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等了又等,《我不是潘金蓮》,終於上映。


從3月放出預告片,到今天正式公映,中間經歷改名、換檔風波。


話題刷了好幾輪:圓形畫幅、冰冰封后、甚至於今天的馮小剛炮轟萬達。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獲最佳影片「金貝殼獎」,范冰冰獲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


不誇張地說,這是今年關注度最高的國產片


被勾引得心急火燎的Sir第一時間就看了午夜場,先擺態度——

就現實批判意義而言,確實是馮小剛導演生涯最好的作品,上一部讓Sir看得如此坐立不安的馮氏作品,還是《一聲嘆息》。


有填補題材空白的大膽,也有藝術形式的突破。


至於大家最擔心的:刪減了多少


據看過兩個版本的雲舅反映:



國內上映版幾乎沒刪減,相反,還多了一些旁白和劇情。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照例先簡單普及故事背景。



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中國電影


鄉下婦女李雪蓮,和丈夫為了房子假離婚,卻被丈夫背叛,成了真離婚。


前夫不但背信棄義,還戳穿她婚前就不是處女,是現代潘金蓮。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李雪蓮咽不下這口氣,為了這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活活鬧了十幾年(原著小說中是二十幾年)。


主線聽起來太簡單?



因為這部電影,最好看的不是主線,是節外生枝。

電影上映前,很多人拿《秋菊打官司》和它作比。其實兩部電影大不相同。


《秋菊打官司》從頭到尾死死盯住村長一個人。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而《我不是潘金蓮》盯住的,卻是不斷衍生的,一層套一層的官吏。


諷刺的是,要告的人越來越多,李雪蓮的冤屈反而越來越說不清。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電影大體可分「上下集」。


上集有傳統「民告官」的影子,而下集,卻頗有趣味地一翻——


李雪蓮成了被官員們小心對待的人,看起來似乎掌控了主導權。


但本質上,她依然是個被動的老百姓。


李雪蓮串起了整個故事,卻不是故事的推動者。真正拽著她往前的,是電影中形形色色的男人們。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李雪蓮遇到的男人,又大體可分兩大類:


「情慾」與李雪蓮關聯的——前夫、屠夫、趙大頭。


先看前夫秦玉河。


他是一切矛盾的根源,拋出了讓李雪蓮崩潰的「潘金蓮」論調。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這背後藏著中國男權社會一個幾千年的陷阱:貞操


李雪蓮婚前有過性行為,從此像被捏住了七寸。


能伺候好男人,那你就能小心翼翼過一輩子;一言不合抖落出來,所有人都看不起她,連她自己也受不了。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而趙大頭、屠夫,則是對李雪蓮示好的角色。


不是因為他們善良,是他們對李雪蓮的姿色有所企圖。


屠夫說:


如果能幹那事


就是殺人也成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大頭說:你知道我暗戀你了多少年。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這是男權思維一個顯著的潛意識:女人的貞操,是能拿來交易的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李雪蓮遇到的第二類男人,對她的身體沒興趣。


這一撥男人統稱官吏,連名字都與權力有關。


底層是不留情面的嘲諷,王公道(枉公道)、賈聰明(假聰明)。


省長、市長名字比較委婉,如儲敬璉(敬廉)、史惟閔(為民)。


級別最高的「首長」,隱去了姓名,不提。


記得中國有條潛規則,就叫「為尊者諱」。


李雪蓮層層鬧上去,掀起大片風波,打出一副「官場眾生相」。


說實話,在看《我不是潘金蓮》之前,Sir不太敢相信這也能拍——


政府會議。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截訪。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喝茶。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我不是潘金蓮》大膽地攪動了「禁區」。


而且,馮小剛的風格不是寫實,是高度抽象、儀式化的手法,讓政治小丑們粉墨登場。


拍板做決定的是,像市長馬文彬,身邊的一個秘書都成了大紅人。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只能當差、被罵的是,像法院院長王公道,明明只負責庭審,卻連看人、捉人的差事都要包攬。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那麼,這跟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官員影視劇有何區別?


Sir以為最大的區別是:前者在
拍官員,而《潘金蓮》,是拍官場


中國數千年積累下來的官場經驗,太多不可為外人道。


比如片中,馬市長對縣長的工作點撥,真正有意義的是三次。


第一次,引用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古語——不經意點撥。


第二次:要做到「萬無一失,一失,那也就萬無了!」——暗暗提醒。


第三次:千萬不可因小失大!——這是強調、警示。


太多千錘百鍊、水滴不穿的


你說是為政為民,合適;你說是為官為私,也合適;好像次次都在說,卻又好像啥都沒說。


簡直絕了。


這不中國嗎?


這太中國了。


不僅故事忠於中國,其形式上,也一目了然看出國風。


這就要說到畫幅——嗯,圓的。


關於這圓形的含義,有太多層可能的理解。美學角度、文化層面,都能找到這塊圓形的影射。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比如,圓是窺探的視角。就像伸出唾沫濡濕的手指,戳破一點紙窗,向內窺視。


Sir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幕——


你這是強姦你知不知道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在這圓形畫幅里,你看到的只是一小塊,但看不到的地方,卻又無所不在地影響你。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圓與方配在一起,又是中國人念了幾千年的規矩


有時圓融,有時冷硬;有時光滑,有時鋒銳。


無規矩,不成方圓,誰都說不清,但誰都在遵守。


值得玩味的,還有不同畫幅之間的切換。


圓變方。


決心告到底的李雪蓮,走出了光明縣,又離開了永安市,坐著火車去北京。


快到北京時,火車經過一段隧道——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圓形隨著視野漸漸開闊,直到切入方方正正的北京。


再看方變圓。


在京城鬧出了不小風波的李雪蓮,卻還惦記著自己未白的冤屈。


她跪在菩薩面前祈求,然後起身,走出寺廟——


鏡頭一轉,在寺廟內部,透過窗戶記錄低頭走過的李雪蓮。


窗戶是圓的,頗有古意。


從此,畫幅轉回圓形,李雪蓮又成了那個被困在小圈圈裡、四處碰壁的受冤婦女。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縱觀全片,圓,方,分別是兩種體制。


圓形是地,代表傳統社會,結構是相互交織的熟人網路,散漫、圓融。


方形是天,代表官方系統,結構是上下分明的等級階梯,莊嚴、規整。


兩者合二為一,框成一個世界。


這不中國嗎?


這太中國了。


甚至於,女主李雪蓮身上的頑固與較真,也是中國女人典型的頑固與較真。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李雪蓮絕非西方影視劇常見的女權主義者。


在這男權社會,她同樣助紂為虐:既拚命反抗前夫對她的欺騙和侮辱,卻同時也懂得利用姿色,索取其他男人幫助。


法院院長王公道曾評價李雪蓮:


官員覺得她像小白菜;她認為自己是竇娥;經過多年的告狀,已經修鍊成了白素貞——再加上前夫說她是潘金蓮,李雪蓮的身上,足足活著四個大名鼎鼎的中國古代女性。


單拎出來一個都不好對付


難纏的人纏在一起,都變成三頭六臂了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這四個女人,不是中國女人苦、冤、強、痴的四面?


就連她耿耿於懷的清白名聲,不也是對男權的附庸風雅?


《潘金蓮》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個人人拿捏好分寸、處處世事皆學問的中國生態。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種種看似不可能,但又切切實實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中國特色,在《我不是潘金蓮》中被推至頂峰。


同樣是拍喜劇,同樣小人物視角,馮小剛常常被拿來和周星馳比較。


但在Sir看來,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周星馳的喜劇本質是悲劇,是一個人的真我如何在俗世狼狽不堪地堅持。


而馮小剛的喜劇是諷刺劇,是用嬉笑怒罵的刀子去圖解虛張聲勢的時代。


《我不是潘金蓮》的性感正在於此。


如Sir前文所說,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中國電影。


其中的酸和淚,妙和笑,我們絕對比任何國家的人都懂。


當然,《我不是潘金蓮》遠非完美。


受審查所制,除去一些專拍給上面看的口號台詞,李雪蓮麵館重逢老縣長那段更是畫蛇添足;


另一方面,用針尖對麥芒的對碰去建構官場規則,過於直白辛辣的嘲諷,也少了個人與體制合謀的漸變色。


說得更直白點。


李雪蓮的冤大么?在她看來,天一般大。但如果和現實的上訪戶一比,她又太輕了,這樣的問題在中國,輕如鴻毛。


就是這史上最輕的上訪者,這輕如鴻毛的芝麻小案,層層官,層層吏,辦不下來。為什麼?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我不是潘金蓮》的價值正在於此,它絕非藝術成就做出如何卓越的貢獻,或者主題思想揭示了多麼深奧的道理。


它只是把我們都聽過、看過、經歷過,卻正在遺忘、習慣的「荒誕」,用不正經的方式,鄭重其事地擺給你看。


李雪蓮就像是一根細小而堅硬的刺,扎入了重重包圍的權力壁壘,硬是憑著一股勁,生生將原本秩序森嚴的官體系,撬開一角,露出荒謬一貌。



這一貌是中國人的醜陋。



這一貌也是中國電影好久不見的美麗。

《潘金蓮》每一幀都在說:醜陋的中國人


版權聲明:本文系毒舌電影(公眾號:dsmovie )授權噠噠發表,如需轉載請聯繫毒舌電影獲取授權,嚴禁私自進行二次轉載,違者必究。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她是民國開國的第一個女官 像潘金蓮也像竇娥
《水滸》中的9大壞女人:潘金蓮第九 第一竟是她!
中國第一個飾演潘金蓮的演員,原來是李香蘭,一個純正的日本人!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和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都比竇娥還冤!
金庸小說中三大紅杏出牆,一人可稱潘金蓮,第一個看了只能說活該
國色天香的潘金蓮,短小精悍的武大郎,是這樣搞在一起的!
中國古代那些出軌的人物,潘金蓮第二,第一無爭議
金庸小說中五大不守婦道的女人,三個潘金蓮都不及她
劉震雲《我不是潘金蓮》:一部鄉村中國的心靈史~
銀幕上的潘金蓮第一個扮演者是日本人,但有一個好聽的中國名字!
她被稱為史上最性感潘金蓮,看過《金瓶梅》的一定都知道!
揭秘:水滸傳中比潘金蓮還悲劇的一個女人是誰?
潘金蓮和金庸小說中的這些女人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閆紅:攛掇潘金蓮的王婆,是黑道中的草根
韓國網友看上潘金蓮,她被評為最美中國女人
鬧騰的《我不是潘金蓮》在美國安靜上映
這些演過潘金蓮的女星各有風韻,最經典的還是《水滸傳》里的她
《水滸傳》中最令人唾棄的三大人物:潘金蓮墊底,第一無人不服
潘金蓮的真實來歷:一位被歷史杜撰者抹黑的千金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