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歲月抹去了他們在歷史中的印記,而大地卻深藏著他們的一切。


白草連天,黃沙無邊,殘磚斷瓦遍地,這就是民勤柳湖墩遺址。2000多年前,這裡是月氏人的家園。月氏人是一個讓人無限遐想的民族。公元一世紀,月氏人在中亞建立了一個龐大王國——貴霜帝國。謝謝支持,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 蘭州故事 西北風情 每天都有哦!


月氏人是怎樣的一個民族?他們如何生活的?為何會遠走中亞呢?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月氏家園


出民勤縣城,沿民武公路而行,大約12公里後,就是通往薛百鄉的路口。順公路,過薛百鄉鄉政府,再走不遠是沙井子林場,我們要去的柳湖墩遺址,就在距沙井子林場2.5公里的沙漠中。在民勤縣博物館毛煥俊的帶領下,我們穿過大片葡萄園,又越過幾座大沙丘,在一處鐵絲網圈起的沙地中停住了腳步。

我們腳下就是柳湖墩遺址。沒有房屋,沒有農田,沒有標誌牌,黃沙漫漫,殘磚遍地。誰能想到2000多年前,這裡曾經生活著一個極其強大的游牧民族——月氏。走在沙地上,我想,它們下面,或許是一座座的房屋,也可能是一個個氈房。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柳湖墩遺址的發現和瑞典科學家安特生密切相關。1923年、1924年,安特生為尋找仰韶文化與青銅文化間的缺環,在以蘭州為中心、半徑400公里的範圍內做了大量調查。1924年,安特生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出土的文物顯示這是一個新的文化類型。安特生將這一發現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後來歷史學家向達、考古學家夏鼐等人在民勤調查時,又在這裡獲得非常豐富的發現。1948年,裴文中教授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者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浮出水面。謝謝支持,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 蘭州故事 西北風情 每天都有哦!


「沙井文化是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年代上限距今3000年,下限距今2500年,相當於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毛煥俊說。

創造了沙井文化的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呢?翻開史書,人們發現在先秦和秦漢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生活著烏孫和月氏兩個游牧民族。他們都生活在敦煌祁連間。這樣說來,沙井人應該是烏孫和月氏人中的一個了,但究竟是哪一個呢?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沙井文化的創造者應該是月氏人。這就要從月氏人的統治範圍說起,戰國末期到秦時,月氏人的力量異常強大,他們擊潰了同樣游牧在敦煌祁連之間的烏孫人,迫使烏孫人亡走匈奴。又擊敗了匈奴,迫使匈奴稱臣納貢,匈奴單于甚至把兒子冒頓送到了月氏為人質。


月氏人建立了一個東至蘭州黃河邊,西至新疆天山南北的龐大部落聯盟,所以人們在永登、蘭州黃河南岸發現了沙井文化的遺存。而烏孫一直生活在敦煌祁連間,也沒有擊敗過匈奴的記載,所佔地域也沒有月氏人廣大。顯然,沙井文化遺存為月氏人所遺留的可能更大一些。

重重迷霧


我們在沙丘之間跋涉,試圖尋找當年月氏人留下的點點滴滴。可惜直到我們返回時,也沒有找到月氏人留下的任何東西。快上車了,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彎腰在地上找了一陣,終於在一個不為人注意的紅柳叢里,找到了一塊火柴盒大小的夾砂彩陶片。


陶片呈暗紅色,沙子已磨光了它的邊緣,斷口上一粒粒白色砂礫清晰可見。對這個意外發現,毛煥俊連聲說我們很幸運。原來,這裡是個風口,風吹流沙走,黃沙已經掩蓋了當年的一切,很少有人能在這裡撿到夾砂彩陶片了。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我不知道月氏人的起源和種族是否就像彩陶片一樣,總是被重重黃沙所掩埋而顯得迷霧重重。有人認為,他們是白種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黃種人。而關於月氏人的族屬,說法就更多了,有人說他們是羌人的一個,也有人說,他們是戎人,還有人說他們是塞人、突厥人、匈奴人等等。謝謝支持,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 蘭州故事 西北風情 每天都有哦!


這個建立龐大部落聯盟的民族,究竟從何而來?他們真的是白種人嗎?人們曾對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進行過檢測,發現人骨和蒙古種北亞類型接近,而不見高加索人人種的人骨。這說明,他們似乎是一個從蒙古高原南下的游牧民族。難怪司馬遷說,月氏人的習俗和匈奴相差不多。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人們作出這樣一種推測,一個游牧的草原民族殺進了河西走廊,原先生活在這裡的羌人等民族四散而逃,這個控制了河西走廊的民族,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月氏人。他們的生活習俗上自然就帶上了羌人的影子。匈奴擊破月氏後,月氏人主力西撤,散落河西走廊的月氏殘部或進入祁連山中,或翻越祁連山進入湟水流域,和當地的羌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人們把月氏人視為羌人。


在遙遠的古代,民族之間的融合異常的複雜,我們所知道的僅僅是皮毛而已。


稱雄中亞


當年,安特生的發掘現場早已被流沙掩埋了。安特生髮掘出的東西也自然被他帶走了,有幸到瑞典的朋友或許能在瑞典的東方博物館中看到沙井彩陶。


站在沙丘上,我們的視線落在了沙土中的半塊漢磚上。漢代的東西為何會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遺址上呢?這要從匈奴王子冒頓說起,冒頓先在月氏為質,後來逃出月氏,返回匈奴,費勁心機當上了匈奴單于。冒頓深知月氏虛實,大約在公元前176年,冒頓率匈奴大軍突襲月氏。遭到突襲的月氏人只好沿古老的絲綢之路向西逃亡。他們經天山北麓,西遷到達伊犁河流域立足,史稱大月氏(留在河西走廊的月氏為小月氏)。謝謝支持,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 蘭州故事 西北風情 每天都有哦!後來他們又被烏孫和匈奴聯軍擊敗,月氏人和塞人繼續西遷到中亞的阿姆河流域。公元一世紀,月氏人聯合塞人建立了著名的貴霜帝國,統治中亞達四五百年之久。張騫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就是尋找月氏人,意圖和他們聯合夾擊匈奴,只不過此時的月氏人已無意東返了。唐時,以經商而聞名的粟特胡人就是月氏人余脈。匈奴佔據河西走廊不久,漢匈大戰展開,霍去病擊破游牧在石羊河流域的休屠王,月氏人的故地也歸屬中央政府管轄了。我們看到的漢磚就由此而來。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月氏人處在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交替之際,過著半游牧半農耕的生活。人們在沙井文化的諸多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銅器、鐵器,其中有很大的鐵犁頭,有鋒利的青銅劍,還發現了大量殉葬的馬、牛、羊。可以說,月氏人兼具了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特點。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對抗中,游牧民族的騎兵擁有無與倫比的機動性,農耕民族則在固守據點上具有自己的優勢,而月氏人卻兩者兼備。這似乎是月氏人後來稱霸中亞的秘密。


隨著月氏人的西行,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至此落幕。幾十年後,洶湧西來的中原文化徹底佔據了河西走廊。黑色的堅硬如鐵的漢磚取代了夾砂彩陶。如今只有無邊黃沙,讓我們憑弔懷想。



一個中亞帝國的根,竟然在甘肅河西走廊



謝謝支持,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


蘭州故事 西北風情 每天都有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隴聚落 的精彩文章:

探秘武威休屠王城:匈奴祭天金人,或為希臘戰神
民國地契,透露的秘密,國字竟然可以這麼寫
武威牛鑒:《南京條約》簽訂,他是重要的參與者
靈台西屯,郭子儀萬人殘軍,大破回鶻吐蕃三十萬
《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甘肅卷》出版

TAG:河隴聚落 |

您可能感興趣

看安徽,山西,內蒙,黑龍江,吉林,遼寧,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30個省份的三寶(中)
中國最美的十大石窟,甘肅竟佔了四個,牛逼!
中國歷代開國皇帝,甘肅省竟然排第一
甘肅省最「窮」的一個市,也是中國最亂的地方!好想知道
為什麼中國這兩個地方入選亞洲必看的10大景點?亞洲第一是甘肅
甘肅,西北地區歷史跨越最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
隴右大地:晚清,英國探險家鏡頭下的甘肅影像
甘肅的一個縣,有「華夏第一縣」的美譽!
陝西省一個特殊的縣,被甘肅「三面包圍」
甘肅一個縣,被譽為「隴上江南」,也被譽為「甘肅的西雙版納」
甘肅省唯一一個被叫做「江南」的城市,環境幾乎和南方相同
甘肅的一個縣,被譽為「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鎮」!
這個甘肅小山村,曾經是大唐王朝與西部某強國拼力爭奪的戰略要地
中藥江湖中,「甘肅五大宗」是如何修鍊的?
甘肅省最了不起的三個縣,一個在天水,兩個在酒泉
甘肅酒泉市唯一一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沙漠原來也很美
青海甘肅大環線:不用出國,祖國大西北也能讓你美到窒息
西漢此戰爭後,甘肅敦煌這塊土地從此成為中國的領土,直到現在
甘肅省唯一的邊境縣,也是甘肅最大的縣,人口不到1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