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熊爸爸之歌》(本傑明?修德著),頑皮的小熊走丟了,熊爸爸一路尋找到城市,大鬧歌劇院,最後父子倆一起在歌劇院的星空下睡著了。是小熊為熊爸爸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界。

有一年,我在海德堡採訪,遇到一位文學博士,是一位對學術有真正熱忱的女性,但結婚生子,時時為家務瑣事分心,使她一直未能真正進入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


那天傍晚,我們在內卡湖畔綿延不盡的大草坪上一起散步,我注意到與她年齡不相稱的白髮。而她3歲多的兒子小魚兒正在草坪上快樂地跑來跑去。小傢伙不知從哪裡找到兩個容器,不厭其煩地把一堆沙子從一個容器倒到另外一個容器里。當時她看著孩子玩沙子的眼神,又溫柔又傷感,給我留下了長久的印象。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在讀《孩子是個哲學家》時,她當時的眼神不知為何一直浮現在我眼前。一轉眼七八年過去了,我的兒子也到了小魚兒當時的年齡,在日常生活時時的磨礪與挫折之中,我對為人父母的悲喜交集,對她眼神中的複雜意味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過去20年,多個學科的研究得出了驚人相似的結論——生兒育女對於一個人的幸福程度毫無助益。為人父母者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無論單身還是已婚,有一個孩子,還是四個孩子——都不比非父母更幸福,而且,孩子越多,幸福感越低。對此,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伯特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孩子就像海洛因,他給你極度的狂喜,但同時也將其他一切樂趣都從你的生活中排除出去了。


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還要生兒育女呢?


從某種潛意識的層面來說,我覺得《孩子是個哲學家》的作者皮耶羅?費魯奇恐怕也是在試圖解答這個問題:一個曾經擁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一個熱愛閱讀、寫作與思考的人,一個熱衷於音樂與沉思,並在狹小的私人空間之外任由思想自由馳騁的人,如今卻在手忙腳亂、無比狼狽的為兒子找一個玩具小輪子,到底是什麼使得這一切值得?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皮耶羅?費魯奇


費魯奇是義大利人,1946年出生於義大利都靈,在弗羅倫薩從事心理治療師職業30多年,成就卓著,被譽為「當今歐洲精神心理學的引導者之一」。


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於,作為一個終日與內在精神體驗打交道的心理學家,在養育一個孩子的過程中,費魯奇是以自身為樣本,不斷探尋和分析為人父母這件事情到底在他作為一個成年人的內心世界引發了什麼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以及這樣的變化對於他的個體生命意味著什麼?


在這一自我探尋的過程中,孩子始終是一面明鏡,一方面忠實的折射出成我們作為成年人未曾意識到或者不願面對的關於自我的真相,另一方面則時時向我們提示生活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比如,孩子樂於活在此時此地,而我們成年人最不願意麵對的,似乎就是當下這一刻的自己,所以我們想盡辦法,試圖逃往過去或未來。但是,關於過去未來種種憂思幻想,帶來的其實只是無窮無盡的煩惱痛苦。


現代心理學發明出多少方法,試圖教成年人如何活在當下,所謂正念、冥想、覺察、專註……但在費魯奇看來,都不如一個孩子的力量強大。他們時時在尋求我們的關注,邀請我們進入他們的宇宙。一旦你真正關注他們,接受他們的邀請,你會發現自己對周圍的環境重新敏感起來,新的可能性與新的視角漸漸浮現。你會發現你身邊的現實比你想像的要豐富、有趣的多——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每一個情境都是一個不可重複的事件,每一次跳躍都是一次新的跳躍。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慢下來,不緊張,活在當下,享受自己」,這是你能從孩子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生活的藝術。但是,這樣的領悟來的並不容易。費魯奇先生在遊樂場里「欣賞」3歲的兒子埃米利奧跳了100多次,在種種的不耐煩、不甘心與心不在焉之後,才突然意識到的。


其實,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不是因為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心理學家,而是因為他與我一樣,是一個灰頭土臉、充滿了困惑與挫敗感的為人父母者。


與天下父母一樣,他也有望子成龍的虛榮,他也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欲,他與自己的孩子之間也衝突不斷,他也對他們撒謊、發火、專制,在公共場所顏面掃地。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那些自己從未意識到的,嶄新的、強烈的,甚至令人恐懼的情感,包括憤怒、沮喪和絕望。他偶爾也會覺得自己被困在了一種本不屬於自己的生活里,覺得自己喪失了自我,成了一種無止境的、吃力不討好的、無意義的勞動的奴隸。


但是,如他所說,與孩子們在一起,他也獲得了極大的愛與歡樂。哪怕只有片刻,也抵得上若干年的懷疑與失望。


除了愛,還能是什麼原因呢?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正因為愛,一個父親不斷的躬身自省,努力向他的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從孩子對世界的專註中,學會活在當下,學會全身心的付出;從孩子執著於自我的方式中,學會不帶期望的與他人相處,不侵佔他人的空間;從孩子的天真無邪與創造性中,學會擺脫過去與經驗的牢籠;從童言無忌中學會面對真實的生活,拒絕謊言;從孩子的負面情緒中,觀察到父母內心深處的隱秘情緒,並由此學會格外珍視自己的感受;從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中,發現自己對待伴侶的態度,從而檢省愛情之河的乾涸;從孩子的正義感和對死亡的最初思考中,體驗對於生命的感恩;從孩子不厭其煩的重複遊戲與探索中,學會緩慢、耐心與等待;從孩子的隨遇而安之中,學會自發的生活;從孩子的純真之中,發現人際關係的美妙與日常生活的獨特之處;從陪伴、保護孩子的過程中,體味愛的無私與回饋。


從這個角度來說,生兒育女不再是一種犧牲、付出,而是一種特權,照顧一個生命的特權。在此過程中,我們體驗了成長、感激、純真、愛、溫情,以及它們對於現代人生的重要意義。


點擊圖片可以直接購買,也可以選擇三聯童書館為您推薦的其他童書,或者參加松果生活為您推薦的更多親子活動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課堂| 無創意不成長,大千書院少兒創意繪畫班等你來


課堂| 親子博物館課程,讀懂神秘的青銅語言紋飾


遊學| 童趣敦煌冬令營,親子美學啟蒙之旅


藝術| 向大師學習系列工作坊,高迪的馬賽克藝術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 * *

如何向孩子學習生活的藝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節氣 小雪
「不能說的」瑪蒂爾達:尷尬的信仰和復辟的鄉愁
來自曠野的呼喚,與永遠的自由渴望
凜冬將至,願你的生活有熱湯
今天,為什麼讀惠特曼?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帶孩子的藝術
培養孩子藝術氣質?去看展!孩子是如何看藝術展的
藝術是怎麼改變你的生活?
陶子:藝術是生活的比喻,而她要把生活設計成為藝術
大腦美學神經科學的藝術是如何誕生的
藝術欣賞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是什麼?
塵劫與墨渡,於劍飛「藝術的生活,生活的藝術」
藝術大師林風眠動物畫作賞析,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懂藝術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簡筆畫教孩子,讓藝術滋潤孩子心靈!
那些栩栩如生的藝術畫作欣賞
獻給孩子的世界美術館之旅,培養孩子的藝術美感
藝術存在於生活,體會不一樣的藝術!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
生活中那些可愛的藝術
生活,為什麼需要藝術?
藝術改變孩子的真相:改變兒童的生命基因
生活的主角,家的藝術
藝術的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