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儘管狄仁傑謀反並不屬實,但武則天並不准備給他徹底平反

儘管狄仁傑謀反並不屬實,但武則天並不准備給他徹底平反

文/曲昌春


狄仁傑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剛剛升任宰相三個月就被來俊臣盯上了。

儘管狄仁傑謀反並不屬實,但武則天並不准備給他徹底平反


來俊臣盯上狄仁傑並不是三個月之後的事,在狄仁傑剛升任宰相時,來俊臣就已經盯上了他,在來俊臣眼中,這是一條大魚,比其他小魚小蝦重要得多,如果能把他搞倒,那麼來俊臣就能踩著狄仁傑的身體不斷上位。


來俊臣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不久,來俊臣羅織罪名,將謀反的大帽子一下子扣在了狄仁傑的頭上,與狄仁傑一起被扣上大帽子的還有司禮卿崔宣禮、御史中丞魏元忠等六人,他們都是當時的高官。

無邊的黑獄向狄仁傑襲來,狄仁傑的心也有些不安,雖然他不能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他知道,在黑獄裡面,死扛是沒有用的,因為來俊臣的刑具一定比自己的骨頭硬。


狄仁傑一直在思考,他在尋找一切可能的機會。


來俊臣向他展示了一份詔令,詔令的內容是這樣的:如果在第一次審問時主動招認,那麼將免除死刑,減刑一等處置。


狄仁傑抬頭看了看來俊臣,他看到來俊臣眼中得意的神色,那眼神似乎在說,你是招呢,招呢,還是招呢?


狄仁傑看懂了來俊臣的挑釁,同時也讀懂了武則天的詔令,他必須抓住這個機會,然後再跟來俊臣慢慢周旋。

狄仁傑馬上說道:「大周革命,萬物唯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我承認謀反是實。」


狄仁傑的坦白倒讓來俊臣吃了一驚,他沒想到狄仁傑這個老傢伙坦白得這麼快,看來是自己早就名聲在外,狄仁傑也怕自己三分。


既然承認謀反,那就好辦了,接下來慢慢審。


來俊臣手下判官王德壽湊到了狄仁傑面前,他心中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尚書大人,您這次肯定會免除死刑,我受長官指派來審查這個案件,同時也希望能通過這個案件得到升遷。您看,您能不能在口供中提一下新上任的宰相楊執柔,最好把他扯進來。」

王德壽說完,眼巴巴地看著狄仁傑。


狄仁傑同時看著王德壽,他不明白,人怎麼能無恥到這種程度。


狄仁傑冷冷地問道:「該如何牽連呢?」


王德壽忙不迭地回應:「您曾經跟他是同事,就從這上面牽連。」

狄仁傑悲愴地說道:「皇天后土,怎麼能讓我做這樣的事情!」


說著,狄仁傑往柱子上撞去,鮮血頓時覆蓋了他的臉。


這一幕一下子把王德壽震住了,他立刻扶住了狄仁傑,嘴裡不停地道歉。


寧可自殺,也不牽連他人,狄仁傑用自己的道德暫時震懾住了王德壽的小人之心,也為自己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來俊臣對狄仁傑的興趣頓時大減,既然已經承認了謀反,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先讓他在裡面待著吧。

儘管狄仁傑謀反並不屬實,但武則天並不准備給他徹底平反



從此之後,來俊臣對狄仁傑的看管鬆懈了下來,這便給了狄仁傑自救的機會。


狄仁傑向負責看守的王德壽提出了一個要求:天氣熱了,請把我的棉衣送回我家,改成單衣。


王德壽看了一眼棉衣,沒有多想,便讓手下將棉衣送到了狄仁傑家裡。


王德壽沒有想到,棉衣里藏著一塊被面,被面上便是狄仁傑親筆寫的訴冤狀。


當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拿到棉衣時,他立刻意識到棉衣里可能有玄機,剪開棉衣,果不其然,訴冤狀正在裡面躺著。


狄光遠馬上拿著訴冤狀到宮門口喊冤,將訴冤狀交到了武則天手裡。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狄仁傑謀反一案出現了曙光,然而這一點點曙光,隨後就被經驗豐富的來俊臣給扼殺了。


讀罷訴冤狀之後,武則天召來了來俊臣問道:「你不是說狄仁傑已經招認謀反了嗎?那這訴冤狀是怎麼回事呢?」


來俊臣的回答滴水不漏:「陛下,自從他們下獄之後,我對他們照顧得很好,連他們的衣服都沒碰過,確實是他們主動招認的。如果他們沒有真的謀反,又怎麼會主動招認呢?所以,他們謀反是真的。」


武則天想想也有道理,不過還有一點不放心,還是派人去看看,是不是真像來俊臣說的那樣。

儘管狄仁傑謀反並不屬實,但武則天並不准備給他徹底平反



通事舍人周綝奉武則天之命前往查看,然而這次查看也只是走個形式,因為周綝往來俊臣身邊一站,腿肚子就軟了,他不敢得罪這個酷吏,因此就註定這次查看將是一場徒勞。


大獄中,來俊臣早有準備,獄吏安排狄仁傑等人穿戴整齊,一排站好,當然事先已經警告過,不準亂說話。


膽小的周綝甚至不敢抬頭,他知道面前站了一排人,這些人據說是狄仁傑、魏元忠等人。


過了一會,周綝點了一下頭,示意來俊臣自己已經查看過了,沒有問題。


就在周綝轉身想走時,來俊臣攔住了他:「不急,順便把他們的《謝死表》帶走。」


周綝這才注意到,判官王德壽早已在一旁龍飛鳳舞起來,原來是在替狄仁傑寫《謝死表》。


不一會兒的工夫,《謝死表》寫好了,周綝帶著《謝死表》落荒而逃,這個鬼地方他一分鐘也不想多待了。


如此一來,狄仁傑謀反的罪名便坐實了,《謝死表》都上了,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即使不死,流放已經跑不掉的。


狄仁傑,你就等著受罪吧。


目睹來俊臣的所作所為,狄仁傑的心裡充滿了悲哀,來俊臣這個酷吏居然心狠手辣到這個程度,怪不得什麼人落到他手裡都沒有好結果。


狄仁傑已經認命了,他這個好官好人可能註定鬥不過這樣的惡人。好官好人總有自己的底線,而惡人往往沒有底線。


獄中的狄仁傑沒有想到,他的命運居然被一個八九歲的小孩改寫。


八九歲小孩是前門下侍郎樂思晦的兒子,去年樂思晦被來俊臣羅列進岑長倩的案子,被公開處決,樂思晦死後,他八九歲的兒子也被罰沒,成為司農寺的奴僕。


史書上沒有留下孩子的名字,我們姑且稱他為樂小弟吧。


原本樂小弟跟狄仁傑的案子毫無關聯,他是因為憤慨於來俊臣的肆意橫行選擇向武則天告發。


這時我們還得感謝武則天當初鼓勵百姓告密,同時為百姓告密提供了方便的渠道,倘若沒有這個渠道,樂小弟是沒有機會見到武則天的。


樂小弟面對面地站在武則天面前,他告發的對象是來俊臣。


樂小弟對武則天說:「我的父親已經被處死了,我的家庭也破碎了,今天我說這些,不是為我的家裡,而是為了陛下的法律。現在法律已經被來俊臣等人玩弄。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挑一個最信得過的人,交給來俊臣審判,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承認一切指證,供認不諱。」


童言無忌,童言無價。


武則天聽完,頓時想到了狄仁傑,這個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也承認謀反,而且還寫了《謝死表》,是不是真的是被來俊臣逼迫?


狄仁傑的轉機就此到來。


見到狄仁傑時,武則天問道:「為什麼要承認自己謀反啊?」


狄仁傑回應道:「如果不承認謀反,恐怕我早就死於第一輪棍棒之下了。」


武則天心頭一震,追問道:「那《謝死表》是怎麼回事?」


狄仁傑搖了搖頭:「臣從未寫過《謝死表》。」


等武則天讓人拿來《謝死表》一對照,真相大白,狄仁傑的《謝死表》是他人代寫,並非狄仁傑本人筆跡。


事情到了這一步,狄仁傑終於洗脫了謀反嫌疑,這一切還要感謝樂小弟的童言無忌。史書沒有提到樂小弟後來的事情,不知道勇敢的樂小弟事後有沒有遭到來俊臣的報復,不敢想,也不願想,歷史不忍細讀。


儘管狄仁傑謀反並不屬實,但武則天並不准備給他徹底平反,這是武則天的政治手腕,明明知道你無辜,但刻意在你身上留個污點。


不久,狄仁傑等七人被貶出洛陽,分散到全國各地,狄仁傑到了陶淵明曾經當過縣令的彭澤,出任彭澤縣令。


摘自《唐史並不如煙3:武后當國》

儘管狄仁傑謀反並不屬實,但武則天並不准備給他徹底平反



十點歷史


每日十點,不只有文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史 的精彩文章:

墨子為什麼還要管這閑事?
元昊:從令人敬仰的英雄到不問政治的暴君
大好江山誰承繼:晉武帝的生前身後事
在美國歷史上,華盛頓是第一個認識到海權重要性的人
袁騰飛:文藝復興為什麼興起於義大利?

TAG: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狄仁傑承認謀反,武則天為什麼不殺他?
唐朝的宰相狄仁傑,謀反了都沒有被迫害,武則天是故意在找不自在嗎
她比武則天更有治國才能,只因不夠心狠手辣,否則女皇帝應是她
狄仁傑不僅能力很強,而且善於發現人才,怪不得武則天那麼喜歡他
太平公主把面首送給母后武則天,其實並非孝順而是讓他充當卧底?
武則天極力提拔他,他卻不知好歹,糟蹋太平公主,侮辱未來太子妃
這才是李世民不殺武則天的真正原因!絕對意想不到
他深受武則天賞識,狄仁傑也自嘆不如
她的治國奇才遠勝武則天,只是不夠心狠有手段,不然女皇得是她
他寫詩罵武則天,但武則天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情
狄仁傑是否學過心理學?只用一句反問,就讓武則天打消了立武想法
論能力智慧絲毫不遜於武則天,她就沒有做過壞事?
真實歷史上的薛剛,從來沒有反過唐,恰恰相反深受武則天賞識
狄仁傑是如何做到不被武則天魅惑
如果沒有此人,武則天根本不會重用狄仁傑,但是狄仁傑卻恩將仇報
對比一下武則天和慈禧太后,誰能力更強功勞更大,結論非你所想
狄仁傑不死,武則天不會被推翻,李顯還能當皇帝嗎?
如果不是因為這位帥哥,李治當不上太子,武則天也不會成為女皇!
歷史上她們的能力其實都不比武則天差!名氣也不輸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