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譯元說壺:虛扁

譯元說壺:虛扁

」款款扁腹,深諳世故。謙謙君子,虛懷若谷。「


關於虛扁的來歷,則有一個紫砂人都耳熟能詳的小故事。最早西北游牧民族馬背上的水囊靠「扁」的造型和實用的特性一路傳到中原,初步形成了金屬或陶瓷製扁壺,用以盛酒水。到了明代,紫砂的興起讓陶工們紛紛專業,投入於紫砂工藝中,其中就包括了紫砂歷史上的奇才時大彬先生,虛扁或許就是由他借鑒了扁酒壺發明而來。


▼時大彬制虛扁

譯元說壺:虛扁



因為以前的扁壺多做酒壺用,不必頻繁的淋水,沖洗,也不必考慮到功夫茶沖泡時候高壺身對於茶葉、茶湯的控制上的影響,更不必考慮出水和容量等等一系列茶道的要求,所以時大彬先生在創作紫砂扁壺時更多地考慮到了美觀與實用性的皆合。將壺身放倒,首先不會水位太高悶茶,而且使用的時候擺放更加穩定,放倒後的壺身高度恰巧和當時一本線裝書的高度差不多,也是放在書桌上泡茶品飲時所用,因此,取了個名字叫「書扁」,扁壺頓時被賦予了儒雅的氣質。明清後的紫砂名家也都紛紛對之進行改進、仿製。


▼陳鳴遠制調砂虛扁

譯元說壺:虛扁



年輕時學做壺時,父親與師父便對我採用「放養式「教學,即我喜歡什麼型就讓我先摸索,自己先做,自己摸門道,有欠缺時再來指點我一二。在這種前提下,我第一把選的就是這虛扁壺,它扁扁的器型讓我體味出一種逍遙自在,儒雅寬懷的感覺,當時整日地作壺不免煩躁,這樣的感覺讓我耳目一新甚至放鬆了許多,但我並不知道要做好它還挺難的。


▼顧景舟制高虛扁

譯元說壺:虛扁


虛扁應該是紫砂傳統全手工成型中最難得的器型之一,最大的特點就是圓和扁,行話「造型扁一分,成型難一分」,從圍身筒成筒型,然後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這麼扁,力要勻,扁又不能塌,對於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學徒時第一把虛扁的工實在是糟糕,為了做好它我連續好幾個月都在做同一把壺,做不好就拍了重做。大約是加了一點我比較執拗的因素,我做的虛扁大都有點堅硬挺拔,不像一般的傳統虛扁那樣柔和。

譯元說壺:虛扁



幾年前我所作的虛扁,它造型很傳統,與時大彬所創的一般無二,只是壺把與壺嘴更高,壺身更低,圈足直徑稍長。嘴和把的拔高讓整把壺的重心往上移了一些,有穩重挺拔之勢,壺身的降低也貼合了虛扁」虛懷若谷「的鮮明性格。其實,我做這樣更扁的壺身還包含了一點小小的「心機」,俯視虛扁時,能看見壺面似滴水漾開的形態,大小圓圈的直徑成等差數列,肌理質感和諧,比較勻稱好看。

譯元說壺:虛扁



壓蓋與暗接的舌嘴使虛扁壺渾然一體,紫泥做成,包漿渾厚,由內而外透出細膩的光澤。我深以為虛扁應該薄薄的才適當,輕盈的姿態應該是它的標籤,於是我特地向師父(陳國良先生)請教了他最擅長的薄胎手法來作此壺,果然不負我望。

譯元說壺:虛扁


從窯里燒了拿回來時,正值冬季,院里的梅花正怒放,雪也下個不停。我拾了點雪融成雪水,就用這把虛扁煮茶喝,紅茶暖腹,搭配了雪水回甘異常。瑞雪兆豐年,融了自己奉獻了大地,虛扁謙謙君子的模樣正與這大美雪景配合地相得益彰,我對它實在歡喜地不得了。

譯元說壺:虛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開啟藝術金融資產化的「洪荒之力」
「SCP創新模式」引爆行業熱點
当代艺术巨擘——英伦岛国TOP5
杭州文交所攜手蘇州啟源達成戰略合作
煙斗:手心的藝術品

TAG:新浪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