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作者丨一 一


編輯丨李春暉


一切重要變革總是伴隨著巨大爭議。並且多數時候,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內地上映的第12天,累計票房約1.4億,已經超越《色·戒》的1.38億,成為李安在內地第二賣座電影。但比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5.73億,還有相當距離,也遠沒達到該片上映前的市場期待。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上周末,該片在北美正式上映,票房成績比本就糟糕的預期更糟。

此前,《比利.林恩》紐約首映時「冷遇」,外媒甚至用「奧斯卡最佳導演罕見的失誤」以及「對電影的犯罪」來嚴厲批評。美國媒體預估該片的周末票房應該在300萬美元到400萬美元之間。然而,在1176家的影院上映的《比利.林恩》,首周末只收穫93萬美元票房,相當於平均每家影院只迎來了26個顧客。


相較於該片4000多萬美元的投資,以及曾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李安,這一成績無疑相當令人失望。


似乎很難將其歸結為技術嘗試的失敗。全球僅有5家影院能夠放映最高規格的3D/4K/120幀版本,大多數內地觀眾看到的是60幀/24幀版本。而在北美,大規模上映的只是2D版本。


如果120幀版本普及,這場「技術革命」是否有不同結局?恐怕也很難。


觀看了頂配120幀版本的硬糖君(微信ID:yuleyingtang)的感想和大多數人相同——就像看家電賣場的高級電視機。神奇是很神奇的,但不是視覺奇觀式的,而是高清電視的體驗,沒有我們習慣的「電影感」。

內地火熱,但僅是「口頭表揚」


如果非要選出一個華語最佳導演,相信很多人都會投票給李安。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李安在很多內地影迷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有3座奧斯卡小金人,導演了無數商業和藝術同樣出眾的優秀電影。

李安的個人招牌就是《比利.林恩》最大的號召力,這種號召力甚至要強過120幀帶來的技術衝擊。


雖然經歷了北美首映的失敗,李安還是一站又一站的宣傳造勢,這種努力遠超他此前幾部內地上映影片。可以說,在同等級影片中,李安新片的宣傳是壓倒性的勝利。


但另一方面,《比利·林恩》上映12天,排片比幾乎是直線下降。剛剛上映的馮小剛導演作品《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兩天就超過了《比利.林恩》的票房。


排片急轉直下,倒不涉及萬達、華誼式的恩怨情仇,該片的上座率確實不理想。首日只有10.5%,是三個「種子選手」中最差的。

儘管該片豆瓣評分8.6,成功預訂11月影片的「口碑王」,卻未能靠口碑發酵推動票房。路人觀眾不買賬,這更像是內地影迷的一次口頭表揚。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這段時間我對青春的逝去、純真的喪失感興趣,所以拍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在首映禮上說。這種幽微情緒加上一往無前的技術創新,我們對李安的熱愛沒被辜負。


然而這場李安技術革命卻是階梯式的,能夠享受「純技術體驗」的是金字塔塔尖上的「小眾群體」。國內僅兩家影院支持原畫版放映格式,在萬達發布的《比利·林恩》全國放映影城列表中,6家影城放映120幀/3D/2K版本,212家影城共計1458塊銀幕放映60幀版本,幾乎只在一線城市或者省會級城市。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除此之外,大部分城市放映的是3D+2k+24幀的「低配版」。諷刺的是,這種版本才是為這部電影貢獻票房的主體。


120幀和24幀的放映差距,導致電影口碑無法直線傳輸。例如原畫版被批評過於清晰,缺乏電影感。這種吐槽在「低配版」當中其實是不成立的。因為調低電影格式之後,這種因為清晰度冒犯觀眾觀影體驗的「錯誤」,就被規避掉了。


與奧斯卡漸行漸遠?


上映之前,外媒曾斷言,《比利.林恩》的票房好壞,或將決定這部影片究竟能在奧斯卡中走多遠。


「冒犯」觀眾的並非技術,而是故事。


李安並非利用技術優勢來拍攝大場面,以此震撼觀眾,而是一次又一次對準林恩那張慘白的臉。李安的想法是通過一個普通的士兵,利用技術優勢帶來「沉浸式觀影體驗」,來拉近觀眾和演員的距離,讓觀眾可以感同身受。但在觀眾來看,這樣的處理讓敘述節奏變得拖沓。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除了敘事問題,其精神內核或許才是得罪「美國觀眾」的主因。


電影對於美國伊拉克戰爭的批評十分激烈,這很可能觸怒政治偏左的美國觀眾。而另一方面,這又不是一部常規的反戰片。


李安將一切崇高都消解了,將「英雄」視為一種悲哀,對「個人英雄主義」徹底否定。這才是真正觸犯了美國價值觀。


而奧斯卡恰恰是最重視美國核心價值觀的獎項,這樣違反現行主流價值觀的影片,難道會被奧斯卡所接受么?


索尼把《比利.林恩》在北美的公映時間推遲一周,並且最終選擇用2D格式大規模上映,無疑就是對其最大的不看好。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且不說北美觀眾是否不像我們那麼熱衷新技術,這種發行策略就預先把李安的超前技術格式變成了一個噱頭。結果首周末僅僅拿下93萬,表現讓人大跌眼鏡。


和同檔期同級別影片相比,就能看出《比利·林恩》在北美有多不受待見。《神奇動物在哪裡》海外首周票房已經達到了1.433億,《奇異博士》海外累計票房達3.9億,沖奧力作《降臨》北美累計4337萬。


革命,殉道


電影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四次真正的技術革命。電影的出現、有聲電影、彩色電影、3D電影。儘管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以勝利收尾,但都過程曲折,而且飽受爭議。


1895年電影誕生,火車就能把觀眾嚇跑。1927年,有聲電影出現,有人認為聲音破壞了電影作為視覺藝術的完整性,並遭到了包括卓別林在內的默片電影明星的一致反對。1935年,彩色片的出現,也被指責為剝奪黑白電影深刻內涵的無效手段。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1985年《火車進站》


最近的一次技術革命——3D,更是經歷了長達80多年的曲折發展史。早在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愛情的力量》就已經誕生,卻直到2009年的《阿凡達》才真正被世界觀眾接受。


在《比利.林恩》之前,電影人早已開始對高幀率的實驗。《霍比特人》導演嘗試使用了48幀的高幀率,被批評的十分慘烈。批評者的論調和今日類似,認為「這是一部塑料片」「缺乏電影感」。



《比利林恩》讓李安做了新技術的殉道者?



人眼分辨的幀率最高是30幀。雖然120幀的畫面相比24幀在亮度、細節上有著非常大的進步,但就目前而言,似乎有點超出人類生理極限。同時影院技術無法支持,短時間內在觀眾中普及度有限。


儘管如此,李安已經宣布,下一部影片《馬尼拉之戰》仍會採用相同格式,而卡梅隆也有望在《阿凡達2》和《阿凡達3》中挑戰高幀率。


就《比利.林恩》而言,革命遠沒有成功。但隨著高幀率作品不斷出現,技術日益成熟,觀眾逐漸接受,技術革命或許會在未來顛覆我們的整個觀影體驗。無論是革新還是殉道,《比利·林恩》都將會在電影史上留下重要痕迹。


「至少我們知道我們能製作3D高幀的電影,不過下部片得花更多錢。」李安說。


資料顯示,《馬尼拉之戰》同樣由《比利.林恩》出品方之一studio 8投資出品。好萊塢製片公司Studio8在2014年被複興國際投資控股。如今的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多「國產片」。不過比起請天價明星或塞中國花瓶,給李安燒錢玩技術的國產土豪,我們還是喜聞樂見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硬糖 的精彩文章:

全面被TFBOYS碾壓!日本偶像帝國傑尼斯的生日場面為啥這麼小?
《爵跡》失利何足懼?鐵打的郭敬明,流水的資本家

TAG:娛樂硬糖 |

您可能感興趣

不見奢華惟覺淡雅的薛寶釵,卻是封建禮教的殉道者
《綉春刀2》:張譯式陸文昭,一位理想主義的殉道者
「帖學的最後殉道者」白蕉行書《楊慎詩》欣賞
印度什葉派穆斯林「鞭身」自殘,紀念殉道者卡爾巴拉
「帖學最後的殉道者」白蕉行書《陶淵明詩手卷》
紀念在巴殉道者:一粒麥子的光榮時刻
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我愛那殉道者最後的微笑
演員,聖人,殉道者?小偷,妓女,同性戀!
殉道者之死,曹操基於什麼必須殺掉荀彧?
《奇葩說》:這個時代,我們尤其需要殉道者
《戰錘40k:審判官-殉道者》搶先體驗/路線圖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