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老祖宗的話「柴米油鹽醬醋茶」短短7字精闢道出國人生活之本。

但這7件事中能在悠悠歷史中成為道的只有一種,那就是茶,歷史上老祖宗所著的古茶籍,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品茶讀鑒。

《茶經》

唐·陸羽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

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茶經》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是陸羽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個部分。

其主要內容和結構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圖。

《煎茶水記》

唐·張又新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煎茶水記》這是一本現存最早的專門論水評泉的著作,在陸羽《茶經》的五之煮上進行延展發揮,將適於烹茶的水進行更為全面地剖析,整部書僅約900字,列出當時唐代宜茶用水20處之多。

《品茶要錄》

宋·黃儒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該書是黃儒讀《茶經》時察覺陸羽的疏忽,有感而發特別寫下品茶時應對茶葉有所鑒別。

全書共十篇,一至九篇論採制茶葉過程中采造、盜葉、入雜、蒸不熟、蒸過熟、壓黃、漬膏、傷焙等十種影響茶味的錯誤方式;最後一篇則討論茶區地理條件的重要和該茶區茶葉的特點。

《大觀茶論》

宋·趙佶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大觀茶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所書的茶專論。

全書共二十篇,對當時他所統轄的朝代時期,從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盜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對於這位愛茶的皇帝來說,不論他的治國能力如何,但為茶道的傳承留下珍貴的文獻資料,極大推動了中華茶道的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

《茶錄》

宋·蔡襄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茶錄》亦是因作者有感於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薦北苑貢茶之作,是宋代重要的茶學專著。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蔡襄手書《茶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本

《茶錄》全書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茶、熁盞、點茶十目,主要論述茶湯品質和烹飲方法。

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九目。

蔡襄也因創製小團茶聞名於世。目前,蔡襄《茶錄》有英、法譯本。

《茶具圖贊》

南宋·審安老人(董真卿)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茶具圖贊》是我國第一部以圖譜形式寫茶具的專著。

審安老人用白描畫法繪製出了宋代著名鬥茶所用的茶具12件,稱為「十二先生」。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有意思的是這本古茶籍一具一圖一贊語,又以擬人手法給每一種茶具假以宋代官名和職責,暗喻這些官員(茶具)都要替皇帝(品茗者)服務,將茶的物質性與文化內涵巧妙結合,整本書讀之妙趣橫生。

《十六湯品》

唐末五代或宋初·蘇廙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作者蘇廙雖無史料具體記載,但卻是史上著名的候湯大家,更是當時的點茶大家。《十六湯品》是當時流行的點茶道的代表作,是將陸羽《茶經》中五之煮再進一步衍繹成為十六項,謂之十六湯品。

《十六湯品》和《煎茶水記》可以算是茶書中的冷門書。

元明時,由於淘汱固型茶,水與湯的神秘性既破除,所以便被一併束諸高閣,但其在茶藝、茶道及中華茶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

《煎茶七類》

明·作者不詳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煎茶七類》徐渭卷

該書作者一直存有爭議,有人認為是盧仝,也有人認為是《茶寮記》的作者陸樹聲,甚至認為是其他人所寫。

全書250字左右,分為人品、品泉、煎點、嘗茶、茶候(《徐文長佚草》本作「茶宜」)、茶侶、茶勛七則。

著名書法家徐渭曾用多種書法體抄錄該書,現存留下草書、行書的書體各一。

《續茶經》

清·陸廷燦

老祖宗留下的茶籍,令人折服!

《續茶經》是清代最大的一部茶書。

值得一提的是陸廷燦在茶區為官,擅長茶事,並對採茶、蒸茶、試湯、候火,以及唐宋後清以前茶文化的發展變遷頗有研究和心得。

這本茶籍約十萬字,是從唐代至清代之間對《茶經》作出最完整補充的茶書,內容則是《茶經》的10倍。

它延續了《茶經》的風格,因此被稱之為《續茶經》。

古籍中的喝茶養生之道

中國古人留下的茶經古籍,不僅教我們如何飲茶品茶,還為我們揭示了飲茶的養生之道。

?益思悅志

唐陸羽撰《茶經》稱茶能「悅志」;

五代蜀毛文錫撰《茶譜》中稱茶能「益思」;

元忽思慧撰的《飲膳正要》中稱能「清神」;

明李時珍撰的《本草綱目》稱茶能「使人神思爽」;

清王孟英撰的《隨息居飲食譜》稱茶能「清心神」。

此外,還有茶能「破孤悶」、「通仙靈」。總之,飲茶能提高人的思維能力。

?明目清心

宋虞載撰的《古今合壁事類外集》稱茶能「理頭痛」;

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稱茶能「祛頭風」;

明吳瑞撰的《日用本草》稱茶能「止頭痛」;

清.王好古的《湯液本草》稱茶能「清頭目」;

清黃宮綉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治「頭目不清」。

此外,還有稱茶能治「腦痛」「治頭痛」的。古籍中專門講茶能明目的很多,《茶經》稱茶能治「目澀」;《本草拾遺》稱茶能「明目」。

?提神驅睡

唐蘇敬撰的《新修本草》,清張路撰的《本草逢源》以及《桐君錄》,分別稱茶能「令人少睡」、「令人少眠」、「令人少寐」和「令人不眠」;

《本草拾遺》《茶譜》分別稱茶能「少睡」、「睡少」和「不睡」;明李士材撰《本草圖解》稱茶能「醒睡眠」;清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稱茶能「醒睡」。

?消食和胃

唐孟詵撰的《食療本草》稱茶能「下氣」;

宋虞載撰的《古今合壁事類外集》、明繆希雍撰的《本草經疏》和王圻撰的《三才圖會》分別稱茶能「消食」、「消宿食」、「消飲食」;

清代黃宮銹撰的《本草求真》介紹「茶能治食積不化」還有「去滯不化」的功效等等。

?減肥瘦身

陳藏器撰的《本草拾遺》稱茶能「去人脂」;

蘇軾撰的《東坡雜記》稱茶能「去膩」;

曹慈山撰《老老恆言》稱茶能「解肥濃」;

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稱茶能「解油膩,牛羊毒」。

此外,還有稱茶能「久食令人瘦」等。

?清熱解毒

孟詵撰的《食療本草》、張路撰的《本經逢源》分別稱茶能「去熱」和「降火」;

陳藏器撰的《本草拾遺》稱茶能「破熱氣,除瘴氣」;

宋土瀛撰的《仁齋直指方》,陳乘撰的《本草別說》稱茶能「消暑」;

黃宮銹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清執解毒」;

劉獻庭的《廣陽雜記》稱茶能「除胃熱之病」。

此外,還有茶能「清熱降火」、「滌熱」、「療熱症」、「治傷暑」等等,不一而足。

?療瘡止泄

古籍《枕中方》稱茶能「療積年」;

繆希雍撰的《本草經疏》稱茶能治「瘺瘡」;

李中立的《本草原始》稱茶能「搽小兒諸瘡」;

陳承撰的《本草別說》稱茶能「治痢」;

吳瑞撰的《日用本草》稱茶能「治熱毒赤白痢」;

黃宮綉撰的《本草求真》稱茶能治「血痢」;

張路撰的《本草逢源》稱茶能「止痢」等。

?輕身換骨

孫思邈的《千金要方》稱茶能使人「有力」;

蘇頌的《本草圖經》稱茶能「固肌換骨」;

牛棣的《救荒本草》稱茶能「救飢」,鮑山的《野菜博》稱茶能「調食」;

屈大鈞的《廣東新語》稱茶能「療飢」。

此外,還有茶能「輕身換骨」、「治疲勞性神經衰弱症」之說。

?益壽養生

蘇頌的《本草圖經》稱茶能「祛宿疾,當眼前無疾」;

程用賓的《茶錄》稱茶能「拌擻精神,病魔斂跡」;

俞洵慶的《荷廊筆記》稱茶能「養生益」。

此外,還有茶「久服,能令升舉」之說,可見古人對茶的養生功能研究是頗為深入的。


黃土地民俗觀光園:Huangtudi555

一杯茶:yi_bei_cha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奶茶妹妹新照流出清純依舊
綠茶:一場「用圖書解放歐洲」的戰爭
喝茶為什麼要四季分明?
坐下來,靜靜地喝杯茶。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9部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茶籍,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