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互聯網+科普」關鍵是啥 讓科學「跑」在網路謠言前面

「互聯網+科普」關鍵是啥 讓科學「跑」在網路謠言前面

85歲的袁隆平院士在水稻田邊,用流利的英語給外國學生講解育種技術;93歲的吳孟超院士走下手術台,向年輕記者娓娓講述剛結束的一台肝癌手術;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張彥仲院士回憶幾代航空人的中國夢;中國數字館的知名科普大V「榕哥」,通過遍布各大高校的樓宇屏與廣大觀眾聊科學……今年以來,這些內容在微信朋友圈、微博、視頻網站上廣為傳播,創造了一件件在網路空間爆紅的微視頻。


這些畫面和圖景,是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光明日報報系各個融媒體平台上所展示的科普內容。對科普領域而言,如何利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推動科普工作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取得成效?成為當前科普工作者們共同思考的問題。在光明日報社與中國科協近日共同舉辦的「互聯網+科普」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們就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


就在不久前「天宮二號」發射升空當晚,國內一直播平台上演了一場科普與直播「聯姻」的好戲,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獎的獲得者鄭永春,與光明網科普主播「小白」的互動科普直播,吸引了50多萬網友圍觀。「我們做網路科普傳播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光明網總裁兼總編輯楊谷表示,要針對廣大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圍繞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打造科普精品。

「互聯網+科普」的關鍵是什麼?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認為,是內容創新。在他看來,「互聯網也好,數字化也好,本質還是一種技術或形式。在這種平台背景下,核心是內容,而內容要靠創意,再好的形式沒有好的內容是沒用的。」


「我們的科普對象是誰?我們的受眾需要什麼樣的科普內容?我們與受眾應該怎樣去溝通互動?這些問題可能是科普成功的關鍵問題。」知名科普博主、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解決好這些問題,就是進行一次科普領域的「供給側改革」。「互聯網+科普」要始於形式、歸於內容,這樣的科普內容才具有傳播價值,才能讓科普工作有的放矢。


「在科普工作中要做到精準需求導向。」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楊文志認為,互聯網是年輕人在主導,所以在傳播科普知識時,就要符合年輕人的傳播特點,既要講得有趣,還要講得有知識性。


在這一點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其中一種解決方法是科學家本身具有很高的人文素質,很強的表達能力,懂互聯網,就像今天很多的科普『大V』們;另外一種解決思路就是把『科』與『普』分開,媒體可以充當科學家的『翻譯』,幫助科學家把科學知識用公眾能夠接受的形式和語言『翻譯』給公眾。」

「做好『互聯網+科普』的實踐,一定要有好定力,一定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思維導向,不能為了好玩兒,為了趣味,而偏離一些科學問題。」中國氣象局氣象影視中心副主任朱定真認為。


在網路時代,謠言的蔓延速度驚人。如何讓科學「跑」在網路謠言前面?科普工作者們認為,只靠好的內容還不夠。


對於互聯網上眾多披著「科普外衣」的信息,81歲的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乃彥很擔憂。在他看來,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要讓科學「跑」在謠言前面,關鍵還是要解決公眾對科學研究的可接受性和信任度問題。比如,核能發展的關鍵在技術的難度上,但這些技術難度實際上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公眾的信任度和可接受性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導致謠言能夠有可乘之機。因此,「需要把科學的東西原原本本、實事求是地與公眾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


關於科學素養的問題,常年活躍在科普一線的中國科技館原館長李象益也認為,要實現「互聯網+科普」的深度融合,就要更加關注互聯網背景下技術的運用,「這樣有利於推進科普的內涵建設和深度教育,因為技術水平牽涉科普的根本目標——提高公眾科學素養。」


每當收到母親用微信發來類似《秋天別碰這6種水果》的養生文章,作為科研工作者的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導航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徐穎總有些無奈。在她看來,互聯網給科普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但也為謠言傳播提供了便利。對於網路謠言,她認為最大的難點是,謠言永遠最先產生,在這個時間點再來做科普,想要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很難的,而「如果能在一個熱點出來之前提前做好科普工作,讓人們形成科學的既有觀念,謠言再想要『追趕』就有一定難度。」(光明網記者 吳晉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美俄法宇航員將攜米其林美食前往國際空間站
中方敦促日本勿在南海問題上搬弄是非
「奇異博士」燒旺11月影市第一把火 細數漫威電影超級英雄
鮑魚營養豐富 教你3種家常做法
外國留學生去年在日本就業人數達1.5萬人 為歷來最多

TAG:人民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關鍵在網路之外
關鍵基礎設施保護:四大免遭網路攻擊的秘訣
獻給偽科學愛好者:科學家正在探索的一百個關鍵問題
黑客攻擊關鍵基礎設施以「評估」網路?
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趨勢與挑戰
大龍網與國采科技簽署戰略合作 「跨境產業新城」成關鍵詞
西安智牛科技物聯網的智能關鍵——數據分析與預測系統
人工智慧:網路安全的關鍵「盟友」
關鍵詞 施愛東謠言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想幸福到老的關鍵是什麼?
網路營銷關鍵點-推廣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博世將在德國德累斯頓建造全新半導體晶圓廠
空間信息網發展態勢及關鍵技術
爆發前夜,我們再聊聊物聯網的三個關鍵技術
為什麼家族DNA檢測是白銀案落網的關鍵?
黎樂民:理論與計算化學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學科重要研究前沿
為何IT現代化已成國家網路戰略中的關鍵所在
昆明關鍵詞優化哪家好,人工智慧建站系統好用嗎?雲南久凱網路
「蘇聯復甦」的另一條路讓西方國家警惕:烏克蘭是復甦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