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為何會在中源興盛印度沒落?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為何會在中源興盛印度沒落?

佛教距今2500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為何會在中源興盛印度沒落?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教曾對印度的生活和文化有過深遠而正面的影響,但卻沒有在這個國家發揚光大。其中有一系列內外因素的制約,而最重要的是其內部原因,印度特殊的社會文化及這種情況下佛教自身的原因。


佛教一度成為印度的主流文化。佛教的對外傳播,對所到之處的文化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按歷史發展,最先有婆羅門教,然後是出現佛教,之後出現印度教。佛教的成功,得力於婆羅門教的體系成熟,佛教的徹底的顛覆了傳統的婆羅門思想,然而在公元12世紀,伊斯蘭教的入侵之後佛教卻在印度消失了,在伊斯蘭教的壓力下,印度本土的婆羅門教復興,之後建立了新的婆羅門教——也就是現在的印度教。現在印度佛教的蹤跡大多都只保留在藝術和雕刻中間。佛教產生於印度,但印度在輸出佛教之後,自己卻不再信仰,這是為什麼呢?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為何會在中源興盛印度沒落?


從佛教本身說,寺院已成為大封建主,僧侶腐化墮落,擁有土地財寶無數,戒律鬆懈,寺廟要求超出了民眾的承受能力,所以被印度人民拋棄。在大乘佛教流行之後,他們開始向寺廟捐贈財物來換取功德。僧人不用每天出門化緣了。曾經刻苦修行的僧人開始貪圖安逸,從各方面向社會習俗妥協。使佛教的聲譽受到很大影響,民眾對寺院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印度教的主要傳播者——婆羅門階級有自己的經濟收入,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而佛教的僧侶是沒有經濟收入的,印度沒有統治階級的支持很難供養起這一階層,所以印度人選擇了印度教而拋棄了佛教。


佛教與印度封建生產關係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在印度,佛教的興盛與王朝的兩位著名統治者阿育王、迦膩色伽王的大力推行有關,這導致了佛教嚴重依賴帝王的庇護。由於笈多王朝崇尚印度教,使佛教地位一落千丈。從笈多王朝開始,佛教開始由鼎盛走向衰落,而印度教開始復興。印度教在復興的過程中拋棄了一些老的僵化的內容,還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特徵,一部分佛教寺院也改稱印度教廟宇。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為何會在中源興盛印度沒落?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與伊斯蘭教的入侵有關。伊斯蘭教的軍隊入侵後,對佛教寺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毀壞和掠奪。佛教徒大量被殺或者被迫改變信仰。佛教賴以存在的人員和物質基礎被破壞。這是導致佛教在印度本土衰落的一個較直接的原因。印度的晚期大乘佛學的中心超行寺被伊斯蘭教在印度的統治者所焚毀,超行寺的毀滅,也象徵著印度佛教的毀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如鏡 的精彩文章:

劉秀的雲台二十八將為何以鄧禹為首
勇武霸氣的瓦崗寨五虎將,你心目中的英雄是那一個
為什麼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成為經度的原點
NASA發布新影像 人類自古想在火星上安個家
西方三聖的事迹由來和代表著什麼

TAG:歷史如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