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的作品總能給人帶來驚喜。

它們看上去只是單純的具有現代感的雕塑,卻還可以變身為座椅、燈台、烤箱;質樸的棕色材質讓人聯想到金屬,實際上卻是來自我們腳下的溫潤泥土……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屯 Collect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作品《屯》(Collect)同時還是一個暖爐


告別繪畫


台灣藝術家彭譯毅1983年出生在屏東。科班出身的他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自然而然」地進行著平面繪畫創作。從中學到研究所一直畫畫,原因很簡單:畫畫最方便,買塊畫布買根筆就可以開始了。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從彭譯毅繪製的草圖中可以看到他的繪畫功底


來自老師的肯定與指導讓彭譯毅在畢業前從未懷疑過自己作畫的動機,直到離開校園一個人以藝術家的身份開始創作,他才開始思考創作與自己的關係。


「世界上每天有那麼多事情在發生,如果只是關起門來在做一件反映自己內心狀態的東西,意義到底在哪裡呢?做藝術創作就只能這樣嗎?」

一直在思考,一直想改變,卻也一直很猶豫。直到2013年,彭譯毅的父親因癌症去世。「在死亡面前,有什麼是你不敢放下的呢?」


那一年,彭譯毅決定不要再畫畫了。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在你的城市上面草將生長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在你的城市上面草將生長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城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轉型初期的創作依然有著「繪畫」的影子


創作陷入瓶頸的焦慮,父親離開的傷痛,在與建築師妻子來到工地後得到緩解。不同的建築空間、如同粗胚的工地現場,和建築工人、師傅的交流溝通......這些未曾在學校里接觸過的知識和技能無形間為彭譯毅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他的作品慢慢變得越來越「立體」,用材也越來越豐富,開始突破牆面垂直空間的限制。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在土地上,我們築起一片山丘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在土地上,我們築起一片山丘


2015年初,彭譯毅焚燒了舊作,創作了作品《F》和《M》—— 那是"Father"和「Mother」的字首開頭。「在新的生命出來前,似乎必須要經歷一場死亡與破壞,」 之後生命才得以重生。黝黑如同被燒毀土壤的作品,是對父親逝去的言說。彭譯毅放下過去形式銳利的作品,試圖探索生命的本質。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M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F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F(細節)


建築對他創作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星空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星空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星空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物質是發出來的光


以土為媒


幾乎在同一時期,彭譯毅把工作室搬到了台灣鄉村。在這裡,台北長大的他第一次看到了從小就聽過、卻從未見過的「土角厝」。「土角厝」是一種傳統民居建築,以土漿印成土角作壁的材料,堆疊成為建築物。


然而,這種用土築造空間的工藝,就快要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土的材質一直被人類使用著,人們在土地上耕種,蓋房子做器物。我希望可以延續這個材質的使命。發展它的功能性,讓它再次進入到我們的生活,被觸碰、被使用。『土』可以讓你和過去有些連結。但現在你就會覺得這種連接已經快要斷掉了。」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矗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矗


對於土材質和夯土工藝的探索,讓彭譯毅的創作離開了牆面和畫框的限制。


「農業時代用土築樓,是在地上搬不走移不動的。如果我不改變它們的形態,它們就永遠無法再次進入到我們的生活。所以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要讓它可以被搬動。」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下面這些設計感十足,又具有實際功能的作品。


那可能是一盞由土製成的燈;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仙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仙


一個好像長頸鹿的可移動暖爐;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走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走


或者一個集合了座椅和爐子的綜合體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偎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偎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偎


設計 or 藝術


有人說,這些創作更像「設計」而不是「藝術」。但如何劃分他的創作,在譯毅看來並不重要。


「在達芬奇的時代,你可以看到他種種驚人的創作,但那是藝術、還是設計,亦或是科學?一旦藝術的某種特定形式或者定義成為了『信仰』,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一種禁忌——一種可以突破的事物。」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島


而更重要的,是創作所帶來的歸屬感。「直到做這系列作品的時候,好像內心才找到一種創作者的歸屬感。我覺得歸屬感就是你在這個地方會有一些責任。你會想要回到家裡,是因為你有家人,你有責任在裡面。所以在你回到家之後,你會有很紮實的感覺。


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體現對『弱勢』的關懷。這樣的弱勢不一定指人,在今天,傳統本身其實就成為了某種弱勢。現在的年輕人好像會對傳統有一些『歧視』,覺得這不酷!但我卻可以通過造型或者線條讓它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讓它延續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看到它們的人們會發現:


它不是金屬、不是木頭,它就是土。


其實土是這麼的強壯,可以被我們使用。」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起


彭譯毅說,現代人的家裡充斥了太多塑料和假木頭的製品,生活里的材質大大少過從前。這些擁有土、雜草、金屬甚至水泥的創作,將豐富生活中的材質。


「我們總覺得以前人的生活特別有感覺,這是因為以前人生活中的材質很多。人會為一件事情去使用某種特別材質,這帶來的多元化正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當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器物擁有了更加多元的材質和造型,生活就會自然而然地向一個更加健康的方向邁進。」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火

一位台灣藝術家用腳下的泥土,創造可以「用在生活里」的藝術



彭譯毅 - 火


YT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資料整理吳小霜、圖片由藝術家彭譯毅提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雲圖 的精彩文章:

20世紀中葉美國街頭的「幸福生活」
安塞姆.基弗要求「基弗在中國撤展」,央美連夜回應

TAG:藝術雲圖 |

您可能感興趣

藝術家眼中的襪子不僅是襪子,更是藝術的源泉,用襪子創作的藝術
一位中國藝術家,用紙張創作出來的雕塑作品震撼全球藝術界
瘋狂的鉛筆藝術,藝術大師們都在用鉛筆創作藝術品
腦洞大開的藝術家,創造出影子的藝術
藝術家用刻刀和紙,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真的很贊
英國藝術家僅用一把工藝刀完成落葉上的雕刻藝術
用刀片打造的精美藝術
藝術家用廢舊的電線做成精緻的首飾,即獨特又有趣
身體藝術家,用鐵鉤將人掛在空中
藝術家用激光雕刻出來的藝術擀麵杖,做出來的餅乾外觀誘人
藝術家用一條同樣的曲線,可以繪製很多不同的漫畫,豐富的創造力
國外著名立體紋身技術,只用一種顏色就能把動物紋活的藝術
她用獨特的插畫藝術繪畫著生活
只用一套床品,打造卧室的藝術氣質
混合元素創造藝術家,他竟用墨水、茶、酒、刺繡創作
腦洞大開的藝術家,創造出最有趣的立體漫畫
融化的金屬倒在蘑菇上,最終創造出讓人驚艷的藝術品
這些著名藝術家離世前創作的最後一幅畫,把生命融入藝術!
用心的藝術家在嘴唇上創作的卡通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