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 風向|中央地方衛生官員謀劃醫改中國方案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 風向|中央地方衛生官員謀劃醫改中國方案

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和健康公平方面,各國都面臨著越來越複雜的挑戰,迫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多部門合作,進一步推動衛生系統改革,促進實現與衛生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11月23日,在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以「健康中國建設」和「深化醫改」為主題的平行會議上,主講嘉賓共同展現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規劃與思考,介紹了中國醫改的成就和經驗,為解決世界性難題提供中國方案。

健康中國:

從願景到行動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 風向|中央地方衛生官員謀劃醫改中國方案

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司司長侯岩表示:

目前我國居民健康水平總體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衛生資源和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都在迅速增長。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挑戰,給基本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帶來了新的要求。此外,居民疾病譜也出現變化,慢性病已成為主要的健康問題。

侯岩說,面向未來,中國政府做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頒布實施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主張通過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規劃綱要》既是總體戰略,也是行動綱領,中國將通過每個五年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一條新型健康發展道路。

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

主任孟群提出:

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決定了信息技術在提供公平、可及、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健康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明確提出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中國衛生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原則就是需求導向、應用牽引、統籌集約、安全可控。

孟群說,「十三五」期間,將圍繞建設大數據中心,用數據支撐管理、支撐效益、實現融合,由技術驅動向需求引領轉變,由系統平台向集成平台轉變,由傳統醫療向主動醫療、精準醫療、智慧醫療轉變。中國要做好整個醫療衛生領域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建設國家、省、地市、縣4級平台,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通過雲技術來實現4級聯動。

構建新型衛生服務體系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 風向|中央地方衛生官員謀劃醫改中國方案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劉宇南說:

中國正在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進程中,人民對健康有了更高追求,特別是對個性化醫療、健康管理以及健康與養老、旅遊、健身融合的需求快速增長。因此,發展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產業成為健康中國的「必需品」。

劉宇南表示,健康服務產業發展也面臨挑戰。首先是服務需求矛盾突出,從總量上看,服務供給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從結構上看,仍以傳統診療服務為主,健康管理服務、健康保險以及健康與其它領域融合的服務供給不足。其次是基礎性制度存在很多制約,包括公立醫院改革不到位、服務體驗不佳、改善服務的動力不足、資源過於集中在大型醫院等。此外,優秀人才匱乏致使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服務的能力不強,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民營醫院數佔總數51%,但診療量僅佔20%左右,醫生人數僅為公立醫院的1/6。對此,中國將出台一系列支持社會辦醫的政策,包括落實平等待遇,給予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積極探索有效的監管方式,為社會辦醫營造良好的環境。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傅衛表示:

為增強衛生服務體系對健康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減少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體環境的負面影響,我國提出要構建一個新型的綠色衛生服務體系,體現整合連續、安全高效、節能低耗、環境友好的特徵。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要實現五大轉變:服務理念從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服務人群從患病人群拓展到全人群;服務模式從被動型服務向主動性、系統型、整合型服務轉變;服務功能從關注治療和預防,轉向包括健康管理服務在內的全方位服務;服務主體從單一的由醫療衛生機構,轉向國家、社會、個人共建共享的模式。

傅衛強調,與此同時,醫療衛生服務硬體設施也要向更加節能低耗的環境友好型轉變。基礎設施綠色化,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優化空間布局和服務流程,關注患者隱私保護;提高醫療廢棄物排放的處置和管理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的破壞,保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要完成一場理念變革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 風向|中央地方衛生官員謀劃醫改中國方案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介紹:

通過醫改,中國的醫療服務利用量迅速增長,衛生總費用個人負擔比例下降至29.27%,居民健康水平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醫改不僅是一場制度的改革,更是一場理念的變革。改革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4個理念的轉變:轉變辦醫理念,即政府要履行好辦醫職責,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就醫需求;轉變管醫理念,即行業主管部門在履行好監管職責的同時,推動落實醫院管理的自主權;轉變行醫理念,即教育和引導醫務人員通過合理診療體現職業價值,通過優質服務贏得社會尊重;轉變就醫理念,即改變群眾就醫習慣,形成分級診療、有序就醫的格局。

梁萬年說,中國醫改主要有5個方面的經驗:

在指導思想上:

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

在實現路徑上:

堅持從基本入手,從醫療服務最薄弱的基層改起,使廣大人民群眾在短期內儘快從改革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在重點突破上:

堅持把建立新的體制機制放在突出位置,用投入促進改革,用投入換來新的機制。

在政策設計上:

鼓勵各地先在局部進行試點探索,取得成功經驗之後再在全國推開,保證改革不走彎路、不折騰,最大程度地減少改革成本。

在組織實施上:

堅持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推進機制,推動頂層設計落到實處。

為分級診療鋪好台階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 風向|中央地方衛生官員謀劃醫改中國方案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鄔驚雷介紹:

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切入口,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是上海醫改的一大亮點。上海市的具體做法包括:注重分工協作,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注重做強基層,夯實分級診療體系的基礎;注重人才為本,打造高水平全科醫生隊伍;注重機制撬動,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如今,上海市家庭醫生制度已覆蓋所有社區,簽約居民1027萬人,簽約率44%。此外,上海市還開展了「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試點,簽約居民在組合內就診比例達到77.65%,在簽約社區就診比例達到59.61%,社區已承擔了全市38.64%的門急診量。

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詠紅表示:

作為第一批綜合醫改試點省之一,江蘇省也在沿著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方向不懈探索。通過實施醫療資源縱向一體化、推動基層機構示範化、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個性化的「三化建設」,該省基層診療人次已佔總數的60%,86%的新農合住院病人在縣域內治療。同時,江蘇省還加快智慧健康建設步伐,將大醫院的醫療服務延伸到社區和家庭,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讓好醫生更「多」,讓好醫院更「大」,讓優質醫療惠及更多患者。

文/健康報記者發自上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長期吃三七是在拿命冒險嗎?
母乳餵養,你陷入這些誤區了嗎?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 資訊|全國公共場所控煙條例有望年內頒布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 · 論道|李彥宏:我們在醫療領域遭遇「數據不夠的煩惱」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