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它是冷兵器時期的馬克沁重機槍,戰場殺傷力遠超西方初期的熱兵器!

它是冷兵器時期的馬克沁重機槍,戰場殺傷力遠超西方初期的熱兵器!

點擊上面「淵海雜談」可關注本微信公眾號


騎兵,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和衝擊力,在冷兵器時代可謂王者兵種。不論在中國還是西方,騎兵的數量與質量往往決定著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弱。例如戰國時代,趙國之所以能成為和秦國抗衡的軍事強國,就是因為趙國擁有一支「胡服騎射」的騎兵軍團。根據《史記·張儀列傳》與《史記·蘇秦列傳》的記載,秦趙兩國的騎兵數量均位居戰國列強之首。張儀說秦王:「車千乘,騎萬匹」,蘇秦說趙肅侯也是:「車千乘,騎萬匹」,而反觀蘇秦說燕文侯是:「車六百乘,騎六千匹」,說魏襄王是:「車六百乘,騎五千匹」,所以單從騎兵數量來看,秦趙兩國的軍事實力要比其他五國強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外,秦趙兩國的騎兵質量也比其他五國高。因為兩國緊鄰游牧民族,經常與游牧民族過招,所以騎兵的戰鬥能力絕非其他五國可比。談及游牧民族,這可是騎兵作戰的祖師爺。在冷兵器時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軍團可謂是歷代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中國歷史上最出名匈奴騎兵與蒙古騎兵更是叱吒風雲,席捲歐亞。巔峰時期的他們,馬蹄所到之處,不是殺戮便是臣服,曾在戰場上「獨孤求敗」。


不過當歷史進入了熱兵器時代,特別是當像「馬克沁重機槍」這樣的自動武器出現後,騎兵的王者地位終於一去不復返了,甚至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斯皮爾伯格曾拍過一部關於一戰的戰爭大片《戰馬》,當電影中的英軍騎兵部隊向敵人發起集團衝鋒時是多麼的酷比拉風。萬馬奔騰,塵土滾滾,人吼馬嘶,刀光寒冷,可惜他們遇到了馬克沁重機槍,光榮的衝鋒變成了盲目的自殺。在馬克沁重機槍的火舌之下,戰場成為了騎兵部隊的絞肉機與屠宰場。硝煙過後,除了僥倖存活的幾匹戰馬孤零零地站在戰場中間低鳴外,剩下的只有英軍騎兵和戰馬的屍體,還有那一地的鮮血。


傳統重騎兵通過

300

米的距離大概只需要

40

秒,輕騎兵僅需

20

秒。遏制騎兵優勢的最有效策略就是進行密集精準的有效遠程打擊,馬克沁重機槍即是使用此策略的典型代表。不過我們不要以為密集精準的有效遠程打擊只存在熱兵器時代,其實同樣存在冷兵器時期。雖然騎兵是冷兵器時代的王者,但世間萬物有生必有克,猶如斗獸棋。所以在冷兵器時期也有一種武器是騎兵的剋星,它就是「弩」。


弩是加強版的弓,但不是弓。弩與弓的區別我就不在這裡科普了,我只簡單地說下弩相對於弓的優勢:


(一)

弩比弓殺傷射程遠。

弓一般的有效殺傷射程是

150

米左右。如果以這個射程對付騎兵,即使採用三段擊經典陣列,對方騎兵也只會在受到極小損失的情況下瞬間就會衝到弓箭手的面前對之進行砍殺。我們更要曉得在沒有馬鐙之前,騎兵多採用騎射作戰。弓箭手在射對方騎兵之時,對方騎兵也可以在馬背上射弓箭手,所以弓箭對騎兵是然並卵。但是弩的殺傷射程比弓箭遠,特別是強弩。宋神宗時期的「神臂弩」有效殺傷射程可達三百七十米。宋朝還有一種大型強弩叫做「床子弩」,這種弩需要幾十人轉動輪軸才可拉開,

有效殺傷射程可達

500

米以上。公元

1004

年,遼軍南下侵送,宋軍就是靠「床子弩」一箭射死遼軍主將蕭撻凜,迫使遼國坐到了談判桌前達成了「檀淵之盟」。


(二)

弩比弓精準度高,且便於集中作戰。

用弓射敵時,弓箭手需雙手拉弓,眼睛必須同時瞄準。但雙手拉弓不可能持久,眼睛瞄準移動之物難免有些倉促。但是用弩射敵時,可事先把弩弓拉開,放上弩箭,什麼時候確定對準了目標,什麼時候才扳機發射,加上弩機上設有瞄準器,可以射得更精準。另外,弓箭不便於集中發射。因為每個人的臂力持久性不一樣,很難做到齊張弓,齊瞄準,齊等待與齊發設。而弩則更多利用機械原理,可張弩待發,所以便於一聲令下,全體弩手同時發射,對敵人進行集中火力打擊。當年李陵帶領五千步卒,硬是靠強弩與八萬匈奴騎兵鏖戰十餘日,戰績結果以司馬遷的話是「射殺過當」,李陵射殺的匈奴騎兵遠遠超過了漢軍步卒的數量。班固在《漢書》中的描寫更為精彩:「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明日復戰,斬首三千餘級。」「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千人,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是時,陵軍益急,匈奴騎多,戰一日數十合,復傷殺虜二千餘人。」「單于大驚。」可見,漢軍的強弩就猶如「

馬克沁重機槍

」,把戰場變成了匈奴騎兵的屠宰場。可惜李陵最後因為叛徒的出賣與弩箭的用盡而被迫投降,如果再給李陵幾十支弩箭,李陵可以做到面對數倍與己的匈奴騎兵全身而退。以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那如果對李陵的糧草和弩箭管夠,我估計這八萬匈奴騎兵衝鋒光了,都近不得李陵的身。


(三)

弩比弓更便於隱蔽和埋伏,利於伏擊戰。

兩者雖然同樣是遠程射擊,但弩手能張弩待發,且可以採用卧姿,躺卧皆可射擊,所以弩手可以隱蔽埋伏在樹林草叢中,做長時間的精確瞄準與待敵發射。而弓箭卻不能採用卧姿,因為弓射多了一個拉弦的過程。弓箭更不可能長時間拉弦待發,所以弓箭就不能用於伏擊戰。孫臏在馬陵道大敗龐涓,就是靠用弩打伏擊戰。《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到:「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


(四)

弩手比弓箭手好培養,更容易組建大規模的射擊部隊。

弓箭手的訓練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優秀的弓箭手更需要天賦和刻苦的訓練,所以培養一個弓箭手的周期長,成本高。而弩手的訓練相對簡單,一個完全沒接觸過弩的新兵蛋子經過七八天的集中訓練也能成為一個用弩射殺敵人的高手。據說西方教會在十二世紀曾禁止弩的使用,因為一個七八天訓練成的弩手可以簡單的殺死一個花了一輩子時間來接受騎兵戰鬥訓練的裝甲騎士,太不公平了。所以弩手的培養的周期短,成本低,性價比高。秦漢時期都有專門的弩射部隊,漢武帝時期還設有強弩都尉一職。


所以「弩」在冷兵器時代是騎兵的剋星,只是效果肯定比不上「馬克沁重機槍」。但是這個並不影響中原王朝在元朝以前對其大量的使用。因為在那個時代,「弩」已經是冷兵器時代最好的「馬克沁」了。比如宋朝,產馬養馬區域皆在敵國之手,無法像漢唐時期一樣同樣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與北方游牧民族對抗。因此宋朝轉向了對防禦武器「弩」的研究和生產。「弩」在宋朝,技術達到了巔峰,產量達到了頂峰。技術方面,宋朝手工業發達,科技水平位居當時世界之首。所以經過宋朝人對弩不斷的改良升級,宋弩的射程與威力遠超前面任何一個朝代。又因為宋朝政府重視對弩兵的培養,並給予弩兵優厚的待遇,所以民間習弩之風也很盛行,伴隨著的就是弩的大量生產和專業化生產。南宋與金朝和尚原一戰,南宋主將吳玠用弩兵大破金兀朮,史書記載「連發不絕,繁如雨注」,最後金兀朮落得個中箭負傷,狼狽逃走。可見,「弩」已經是宋朝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最後一個利器了。


弩其實到了熱兵器時代的初期還是具有相當大的威力。相對於像鳥銃(又名火繩槍),燧發槍之類的遠程射擊武器,弩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鳥銃的射程也不過100米左右,射速為一分鐘發射1到2發。而且鳥銃的火藥還容易受潮濕天氣的影響,薩爾滸之戰,明軍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突然遭遇雨雪天氣,黑火藥受潮,明軍的鳥銃威力大大受損,結果遭到八旗軍的痛擊。這鳥銃還真不如弩,至少弩不受天氣影響,弩的射程也不輸鳥銃。另外如果都採用三段擊射,弩的射速更不遜於鳥銃。


至於燧發槍,射程比鳥銃遠,能達200米左右,但是和強弩相比,強弩並不比它差。至於精度,燧發槍絕對高於鳥銃,但是也就100米內精準,過了100米就比較湊合了,在這方面也不見得勝過弩多少。再說射速,早期燧發槍也是一分鐘兩發,優秀的射手可以做到3發,射速方面與鳥銃是大哥莫說二哥,兩個差都不多。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拋開炮戰不論(清軍的炮確實不如英軍),英軍的單兵射擊武器使用的就是燧發槍。如果說炮戰清軍不及英軍我可以理解,但是英軍登陸後深入腹地作戰,清軍還是打不贏英軍,我就不理解了。難道我們老祖宗的強弩是拿來吃素的嗎?當時英軍還沒有強大到裝備滑膛槍與馬克沁呀!


我們還要知道,就是今天成熟的熱輕兵器交戰,雙方交火的距離一般也不超過300米,更多的是在100米與50米之間進行,例如警匪槍戰。再就是今天的熱輕兵器的射程也不是就遠上了天,比如軍用手槍的有效射程也只有50米,衝鋒槍的有效射程是150米至200米,突擊步槍的有效射程為300至400米。只能說在射速上已經完爆了鳥銃、燧發槍及弓弩。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只要布置得當,指揮有方,揚長避短,鼓足士氣,絕對有機會擊敗手拿燧發槍的英軍。可惜最後清軍還是敗了,清朝服了軟賠了款。所以,清朝政府第一次鴉片戰爭之敗,及以後連續的喪權辱國,真還不只簡單的輸在科技與軍事上,而是根上壞了。一個麻木、腐朽、愚昧、軟弱的國家與政府,即使配上一流的軍事裝備,到頭來終逃不過一個「輸」字。


那為什麼宋朝之後,「弩」就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直到清朝都沒有再官方大規模使用過?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一)

元朝與清朝都是游牧民族,重視騎射,而弩只能用於步戰不能用於騎射,所以元清

兩朝都是揚弓廢弩。(二)元朝與清朝都是少數民族統治眾多的漢人,所以不會讓漢人掌握這種能夠剋制自己且培養射手周期短,成本低,性價比高的武器。(三)明朝未能大規模使用弩,一方面是因為經前面兩個原因,宋朝時期的制弩技術到了元末明初時期就已經失傳了不少,明軍無法獲取優良的制弩技術。另一方面是科技生產力的發展促使火器有了長足的進步,明軍既然能夠獲得有同樣效果的熱兵器又何必苦苦去追尋宋朝時期的制弩技術。最後就是火器的發射較弩更具有聽覺上和視覺上的震懾性,對敵軍心理能起到更好的衝擊作用。


當然,熱兵器替代冷兵器始終是一個歷史趨勢,而我們不能忘記祖先們的生存智慧和數千年來血的教訓:武器對於戰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最終左右戰爭勝負的關鍵手還是在於一個民族與一個國家的精氣神!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時期的名槍,哈奇開斯重機槍殺傷力超強!
印度精銳邊境部隊,火箭筒、機槍、步槍都有,戰鬥力強大而落後
只有二戰德軍空降兵才能裝備的武器,步槍、機槍任意切換
抗戰時期為啥重機槍手死亡率最高?
機槍三輪車超輕步兵炮 戲說中東戰場的奇葩武器
步兵最害怕的武器 機槍
坦克的攻擊力遠遠不止於彈炮,竟裝備著世界最強悍的火力連發機槍
堪比大機槍的殺器!特種兵持有它猶如殺神降臨戰力無窮
一把重機槍,讓步兵膽寒
這款機槍曾是中國戰場上最稀罕的武器之一:性能優於馬克沁重機槍
德軍認為傘兵武器單調,於是造出了機槍步槍衝鋒槍三者兼并的武器
二戰期間,日本軍隊最喜歡用的武器,專克對方機槍手
二戰最落後的重機槍,在太平洋戰場,成為了其骨幹火力
重機槍是非常強大的防禦陣地的武器,掃射能力超強
戰鬥民族酷似小鋼炮的重機槍,沒人扶著的話,後坐力能把人震懵!
克敵利器:解放軍一新型衝鋒槍火力持久強勁像把機槍
一桿機槍,殺敵的利器
被譽為二戰最前衛武器之一,替代機槍的傘兵步槍
士兵最害怕的武器,那就是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