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濟群法師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

濟群法師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

2006年在蘇州西園寺戒幢佛學研究所召開的第一屆戒幢論壇上,周貴華教授做了一個學術講演「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的特質」,濟群法師聽後做了一個即席評論。

濟群法師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


釋濟群:剛才周貴華先生的講演條理很清楚,我覺得我一聽啊,雖然我們也都一直在研究印老的思想,也都學過他不少東西,可是都沒理解清楚,今天一聽感到一下子條理好象非常清楚了。其實這裡面牽涉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大乘佛教的成立的問題,一個就是人間佛教的內涵的問題。我覺得,佛法應該有它的自檢性,自檢自證性。它不應該是按這個西方人的那一套,按文獻、考證、歷史演變去判定。那種態度其實它是不適合於佛法的,它對佛法的破壞性的確很大。日本佛教事實上就是一個結果,就是最好的說明。如果我們中國佛教也走這樣路線的話,中國佛教這個未來,我想不會比日本佛教好到哪裡去。因為日本它沒有經過什麼文化大革命,整個民眾的素質還可以。所以中國佛教要是走這個路,其實是蠻危險的。當然,印老對大乘佛教的檢討,原因也就是因為佛教一路衰落下來,從這個宋元明清一路衰落下來。我們需要檢討這個衰落的原因,確實應該。我們今天修學佛法,我們要去認識佛教它的這種內在的,它的根本的東西是什麼,要去把握它自身的那一套。每一個宗派,它都有它自身的一套體系,它有它最精髓的東西。比如說,作為唯識來說,唯識有它唯識的修證體系,從它的知見到行門;如來藏有它如來藏的建立,有它的行門。其實我們今天的人,要振興佛教,要宏揚佛法,我們必須要去認識這些宗派,這些宗派最本質的東西。然後我們要去抉擇,我們要在它的自身知見的基礎上,去抉擇。然後去繼承它的最本質、最實質性的東西。也就是我們這次會議討論的,應該要去建構它的這個修證體系,我覺得,這個是很關鍵的。而不應該是從這樣一個學術的思路,完全就是根據這種西方人的這種方法,去做。因為這種方法其實對佛教是有破壞的,不能起到真正弘揚的效果。這是一個方面。

濟群法師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



那麼另外一個方面是關於人間佛教的內涵的問題。當前的這種人間佛教的弘揚,的確對佛教有這種矮化,有這種世俗化的傾向。剛才周貴華先生在講的時候,我就想到了,就是說,人間佛教事實上它一樣也還是要建構一套修證體系。我前幾年有寫過一篇叫做《關於人間佛教的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就提出人間佛教同樣要充實這種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把這三個東西給充實進去。那麼我們這次的會是我們要討論五大要素的問題,一樣我們可以用這個五大要素來建立人間佛教的體系。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從人間佛教的皈依、人間佛教的發心、人間佛教的戒律、人間佛教的正見、人間佛教的止觀,那麼以這五個要素,事實上還要建立傳統的這種從人乘佛法到解脫道到菩薩道的次第。包括我們在建立的時候,我們可以抉擇不同宗派不同的正見,唯識的正見、中觀的正見。根據這五大要素來重新建立人間佛教的修學體系。那麼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實現人間佛教的理想,就是說,人間佛教的這種「人成即佛成」的內涵才有可能真正的實現。否則的話,我們現在談的人間佛教,事實上,它基本上變成了一種人乘佛教了。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看法。

濟群法師評印順法師的「大乘非佛說」



摘自: http://fo.ifeng.com/a/20161108/44488034_0.shtml


聲明


大象佛學圖書館

本文轉自網路,不代表本平台的觀點或意見。讀者請自行判斷抉擇。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惟賢長老談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傳承
購書記:《中國漢傳佛教建築史》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濟群法師:用佛法剖析所謂的慾望
濟群法師:怎樣理解佛法所說的精進?
濟群法師:用佛法智慧凈化社會人心
濟群法師:正念的修習
濟群法師:化解生氣的有效方法
濟群法師:為什麼「三寶」是「寶」
濟群法師:供養的意義
濟群法師:勤修四觀是化解不生氣的有效方法
濟群法師:緣起和無常
濟群法師,國內從事佛學研究及教學、弘法的知名法師
濟群法師:為什麼我們經常感覺孤獨
濟群法師:如何獲得幸福
濟群法師:如何看待慾望
濟群法師:人生的導演
濟群法師:如何懺悔自己的業障
濟群法師:人生五大問題
濟群法師:大乘佛教的慈悲觀及其心理治療中的轉化作用
濟群法師:《心經》的般若正觀
濟群法師:《金剛經》解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