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從官員到皇帝,都耗盡一生爭取這個死後的虛名

古代從官員到皇帝,都耗盡一生爭取這個死後的虛名

我國古代把人分為四類,士農工商,排在第一位的士簡單理解就是官員,或者說是政府工作人員。科舉制固定下來之後,由科舉而入仕,成為官員,是古人實現社會階層躍遷的最主要的途徑。

古代從官員到皇帝,都耗盡一生爭取這個死後的虛名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當官可以為家族為家鄉帶來許多光榮,這對於愛面子的中國社會極為重要,如果正常因年老致仕(辭官退休)或就在任內去世,沒有出現被朝廷查處的貪污腐敗,沒有什麼過大過錯的話,這種光榮也會一直延續到死後的蓋棺論定,朝廷會給予一個謚號對其一生行為、功業進行評價,如果謚號是很好的謚號,那就「備極哀榮」,連死都掙足了面子。死後他人對其也會稱呼謚號,對其後人也是一種很尊重很有面的事情。

當然,謚號不光是官員去世後有,皇帝皇后也會有謚號,有怎樣的謚號都是要遵循一定的規範的,但是最主要的當然是要遵從皇帝的旨意。

古代從官員到皇帝,都耗盡一生爭取這個死後的虛名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謚號從周朝已經有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議定以「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同時因「謚號」的定奪將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故而廢除謚法。嬴政自稱為始皇帝,後世則以數計,如二世、三世等,期望自家的王朝能達到萬世,結果二世而亡。

漢代時期恢復謚法,而且這一時期謚法制度也日趨嚴密,朝廷中正式設立「大鴻臚」一職,管理王公列侯的謚法。

之後,這個制度一直被各朝各代延續,不過管理謚法的部門換成了禮部,直到辛亥革命,隨著封建制度被推翻也就終結了。

謚法有著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規範,根據人生前不同的功業行為都會對應不同的字,一般得到謚號的官員大都是對朝廷有所貢獻的,謚號所用的字也都是表揚性、讚美性的,文官一般第一個字就用「文」,武官則用「武」。

這相當於首先界定了其一生功業的性質,然後再根據功勞業績大小、品行高尚程度等方面再選一個字。如范仲淹謚號文正,岳飛謚號武穆,後世時而會以範文正、岳武穆來稱呼二人。

古代從官員到皇帝,都耗盡一生爭取這個死後的虛名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謚法在歷代稍有不同,宋代以後,文正相當於是文官的最高謚號,是官員們夢寐以求的,司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謚之極美,無以復加。」這就相當於當代國家領導人去世後發訃告中所稱呼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忠誠的共chan主義戰士……卓越的……領導人」一樣,是最好的稱號,而普通的謚號,如文敏、文和等等,就比較普通了,僅僅相當於「某某戰線的優秀領導人」之類。

明清兩朝,謚法已經有相當嚴格的體系,清代時候,有「唯『文正』則不敢擬,出自特恩」的說法(《清史稿?禮志十二?凶禮二?賜謚條》)可見文正這個謚號的重要性。有統計在我國整個古代歷史中,有謚號的人超過萬人,但是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宋朝有9人,元朝有4人,明朝4人,清朝8人。可見只有功勞極大或者品行操守極好並得到皇帝認可的才有可能得到文正的謚號。

明武宗朝的大學士李東陽死前,大學士楊一清來看他,見李東陽為謚號擔憂,楊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後給他文正的謚號。垂死的李東陽竟在床上向楊一清磕起頭來。因為李楊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詩諷刺說:「文正從來謚范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到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清朝得到文正的湯斌,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劉統勛即劉墉劉羅鍋的父親,歷任要職,為政四十餘載清廉正直,敢於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謚號文正;曾國藩則平定太平天國內亂,於朝廷功勞極大,是中興名臣,去世後慈禧太后給了他文正的謚號。

而同為中興名臣的李鴻章算是曾國藩的學生,創辦了淮軍,平定捻軍之亂,創辦北洋水師,也是近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達25年,參與了清政府有關內政、外交、經濟、軍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清廷倚作畿疆門戶、恃若長城的股肱重臣,他得到的謚號是文忠,比文正低了幾級。

張之洞也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近代著名的漢陽鐵廠就是他創建的,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要職,謚號則為文襄,比文忠又低了好多級。

古代從官員到皇帝,都耗盡一生爭取這個死後的虛名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以上這些謚號,無論級別高低,還都是好的稱號,所謂「美謚」。有好當然也會有壞,在表揚讚美的同時,當然也會有壞的謚號來貶低懲罰奸臣、殘暴君王等等。如夏桀、商紂王、周厲王(殺戮無辜曰厲)等等。秦檜的謚號曾經為謬丑,也算是非常差的謚號了。

大臣對於好的謚號夢寐以求,為了一個好一點的字而勞心勞力,最終還是要看皇帝的意思,皇帝或說是最高統治者對謚號有予取予求的權力,但是皇帝自己死後的謚號卻是讓大臣絞盡腦汁,盡量想出好的字眼去形容皇帝一生的功績道德,即便是平庸的皇帝,也要從各個方面去形容,

明朝皇帝的謚號已經達到了十幾個字,如明成祖朱棣的謚號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清朝皇帝的謚號字數更多,如乾隆的謚號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達到了二十多個字,這些字形容出來,讚美已經到了極點了,

自古皇帝就被視為是天子,所以,死後的謚號已經遠遠超出了「偉大光榮正確」這樣的意義了,看著都和神仙差不多。

即便是比較平庸的皇帝,如咸豐皇帝,任內功業乏善可陳,國家內憂外患不斷,先後爆發太平天國宗教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列強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即便如此,他死後的謚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儉顯皇帝」,雖然沒有自稱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的乾隆的謚號霸氣側漏,但是也用著二十多字讚美他是個英明的守成之主。

古代從官員到皇帝,都耗盡一生爭取這個死後的虛名

▲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皇后死後一樣也會有謚號,還是以清朝皇后為例,謚號也達到了十幾個字,

如努爾哈赤的太妃,皇太極的生母,算是清朝的開國皇后,是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皇太極為其上謚號為「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承天育聖武皇后」,經康熙、雍正、乾隆累加謚、改謚,最終謚號為「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后」

而有名的慈禧太后的謚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共二十多字,謚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皇后,為清代及中國歷代皇后之最。

幾千年的歷史,通過這一套謚法的系統規範和操作模式,來給予官員死後的面子,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則是一切規則的掌握者,即使是死後,也會有自己的繼任者給自己最高的死後榮譽。

而臣子為了得到這個榮譽,除了少數真正一生清正,或者一心做事,死後自然得到美謚的,大部分生前要為皇帝盡忠,要為家人家族爭得利益,還要為死後的一個好名聲汲汲以求,真是終其一生,都在為名利所擾。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李文昌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誰贏了長平之戰,誰就能統一天下?
歷史上最慘的國君,雖把領土擴大三倍卻被活活餓死
甲午戰爭不是大清與日本的戰爭,背後還有這隻黑手
此人的建議屢屢被漢武帝採納,卻因太過囂張被滅族
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都在這本書里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無名的小兵叛變,使大漢錯失百年良機,耗盡帝國兩代積蓄
她們為了富豪耗盡了青春,到頭來卻連一個名分都沒有撈到!
上億財產一夜耗盡的富商,搬到狹窄的地洞蝸居,竟又喜獲兩個至寶
此人是晚清最後的頂樑柱,他一死,大清氣數就耗盡了
這位全世界最美女球星的「球」,讓我耗盡了一生,還有「一升」!
為富豪耗盡了大好青春,到頭來卻連個名分都撈不到的6大女星
你那麼愛她,為什麼只能給她第三者這個名分,卻讓她耗盡年華
從艷星到軍火商,讓無數男人臣服的她,耗盡半生只想穿起褪盡的衣衫
兒子一病18年,耗盡家財後死了,夫妻倆請老和尚,講解前世因緣
2位緬甸千古一帝,用盡一生都打不下雲南,戰敗後耗盡國力而亡!
你不經意間的丟棄,卻耗盡了它們的一生
與富豪耗盡青春,卻得不到名分的6大女星
岳飛耗盡一生未能做到洗雪靖康之恥,這個人終於做到,卻無人知道
多少夫妻在婚姻的競技場上,耗盡一生做彼此的差評師
他培養13名「兩彈一星」元勛,啟蒙兩位諾獎得主,為國耗盡一生心血,我們竟然不知道他!
這三大星座如果一旦熱情耗盡,就會變得十分冷漠,裡面有沒有你?
從艷星到軍火商,女兒成「變性人」,耗盡一生她只為穿上脫下的尊嚴
你熬的每一個夜都是在「耗盡」你最後一滴肝血
我願耗盡一世美麗,只為換你一句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