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眼觀宇宙——大千世界與四大部洲

佛眼觀宇宙——大千世界與四大部洲


佛眼觀宇宙——大千世界與四大部洲



大千世界(Mahāsāhasralokadhātu),佛教用以闡釋世界構成的術語。根據佛教的宇宙觀,以須彌山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大部洲及諸山海,並及欲界六天、色界初禪天即是一個世界。

一千個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此大千世界由小千、中千、大千世界三個層次合成,又稱「三千大千世界」。因此,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三千個世界,而是一千的三次方多的世界。該詞後來泛指佛陀的教化範圍,並進一步泛化為廣闊無邊的世界。漢語中有關「大千世界」的習語很多,如《永嘉大師證道歌》:「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再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不過,現代人往往慣用而不知,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該詞的佛教語源了。


須彌山(Sumeru)是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一座聖山,傳說須彌山高84000由旬(1由旬約等於13公里,即1092000公里),入水也是84000由旬。諸神在這裡居住集會。山的四周有海洋環繞,日月星辰都圍繞著須彌山旋轉。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的一些廟宇建築都象徵著須彌山。根據佛教的宇宙論,世界的底層是風輪,其上依次有水輪、金輪,金輪之上則為山、海、洲所構成的大地,須彌山即此世界的中心,其周圍有七座大山,各山之間有海洋相隔,第七座大山之外是醎海。醎海上有四大部洲,被外層的鐵圍山環繞起來。西藏地區的桑耶寺便是模仿這一結構格局而修建。須彌山頂是三十三天(忉利天)所在,中心是天帝釋所居的善見城。



佛眼觀宇宙——大千世界與四大部洲


(須彌山示意圖)


所謂三十三天(Trayastri??adeva),是指居於佛教欲界第二天的天眾。他們住在須彌山頂,四面各為八萬由旬,山頂四角各有一峰,高五百由旬,中央的宮殿名為善見城,是天帝釋的居所,城外有四苑,是諸天遊樂之處。城之西南有善法堂,諸天群聚於此評論法理。四面各有八城,合計三十三城,故名三十三天宮。據《正法念處經》,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命終後登入此天,佛曾到此處為母說法三個月。三十三天壽一千歲,據說修中之中品善則往生此天。



佛眼觀宇宙——大千世界與四大部洲



(三十三天示意圖)

《西遊記》中也有關於四大部洲的說法:孫悟空的花果山在東勝神洲,唐僧所在的東土大唐在南贍部洲,西天取經的目的地在西牛賀洲,還有北俱瀘州的山風中曾飛出一個通臂猿猴。



佛眼觀宇宙——大千世界與四大部洲



(《西遊記》四大部洲示意圖)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所居的兜率天宮,原本是佛教欲界第四天的居所,後被道教借用過去。兜率(Tu?ita)的意思是對於物慾享受很知足、而追求八聖道則不知滿足。此天宮分內外院,內院是即將成佛者(即一生補處之菩薩)成佛前最後一生的居所。釋迦牟尼就是由此處降生人間而成佛,未來佛彌勒現住兜率內院宣說佛法,等待壽盡而下生成佛。兜率天壽四千歲,一晝夜為人間四百年。對兜率天宮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彌勒三經」之中,即《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彌勒大成佛經》與《彌勒下生經》。以這三部經文為依據,在中國形成了廣泛流行的彌勒凈土信仰:只要修行十善或念誦彌勒之名,就可往生於兜率天。古代高僧道安、玄奘等人都曾發願往生兜率凈土。


佛眼觀宇宙——大千世界與四大部洲



(敦煌壁畫彌勒兜率天宮說法圖)


(范晶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梵佛研 的精彩文章:

講演稿:佛教空觀的起源
慈無味——無法表演的慈

TAG:梵佛研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圖 佛眼觀蓮
佛眼觀生死,到底什麼決定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