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車用潤滑油變質標準是什麼?如何在車上對它進行監控呢?

車用潤滑油變質標準是什麼?如何在車上對它進行監控呢?

謝@汽車奇談高小強邀,簡單作答。


依然先說結論,對於普通老司機,正常的保養換油,唯一切實可行的換油指標就是時間/里程。


所以 真·狗糧播撒者@康賤貓的回答中,靠著老司機的直覺,只按照里程數更換油液,是完全正確的。

不過貓以前是開機油迪的,所以換機油對他來說應該是日常三餐似的事情,還看啥里程?


下面稍微展開講一下:


從工程技術角度來講,我們在研發過程中判斷油品是否失效,依靠的是實驗室測定的理化參數:粘度變化(KV change),總酸值變化(TAN increase),金屬/非金屬元素含量變化(Element content change),水分含量(Water content)等,將實測值和標準值比對,判斷是否達到規範所要求換油標準。


對於普通老司機們日常用車來說,需要更換油液分為兩種情況:

1、油液正常損耗,保養換油;


2、油液故障。


一、【保養換油】


唯一可以依據的換油指標是時間/里程。是的,唯一。如果駕駛習慣良好,用車環境良好(不髒亂差水多塵多),可以適當延長換油里程。譬如8000公里換油里程,延長到10000公里,我覺得沒有問題。反之,暴力駕駛比較多,沒事趟水跑爛路,可以適當縮短換油里程。


而老司機們日常愛看的換油指示,如:

1、滴在面巾紙看擴散:不靠譜,農用黑科技;


2、機油尺沾油看粘度:不靠譜,因為肉眼分辨不出粘度變化(20年不換油等極端情況不在討論範圍內);


3、看機油顏色是否夠黑:不靠譜,因為顏色和油液性能無關,和油泥等有關;


4、聞機油味道是否變化:不靠譜,因為機油味道變化和用車環境及機油本身配方有關,這個方法比較適合炒菜做飯;


@五十度灰哥的回答中提到了用「定性濾紙」觀察有滴擴散痕迹的方法,這個方法和油液理化試驗中的「斑點測試(Blotter spot)」相似。斑點測試屬於油液氧化測試內容之一,通過觀察經過氧化試驗的油液在標準試紙上的擴散情況,判斷油液的抗氧化能力。

因而,「定性濾紙」滴油法,可能只能判斷油液的氧化狀況,而對粘度、元素等都無法判斷。你可以說,滴油擴散有問題的機油,一定是需要換了,但滴油擴散判斷正常的油液,不一定就不需要換油。


二、【故障換油】


嚴格講,故障換油不屬於保養換油內容,不過很多故障現象倒是可以直接肉眼判斷,也一併放上如下:


1、機油進水/乳化:

油液含水量高到一定程度會引起油液乳化。日常使用中,由於溫度變化,發動機油液中會混進少量水分,北方寒冷季節尤甚。這是正常現象。發動機工作後,溫度上升,水分會自然蒸發,不影響性能。不過如果發動機密封出了問題,持續進水,水分含量足夠高時,會引起油液乳化,形成泥漿/奶咖狀濁液,如下圖所示(來自bing圖片):

車用潤滑油變質標準是什麼?如何在車上對它進行監控呢?



如果油液發生乳化,那就不僅是換油這麼簡單了,發動機可能得大修,送店吧。


2、機油味道異常:


所謂機油味道異常,不是指開個機油壺聞到的「怪味」,那是正確味道,聞多了就習慣了,例如我。


如果發現機油出現強烈惡臭或其他刺激性氣味,建議聯繫4S店檢修。因為這表明發動機處於非正常狀態,過熱、磨損異常等情況很可能已經發生了,是為故障。不過本人最近就遇到過一次變速箱油液惡臭發黑,結果檢測出來油性性能依然很棒,也很無奈。所以味道異常只是有可能故障,不是那麼準確。


最後附贈介紹下換油里程是如何確定的吧。


工程開發階段,在整車耐久實驗中,工程師會每隔幾千公里取一次油樣,檢測理化指標。反覆取樣檢測直到油樣失效,記下這時的里程數。將試驗實測里程折算為實際使用里程數,同時綜合考慮油耗排放規範要求,油液供應商意見,售後工程師意見,競爭車型換油指標等,確定下售後推薦換油里程,寫在使用說明書里。


以上。


手機碼字不易,客官老爺不點個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 的精彩文章:

航空公司是否有權利拒絕行為異於常人的乘客登機?自閉症患者是否需要提前準備適宜登機證明?
有什麼關於北京的冷知識?
星孩的由來
年薪百萬的你,現在過得是怎樣的生活?
如何評價廊坊市榮烏動保志願者在高速公路強行逼停運狗車?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