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青蒿素為抗瘧神,喜獲諾獎揚國醫

青蒿素為抗瘧神,喜獲諾獎揚國醫

青蒿味苦、辛,性寒,無毒,歸肝經、膽經,清熱解毒,退蒸,殺癌細胞。

青蒿素為抗瘧神,喜獲諾獎揚國醫

青蒿配豆卷,用於溫病初起,但熱不寒;配柴胡,用於清熱透邪;青蒿配黃芩,用於清肝膽瀉邪;配白薇,用於清熱透邪不傷陰;配鱉甲、知母、生地黃,用於退虛熱,治夜熱早涼;配鱉甲,用於滋陰透邪制火、配沙參、麥冬、銀柴胡、地骨皮、玉竹、黃芪、甘草、大棗,治療勞疾;配地骨皮、白薇、知母,治療小兒夏季發熱;配升麻、鱉甲、當歸、生地黃,可涼血止痛。中成藥青蒿片就是青蒿一味。

養生配方推薦

1.秋季腹瀉:青蒿15~20克。水煎3次後溫服,每天1劑。至體溫恢復正常及消化道癥狀消失即停葯。

2.瘧疾:新鮮青蒿200克(干品100克)洗凈切碎,以250毫升開水煎5分鐘(干品用冷水煎15分鐘)。於瘧疾發作前2~3小時1次頓服。或用新鮮青蒿200克洗凈切碎,分別採用煎服、開水沖服、絞汁加水和服及用涼開水(溫度約60℃)浸泡24小時後服。均用於瘧疾發作前2~3小時1次服用。

3.夏季高熱:青蒿20克,黃芩、竹茹、制半夏、赤茯苓各10克,碧玉散20克,枳殼、陳皮各20克(或症加減)。

保健注意

1.常用量4.5~9克。外用搗敷。

2.胃虛者不宜。

3.不宜久煎,鮮品絞汁服。


經典方劑

青蒿鱉甲湯

組成:青蒿6g,鱉甲15g,細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養陰透熱。

主治:邪熱內伏證,表現為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能食形瘦,舌紅少苔,脈數。肺結核、貧血、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證屬陰虛火旺者,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方解:方中鱉甲直入陰分,咸寒滋陰,以退虛熱,青蒿芳香清熱透毒,引邪外出。二合用,透熱而不傷陰,養陰而不戀邪,共為主。生地甘涼滋陰,知母苦寒滋潤,助鱉甲以退虛熱。丹皮涼血透熱,助青蒿以透泄陰分之伏熱。現代研究證實,本方具有解熱、鎮靜、抗菌、消炎、抑制導化作用、滋養強壯作用。

臨床應用:可用於治療熱性病後期、小兒夏季熱、肺結核、腎結核、腎盂腎炎等病而有上述病症者。


傳說故事

馬王堆漢墓絲帛中已載「青蒿治瘧」。葛洪《肘後備急方》記有:「青蒿一把,以水三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治寒熱諸症。」《本草綱目》記載青蒿治瘧的方劑。青蒿素可治癌及腫瘤疾病、黑熱病、紅斑狼瘡。青蒿還能治療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

「美譽千載留故里,丹心一片暖桑梓」是對浙江秀水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名醫錢經綸(字彥臞)的讚揚。錢經綸乃康熙年間浙江秀水人,一年隆冬臘月,冰天雪地,一人病,寒熱不已,久治不效。後謂錢氏,細察辨證,獨言伏暑而病。眾醫愕然,暑從何來。錢云:「諸公不信,看我用藥,保管藥到病除。」果然用青蒿一味煎飲而愈,無不稱奇。錢氏治病,按貧富收費,過貧者免,富者多,有厚酬不診之習。

青蒿素為抗瘧神,喜獲諾獎揚國醫

在20世紀70年代的越南抗美鬥爭中,越南軍民感染瘧疾,無特效藥可治,請求中國政府支持,希望找到治瘧疾的新葯。當時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在全國範圍內篩選了幾千種中藥,發現青蒿治瘧效果最好。以此為契機,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青蒿中治療瘧疾的有效成分。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終於從中找到了與以往結構不同的新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青蒿素為化學結構中含過氧橋的倍伴萜內酯,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點,青蒿素的發現是抗瘧藥物史上繼喹啉類以後的重大突破,是弘揚祖國醫學的一大成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蒿 的精彩文章:

TAG:青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