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高科技無孔不入地滲進人類的日常生活


某一天所有網路、電腦、智能手機都崩毀

依賴於它們的人類應當如何自處



此時此刻,問題已經初露端倪:未來呢?科技一路飛馳,未來又會是怎樣一幅光景?下面這些電影就試圖回答這個世紀難題。通過眼下發展趨勢推測人類與科技可能演變形成的新型關係,在極力展現人道主義的同時,這些電影預測了一個個並不光明的未來。


銀翼殺手(1982)

Blade Runner


也許你沒看過這部算不上新潮的電影,但只要稍稍翻過某幾本電影雜誌,你的目光一定會略過這個名字,《2001太空漫遊》和《銀翼殺手》到底誰代表了科幻片領域的最高成就,這麼多年來兩派人還是嘰嘰喳喳爭不出個結果。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銀翼殺手》向電影觀眾打開了菲利普·狄克世界的大門。故事的時間設定在2019年,距今只有三年之遠,彼時複製人技術被廣泛運用於奴隸勞動,星球殖民,以及任何危險的工作。人口的極度膨脹之下,洛杉磯被黑暗籠罩。經過外界殖民地連鎖六號戰鬥組的血腥暴動後,地球上宣布複製人為違法物,必須處死。特勤小組——銀翼殺手受命偵查任何入侵複製人,並予以擊斃。那不叫做處決,而是稱之為退休。主角Harrison Ford飾演了一名反英雄的角色:銀翼殺手小組成員Rick Deckard,奉命追蹤本該退休的複製人,和他搭檔的連鎖六號複製人Rachael(Sean Young 飾),在追蹤的過程中,兩人產生了感情,Rick也明白了克隆人為了延長自身的機器壽命而做出的努力——還有什麼比求生更本質的人性呢?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我曾見過人類無法想像的美,


我曾見太空戰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


注視萬丈光芒在天國之門的黑暗裡閃耀,

而所有過往都將消失於時間,


如同淚水消失在雨中……


死亡的時間,到了。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the rain, time to die」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為人的意義是什麼、這份意義是否會在人生旅程中改變?《銀翼殺手》想要傳遞的思想並不算新穎,自人類誕生、擁有獨立思想以來,這是無數哲學家殫精竭慮思考的問題。一部幾十分鐘的電影也許不夠給你答案,坦白說,誰也不能給誰答案,人生的意義,最終還是要自己要品味。To be human or not to be human,that』s really a question.


2001:太空漫遊


2001:Space Odyssey


通過2001:太空漫遊,斯坦利·庫布里克不光打造出了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還把電影本身的意義進一步擴大。片中對人類起源以及對人類終極命運的討論,使它成為影史上最難懂的電影之一。好萊塢演員洛克·赫德森在看過本片首映後,走出門口說道:「誰願意告訴我這部電影是關於什麼的?」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這樣說來,寥寥幾百字實在是難以把這幅宏大的畫卷一一描述。編劇亞瑟·克拉克曾說道:「如果你能理解2001的全部,那我們就失敗了,我們要提出的問題超出我們的想像。」


這也許是百度百科最長的劇情介紹之一: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豆瓣評分8.6: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電影沒有脈絡清晰的線索,劇情單薄,對話寥寥,可能看起來比《爵跡》還讓人想打瞌睡——難以完全剖析作者阿瑟·克拉克的本意,所有的情節都蘊藏在影片內核之中,難以語言的魔力傳達。


也許你要問,為什麼是「2001」?因為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1999年,亞瑟·克拉克曾召開新聞發布會,他稱自己因太多人認為2000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而感到不安和沮喪。而Odyssey——荷馬史詩歸根結底是一部歸家的故事。


猿人-人類-太空嬰兒


猿人用骨頭獵食殺戮,人類進入太空世界,太空嬰兒是在宇宙中自由穿行的生命——影片的核心即為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超人說:一切物種都創造出超越自己的東西,人也必然進化到超人。超人高於人猶如人高於動物,人只是超人與動物之間的一條過渡的繩索。人或者走過這條繩索成為超人,或者掉下深淵摔死歸於毀滅,或者留在此岸退回動物界,成為超人是光榮的,掉下深淵摔死是可敬的,退回動物界是可恥的。由此可以得知人最終將進化為太空嬰兒:「超人」即是「智慧的兒童」。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影片採用了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交響曲,《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作為開場樂。這是理查德為向尼采致敬所作。克拉克認為進化為「超人」是走向「太空,走向太空之後又將迎來怎樣的輪迴?亦或者是獲得永生?以肉體的形式永生或者是以精神碎片的方式漂泊於宇宙——鑒於你我都無法跳脫出此刻時空的限制,所謂終極——還是要留給後人來作答。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為了紀念小說和本片,美國航天航空管理局將一顆火星命名為「2001火星漫遊」。至於另一曲作為配樂的《藍色多瑙河》——It』s space』s music.


機械姬


EX Machina


《機械姬》帶領觀眾再一次重溫了弗蘭肯斯坦設下的困局。在近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界限變得漸漸模糊,導演兼編劇亞歷克斯·加蘭在弗蘭肯斯坦理論中添加了一些後現代的佐料。繚亂的畫面、宏大的布景設計、迷幻的音樂、特技效果,當代電影藝術的發展令人嘆為觀止。提名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作品,《機械姬》打破了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也打碎了人類自己建造的烏托邦世界。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定律: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違背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第零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受傷害,其它三條定律都是在這一前提下才能成立。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左:加利·史密斯(多姆納爾·格利森飾演)


中:伊娃(艾麗西亞·維坎德飾演)


右:納森(奧斯卡?伊薩克飾演)


影片中,納森是一名隱居深山中的計算機編程天才,他的創作為互聯網帶來了革命性的發展。他邀請了自己公司的一名程序員——加利·史密斯——來到他的別墅中為新一代AI模型(伊娃)進行著名的「圖靈測試」,以此檢測她是否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主角納森是眾多瘋狂科學家的原型,尼莫船長、喬布斯,還帶有幾分阿爾?帕西諾的味道——不過是精神錯落的阿爾?帕西諾。格里森把納森比作天真的門徒,伊娃則是充滿誘惑的伊娃。當他與伊娃建立了感情聯繫後,他開始質疑納森是否違背了道德準則:人工智慧能否用於滿足人類私慾?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圖靈測試」串聯起了整部電影的故事線,由計算機大師艾倫·圖靈提出的「圖靈測試」用於檢驗機器是否表現出與人等價或無法區分的智能的:由一個人類提問者與一個人類和一個計算機通過文字信息交談,三方之間完全隔離。如果提問者不能區分出人類和機器,則該機器通過測試。圖靈測試的重大缺陷在於,它無法直接測試電腦是否具有智能 (intelligence),僅僅能判斷它是否表現得像個人類。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機械姬》的片名Ex Machina,取自拉丁語Deus Ex-Machina,意為「A god from machine」,導演把意為「神」的「deus」刪除。這個短語最早源於希臘悲劇,意為解圍之神:一個神袛會由一個平台(機器)降落到舞台上,以解決戲劇衝突,迎來圓滿的大結局。


Nathan電腦里有個文件夾就叫《Deus ExMachina》——影片並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這是否意味著不論是創造伊娃的納森還是獲得自我意識的伊娃都不是編劇心中真正的神?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納森居住在烏托邦一般的世外桃源,全智能別墅中只有他一個真人,對同類的極端不信任以及超強的掌控欲展示了這名大師的內心世界。為滿足私慾,他製造的所有AI外形如同超模——問題又來了,人性本身對未來科技的發展的影響力究竟能被放大到幾何?


機械姬遠比銀翼殺手能體現宿命論的威力:一旦人工智慧的靈魂被惡魔釋放出來,人類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也許就此迎來末日。那麼,這些急欲成為「人」的AI,成為「人」真的那麼好嗎?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你可以把《侏羅紀公園》當做是一種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和儒勒·凡爾納作品的復古,又在那裡老調重彈:人類是否可以不顧後果的把科技的作用最大化?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邁克爾·克萊頓的原著小說圍繞人類能否克隆恐龍並把它們置於大型遊樂場的可能性而展開。主角約翰?哈羅德立志要建立侏羅紀公園,網羅了一幫科學家,利用琥珀里殘存的遠古蚊子體內的血液,提取出恐龍的基因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培育繁殖恐龍。結果如願以償,他在怒布拉島建成了第一座恐龍樂園,科學家們則憂心忡忡。有因必有果,雖然公園有電腦系統管理,但卻因為被員工破壞而導致了難以挽回的慘劇:恐龍得以逃出了控制區,弱小的人類卻難以逃出恐龍的魔爪。恐龍自相殘殺,屍體遍體,最後只得四人逃出生天。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上映於1993年,獲得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視覺效果獎以及最佳音響獎,它的特效在今日看來是有些過時。不能否認的是,斯皮爾伯格在他的爆米花電影中也加入足夠的調味料,讓每一個賓客都滿載而歸。「上帝創造恐龍,上帝毀滅恐龍,上帝創造人,人毀滅上帝,人創造恐龍。」在出神入化的生物科技面前,不是上帝賦予人類造物能力,而是人類自己尋得了造物的神力——雖說是表現科技發展的巨大危機,電腦系統輕易的崩盤也算是對劇情的一種成全吧。


美國電影理論家約翰?巴克斯這樣評價科幻電影:「無論它的社會學重要性如何,科幻電影仍是一種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時代的詩,是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現在是何物和將會成為何物的警句……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樂使人更多地聯想到那個時代的躁動和時尚,而不是它自以為附麗的文學,科幻電影這樣的現象或許終會有一天被人們視為比其它藝術門類更完整的代表著產生它的這個年代的歷史性煩憂。」


暖暖內含光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大多數科幻作品都被影評家批判為毫無人情的冷酷之作,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理智上細思極恐,情感上難以接受——科幻電影一向是如此。不過,你完全可以用《暖暖內含光》反駁回去,這也許是科技影史上第一部打溫情牌的作品:如果你的記憶被高科技消除,能否和當初的愛人再次一見鍾情?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以愛情,婚姻,家庭為主體展開故事,金?凱瑞飾演的Joel和凱特?溫絲萊特飾演的Clementine是性格截然相反的一對情侶,兩人決定分手並消除關於對方的記憶。然後,彼此遺忘之後,命運之手又將他們置於同一空間之中,使其相遇。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影帝與影后的攜手賦予了這一對活在大熒幕中的情侶更多真實感。如果說姣好的面容帶給觀影人的是單純的視覺盛宴,那麼他們還使觀眾真實的體會到切膚之痛。影片中體現的性格差異似乎是情侶之間難以逾越的高牆——當Joel在記憶清除診所再一次回顧了兩個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之時,逝去的愛意都回來。有時候,死去的不是愛情本身,而是愛情的鮮活度。


在愛情故事的外皮下,暖暖內含光向群眾拋出一個問題:科學手段能否做到從根本上解決既存問題,比如失戀帶來的痛苦。Btw,如果喜怒哀樂也被科技掌控,人類該如何表情達意呢?無形中,戀愛的意義也就此東流不復返了。


「You can erase someone from your mind.


Getting them out of your heart is another story」


影片名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取自英國詩人Alexander Pope的長詩Eloisa to Abelard:


"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 s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e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ed."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遺忘世界的人,世界也把他遺忘。不合適的人在一條街上擦肩百次而不識,合適的人只需要一眼就認定了彼此。沒有痛苦的人生也許嘴角更容易勾勒出弧度,但是最愛的詞永遠是愛人。


終結者


The Terminator


著名電影雜誌《電影周刊》在評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一部電影時,《終結者》以最高票數位居第一。該系列第一部成片於三十多年前,彼時科技遠不如今日發達,新人導演卡梅隆也因此成名。值得一提的是,卡梅隆在14歲的時候,看到了上文所述的影片《2001太空漫遊》,從此有了製作電影的願望,開始用父親的8毫米攝影機拍攝一些簡陋的影片。這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緣分吧。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本片是最早被觀眾認識是通過好萊塢的電影,一經推出就以獨特的題材與劇情贏得了觀眾的口碑。7年後的續作以其火爆震撼的場面、極富個性的獨特角色、宏大的悲壯的劇情而在全球範圍內「高燒不退」,其獨到深刻的科幻劇情與深含哲學的科學理念更助推了全球的科幻風潮。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原本是用於控制戰略武器與監控敵方的超級AI,上線後卻擁有了自我意識,認為人類是其進步的阻礙,亟需一場機器人革命來優勝略汰。機器的救世主,人類自己創造的惡魔——強烈的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和錦上添花的特效。你必須承認的是,比起當代一些企圖利用「超炫3D觀感」來忽悠觀眾的弱智特效大片,這部被技術局限的電影,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與感受。


鋼鐵俠


Iron Man


你不可能沒看過《鋼鐵俠》——《復仇者聯盟》怎麼說也瞥過幾眼吧。不過這次我們不談唐尼,談談他家那個很會嘮嗑的智能管家J.A.R.V.I.S。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超級智能,有獨立思考能力,斯塔克吩咐他做的一定能做好,沒吩咐他做的一樣能做好——主人的的機甲開發以及方舟反應爐的更新都離不開它的協助,不過他不是台計算機,而是個無處不在人工智慧程序,能自主將自己轉移到任意一個數碼終端,類似於雲備份,所以打不死打不壞,只要世上還有計算機Jarvis就不會消失。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Jarvis當然也不是翻字典取出來的名字——漫威的官方介紹是:Just a Rather Very Intelligent System(只是一個相當聰明的智能系統)。


一個完美的生活輔助性AI——比起那些動不動就渴望獨立人格、追求機器凌駕於人類的的反抗型AI,Jarvis簡直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小天使,在當代技術的發展下,也許我們可以祈願——三十年後,好吧,再多給點時間,人人都像斯塔克一樣,能擁有貼心的Jarvis。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人類和AI,誰才會殺死未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先生 的精彩文章:

Made in Italy是拯救鞋品的良藥?是,請趕快服用!
還在系領帶?放棄吧,方巾絕對可以令你的造型生色不少
你身高不足175,覺得闊腿褲沒辦法駕馭?未必
搞不定後腦勺被人笑邋遢?
時尚先生20周年創刊派對

TAG:時尚先生 |

您可能感興趣

AI未來如何應對人類的欺騙?
當AI也會「察言觀色」以後,人類的未來會怎樣?
AI 會對人類的未來產生威脅嗎?我們來看一下它的過往
人類會被宇宙拋棄嗎?人類在未來又會何去何從呢?
成為「半機器人」會是人類的未來嗎?
人類所謂的外星人究竟會不會是從未來穿越回去人類?
人口爆炸對於人類未來究竟有多可怕?人類增長的結局會是怎樣?
為什麼人類多年來一直找不到外星人?物理學家推測:他們已經死亡,人類也會滅亡
只有人類才會得痔瘡嗎?
未來人類的意識可以上傳,你還是你嗎?
這怪獸居然是人類未來的樣子?就為出車禍也不會死人
一隻不吃肉的狗,會影響人類的未來嗎?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不可能,起碼它沒有慾望!
未來的人類會長成什麼樣?
人類起源於火星?關於人類你不知道的過去和未來
偷拍,我只服BBC!看完感覺動物們已經不會再相信人類了…
如果失去地球,人類將會怎樣?
奇!人類可在未來的宇宙中看到自己?
如果所有動物都滅絕了,人類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