」里。
26年的努力,為了近距離看看冥王星
在NASA「新視野號」負責人Alan Stern心中,就算被「降級」成了矮行星,冥王星的魅力並沒有被削弱絲毫。26年的探索,都源自一張馬賽克一般的照片。
哈勃望遠鏡2015年4月拍攝的冥王星照片(來源:NASA)
「想要看清楚,你就必須得有足夠的解析度,也就是說必須得去到那兒。」
因為這個想法,從1990年的「Pluto 350」開始,Stern和同事花了10年時間準備,寫了近1000頁的計劃書,與其他5個團隊競爭,終於在2001年啟動了「新視野號」項目。但同時他們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相比於「旅行者號」12年的籌備期,「新視野號」只有4年,資金投入也只有前者的20%。Stern把最初的四年稱作「The Blur」,因為沒有人記得清那些沒日沒夜的加班中到底經歷了什麼。
「新視野號」負責人Alan Stern(來源:騰訊)
他們的回報是一台速度最快的探測器:8分鐘進入地球軌道,9小時抵達月球,13個月後掠過土星。2015年7月14日,在3462個日夜的跋涉後,「新視野號」終於帶著人類的眼睛,在距離最近的地方匆匆看了一眼冥王星。
這次飛掠也傳回了一大批數據,從Stern展示的照片中,我們看到了冥王星極地地區縱橫的冰凍山谷,以及面積相當於夏威夷本島的巨型火山。這些照片登上了各大雜誌的封面,谷歌在首頁專門製作了塗鴉,孩子們還給研究團隊發了很多郵件,寫著自己對冥王星探索的期待。
據說這是在中國網路上最受歡迎的一張照片。(來源:NASA)
Stern個人最喜歡的卻是這張,飛掠過後回望冥王星。(來源:NASA)
演講快結束時,Stern的一句話讓我覺得所有的翻譯都顯得蒼白:「The chance of doing something like this? Larger than life.」
「我想看看自己對這個領域有多『深』的了解。」
如果說飛向太空是為地球文明尋找一個備份之所,那人類對海底深淵的探索就是一次對自身的思考,無論是對地球、對現有的技術,還是對個人。
「我之所以想去挑戰深淵,就是想檢驗一下自己對這個領域的了解。」
這句看上去簡單得有些意外的話,就是深淵技術專家崔維成決定挑戰馬里亞納海溝的原因。
深潛技術專家崔維成(來源:騰訊)
在登月之前,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前往深淵的征程。1960年,美國海軍深海潛艇Trieste在馬里亞納海溝溝底停留了20分鐘。在這之後,大家的注意力轉向了太空競賽,海洋項目申請資金變得困難,因此在之後的52年間幾乎沒有進展。直到2012年,詹姆斯?卡梅隆乘坐私人潛水器抵達了海洋最深點,但由於推進器故障,沒能完成預定任務。
1960年的深海潛艇Trieste(來源:US Navy)
卡梅隆乘坐的載人深潛器(攝影:Mark Thiessen / National Geographic)
2012年6月,由崔維成擔任海試副總指揮的「蛟龍號」,潛入了7062米的海底,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記錄。「對科技工作者來說,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如果我有個很好的想法,全力以赴地去做,不一定能拿到第一。但如果在前進過程中還受到很多其他的制約,就肯定做不成了。」因此,崔維成集結了一批科學家和工程師,在上海海洋大學建立了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開始了「彩虹魚」項目的研究。目標就是聚集最尖端的科學技術,以最快的速度研製出能抵達海底深淵的載人深潛器,然後開放給全世界的研究者使用。
「彩虹魚」(來源:騰訊)
下個月,「彩虹魚」將測試萬米級無人深潛器,並計劃在2020年進行歷史上第三次載人深潛。如果能成功抵達11000米的馬里亞納海溝溝底,這將從多個意義上都加深我們對自己,以及對這個星球的了解。
當我們像探險遊戲中那樣,慢慢地點亮地圖上被陰影遮蓋住的地區時,這種獲得全新認知的興奮感,也將推動我們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
今年二月,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猜想。
LIGO項目前負責人Barry Barish(來源:騰訊)
LIGO項目前負責人Barry Barish在他的演講中,介紹了引力波發現的過程以及帶來的意義。就算聽完了還沒搞清楚引力波究竟是幹什麼的,或者記不住那些複雜的公式和圖表,但你一定會記得屏幕上那兩個黑洞彼此旋轉,最終融為一體的景象所蘊含的神秘美感。
點擊播放 GIF/1999K
對了,萬有引力不對愛情負責。
或者你還會記得Barish沉穩堅定地說出這句話:
「我們現在做的,會影響未來幾年創新者們可能做到的事。我之所以研究引力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知識,了解這個世界是怎麼運行的。我想這也是人類在這個時代的目標。」
正如何夕所期待的,無論人類文明在宇宙中是否孤獨,都會去探索所有的未知之地,這大概也是對「無境」一詞的另一種理解吧。
關鍵詞:#WE大會# #冥王星# #新視野號# #引力波#
責編:高小山
作者:Raeka,轉碼員,《不存在日報》記者,冷僻故事收集者,兼容良好,在打字的間隙練習寫字。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有趣的內容
不存在日報是一個專業的科幻媒體
為你提供來自不同宇宙和時間線的新聞或故事
- 小心分辨,跟緊我們 -
因為,我們的指導單位是:未來事務管理局
未經授權使用會導致沒有未來
點擊播放 GIF/825K
※霍比特人皮聘在SHCC聊護戒路上那些八卦
※這哥們用3D列印火箭放衛星,還想著幫北京治霧霾
※在星海里當游牧民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電子音樂先驅Perrey去世,回顧他有趣的一生
※漫威高級副總C.B先生:奇異博士?那貨就是個死傲嬌
TAG:不存在日報 |
※1000W、1600W的LED燈有多亮?點進來感受一下
※2月12日,感受一下你的心在哪裡?
※愛上216cm、300多斤的黑人球員是什麼感受?他前妻這麼說
※跑完 1,165,937 公里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009 當你在那 BBB 的時候,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E3 2017,我們感受到了這樣的《怪物獵人 世界》
※殲20「難逢敵手」!F22: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170912 感受一下十年前張傑的回眸殺 大概是連本人也不願記起的黑歷史
※瘋砍18+22+7還輸球,他感受到濃眉的苦楚!
※【05.26】每日一禪:命運中所謂痛苦與快樂,只是內心感受
※【05.25】每日一禪:命運中所謂痛苦與快樂,只是內心感受
※360 N5使用感受
※161206 音樂無國界 一起感受RMusic帶來的「Imagine」
※愛上400多斤、2米15的黑人球星是何感受?聽他前妻這麼說
※NBA 2k18遊戲截屏首次曝光,快來感受下!
※iOS 10.3.3正式版來了!更新時間變長,網友感受:無感
※VOL.147「有緣無分是什麼感受
※NBA 2k18遊戲截屏曝光,快來感受下!
※2017款寶駿310W手舒1000公里用車感受,發動機噪音大,空調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