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與少林武術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與少林武術

據說在明清時代,到少林寺習武者,首先得預交一筆押金,規定是用這筆押金的利息,給付個人在學期間的置衣和飲食開銷。自己覺得學得差不多了,就從廟後夾弄內走出。門上有一些裝有機關的土木偶,稍微一觸碰,就會遭遇拳腳相加。習武者如果身手敏捷,功夫到家,可以應付裕如而無損傷的,就算是出道了。臨行時,少林寺僧人設宴餞行,並返還起初所交的那筆押金——這是順利通過者的待遇。如果未曾過關,那麼就得回爐再造。有的人學了幾年還不成功,只好跳牆逃出少林寺,當然,當初所交的那筆押金也就拿不回來了。上述所說的少林慣例,見諸近人徐珂的《清稗類鈔》。而在另一種筆記《懷秋集》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只是後書對失敗者出路的安排更為苛刻——那些既打不散眾木偶又想離開少林寺的,只能從狗洞里鑽出去……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與少林武術


徽州民間傳習的少林棍法,清抄本


看來,少林寺的門檻很高,當年究竟有多少人是堂堂正正地走出少林寺,又有多少人是從狗洞中爬出去的,因文獻不足征不得而知。不過,明代的程沖斗應當是順利擊倒木偶,光明正大地走出少林寺的。


程沖斗是徽州府休寧縣汊口村人,在明代,休寧和歙縣是徽州所轄六縣中經商風氣最為濃厚的兩個縣份,據《懷秋集》記載:程沖斗二十歲上下喜好耍拳弄棒,祖父交給他三千兩白銀,讓他前去經商,不料他卻將這筆錢全部帶到河南嵩山少林寺習武,結果花光了這筆錢。在明代中後期的徽州社會,三千兩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講,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可見,程沖斗原先是要出外經商,應是一名具有相當經濟實力的徽商,或者至少是典型的徽商子弟。他在少林寺拜師學藝十餘年,花光了三千兩白銀,當然不是因為鑽了狗洞而被少林寺乾沒了做生意的本錢,而是因為他對武術的精益求精。事實上,自從程沖斗學成、打散木偶走出少林寺後,他並沒有滿足於在少林寺習得的武藝,而是千里秣馬,將高僧迎請至安徽六安一帶專門為自己授課。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他的苦心鑽研,練就了非凡的本領。


據載,程沖斗走出少林寺後,由於花光了經商的本錢,害怕遭祖父的責備,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不敢返回休寧老家。後來,他的父親派人找到他,將之帶回並關在汊口家中,不讓他外出四處交遊。此後,某次父親出門經商,捎帶上他作為助手。而其間經歷的生死之險,讓父親對之刮目相看。當時,程父挾帶巨貲前往北京,途中遭遇結夥搶劫的響馬,程父嚇得屁滾尿流,只能鑽進草叢,默默祈求玄天上帝保佑。不過,隨行的程沖斗卻一人單打獨鬥,竟將數十名響馬打得七零八落。對此,響馬驚呼為神人,於是邀請父子二人上山,說是待宴請餐敘後即將行囊歸還。武功高強的程沖斗自然並不在乎,於是隨同上山。想來響馬賊並不甘心,仍想伺機下手。大概是酒過三巡,門外忽然喧嘩聲起,身手敏捷的程沖斗迅急躍起,其狀如飛鳥掠過檐間一樣,一霎時便消失了身影。在座的諸位響馬面面相覷,大驚失色。過了一會兒,程沖斗才若無其事回到座位上。經此一試身手,響馬賊只得乖乖地交出行囊,送其父子上路。此次不僅是響馬賊口服心服,連程父也大吃一驚,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竟有這等武功。大概是出於商人的謹小慎微,程父從此對程沖斗嚴加看管,生怕其誤入匪類,據《懷秋集》的描述,程沖斗後來是以商人的身份終其天年。

《懷秋集》一書現在是否尚存不得而知,但這段有關程沖斗的傳奇故事保留在徐卓所輯的《休寧碎事》一書中。作為筆記,其中的情節往往生動有餘而嚴謹不足。《懷秋集》不僅將程沖斗的姓名、字型大小記混(程宗猷字沖斗,《懷秋集》將姓名與字型大小混淆,記作「程宗斗」),而且也遺漏了他的不少生平事迹。其實,程沖斗的後半輩子並不完全是以商人終其天年,他在明代歷史上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走出少林寺後,他不僅拜異僧為師,而且還四方尋訪益友,練就了絕世武功。在吸收眾家之長後,獨創一法,著有《少林棍法闡宗》,這應是與少林武術相關的重要典籍。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與少林武術


《少林棍法闡宗》



《少林棍法闡宗》共計三卷,其中卷上追溯了著名棍法的源流,並收錄了小夜叉、大夜叉、陰手、破棍等棍法;卷中圖、訣、文並茂,對棍式、槍式加以詳細介紹;卷下則為「問答四十條」,對與少林棍法的相關問題作了解答。該卷首先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闡明「少林棍法」的宗旨。在問答中,問者設問――程沖斗的棍法已自成一派,亦可稱為「程家棍」,何以仍需冠以「少林」二字?對此,答者以為:此棍法源自嵩山少林寺,冠以「少林」二字,實以明其淵源所自。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與少林武術


《少林棍法闡宗》抄本,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



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中國少林武術的祖庭,隋末少林寺僧助唐太宗征討王世充,俗稱「少林寺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一向膾炙人口。其後,少林寺遂以武術聞名遐邇。及至明代,出現了一種傳說——元至正初年,紅巾軍圍困少林寺,危難之際,原在廚下負薪燒火的僧人持一火棍挺身而出,大喊「吾乃緊那羅王也」,遂以撥火棍擊退紅巾軍。故此,相傳少林寺棍法源出緊那羅王,為神傳之技。《少林棍法闡宗》卷上就有「大聖緊那羅王顯神像」和「緊那羅王贊」,反映的就是少寺武術對緊那羅王菩薩的推崇。明萬曆九年(1581年),地理學家王士性游少林寺,看到寺內有四百餘僧,每人皆有非凡武功,頗為感嘆。當時,少林拳棍已蜚聲遠近。不過,此類武功的傳承頗為神秘,舉凡學習少林武術,必須親自到少林寺方能如願。根據程沖斗的自述,他自少年時代起就對軍事武術頗感興趣,一旦聽聞名師,即便路途再遠也要前去拜訪。他挾貲游少林,前後練武十餘年,初拜少林寺武僧之首——洪轉為師學習棍法。洪轉槍棍俱精,著有《夢綠堂槍法》一書傳世。程沖斗又與宗想、宗岱兩師習武練棒,以後還從法門高足廣按談拳論棒。因此,程沖斗將自己的棍法命名為「少林棍法」,實際上是在表明個人衣缽傳承之有自。


除了少林高僧洪轉等人傳授的棍法外,程沖斗還有被人譽作「無不精絕」的諸般技藝。其雙手刀法得自浙江劉雲峰,槍法得自河南李克複,弩法則是其游壽春遇土人、得穴中銅機而創。程沖斗槍棍俱精,兼及弓馬刀弩之術,心手俱化,隨心而應,諸般武藝皆有造詣,卓然成家。後來,其人編纂的《耕余剩技》刊行於明末的天啟元年(1621年),叢書除了收錄《少林棍法闡宗》三卷之外,另有《長槍法選》、《單刀法選》及《蹶張心法》各一卷,為後人研究明代武術提供了極為翔實的珍貴資料。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與少林武術


[明]程沖斗:《耕余剩技》



萬曆二十年(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明朝出兵援朝抗日,此役前後沿續了七年之久。為此,官府大批徵召民間武士參戰,故而屢次希望程沖斗出山教授武藝,但程氏似乎不為所動。他的絕世武功,看來主要還是為父輩經商保駕護航。對此,程氏族人程繼康在《〈少林棍法闡宗〉後序》中指出:程沖斗「辟道途之警,橫槊赴敵,群盜偵知其名,輒遁去,其先聲奪人類如此」,這一段描述與《懷秋集》中的記載頗為相似,只是《懷秋集》的結尾稱:程沖斗是以經商而終其天年。

不過,休寧知縣侯安國在為《耕余剩技》作序時,卻有不同的說法。他說自己曾一再規勸程氏應募從軍,但後者卻認為自己家境小康,習武主要是為了自保身家,並不想出山入仕。對此,知縣勃然大怒,斥之為「食肉麋、飽糟醴,無用之匹夫」。程氏受此刺激,方才毅然答應以身報國。於是,父子兄弟並帶其家丁八十人,自攜糧餉赴軍門從戎,以所創強弩及刀槍諸法日夜訓練官兵,頗見成效。為此,程沖斗被授以僉書,諸子弟也被委以守備、把總等職,休寧還建有「義勇可嘉」的牌坊以彰聖寵。雖然,侯安國序文提及程沖斗的後半生與《懷秋集》之說法頗有歧異,但程氏習武的最初目的卻是為了「保身家計」,這一點應當沒有什麼疑問。而「家事頗饒」,則顯然與其為經商之家有關。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與少林武術


抄本《拳經》



在明代,民間武藝的重心不是武器,而是拳術。《少林棍法闡宗》反映的是冷兵器時代的傳統武術技藝,到火器已廣泛應用的晚明,此類技藝誠如程沖斗及其族人一再聲稱的那樣,談拳論棒主要是自衛身家。程沖斗將弩制與長槍、倭刀及棍法合而行世,他自稱:「余草莽之臣,耕余所得者也,因目為耕余剩技。」其中,他所輯的棍法,主要是在桑梓故里的鄉間傳授,目的是為了「保障丘墓之備」。這些,都絕不是自謙的說法。換言之,其主要用途具體表現為在鄉里的抵禦欺侮,異地行商時則以之強身自衛,為貿易保駕護航。


儘管如此,《少林棍法闡宗》以及隨後合刻的《耕余剩技》,仍與其時內憂外患的背景密切相關。《少林棍法闡宗》初版刊行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這一年,在明史乃至明清易代史上皆是極為關鍵的一年。是年,建州女真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此後,女真勢力愈益成為明朝的心腹之患。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及至天啟元年(1621年),程沖斗又著成《蹶張心法》、《單刀法選》、《長槍法選》三書,與數年前出版的《少林棍法闡宗》合刊,以《耕余剩技》之名行世。他在書中闡述的攻防技法,也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與少林武術


《破棍拳譜》,清末抄本



另外,在明代,以武術聞名於世的徽州人還不止程沖斗一人。後代有武術大師曾評價說:「徽州程真如所著《峨嵋槍法》,……卓哉絕識,槍家之正法眼藏也。」程真如也是休寧人。這說明——在明代,徽州休寧至少出現了具有全國影響的兩位武術大師,他們分別前往少林和峨嵋學習武術。只是因為資料不足征,我們對於那位前往峨嵋山習武的程真如之生平事迹,並沒有太多的了解。而從現存的文獻來看,在徽州民間,也以少林武術最為流行,關於這一點,迄今流傳的諸多棍法、拳經抄本,顯然皆源自程沖斗的《少林棍法闡宗》。(文/王振忠)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那個一生畫小人書的幽默老頭兒95歲了,我們懷念他
台灣作家陳映真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
中華地區最大古書博覽會在香港舉行,珍品難得一見
葛劍雄:學歷史的用處不在於「用」
《歐陽海之歌》作者金敬邁赤腳求學的辛酸歷程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王振忠說徽州︱徽商「走廣」:到廣東發洋財
旗袍先生崔萬志:秉承「徽商精神」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安徽省名氣最大的城市,誕生了徽商、徽文化!
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出生
清朝最牛的徽商,六次接待乾隆下江南,一夜建造成白塔
古代富豪獨愛園林,來看一下這位徽商巨頭私家園林
解析清朝著名徽商胡雪岩娶過多少個老婆
石濤與徽商之間的書畫往來
安徽歙縣徽商大宅 1580根柱子上幾乎都有精美木雕
安徽一古村落,人們以「畫里鄉村」來形容,是徽文化徽商聚集地!
清朝徽商領袖,紅頂巨商胡雪岩的一生,成也因官,敗也因官
婺源這個徽商大宅的韻味的民宿,是婺源之行最大的驚喜
徽商銀行上半年純利實現雙位數增長 大股東背景撲朔迷離
「一帶一路」活動為何從中國黃山出發?古徽商在絲綢之路上
在線徽商網告訴您B2B品牌建設不可不知的原則
明朝十大商幫首先崛起不是晉商不是徽商,它們的實力誰最牛
《極限挑戰》上演金條爭奪戰,男人幫演繹徽商文化
大數據下的引領者 在線徽商精抓客戶需求
立身,立本,立目標;創新,創信,創未來。——安徽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