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與南宋滅亡時十萬軍民蹈海自盡的悲壯場面相比,北宋的滅亡卻讓人憤懣不已。徽、欽二帝連同妃嬪帝姬、王孫親貴上千人被虜北上,沿途備受欺凌和屈辱,繁華無比的世界級大都市汴梁城徹底的被戰火毀滅。搖晃的宮闕,崩裂的山川,滴血的殘陽、哭泣的百姓,「靖康之變」中隨處可見的便是這等人間煉獄般的慘狀。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曾經的天潢貴胄,如今跌落塵埃,卑微到了極致。自作孽,不可活,徽、欽二帝也為他們執政時候的愚蠢表現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只是可惜了無數犧牲在北宋滅亡前夕的三軍將士和無辜百姓。

雖然統治者如此的不爭氣,但是沐浴華夏文化的先人們總是在國破家亡之時義無反顧的選擇用生命來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無疑,抵擋數萬金軍二百五十五日猛烈攻擊的「太原守城之戰」便是北宋滅亡前夕最為耀眼和亮麗的一抹亮色。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共九位皇帝,享國167年。北宋時期對外關係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東亞同朝鮮和日本關係交流密切,在東南亞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強了聯繫,同時還影響到了西亞和非洲。

1

在滅遼之戰中,宋軍將帥的無能和戰鬥力的孱弱徹底的暴露在金人的面前。這讓來自於黑山白水間苦寒之地的金朝貴族非常不忿,就你們漢人這一個個慫包樣,也配佔有中原的廣闊膏腴之地。

公元1125年,八月,金人以私納叛金降將張覺為由,悍然發動對北宋的軍事戰爭。

兩路軍主帥都是女真貴族中的名將:

東路軍由完顏宗望統率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進軍;

西路軍由完顏宗翰統率自大同出發。雙方相約在北宋首都汴梁城下匯合。

宗翰的五萬大軍皆為驍勇敢戰的精銳,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河東重鎮太原。為了麻痹宋人,他派出使者告知宋廷河北河東宣撫使的童貫,提出割讓河北河東的蠻橫要求。整起自己人來一向毫不手軟的「媼相」童貫聽聞宗翰的大軍即將攻來,早已被嚇破了膽。此時的童貫再也沒有以往率領西北軍團開疆拓土的壯志豪情。

保命要緊,童貫顧不得回應金人割地的要求,意欲棄城而走。大戰來臨前,身為主帥,不思如何布防禦敵,卻如此的貪生怕死,當時把持北宋軍政大權的儘是這些昏庸無能之輩。

他假意召來太原官階最高的文武二人:河東宣撫使兼知太原府張孝純和宣撫司都統制王稟商量與金人作戰之事,他準備將防守太原城之事盡數委託二人,而自己打算回京向天子復命,言語間卻已流露出棄城的念頭。

張孝純一看緊要關頭,童貫想溜走,這勢必大大影響軍心,因此直言不諱道:「身為國家重臣,不能以身排患難,一旦棄城而逃,大人將以何面目見天下乎?」

一旁的王稟也連忙勸道,守城責任重大,非太尉坐鎮不能安軍民之心。童貫一看二人態度如此堅決,連忙換了副嘴臉,表示願意留下指揮守城。

誰料當夜,童大人便帶著自己的親信和平時搜刮來的大量金銀玉器逃出了太原城,奔赴汴梁。氣的張孝純和王稟直跺腳,二人沒想到這位軍中大佬竟然毫無守土盡責之忠義,只是個苟全性命的庸碌之人。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軍情緊急,不容二人過多的感慨,隨他們發動全城數萬軍民挖掘壕溝、加固城池、修築各種防禦工事,王稟是員久臨戰陣、經驗豐富的將領,在平定江南方臘作亂的戰爭中屢立戰功。

他將城中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丁重新進行整編,派往城內各處,晝夜巡邏。

身為文官的張孝純則負責將城中糧食衣物等物資盡數籌集,並實施軍事管制,一應生活所需不分貧富,全部按人頭分配,以保障各項物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安定軍民的守城之心。

這座由北宋名將潘美在一百多年前修築的城池,方圓僅十里,但是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拱衛首都汴梁的重要屏障,此城如被攻下,則敵人可一馬平川的直取汴梁。

聽聞太原告急,駐守陝西的將領折可求、劉光世等部率四萬軍隊趕來救援,不料在太原城外的汾河北岸被野戰無敵的金軍擊敗,損失一萬餘人後四處潰散。折可求、劉光世等人只得收攏殘兵,無奈的退回自己的防區。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公元1125年,十二月,宗翰大軍抵達城下,這座城池即將迎來血與火的殘酷考驗,此時的金軍早已不是早期只擅野戰、卻拙於攻城的騎兵部隊了。攻滅了龐然大物遼國之後,遼軍中許多擅長攻城的士兵和製造攻城器械的工匠均被金軍整編吸納,隨同南下參與攻宋。

攻城開始了,金軍的攻勢如潮水般展開,雲梯、拋石車等匯合著密集的士兵如遮天蔽日般向太原城湧來。身為主將,王稟不顧個人安危,親自登城指揮,極大的鼓舞了守軍的士氣,從早晨一直到傍晚,雙方你來我往,激戰正酣。金軍的多次攻勢都被守軍從容化解。論守城,團結一致的宋軍在金軍面前絕對是祖師爺級別的。

為了早日拿下太原城,宗翰派上的都是部落中的精銳,結果,僅僅一天時間,便折損了上千人。宗翰心痛不已,女真部落全部軍隊不過十萬人,因此他果斷下令收兵,並命人在城外構築工事,用鹿角將各營相連,把太原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同時分兵把守,切斷太原城所有與外聯繫的交通要道。

這種局面僵持了兩個月之後,讓太原軍民更加難以接受的事情發生了。聽到城外金軍喊話,他們全力守城、誓死捍衛的朝廷竟然在金人東路軍的威脅下,將太原、中山、河間三座軍事重鎮割讓給了金人。接替父親宋徽宗繼位的宋欽宗同樣是個目光短淺、懦弱無能的天子,為了活命,便不顧三鎮軍民的死活,做出了割地的愚蠢決定,這讓金人更加看透了宋廷統治者的腐敗無能。

2

宋欽宗派大臣路允迪負責趕往太原宣諭此事,早已得到消息的金軍主帥宗翰命人讓出一條通道,將其放入太原城。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思,張孝純和王稟命人用吊籃將路允迪吊入城上。

當路允迪將聖旨讀完之後,跪伏在地的王稟立刻憤而起身、拔出佩劍,大怒道:「天子應該保國安民,臣民則應忠君愛國,現在太原城被圍困兩月有餘,所有軍民依然以忠義為重,拚死堅守,我們誓死不會投降金人。」

他虎目怒睜,一劍砍在旁邊的城牆上,火光四濺,繼續道:「現在朝廷竟然棄三鎮軍民於不顧,又有何面目見天下的百姓,此等聖旨,我太原軍民堅辭不受,誓與此城共存亡!」

為王稟的忠烈所感動,其餘眾人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大聲疾呼:「我們願與王總管堅守太原,與城共存,絕不投降!」

這些話字字有千鈞之力,擊打在路允迪的心上,飽讀聖賢之書的他也以傳詔這樣的聖旨為恥辱,因此沒有再堅持下去,黯然的縋城而下。

中山、河間兩鎮也為太原軍民的忠烈所感動,同樣拒絕了這份屈辱的聖旨,與惱羞成怒的金兵展開了殊死的戰爭。

太原城,圍城日久的金軍此時已是師老兵疲、糧草不濟,為了完成與東路軍會師的戰略目標,宗翰繼續用「鎖城法」構築重重工事將太原團團包圍,留下大將銀術可圍城,自己則率領主力繞道向開封進發。

不久後,兩路金軍在北宋首都汴梁城下匯合,迫於金人的強大壓力,最終宋廷同意了一系列的屈辱條件,換得金軍從汴梁城撤兵北返。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個月。

都城的威脅暫時解除後,朝中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多次上書,讓宋欽宗終於認識到了三鎮的重要性,故而於三月十六日下詔毀棄割地詔書,晉陞三鎮官員職位,嘉獎他們守城之功勛。

五月,宋廷組織中央禁軍救援太原,大將种師中由河北井陘西進,另外兩員大將姚古和張孝純的兒子張灝分別從長治和汾州北上,三軍成犄角之勢,挺進太原城。

种師中出身於世代將門之家,祖父種世衡及兄長种師道都是北宋名將,他們便是北宋赫赫有名的「種家將」。种師中率兵從河北井陘進入山西平定,很快便收復了壽陽、榆次,但由於姚古、張灝軍沒有及時策應,孤軍難以深入的種部不得不暫時退回到河北真定駐紮。

正在此時,樞密院大臣許翰誤聽諜報而做出了金軍將要全線撤兵的判斷,決策上犯了貪功冒進的毛病,多次催促种師中進兵,甚至責備他手握重兵卻畏敵不前。

迫於無奈,种師中只得留下輜重糧草,輕裝出發,同時邀約姚古、張灝兩軍共同進發。不久,种師中部的前鋒進抵距離太原二十里的石橋,中軍到達壽陽的石坑,由於一路上沒有遇到金軍像樣的抵抗,讓這員久經沙場的老將也犯了麻痹大意的兵家大忌。

當探馬報告榆次方面有金兵來襲的軍情後,种師中仍然誤以為是金軍北歸的零散部隊。結果宋軍倉猝應戰後才發現面前的是成建制的金軍主力部隊,雖然宋軍拚死力戰,但是依然無法取得勝利。

懼敵怯戰的姚古部將焦安節慌報軍情,報稱金軍主帥宗翰已經率大軍趕到,懾於完顏宗翰馳騁中原、戰無不勝的赫赫兵威,姚、張兩軍畏縮不前,未能如期與种師中部會師。

孤軍苦戰的种師中部壓力陡增,只能無奈撤軍,當宋軍撤退到殺熊嶺附近時,又遭到金軍重兵伏擊。友軍不至、力戰多時的宋軍幾乎全軍潰敗,四散逃亡,多處受傷的种師中率百餘親軍死戰不退,捍衛大宋軍人的榮耀,最終血染疆場,不幸為國捐軀。擊潰种師中部後,金軍主力從容回師,在祁縣以東的盤陀擊潰姚古部,在交城擊潰張灝部,宋廷精心組織的救援大軍宣告徹底失敗。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此時的太原城業已到了異常危急的關頭,在抵抗了數個月,擊敗了金軍多次進攻之後,城內的糧草軍需各項物資已到了山窮水盡的關頭。由於太原城外圍已經被金軍徹底封鎖,因此從城外調集糧草的想法註定是無法實現了。許多城頭上的士兵面黃肌瘦,連手中的兵器都難以握緊,他們完全憑著一股強大的信念在頑強支撐。

為了解決缺糧的困境,張孝純、王稟首先下令將城中所有的牛羊騾馬等牲畜盡數屠殺,支撐了十數日後,牲畜已經被全部食盡。他們又下令遍地搜尋弓上的牛筋和盔甲上的牛皮等物,用大火燉煮之後,以供軍民充饑;形勢越來越危急,城中包括樹葉、糠皮等凡是能充饑之物皆被吃光。

身為主將,王稟也命人將自己的戰馬屠宰以充作食物,親衛勸阻道:「將軍每日要在城中各處巡查,沒有坐騎可乘的話,一旦有敵情,很難親臨現場指揮!」王稟長嘆道:「顧不了那麼多了,既然做好與此城共存亡的準備,那麼能多堅持一日也是好的,即使是鮮血流盡,也要讓女真人知道漢人中有的是硬骨頭!」

3

時間很快來到九月份,此時太原城被圍困已有二百五十多日,外無援軍,內又缺糧。

城中僅存的軍民只剩下數千人,為了繼續支撐下去,他們只能強忍著萬分的悲痛以死去戰友的屍體為食。

太原軍民用如此慘烈的方式來支撐自己的信念,讓我們越發的感受到維護民族尊嚴所要付出的是何等巨大的代價。

為了徹底滅亡北宋,金軍第二次南征開始了,主帥宗翰此時已經趕來太原坐鎮指揮。為了早日拿下太原,震懾宋人,金軍依然不斷增兵,終於在一個清晨,朝陽染紅天際之時,太原城南城被金軍攻下,大批金軍殺入城中。

慘烈的巷戰開始了,聽聞太原府衙告急、張孝純被俘虜的消息後,王稟率數百人殺奔過去,準備將其救下。宋軍剛趕到太原府衙附近,與金軍數千人主力遭遇。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王稟握緊手中佩劍,奮不顧身的沖了上去,其餘宋軍為其勇氣所感,紛紛尾隨前進。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北宋科舉制度

一番交戰後,現場留下了滿地的屍體,眼見金兵人多勢眾,眾親衛準備掩護王稟,讓其撤退。

王稟堅定道:「我是主將,當與諸位同生共死,豈能棄大家不顧,獨自逃生!」

他們邊戰邊退,一路殺到了城南的開遠門,又遇到宗翰率領的中軍,金軍將王稟等數十人團團圍住。

感念其忠肝義膽,宗翰命人喊話勸降,王稟冷哼一聲道:「我為國家盡忠、為百姓盡義,大丈夫死的轟轟烈烈,豈能與你等金狗同流合污。」

說完又環顧了身邊傷痕纍纍、滿身血跡的同袍,滿臉的悲壯肅然之色。

眼前已被重兵圍困,一死已是在所難免,王稟用砍殺過度有些卷刃的佩劍,遙指宗翰道:「粘罕狗賊,你若敢傷及無辜百姓,我死後化作厲鬼也要來索你性命!」

說罷對身旁將士道:「眾位,為國死難,便在今日,頭可斷、血可流,漢人的氣節不能丟,我先走一步了!」

話音剛落,他將佩劍貼著自己的脖頸用力一抹,鮮血直流,英雄就此殞落。其餘將士由於苦戰多時,體力早已不支,為避免被俘受辱,隨即全部自殺而死,竟無一人投降!

如此震撼的場面也讓見慣了貪生怕死宋朝官員的金軍對面前抵擋了他們二百餘日的敵人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讓我們將心底最大的敬意獻給這些被歷史淹沒的民族英雄!

(張孝純被俘後,不得已歸降金朝,期間念念不忘故國,多次派人攜帶軍情密保與南宋聯絡,可惜皆沒有得到重視,最後鬱鬱而終;城破後,有一老僕護著王稟的孫子逃了出去,後遷居浙江海寧,開枝散葉,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便是王稟的直系後人。上蒼憐憫,讓英雄的血脈能夠存續。)

北宋「投降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金兵250多天

▲滿江紅,著名中國文學作品之一。作者為岳飛(南宋)。

與血戰清軍八十餘日的江陰城一樣,此時的太原城已是殘垣斷壁、屍橫累累,所有軍民盡數死難,無一生還。耗費多時、折損數千兵力的金軍得到的是一座空城,連主帥宗翰都不由得感慨,如果北宋的統治者都能有這樣的血性和鬥志,那麼大金鐵騎如何能橫行中原、所向披靡啊!

太原城破六個月後,汴京城被金軍攻下,發生了開頭的一幕,北宋徹底滅亡。毫不客氣的說,北宋的滅亡完全是由於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六賊(蔡京、童貫、高俅)等人巧取豪奪、優柔寡斷、貪生怕死造成的!真正給我們這些後人的心靈極大震撼的還是類似如王稟這樣的忠貞英烈之輩,因為正是蘊藏在他們的血液和靈魂中的氣節和精神,才是我們這個民族戰勝苦難、生生不息的希望!

  • 謹錄岳武穆的《滿江紅》來祭奠這些英烈不朽、忠義長存的漢家男兒: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天野蒼茫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皇帝眼中的小人,百姓眼中的好官,此人全包了
這位被稱為史上最會打仗的皇帝,為何不遠征匈奴?
關羽被殺荊州失守全歸究於這個小人物的叛變,合適嗎?
劉備一沒地盤二沒兵,卻活用了這四個字登頂帝位
三國里舉世皆輸,唯此一人獨贏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的「剃髮令」唯這座小城不從,血戰81天殺清兵七萬餘人
這座小城率10萬義民抵清兵24萬鐵騎,血戰81天
1941年,50多萬中國軍隊血戰長沙,殺日軍最多
這三個小國被蘇聯佔領後血戰40年,最後一個兵1978年才犧牲
72小時,血戰黑山!
1937年血戰南京城,這位將軍犧牲前用大刀連砍數敵
1950年中國130萬軍隊在朝鮮拚死血戰時 蘇聯都在幹什麼
清朝強推剃頭令,唯這座小城不遵從,血戰81天城內男女全部戰死
1942年冬血戰老爺嶺:三名戰士智殲300日寇
遠征軍127天血戰,在此城全殲日精銳3萬,堪稱不朽之戰
抗日第一戰將,2萬對敵10萬血戰47天,因一個決策懊悔終身
1940年3000回族兄弟血戰五原
抗戰中350萬川軍穿著草鞋就上戰場,與日軍血戰64萬人捐軀
1938年,110萬中國軍隊血戰武漢,最終40萬將士為國盡忠
一寸山河一寸血——1943年常德血戰!
此人率領1.7萬國軍精銳硬抗10萬日軍,血戰47天後投降卻還被國人讚揚
血戰到底-3636
11歲小男孩 1小時內摧毀5輛敵軍坦克 血戰半個月倖存逃脫,德國在此島留下了大量武器。
1943年美日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