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發達國家教育的另一面 美國:快樂背後競爭無處不在

發達國家教育的另一面 美國:快樂背後競爭無處不在

發達國家教育的另一面 美國:快樂背後競爭無處不在



近年來,隨著國外教育信息渠道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似乎覺得 「國外的月亮」更圓——發達國家的教育公平又高質,發達國家的學生和家長沒有學業之憂,學生能夠快樂、輕鬆地進入大學,成為社會精英。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從學生到學校,從區域到國家,世界各國都存在考核與競爭,發達國家也不例外。例如,美國的公立學校有打分和排名,家長也要面臨擇校和搬遷的問題;日本的學生要在節假日趕往補習班,以保證優秀的學業成績;英國各類學校存在著「價格」和「質量」的差異與競爭,少數重點學校也有嚴苛的入學要求。


本版邀請對發達國家教育有親身體驗或深度研究的學者和專家,解析他們親歷與觀察的國外教育,從不同角度還原發達國家的教育真相。


美國:快樂背後競爭無處不在


提起美國基礎教育的特點,很多國人的第一反應是學生沒有課業之憂,家長沒有擇校之虞,其實並不盡然。在美國生活幾年,就會發現很多與原來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教育現象。

擇校並非個別現象


由於美國實行就近入學政策,擇校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為選擇社區。


購買自己的住房之前,美國家長,特別是亞裔美籍家長,會很用心地選擇即將居住的社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社區是否擁有高質量的中小學。具體而言,美國的家長在選擇新居前,會關注提供中小學教育質量信息的網站,上面列有對各州中小學教育質量做出的滿分為10分的評價等級,並以此作為擇校的參考依據。一般來說,擁有好學校的社區房產價格遠遠高於平均房產價格,但不妨礙學生家長趨之若鶩。選擇社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擇校。


眾所周知,教育經費對於學校的質量來說至關重要,充足的教育經費意味著精良的教學設施和優秀的教師隊伍。美國私立學校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學生的學費、私人捐贈以及基金會資助,而公立學校的經費來源則主要是各級政府的撥款。按照美國的教育經費分擔辦法,基礎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經費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社區的稅收,所以,居民納稅多的社區的學校就能夠獲得比其他學校更多的教育資源,從而保證學校擁有更高的教育質量。


一般來說,好的社區擁有好的治安條件,多數居民有較高的收入,繳納高額稅收;高額稅收為當地學校提供了充足的經費,使學校能夠聘請高質量的師資並提供高水平的教學設施,從而保證學校較高的教育質量;反過來,高質量的學校又吸引更多高收入人群來社區定居,從而增加了稅收的數量,形成了經費與質量之間的良性循環。

快樂教育只是局部表象


掩蓋了很多家庭為孩子擁有光明前途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事實。


美國的確存在很多隨遇而安的學生,在校平均成績(GPA,是美國學生在校的平均成績,滿分為4分,如果學生選修難度係數大的課程並通過考試,也會得到4分以上的成績)從來沒有超過3分,高中畢業之後或選擇上社區大學,或選擇直接工作,毫無壓力輕輕鬆鬆地過日子。據筆者觀察,這部分學生中,父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西班牙裔學生占絕大多數。但是大部分美國學生,特別是亞裔美國學生,完全是另一種狀態。


進入以常春藤大學(簡稱「藤校」)為代表的美國一流大學是眾多有志學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熟悉美國大學招生情況的人都知道,學業成績並不是這些一流大學招生的唯一標準,學生的特長和領導能力是增加被錄取砝碼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能夠進入心儀的大學,美國學生積极參加各種競賽和社會公益活動,接受各種特長訓練和培養,以增強自己在申請大學時的競爭能力。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一流大學的招生要求也對美國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

美國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方式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參加學校里的興趣小組或運動隊,如國際象棋小組,學校籃球隊等。


第二種是個人聘請教練或導師來提高孩子的特長專業素養。美國是一個崇尚競技的國家,選擇體育項目作為孩子興趣培養的家庭比例很高,包括不少美籍華人家庭,為男孩子選擇網球、游泳,為女孩子選擇鋼琴、舞蹈的現象十分普遍。經濟條件好的家長會為孩子聘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對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訓練和培養,條件一般的家庭也會通過其他途徑尋找資源為孩子提供必要的訓練條件。同樣,除了支付不菲的學費之外,家長依然要承擔接送孩子參加比賽和演出的任務和費用。


第三種是名副其實的補習班。儘管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時很看重學生的特長和領導能力,但是文化課成績畢竟是基礎和前提。為了在美國高考(SAT或ACT)等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不少美國學生都選擇上專門的補習學校,因為補習學校會針對入學考試內容為學生提供講解和模擬訓練。

中小學生並非一概快樂


高中的孩子學業壓力巨大,其中很多痛苦不為常人所知。


和中國一樣,美國的中小學質量也並非整齊劃一。儘管美國採取就近入學政策,但同一學區內,進入質量好的公立學校總是要排隊很久,進入可以跨學區自主招生的優質私立學校更是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即使幸運地進入了心儀的學校,激烈的競爭也令很多孩子不堪重負。


美國高中學生的負擔本來就很重,不僅要完成規定的學業,預選大學的課程,還要繼續自己的興趣培養,進行公益活動。越是在優秀的學校里,更多出類拔萃的孩子在一起,競爭尤其激烈,其巨大的壓力使有的孩子無法承重。最近連續幾年,每年都有孩子選擇在學校附近輕生。儘管校方採取了很多措施,家長也積極配合,但能否中止這個「魔咒」,目前還不得而知。雖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還是可以看到美國中學生承受的巨大壓力,顯然完全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快樂教育的結果。


那麼,為什麼美國的基礎教育會給人快樂教育的印象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制度設計。美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設置和要求充分遵從了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尊重兒童活潑好動樂於探究的天性,給予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探索和接觸大自然和社會,從中獲得基本常識;在初中階段開始,加大課業負擔,通過提供選修課等方式,讓學生髮現並強化自己的愛好和特長,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選擇空間;在高中階段,在提供選修課的同時提供大學預選課程,滿足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需求,同時為學生開放各種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為進入大學進一步深造或就業做好準備。另外一個原因是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作者:李韌竹 單位: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日本:為升學「過勞」學習愈演愈烈


美國學者傅高義(Ezra F.Vogel)在其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一書中,一方面滿口讚譽日本基礎教育的均衡與優質,但另一方面也客觀地指出日本教育中的不足,譬如學生把應考作為學習的動機,大多數學生從在校期間開始,就把全副精力放在準備升學考試上;有多半學生一面上學,一面進補習學校學習。


37年過去了,當下的日本中小學生還在為升學考試而「過勞」學習嗎?筆者在被公派留學日本期間,對傅高義教授所描述的日本中小學教育現象做過一些觀察,其實,現階段日本中小學依然存在教育「病理」問題——「考試地獄」、學歷至上、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壓力劇增,不一而足。


成績至上的教育情結


在日本,筆者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只要一個孩子成績好,不管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老師和僱主都會對他刮目相看,青睞有加。一個人能否進入令人羨慕的部委機關或大公司工作,幾乎取決於他畢業於什麼樣的大學和高中。


日本人篤信,一個人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聰明是次要的,最主要靠努力。為此,日本中小學生都把主要時間放在學習上。


當下,日本補習機構呈現學生低齡化、學習費用上漲、市場擴大化傾向,究其原因,其一是傳統與文化使然。日本社會具有偏重學歷與名校情結,學生迫於升學壓力要上補習機構進行補習;其二是公立學校教育的「崩潰」與疲軟。由於一度實施「寬鬆教育」,日本在經合組織(OECD)開展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測試中成績呈下滑趨勢,遭社會詬病,引來學生家長對公立學校的不滿,認為公立教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家長只好花不菲的費用將子女送至補習機構進行「回爐」與提升。


學生學習時間「創新高」


2015年,日本倍樂生(Benesse)綜合教育研究所的第5次學習基本調查表明,與2006年相比,初中和高中生每周學習平均天數創新高,尤其是高中生學習天數大幅增加。2006年,初、高中生每周平均3.4天用於學習,而2015年用於學習的時間每周達4.1天。


學習基本調查還顯示,學生課後學習時間與過去相比,2015年學習時間平均最長。小學生每天平均學習時間為95.8分鐘(2006年為81.5分鐘);初中生為90分鐘(2006年為87分鐘);高中生為84.4分鐘(2006年為70.5分鐘)。


此外,調查還顯示,學生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學習的平均時間大幅增加。利用周末休息日進行學習的時長,小學生平均76分鐘;初中生平均89.9分鐘;高中生平均117.9分鐘。


與2006年比照,2015年日本中小學生耗在完成課外作業的時間也有明顯增加。2015年,小學生平均需49.8分鐘完成(2006年為36.4分鐘),增加了13.4分鐘;初中生平均需45.3分鐘完成(2006年為38.7分鐘);高中生平均需54.4分鐘完成(2006年為45.7分鐘)。


從以上最新學習時間調查結果不難看出,日本中小學生無論是平日學習時間還是節假日休息時間,用於學習上的時間與10年前相比大幅增加。這一結果不僅因為迫於考試壓力,還與日本政府基礎教育改革轉向有很大關係。近些年來,日本政府提出要從「寬鬆教育」走向「紮實學力」教育,其中就是利用修訂中小學學習指導要領之機,大幅增加各門學科的課時,大量增加各學科教學內容。


現行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習指導要領分別自2011、2012和2013年全面實施。小學6年間總上課時間增加了278課時,致使小學總課時數為5645課時;初中3年間增加了105課時,致使初中3年總課時數達到了3045課時,同時學習內容也隨之大幅增加。高中生主要學科的教科書頁碼平均增加14.9%,特別是日本語和數學的內容增幅達三成。


學生課外聚集「學習塾」


在日本,類似於我國的各類校外補習、培訓機構被稱為「學習塾」。日本人把沒有上過學習塾的學生嘲笑為「未熟兒」。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最新調查顯示,日本各種規模大小不等的學習塾已達5萬多家,小學至高中生在學習塾補習的人數逾500萬人,培訓市場效益近90億美元。


在日本東京等大城市,校外補習機構類型各異,有些補習機構還開設了國際連鎖店。日本學者橘本俊詔教授曾經對日本著名的私立高中「灘高」的學生做過調查,發現所有在校生在入該校前都上過補習班。該校大約有八成的學生在外面補課。所以,在公立小學生之後,校外教育費比例最高的就是公立初中學生,因為那些學生要努力考進好高中。


從日本倍樂生綜合教育研究所第5次學習基本調查結果來看,與2006年比較,日本中小學生平日與節假日休息學習時間有較大幅度增長,其增長的時間主要花費在各類補習機構上。一般一個學生同時上3至5個補習班,已習以為常。


據日本倍樂生綜合教育研究所2015年的調查,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周3天在補習機構的比例分別為14.4%、11.4%和10.5%。其中,在補習機構的學生中,小學生每周為2.4天、初中生每周為2.2天、高中生每周為2.6天。從上補習班的時間上看,小學生平均時長為128.7分鐘、初中生為108.4分鐘、高中生為109.4分鐘。


為了供子女上補習班,日本家長每年為此要付出一筆不菲的校外學習費,這給那些家庭收入不高的家長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2015年日本學校基本情況調查表明,公立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人均校外教育費分別為22.2萬、32.2萬、48.2萬和41萬日元。私立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人均校外教育費分別為48.8萬、153.6萬、133.9萬和99.5萬日元。其實,在校外學習費用中,除購買學慣用品、圖書資料、上鋼琴課、學游泳等之外,實際上,補習班費用佔了校外教育費相當多的部分。(作者:羅朝猛 單位: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英國:前途未卜的教育新計劃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就任不滿2個月時就宣布了一項新的教育改革計劃。該計劃宣稱,將對英國現行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恢復舊時的重點學校,讓所有學校都能通過能力測試來自主選拔學生。


在擔任新首相後的第一次英國內政策演講中,特蕾莎·梅曾說:「我希望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精英統治國家,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才能和辛勤工作獲得公平的機會。」


特蕾莎·梅提出要恢復的重點學校是指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在英國,文法學校的名稱最早確立於14世紀,文藝復興之後得到快速發展,到17世紀中葉,平均每4000多人就設有一所文法學校。文法學校以傳授古典知識和文法而著稱,具有注重學術、傳播宗教、學生出身高貴、學校紀律嚴格等特點,畢業生多成為社會中上階層人員,或進入牛津、劍橋等大學深造,在20世紀前扮演著中等教育的重要角色。


英國《1944年教育法》的頒布使面向所有年輕人的中等教育體制在英國建立起來。中等學校分為三類:文法學校(開設正式學術性課程,面向能進行連貫推理的兒童)、技術中學(為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做準備,面向在應用或工藝方面有明顯興趣和能力的兒童)、現代中學(提供人人需要的普通教育,面向其餘的兒童)。通常,英國70%的適齡兒童進入現代中學學習,約18%至25%的兒童能通過嚴格測試進入文法學校學習。這三類中學中,文法學校入學最難,在社會上的聲望也最高。二戰結束後,英國的文法學校有1207所。


1964年英國工黨執政,認為文法學校是加劇階級分化和中產階級特權,並加以限制和改造。綜合學校開始大量發展,出身於不同社會階層的兒童得以在同一所學校里上學。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實施,使中小學教育體制再次得到改革,直接撥款公立學校政策得以推行,地方教育當局的管理許可權被削弱,中央政府對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得到加強。1998年,時任首相布萊爾宣布禁止開辦新的文法學校。目前,英國有3000多所普通中學,文法學校只有163所,且分布在少數地區。


特蕾莎·梅本人就畢業於文法學校,之後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畢業後就職於英國中央銀行,1986年步入政界。作為從平民走向成功的代表,特蕾莎·梅早期的文法學校學習經歷讓她認為,文法學校可以給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學生更好的教育機會,使上不起私立學校的孩子也能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從而有助於實現教育公平。


此次改革計劃也源於持續下降的英國學生的學業表現。自2006年以來,英國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連續三次表現不佳,如2006年數學排名第24、閱讀排名第17、科學排名第14;2009年數學排名第28、閱讀排名第25、科學排名第16;2012年數學排名第26、閱讀排名第23、科學排名第21,只處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這引起了英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英國教育委員會主席格雷漢姆·斯圖爾特批評,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結果是「非常發人深省的,儘管我們對學校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但是這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然而,特蕾莎·梅恢復重設文法學校的計劃一出,當即遭到了英國工黨、部分保守黨議員、一些教育界專家和社會知名人士的強烈反對。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假公平,增設文法學校看似機會均等,但是富人家的孩子可以通過請家教補習等手段,來提高文法學校入學考試成績,而窮人家的孩子機會還是很少。


英國脫歐後不久,有媒體報道,英國半數小學將採用亞洲式的數學教學方法,以提高國民的計算能力。文法學校是公立學校中的重點校,大力發展文法學校,也恰與亞洲國家重點中學的發展道路相合。


特蕾莎·梅的這項教育改革計劃,尚需要交付英國議會辯論通過後才可能推行,即使議會通過,改革實施後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作者:方勇 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發現:水泥可永久封存二氧化碳
一切為了藝術生產
1445種全新病毒科被發現
「零門檻」讓人愛上閱讀
研究發現:讀好書可提升大腦功能

TAG:手機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悶聲發大財 中國在這一領域竟可令美國難堪
美國嘲笑中國核潛艇在老遠就能聽見,中國亮出這項技術讓美國打臉
中國這種導彈走在美國前面 美專家要中國不許賣外國
美國媒體反思,在五個方面美國可能看錯了中國
看不起國內教育?其實美國公立教育的問題並不少
歷史上,這些國家的消失,都與美國有關
為了中國不顧一切,美國怒斥其為叛徒中國出面力保
打過美國,現在跟美國關係挺不錯的四大亞洲國家
中國不是俄國,兩軍衝突時美國無資格指責中國不專業
美國這艘無人機遭到無情的謾罵,美國喊冤,中國才是真正的導火線
美國氣炸了,這個小國背叛了美國,大部分技術流向中國
一戰後,幫助第三帝國迅速崛起的,其實是美國
美國背後有一國家,始終是戳在美國心中的一根刺,敢怒絕對不敢打
該國一口氣買了中國2艘潛艇!最擔心的國家竟然不是美國
地球上唯一搞掂三大球的國家,不是美國而是這個窮國
中國對美最致命武器讓美國不再跋扈:一技術世界獨有美國都搞不出
這9件事在中國能做,在美國不可以!
這個組織也不站美國隊了:中國崛起對世界有好處
這些美國情報局的航拍,將中國暴露的一覽無餘!
美國網友總結:什麼事在美國可以做,但在中國就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