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征戰不休。在這種氛圍下,中國的青銅兵器加工技術發展到最高峰。青銅矛的形制不斷發展,並最終定型。和西周時期相比,東周時期的諸侯國已經發展出了各自獨特的地域文化,雖然名義上都歸周天子管,但具體到自己國內,大家都是一國一個過法。就拿青銅矛來說,不同諸侯國軍隊裝備的矛頭外觀也不相同。現在我們便來捋一捋,看看春秋戰國時期這些主要的諸侯國都使用什麼樣的矛頭。

先來看中原地區,史學界定義的中原便是所謂的三晉兩周地區,主要國家有晉國(戰國時分裂為韓趙魏三國)、宋國、衛國、鄭國等。這些國家的疆域位於周文化圈的核心區域,因此兵器形制也比較統一。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首都博物館戰國銅矛

在春秋時期,中原地區最多的青銅矛仍然是各種柳葉型的矛頭。商代和西周時期,中原地區的柳葉矛的矛脊有圓柱形和菱形兩種,而在春秋時期,中原地區使用的柳葉矛的矛脊多為圓柱形,矛脊和矛葉界限分明。

春秋末到戰國初,柳葉矛演化出一種新的形制。這種矛頭多數較為短小,截面為菱形,脊和葉沒有明顯區分,葉部較窄,刃部平直,前端收聚成鋒,有血槽,筒身(骹延伸到矛葉中部,矛葉的最寬處即為骹和葉的結合部,又稱骹葉融合體)。這種新型的矛頭由於比較短小,因此在使用時不易折斷,而筒身的結構也有利於提高強度。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棗陽九連墩一號墓出土戰國青銅矛

戰國時期,棱脊窄葉矛成為中原地區主流的矛頭形制。在當時,雖然還有部分軍隊使用傳統的柱脊柳葉矛,但數量已經很少了。另外,中原地區還長期使用一種三翼的矛頭。這種矛頭的結構與三翼箭鏃類似,相當於箭鏃的加大加長版本,因此有人認為它是受三翼箭鏃的啟發而製造出來的。和其他矛頭相比,三翼矛頭普遍更為細長銳利,三翼矛頭刺入人體時可以造成撕裂的傷口。由於殺傷力較大,在中原地區,這種矛頭從春秋時期一直被使用到戰國晚期。

再來看齊魯地區,這個地區內的主要國家有齊國和魯國,齊魯地區的矛頭無論是種類還是演化路線都與中原地區類似,但多出一種三棱矛頭。和三翼矛頭相比,三棱矛頭更為堅固,製造起來也較為簡易,殺傷力也更為可觀,現存的齊魯地區三棱矛頭都製造於戰國時期。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河北博物館戰國易縣燕下都鐵矛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與中原地區和齊魯地區相比,秦國和燕國的青銅矛實物較少,年代上也存在斷層。秦國地區出土過一些四翼矛頭和柳葉矛頭。這兩種矛頭均製造於春秋時期,數量都比較有限。四翼矛和三翼矛的結構相同,但多出了一個翼。現存的大部分秦國矛頭都製造於戰國晚期,基本都是棱脊窄葉矛。燕國地區出土的大部分青銅矛頭都製造於戰國中晚期,均為棱脊窄葉矛。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八年陽翟令青銅矛

吳越地區的青銅矛頭則獨樹一幟,與其他地方都不相同。東周早期,吳越地區存在兩種矛頭,一種即柳葉矛,一種為矛葉基部帶有倒刺的矛頭。吳越矛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特徵,即銎口普遍內凹,部分銎口甚至深凹成燕尾狀。

商周時期,吳越地區是窮鄉僻壤,屬於其他諸侯國都不太看得起的那種地方。雖然吳國的祖上也是正牌姬姓後裔,但血統這個玩意,貴族們互相吹捧時有用,如果你混的慘,就算你是皇室子孫,該擺攤時候也一樣得去擺攤。但這也怪不得其他諸侯國,因為當時的吳越地區確實不怎麼樣,這點從兵器形制上就能看出來。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上海博物館越王者旨於暘矛

吳越地區的部分東周早期矛頭骹部帶有單耳。這種矛頭一物兩用,打仗的時候是武器,平常可以作為魚鏢使用。當時的戰士們,需要打仗時候就抄起長矛上戰場,不需要打仗了就扛起魚鏢(其實跟長矛是一個東西)去捕魚。魚鏢就相當於後世的魚叉,是扔出去扎魚用的,魚鏢在使用的時候需要繫上繩子,這樣扔出去之後還能收回來。為什麼這些矛頭骹部要有耳呢?就是為了繫繩子用的!包括那些帶有倒刺的矛頭,最初也是為了捉魚才設計成那樣子的,倒刺可以勾住魚皮,避免大魚掙脫。

這樣一看,好像吳越地區挺先進啊?一個矛頭又當武器又當魚叉的。但實際不然,人類歷史上有個規律,就是越先進分工越細。像這種一物兩用的,妥妥的未開化民族產物。

吳越地區的落後還體現在鑄造工藝。早期的部分吳越矛頭的骹部為折斷後連鑄而成,之所以這麼干,就是因為技術不過關。早期的吳越矛頭葉部較大。隨著發展,吳越地區的矛頭逐漸收窄變厚,矛葉上開始出現血槽,用於捆綁繩索的單耳消失,矛葉的兩側則出現了鼻鈕。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在這個演化的過程中,倒刺矛的倒刺不斷削弱,最終演化成矛葉基部的折肩。尖葉矛在收窄的同時,發展出一種亞腰收鋒的樣式,亞腰收鋒矛出現後,很快便成為吳越地區的主流矛頭款式。

成熟的亞腰收鋒矛通常被稱為越式矛。典型越式矛擁有以下特徵:矛葉較為寬大,葉側內弧,肩部圓緩,中間起脊,血槽明顯,骹短粗且深入葉部,正反各有鼻鈕,銎口微凹。

楚國地區在戰國時期廣泛使用棱脊窄葉矛。和北方的棱脊矛相比,楚式棱脊窄葉矛的矛身普遍較長。另外,吳國為越國所滅,越國為楚國所滅,因此楚國也大量使用越式矛頭。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湖南博物館楚王矛

雖然各地的青銅矛存在不同的發展路線和外觀,但共同特徵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收窄。整體來說,春秋晚期到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青銅矛頭以棱脊窄葉矛為主,兼有部分柳葉矛和三翼(棱)矛。北方的棱脊窄葉矛一般較為短小,而南方的棱脊窄葉矛普遍較長。另外,北方人喜歡在矛上刻出銘文,而南方人習慣在矛的表面鑄造出紋飾和鼻鈕。當時的很多青銅矛的中脊會凸起兩個刃,設計者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增大殺傷力,讓長矛刺入人體的時候能夠把傷口撕的更大一些。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星點紋矛雨花台楚墓

東周時期矛頭收窄的原因沒有定論。以筆者推測,或許有三個原因:

第一,東周時期戰爭烈度比較大,長矛作為一種常用兵器,屬於消耗品,作為一種消耗品,價格越低越好,短小的矛頭可以節約金屬。別忘了矛頭是銅做的,錢也是銅做的。

第二,從形狀上講,窄小的矛頭比寬大的矛頭更容易刺破鎧甲,同時也更堅固。東周時期的防具相比過去有了明顯進步,因此武器在製造時也需要考慮到防具的因素。

第三,技術進步了,能夠加工出更精巧的兵器。大家都知道,把一個東西造小了,同時還好用,本來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上面那兩個原因是需求,這個原因才是最關鍵的。

戰國後期,鐵制兵器開始出現,和青銅相比,鐵的綜合性能更好,價格也低廉很多。

鋼鐵經過熱處理後,性能可以有比較大的提升,而青銅熱處理後的性能就不是很理想了。從現代工業數據看,鍛造青銅的性能不低於低碳鋼,但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能否做到這一點,就很值得懷疑了。

十足個性范:春秋戰國各諸侯國裝備的青銅矛

▲湖北博物館曾侯乙墓戰國青銅矛

中國鑄造青銅器的時候習慣加較多數量的錫,而錫含量的提高會導致青銅變脆。為了避免損壞,青銅矛頭往往刃部圓鈍。士兵在戰鬥的時候,要用比較大的力量才能刺穿敵人的盾牌或者鎧甲。而鐵比青銅堅韌,因此鐵矛可以打造的比較尖銳,同時鐵的硬度也更大。《荀子》中有關於楚國南陽鐵矛的記載,稱其「像蠍子的尾巴和黃蜂的針」一樣可怕。戰國時期的鐵矛頭的共同特點是骹比較長,同時矛葉窄長尖銳,如易縣燕下都遺址曾經出土過一批鋼鐵長矛,皆為長骹窄葉式樣。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章師傅微信:Lqbj689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這可不是棉襖!揭秘明清時代的棉甲
苦逼王爺梁孝王,不管多受竇太后寵愛也得不到皇位
來自星星的天外神兵:揭密隕鐵刀劍的前生今世
原來阿薩辛不是真正名字?刺客集團阿薩辛派創建秘聞
打贏淝水之戰的北府軍竟東晉權貴為政斗建立的私軍?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出現在中國的各國武器裝備,毛瑟、春田、司登,你認識多少?
全球各國最奇葩的閱兵裝備,泰國帽子謎一樣的「金針菇」
比秦漢時代強悍三四倍:大唐帝國軍隊的武器裝備與戰術
火藥味十足:俄白軍演第一天 美國大量裝備進駐波蘭
此國裝備中國武器後,成非洲第一強國,和中國關係很鐵!
中國裝備很差勁?俄羅斯爆料:中國這一軍工技術領先美國十多年!
德國一個很強大的輕型履帶裝甲車族,裝備軍隊讓各國瞻仰!
密集恐懼:美國和蘇聯的武器裝備墳場足以匹敵一個國家!
古代中國軍隊的超一流裝備:甲騎具裝的馬鎧與鐵甲
韓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精良 卻有致命弱點
羨慕美軍航母和電磁炮?國寶級少將表示:我國電磁裝備比美國先進
該國海陸空三軍裝備大量中國武器 中國在南亞收穫第二個巴鐵
美國最精銳的特殊部隊「斬首之刃」裝備精良,身經百戰
德國國防軍秀精銳武器裝備
中國最可靠的三個朋友:裝備全套中國造先進武器的外國勁旅
這個國家海軍和陸軍裝備了大量的中國武器 唯獨空軍不買中國戰機
中國超級設備造英國新型航母,中國大型裝備拉了英國海軍一把
與大唐三次交戰:盤點南詔國極為精良的武器裝備
美國空軍神秘的假想敵中隊:裝備中國造殲七